会议典型发言材料.doc_第1页
会议典型发言材料.doc_第2页
会议典型发言材料.doc_第3页
会议典型发言材料.doc_第4页
会议典型发言材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议典型发言材料01. 建立完善村级财富积累机制推进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共河北省石家庄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02. 合力共推 完善制度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福建省农业厅03. 加大改革力度全面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北京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04. 健全管理体系强化网络监管全面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浙江省绍兴县农办建立完善村级财富积累机制推进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共河北省石家庄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石家庄市现辖6区、12县、5个县级市和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22个乡镇、4419个行政村。自2005年4月开始,我们以规范村级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为切入点,以保障农民权益为前提,以发展集体经济为核心,以保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发展公益事业为目标,在全市探索建立了村级财富积累机制,并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开展了以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组建公司实体、实施项目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深化财富积累机制工作。在全市开展这项工作,我们主要基于五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解决取消农业税后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不足的困难。自2006年开始全国取消农业税,村级经费全部靠财政转移支付。据统计,全市18个农村县(市)区的4351个村中,2005年集体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2388个;集体收入在5万10万元的村972个,两项合计3360个,占总村数的77%,而维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平均每个村每年的经费就需要12万元左右,取消农业税后,全市农村集体收入从7.3万元骤减到2.8万元,比过去减少60%以上,经费缺口加大,导致大部分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出现困难,这个难题急需破解。二是村级集体资产使用不公的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不当、使用不公,是农民群众集中反映的热点问题,从而引发的诸多干群矛盾、信访案件居各类信访案件之首,既影响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又削弱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地位,必须从根本上寻找解决办法。三是农村债务严重影响了村级发展。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因村级兴办公益事业、义务教育、办企业等原因,全市有3843个村存在债务,占总村数的86.5%,债务总额达16.2亿元,村均负债42万元。沉重的债务负担使不少村无力发展经济,举步维艰。四是新时期村级发展需要积累资金支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资金从哪里来?最根本最现实的还是靠提高农村集体自我发展能力。五是完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势在必行。长期以来,由于“重分轻统”,统的作用严重缺失,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成为制约农村改革发展的一大障碍。如何完善党在农村这一重要体制,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采取了先试点、后推广、再深化的步骤和方法,主要做法是:一、先行试点,探索建立村级财富积累基本制度村级财富积累机制,实质就是把集体统一管理、农户承包经营、村民民主决策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体制和机制。面对这一全新的工作,我们从试点抓起。经过广泛深入调查研究,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正定县西平乐乡东安丰村作为试点,在一个村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到西平乐全乡,而后在正定全县推广展开,同时在其他17个农村县(市)区开展了103个村的试点工作。期间,市委、市政府邀请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国社科院、人民大学农学院,以及省有关领导、专家,对建立村级财富积累机制进行了研讨、论证,对我市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注重把握六个关键点:一是坚持四个原则。即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依法和按市场规律办事;坚持民主决策;坚持不增加农民负担。二是抓好四个重点环节。即摸清底数,建立资产台账;民主决策,制定集体资产有偿使用方案;公开有偿使用项目和标准,接受群众监督;服务村民,规范公共积累资金管理。三是处理好四个关系。即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与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思想工作与依法行政的关系;推进工作与村民自治的关系;建立财富积累机制与规范农村管理的关系。四是健全五项制度。即村级集体资产民主管理制度、村级集体资产使用决策制度、村级集体资产有偿使用收费公示制度、村级财务预算和执行情况报告制度、村级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五是规范资金用向。明确要求财富积累收益不能用于村干部工资、补贴和招待开支,只能用于村内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再生产。六是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针对合同不规范、承包租赁未到期、合同内容不公平等问题,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只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有问题以纠正为主,不过深追究,防止把历史问题复杂化,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和问题有序解决。到2007年底,全市18个农村县(市)区基本建立起这项制度,全部达到了有组织机构、有方案、有集体资产台账、有规范完善的合同等“12有”标准,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规范了农村各业承包合同。通过组织村民代表议政、乡(镇)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鉴证或司法部门公证,全市共清理规范问题合同79940份,确保了合同合法有效、顺利履行。二是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到2009年底,全市有可盘活资产村村均经营性收入达到19.81万元,较建制前增加2倍;集体经营性总收入由2005年的2.35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7.25亿元,年均递增32.5%;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1945个,较2005年增加954个,翻了一番还多;建设各类公益性项目6000多个,总投入7亿多元。这些不但缓解了村级组织的运转问题,还兴办了一批公益事业,做到村里有人管事、有钱办事,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三是解决了集体资产使用不公问题。全市共清收拖欠承包费3341万元,化解村级小额债务1894万元,涉及农户1.38万户,消除和缓解了诸多矛盾纠纷,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四是推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建立村级财富积累机制,可以实现群众对集体资产的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减少和消除了干部仗权占有和仗权承包现象,不但群众的利益得到了保障,群众的民主意识也不断增强。五是理顺了农村新型经济关系。通过引入合同、契约等市场化方式,规范集体资产的使用和管理,保障了集体资产所有者与使用者的权益,强化了农村干部群众的市场经营观念。二、深化创新,把村级财富积累机制引向深入在普遍建立起制度的基础上,我们将工作重点及时转向抓深化、抓提高,开展了以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组建公司制经营实体、实施项目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深化工作。重点抓了四个方面:一是恢复和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积极推行集体经济组织、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三位一体”的基层管理模式,要求人口800人以上或有一定存量资产的行政村都必须建立健全集体经济组织。在具体指导上按照职能分开、人员交叉的原则,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由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兼任。目前,全市99.6%的村已恢复和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二是组建公司制经济实体。引导有条件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市场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利用村集体优质资产,采取独资、控股、参股等形式,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实体,开展经营活动,获取更大效益。到今年6月底,全市共有763个村组建了公司实体。三是实施项目建设。依托公司实体平台,开展财富积累项目建设。主要有四种模式:以挖掘潜力,盘活现有集体资产,最大限度发挥效益的资产经营模式;以利用山场、林地、矿产等资源,因地制宜选择项目,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资源开发模式;以运用市场法则,利用现有资本进行投资、入股、融资等,实现资产增值、效益增长的资本运作模式;以利益机制把农民组织起来,统一进行技术指导、收购、销售等,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服务的产业服务模式。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共实施财富积累项目287个,总投资达8.06亿元。四是完善管理制度。主要建立和完善开支审批、合同管理、资产发包招标、财务公开等16项经营管理制度,使集体资产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轨道。通过深化财富积累机制工作,不但理顺了农村基层组织中党、政、经三者之间的关系,完善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而且解决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法人资格问题,实现了集体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并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搭建了一个融资平台,增强了村集体自我发展的能力。目前,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开始由过去单纯的承包租赁经营走向公司经营、多元化发展,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和集体经济增长方式都发生了重大转变。三、加强领导,确保村级财富积累机制工作顺利推进建立和深化财富积累机制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搞好指导服务。一是加强领导,强力推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财富积累机制列为全市农村工作的重点来抓。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原省委副书记、石家庄市委书记车俊同志、市长艾文礼同志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工作开展,市委副书记刘云峰、副市长张树志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政策,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各县(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抓、抓具体;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有力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深入调研,搞好培训。为全面了解掌握情况,采取入户调查、召开不同层次、不同形式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问计求策。同时,采取市培训县级干部和试点村支部书记;县培训乡、村干部的形式,加强县、乡、村干部的培训,使各级干部熟悉掌握政策界限和工作方法步骤及要求。三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整体推进的同时,根据不同类型村庄情况,从实际出发,因村制宜,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在建制过程中,分为试点、扩大试点范围、全面推广和组织核查四个阶段来推进工作;在深化过程中,主要通过市、县两级示范村的带动引导,稳妥有序推开。同时,为加强工作指导,我们建立了月交流通报制度,定期调度,逐一点评,交流经验,通报情况,推动工作开展。四是坚持标准,严格验收。我们对这项工作的每个环节、每个阶段都制定了详细的验收标准。每项工作完成后,市、县组织联合验收组,深入乡、村实地核查,逐项验收,不合格的重新补课,确保各项工作达标。下一步,我们将借这次会议的东风,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开拓创新,逐步建立完善以财富积累机制为核心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新体制,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不懈的努力。33合力共推 完善制度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福建省农业厅近年来,我省围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不断加大监管力度,搭建监管平台,健全监管机制,创新监管方式,完善监管体系,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切实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利益,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一、建立三个中心,实施集体资产全方位监管我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基本模式是:在乡(镇)建立“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招投标委托中心”、“村公有资产监管中心”等机构,对农村集体“三资”进行监管。目前,全省有997个乡镇建立了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占乡镇总数98.3%,951个乡镇开展计算机网络监管,占乡镇总数93.8%;634个乡镇建立招投标机构,占乡镇总数62%;9818个村建立了资产资源管理台账,占村总数64.7%。(一)建立三个服务中心。在乡镇建立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通过招聘会计统一做账、村级报账员报账方式,实行统一财务制度、统一票据管理、统一会计核算、统一财务公开、统一建档管理等服务;在乡(镇)推行招投标委托中心,由村委会提出招投标方案,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表决同意后,委托乡(镇)成立的招投标委托机构实施招投标;在乡镇建立监管中心,对所有的固定资产和资源性资产进行盘点后,登记造册,建立跟踪管理台账,资产、资源的增减变动,实行动态管理。(二)开展清产核资。组织对村级所有资产资源进行盘点,彻底清查,逐一核实。对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根据不同情况,分类妥善处理;对产权不清、存在纠纷的,依据有关规定,在尊重历史事实、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进行权属界定。目前登记资产总额134亿元,清查出账外资产2.98亿元。(三)规范合同。为防止农村集体资产处置中合同条款不清,承包合同不规范等问题,对村集体各类经济合同签订工作进行指导,历年来的经济合同进行清理完善,整改条款明显违反政策法规和明显不公正的承包合同,终止个别“权力包”等不合法的经济合同。漳州市审核经济合同964份,纠正不规范合同312份,挽回经济损失363.75万元。(四)建立台账。由村将清产核资和合同清理规范结果向全体村民公开,接受监督,村民无疑议后,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明细台账,对集体所有的资产资源进行登记、归档,如实反映资产资源的数量、种类以及管理使用情况。有的地方建立账、表、图“三位一体”的电子台账,将资产资源位置、数量面积、承包者姓名、经营年限、承包费缴纳等情况,在网上进行公开,实时监控。(五)统一托管。由村集体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表决同意后,将资产资源台账委托给乡(镇)“村公有资产监管中心”统一实行“台账式”管理;监管中心同时负责村集体经济合同签订工作的指导、审核和监督,并根据经济合同记录资产资源增减变动情况,做到账物相符。南平市乡(镇)“村公有资产监管中心”受理监管集体资产账面总额达82亿元,合同6.8万份。二、合力推进,保障集体“三资”管理落实到位农村“三资”监管是一项繁杂的工作,涉及多方的利益,仅仅依靠农业部门推行难以推动,要借助纪委、监察、组织等强势部门,联合财政、民政等部门推动这项工作。加强农村“三资”监管,关键是形成合力共推,保障是构建完备的制度体系,前提是农民自愿放心,基础是先行先试取得经验。(一)合力共推是做好“三资”监管的关键。农村“三资”监管是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借助纪委部门推动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来推动“三资”监管工作。一是出台文件全面部署。联合省纪委开展“三资”监管调研,在调研基础上起草关于加强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意见,借助省纪委向省委、省政府报送,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各地执行。二是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与省委组织部联合全面推行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在这基础上联合组织、财政、民政等部门推行财务网络监管,推动这项工作一个县要投入达几十万元;省里把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依托在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督促推动各成员单位制定政策措施、协调工作分工,通过调研检查、专项检查、专门召开会议部署等多种形式,指导工作开展,促进工作落实。因为有纪委推动,各级各有关部门把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县乡两级普遍建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加强组织协调推动工作开展,还发挥纪委组织协调作用,强化责任追究,严肃查处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制度的行为。“三资”监管初步形成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各方联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这种合力共推的运作机制已成为抓好“三资”监管工作的重用保证。(二)构建完备的制度体系是做好“三资”监管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们着力推动农村集体资金资源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先后出台了福建省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意见、福建省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制度暂行规定、福建省村务决策听证办法、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管监督管理意见、省纪委监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深入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从法律和政策层面上为我省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规范运作提供了保证。一是“三资”管理制度。围绕农村集体资金财务管理,各地建立健全了货币资金管理办法、村级财务票据管理规定、财务预决算制度等,有的地方制定了村集体资产招投标实施办法、工程项目报告备案等制度。二是民主管理制度。各地普遍建立了民主听证、“一事一议”、民主理财等制度,推行了户代表会议制度,一些地方制定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有关部门职责,加强对村务、财务公开工作的督促检查,防止村务、财务公开走过场。三是审计制度。建立了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和重点审计制度,明确没有进行离任审计,村级不得换届。近年来,全省农经系统累计依法审计了5.2万个村组,审计金额1365亿元,审计出违纪金额2.02亿元,累计处分660人,其中刑事处理156人,审计工作得到省领导的好评。厦门市制订出台了农村集体财务审计条例,各区依法成立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所,审计监督管理力度大大加强。四是责任追究制度。一些地方制定了违反村级财务委托代理制度责任追究办法、执行招投标管理规定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村(居)集体资产资源监督问责制度等“三资”监督管理责任追究制度,严肃查处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制度的行为。(三)农民愿意放心是做好“三资”监管工作的前提。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有力地推进了村集体理财民主化、管理程序化、监督制度化,财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管理更加规范,受到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拥护,农民因村财问题上访量大大减少。推行农村集体财务计算机网络监管,在每个乡镇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开设客户终端,在市、县(区)各监管部门开设监控端口,从而实现市、县、乡三级监管,实时监控。一些地方通过网络监管平台,将村集体资产台账、项目招投标进程、合同审查等“三资”管理情况以及“三资”管理中心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等全部录入计算机对外公开,群众通过网络,可查看各村每一笔账务处理情况、现有资产资源的存量及变动情况,项目招投标情况以及合同签订、落实情况。通过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和村集体财务网络监管,农民群众看到村财管理更好,也愿意放心将资产资源委托乡镇监管。(四)先试先行积累了丰富经验是做好“三资”监管的基础。各地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实践中探索了许多有益的做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三资”监管打下扎实基础。主要有:一是试点推动。福州、厦门、龙岩等地在试点先行、重点推进的基础上,召开现场会,认真总结试点做法,积极推广试点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二是创新驱动。一些地方结合实际,讲求监管实效,创新监管方式,尤其是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三是载体带动。泉州探索股份制合作模式,以村民资金、土地经营权、劳动力等入股,增强集体发展后劲;漳州市全面推行“三个中心、四项制度”的监管模式等,都是很好的载体,较好地发挥了推动作用。目前,我省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农村“三资”监管领域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监管工作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尤其是集体经济组织地位法律上没有明确,其法人身份缺位,所有者和管理经营者的功能无法实施,是农村“三资”管理薄弱的主要原因,也是集体经济实力难以壮大的重要因素。三、开拓创新,努力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情况复杂,切实需要加强组织领导,才能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继续充分发挥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协调机构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沟通配合,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形成工作整体合力。清查核资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山区农村要重点清查森林、林地等资源,沿海农村要重点清查海域、滩涂等资源,资源型、城郊型的农村重点清查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承包出让合同等。第二,全面开展清产核资。清产核资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基础工作,也是提升监管工作水平的基本要求。一是深入清查,摸清底数。加强组织协调,制定具体方案,分阶段有计划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全面摸清资产资源的存量、种类和分布,对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根据不同情况,分类妥善处理;对产权不清、存在纠纷的,依据有关规定,实事求是地进行权属界定;对违反政策法规和有失公正的承包合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通过法定程序予以变更、撤销或解除。二是建立台账,动态管理。在清产核资、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资产资源管理台账。强化动态管理,在合同签订或终止时,准确把握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及时登记入账。三是有效运营,保值增值。根据自身条件,采取合作开发、资产入股、租赁经营等形式,盘活集体资产,实现保值增值,提高集体资产运营效率和效益。第三,实施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把农村工程项目、大宗物品采购以及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资源开发利用等纳入市场运作范畴,实行公开竞价和招标投标制度。一是建立集中交易场所。在有条件的县(市、区)选择一至两个基础较好的乡镇,按照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等相关政策法规,试点建立集中交易场所。乡镇集中交易场所对农村招标投标活动实行统一规范管理,统一提供活动场所、信息发布、技术咨询和集中办公等服务,并指导中标方和招标方依法签订规范性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二是规范招投标管理。依法办理委托手续,招投标过程村民代表参与全程监督,及时公开招投标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和健全投诉处理和应急机制,严肃查处暗箱操作、低价发包、围标串标、弄虚作假等违纪违法行为,维护招投标的正常秩序。三是拓展服务领域。乡镇招投标集中交易场所要扩大招标投标信息发布范围,建立与县招投标中心的信息互联共享机制,引导更多的招标人参与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公开竞价和招投标活动。第四,提高网络监管水平。网络监管是重要的技术平台,是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水平的重要举措。一是加快建设监管网络系统。加快中心服务器建设,统一监管软件,搭好网络平台,确保互联畅通。二是确保数据真实及时。对各村财务账目进行电算化处理,采集会计数据,按时汇总、上传各类财务会计报表,为网络监管提供真实、有效的财务数据。加强对乡镇会计委托代理中心运作情况的监控,督促及时上报财务数据,切实发挥网络监管的作用。三是实施在线监控指导。充分发挥网络实时监控、远程查询和在线分析指导的功能,通过监控指标和参数的变化,分析判断农村集体“三资”情况的异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查核实,督促整改;违纪违法的,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加大改革力度全面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北京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我市现有182个乡镇集体经济组织,3992个村经济合作社。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激发了集体经济活力,增强了集体经济实力,在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市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现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预计到年底全市累计完成改革单位1600余家,将占到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40以上。我们的主要作法是:一、领导重视,全面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经过多年的改革和探索,目前,我市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已经进入全面推进的阶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市委常委牛有成同志、副市长夏占义同志亲自抓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并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新农村建设折子工程。按照市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提出的“全面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加快改革进度”的总体要求,各区县进一步加强了组织领导,建立了以区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市已形成了区县党政领导亲自抓改革,区县委常委会、区县长办公会认真研究改革的良好工作局面。这些措施为加快推进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2009年,我市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力度和进度是近年来最大的一年,全年新完成改制单位346个,到2009年末,全市完成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累计达到812个,占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数的20%,全市已有52万农民成为农村集体资产的股东。2010年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预计启动改革单位1300多家,全年预计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单位800多家,今年一年完成的改革单位数将是前17年以来改革单位数的总和,预计到年底全市累计完成改革单位1600余家,将占到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40以上。二、明确目标任务,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一)确定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2010年1月15日,我市召开全市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会,市委常委牛有成、副市长厦占义到会并讲话。会议确定了改革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计划到2015年,基本完成全市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革。改革总的要求是,全面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原则上全市拥有集体净资产的乡村都要进行改革,没有集体净资产的村,要做好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劳龄统计和清产核资等基础性工作。全市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后,各区县高度重视,分别召开了区县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修改完善了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意见和方案。一些改革进度较慢的区县加大了改革力度,对年初制定的改革方案进行了再研究、再部署。今年丰台区、怀柔区完成的改革单位数将达到90以上,还有一部分区县计划在三年内全面完成改革工作。预计到2014年全市基本完成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革工作,比原计划提前一年。(二)成立改革工作组,加强对改革工作的指导和服务为了加强对改革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各区县从各部、委、办抽调副职以上干部组成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小组,调整充实人员,增加工作指导组数量。工作组采取分组包乡、包片、包村的办法深入乡村进行改革的指导和服务,改革不完成,队伍不撤。(三)建立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调动基层改革的积极性为调动基层改革的积极性,大部分区县还建立了改革工作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定政策,设立奖励,强化考核,全面加大改革推进力度。有些区县将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列入区县政府折子工程或重点工作。有些区县将产权改革工作列入乡镇年度考核评分范围。还有的区县政府将产权制度改革完成情况列入镇、街道年终绩效考核及“五个好”创建考核的重要内容。一些区县安排专项资金对完成改革的村给予资金奖励,奖励资金一般3万5万元。有的区县政府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的资产评估、股权证书及公告费用给予全额补贴。有的区县将各项相关优惠政策与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对完成改制的村优先给予扶持。这些措施对推进改革都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四)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改革工作水平市和区县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培训工作。今年,市级和区县进一步加大了培训力度,市级共开办7期培训班,对今年预计启动改革的村干部进行了系统培训,有1035人参加了培训。各区县也根据本地特点,开展了大量培训工作。此外,各区县还认真总结推广了一批典型经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五)产权改革与林权改革相结合,统筹协调改革工作根据总体改革安排,一些区县将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结合,统筹安排改革工作。把产权改革中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作为林权改革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步组织实施。(六)建立月报和季度分析制度,确保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按期完成为及时掌握和了解全市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进度,加强督促检查,我们建立了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月报和季度分析制度。每月的3日,各区县将产权制度改革的进度情况进行上报,包括启动情况、改革进行的阶段、预计完成时间和已完成改革单位数量等。及时向市领导和各区县通报全市改革工作的进展情况。每个季度组织区县对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交流经验。三、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主要经验和启示我市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经历一个由试点、示范到逐步推广的发展过程。同时改革政策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改革程序由不够规范到逐步规范、改革方法由单一存量资产量化到多种方法并存。我市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所走过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1993年,丰台区东罗园村的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只将少部分集体净资产的收益分配权量化给现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995年在丰台区南苑乡果园村进行试点时,进一步解放思想,把量化给社员的股份变为所有权,可以继承和转让。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初期,股份量化对象只限定于现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000年至2002年,在丰台区草桥、成寿寺和石榴庄村试点时,进一步解放思想,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把转居转工人员和其他脱离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员纳入进来,按照他们的投资和劳动贡献进行资产处置。改革初期,股份量化的标准只有劳动贡献。2004年以后,进一步细化,把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化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基本股,使享受改革成果的人员扩大为全体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改革初期,只是采取存量资产量化型股份合作制一种形式,2002年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逐步扩展到远郊区县以后,进一步解放思想,又增加了土地股份合作型、农民投资入股型和资源加资本型等多种改革形式。推进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产权制度改革后变撤村撤社为撤村不撤社,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农民群众真正拥有了国家宪法赋予的集体经济民主选举权、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决策权和监督权,真正成为集体资产管理主体和集体经济受益主体。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不再由上级政府包办代替,也不再由少数干部说了算,必须依照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章程履行民主决策程序。(二)强化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产权制度改革后,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变共同共有为按份共有,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成为社员群众自觉的行动。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强化了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加强了对集体资产的管理,提高了集体资产运营效益,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2010年6月,北京市经管站对782个运行一年以上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情况进行了调查,截至2009年底,这782个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总资产达到532.9亿元,比改制前增长103.5%;净资产227.1亿元,比改制前增长70.6%;营业收入107.8亿元,增长31%;净利润17.7亿元,增长108%。(三)保护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产权制度改革打消了农民群众不愿进行生产性投资的顾虑。为了发展经济,凡是已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村,千方百计筹集发展资金,广开门路引进技术和人才,优化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配置,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农民就业渠道、农民收入的多元化。(四)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和谐产权制度改革后,普通社员与干部一样凭借劳动贡献拥有股权,妇女与男子一样凭借劳动工龄拥有股权,儿童与成年人一样凭借土地承包经营权拥有股权,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凭借其投资和贡献得到集体资产份额,长期以来存在的党群矛盾、干群矛盾、转居人员与未转居人员的矛盾得到有效化解。(五)促进了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的顺利转变过去,我市在集体土地被国家征用以后,一般采取在撤销行政村的同时撤销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办法,农民转居转工以后多数成为自谋职业的“散兵游勇”和城市贫民。在推进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以后,对于那些有继续经营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了“撤村不撤社”的政策。丰台区卢沟桥精图村和南苑乡成寿寺等一些村,在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稳定运行多年的基础上,将全体村民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撤销村民委员会建立社区居民委员会,原有村集体经济组织负担的各种社会管理事务转为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个人按照比例出资,采取补交、趸交等办法为在法定劳动年限内股东办理了城镇社会统筹保险(养老、医疗等)。超过法定劳动年限的股东则继续由集体经济组织负责发放养老金。股东采取转居与转工相结合的方式,在区劳动就业部门登记备案,劳动就业管理部门负责对这些人进行就业培训。在保留集体资产按股份所有权和经营收益分配权(包括股金分红与各种福利)的基础上,采取集体安置就业与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充分就业。经过十七年来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探索,总结出以下四点经验:(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顺利进行的保障市委、市政府为推进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多次发出文件、召开工作会议、举办干部培训班,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新农村建设折子工程。各区县党委、政府也把此项改革列入重要日程,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区县成立了以区县委书记为组长,区县长为副组长,主管区县长为办公室主任,组织部、纪检委、农委、经管站等单位为成员的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农村产权制度各项政策的制定。抽调农口单位副处级以上干部组成工作组,负责产权制度改革的具体工作。(二)坚持充分发动群众是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基本方法在农村集体经济改革过程中,各地都十分重视充分发动群众,十分重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集体经济产权制度能否取得成功,关键是看社员群众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农民群众是否满意,农民群众是否通过改革得到了实惠。(三)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工作的基本原则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要坚持“资产变股权、社员当股东”和“变共同共有为按份共有”这个大方向,但各地改革的具体形式会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不仅不同村的改革形式有所不同,就是在同一个村也出现了多种改革形式。集体账内资产较多的村,一般采取存量资产量化改制方式进行改制。全市采用存量资产量化的乡村占到已改制乡村总数的80%以上。(四)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是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基本要求产权制度改革是集体经济内部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凡是成功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乡村,在改革过程中自始至终坚持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工作程序。集体净资产的清查结果、资产评估结果、改制方案的确定,章程的制定、农龄的核实、股份量化方案的制定以及董事会、监事会干部人选的确定等重大事项,交给广大社员群众民主讨论;遇到问题时,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平等协商一致的原则,充分听取各方面人士的意见;对于历史遗留问题,则要坚持尊重历史、承认现实、面向未来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加以解决。健全管理体系强化网络监管全面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水平浙江省绍兴县农办近年来,绍兴县突出“加快经济转型、促进社会和谐”的工作主题,狠抓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召开会议加以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加快绍兴县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以体制创新为重点,构建管理体系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好坏,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健全的管理体系和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近几年,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农经管理力量趋于弱化,而农经管理特别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任务却愈显繁重。为切实改变这种状况,我县专门建立了农村“三资”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县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和检查,办公室设在县农办,与县经营管理总站合署办公,增加临聘人员3名。各镇(街道)相应建立农村“三资”管理办公室(简称资管办),具体负责辖区内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人员由镇(街道)内部调剂,专(兼)职人员原则上不少于3人,在原有镇(街道)会计代理站的基础上,建立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具体做好“三资”代理服务工作,人员按每5个村至少1个代理服务人员的标准配备,不少于3人。村一级由村经济合作社承担日常的“三资”管理工作,并建立“三资”监督组织,负责对“三资”经营、使用、管理的日常监督,人员与村务监督委员会下设的村民主理财小组合一,由社员代表会议选举产生。目前,19个镇(街道)资管办已配备人员53人,增加32人。新招聘“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人员25人,增加近四成。村一级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1402名村级“三资”监督小组成员。二、以清产核资为基础,建立管理台账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台账,是规范农村“三资”管理的基础。为此,县镇两级分别成立清产核资指导组、工作组、监督组,深入各村帮助开展清产核资。清产核资阶段重点把好三个关口:清查登记关,对村级资金、资产、资源分门别类进行详实登记,确保不遗漏、无偏差;群众参与关,在清理过程中,邀请村民代表全程参与清查核实工作;公示公开关,将各村的清查结果进行全面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并对群众提出异议的事项,专门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复核,群众无异议后,建立各项管理台账,导入绍兴县农村“三资”管理系统。到2009年底,全县369个村(社),完成清产核资的村(社)达358个,占97%,已公示的村(社)349个,占94.58%。资金、资产核销经社员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的村有306个,占82.93%。全县共核销以据抵现及应收款项609笔,金额1934.89万元;核销账面虚列实物及其他资产5142笔,金额12874万元;回收各类应收款项202笔,金额498.64万元。三、以制度建设为根本,规范管理内容随着农村改革的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加速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串标等行为;部分村合同签订随意,个别村干部签订长期低价租赁合同,为自己及亲戚谋取利益;个别村随意分配集体资金,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部分村资源性资产底数不清等,而原有的集体资产管理办法对此又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为此,绍兴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了村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意见、绍兴县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和绍兴县违反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规定责任追究办法等文件,明确财务预决算、工程招投标、现金管理、财务审批、收支结报、票证管理、财产物资管理、承包合同管理、财会人员管理、民主理财、档案管理等方面的规范要求,实现制度管人、规范管事。各镇(街道)也结合各自实际,制订并实施了招待费、通讯费、差旅费、干部工奖、支出报销入账、经济合同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对这些老百姓比较关心,而有可能产生问题的环节加强监管。一是收支预决算制度。财务收支预算方案必须经镇(街道)农经部门审核后,提交社员(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财务收支决算超出预算的必须附情况说明,预决算必须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审批权限管理制度。对于重大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必须经镇(街道)审核备案后,提交社员(股东)代表大会集体决策审批。三是库存现金限额管理制度。一般村库存现金限额控制在3000元以下,少数集体资金总量较大、年稳定性收入较多或村办公地点离银行比较远的村,经镇(街道)农经部门核准,可提高到5000元。四是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制度。专门出台了关于规范村(居)集体经济项目招投标管理的指导性意见,对招投标范围、招投标方式、招投标程序、招投标监督管理、纪律规定等作了明确,使这项工作纳入到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五是民主管理制度。凡涉及集体资产拍卖、出售、转让、兼并、股份经营等重大事项的,都要按权属关系,实行民主决策,开展评估、审核报批等环节,规范交易,防止流失。六是票据管理制度。村(社)所有收入款项,必须按规定开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据等合法有效的收款凭证,并实行限量领购制度。七是合同管理制度。村(社)集体资产发包、出租、拍卖、转让在代理会计参与下签订规范的书面合同(协议)。各类合同(协议)报镇(街道)农经部门审核,抄送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合同(协议)资料由镇、村分别存档,两级管理。八是内部控制制度。明确村(社)主要干部及其亲属不得担任村(社)财会人员;一切现金收付应由出纳员负责经办,非出纳员不得保管和经手现金;坚持账、款及支票、印鉴分别保管原则,其中村(社)财务专用章由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保管。九是违规责任查处制度。对村(社)出现违规使用管理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县、镇(街道)纪检部门对村(社)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构成违纪的,给予党纪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镇(街道)农经部门、代理服务中心未按规定履行对村(社)集体资金的监管职责,未及时向镇(街道)纪委书面报告集体资金运作中发现的问题或其他异常情况,造成后果的,县、镇(街道)纪检部门也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构成违纪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四、以资金管理为核心,规范管理程序在各村自愿委托、“六个不变”(村级集体经济所有权不变、村级集体资产使用权不变、村级财务审批权不变、村独立基本核算单位不变、财务接受业务指导和管理不变、财务接受民主理财小组监督和上级审计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村经济合作社与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签订委托协议的方式,加强农村资金、资产、资源代理服务与监管。重点开展了以“六清”(清账户设置、清各类存折、清公款私存、清资金出借、清以据抵现、清合同协议)为主要内容的集体资金清理规范工作。实行支票户管理。216个村社按要求将存折户改为支票户,撤销存折账户369个,涉及资金8234万元。规范银行账户设置。全县各村(社)全部将基本存款账户开在县农村合作银行,共清理归并集体名义的定期存单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