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学案(2-15) 编制:孙建梅 审核:张继友王爱平 审批: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课程标准】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把握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特点、影响及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实质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了解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影响,培养运用生产力观点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培养运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的原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罗斯福新政,认识到新政对资本主义经济起的重要调节作用,对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及我国的经济建设有重要启示。【自主学习】问题引导 知识梳理1.概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影响。2.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实质、影响3、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主张及其与罗斯福新政的关系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主要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的巨大生产力使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 和消费 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3)重要原因:美国政府奉行传统的 自由放任 经济政策(4)直接原因:股市投机过度。(导火线)2、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3、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破坏性强。4影响:(1)经济破坏: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损失严重;(2)国际关系恶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做法,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进一步加深了危机.(3)引发政治危机:资本主义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1)经济危机使美国遭受严重破坏。(2)社会动荡:经济大危机下,胡佛政府仍采取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3)罗斯福就任总统:1933年,罗斯福大选获胜,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并提出新政。2内容:(1)整顿财政金融。主要通过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等措施,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2)调整工业生产。-中心措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要求企业按部门就产品的产量、价格等制定公平竞争法规,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法案还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 (3)调节农业生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减少耕地面积和 农产品产量,并规定由政府收购 剩余农产品 以控制市场价格。 (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通过了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政府还举办了许多公共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3、核心: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4.特点: 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5.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6.评价意义(1)对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力 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广大的中下层群众也从新政中获得了一定的好处。(2)对资本主义世界: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借鉴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活力,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时代局限性:它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三、凯恩斯主义1.背景:经济危机使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2.主张(1)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是 扩大需求。(2)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成为“看的见的手”。(3)反对节俭,倡导消费,认为消费是生产的动力.3影响:其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 ,它的提出也被称为凯恩斯革命。【合作探究】20世纪,在现代化发展道路上,俄国、美国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了关于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可以拿到市场自由买卖。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使中下层民众收入提高,新政推动美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1)材料一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指出其意义。(2)材料二中罗斯福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在新政中有何体现?新政的实施是否“永远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为什么?(3)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新政期间为了实施社会救济,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有何特点?(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俄、美两国做法中借鉴什么经验或教训?【巩固练习】1. 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柯立芝的上述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加剧了美国工人的贫困 B加深了工人同资本家的矛盾C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D为经济大危机的发生种下了祸根2、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到:“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惟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象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这主要说明( )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C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沉重D罗斯褔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权的经济职能3、1932年美国总统说:“我看到这个国家二分之一的人住无定所,食不果腹,什么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一无所有的人是否得到足够的保障,”按照他的这一理念,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以工代赈扩大就业 削减农业,政府补贴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 要求企业制订章程,规定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日ABCD4、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5、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内调整 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看问题A B CD6、“新经济政策”与“新政”的相似点是都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 中心都是调整工业 国家都以法令和政策干预经济 都通过税收政策解决余粮问题A、 B、 C、 D、合作探究答案:(1)变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恢复贸易自由。意义: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2)体现: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改变胡佛政府奉行的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策。没有。理由,新政仅仅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此,也就不可能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3)措施:制定“救济法”;建立“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实行“以工代赈”计划,兴办公共工程。(,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特点:直接救济与提供就业相结合;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干预)。 作用: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会负担,稳定了社会秩序;刺激了消费和生产,促进了经济复苏。(4) 市场与计划都是手段,相互借鉴,充分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适当照顾人民利益,赢得人民支持;从本国国情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巩固练习:15:DDACB 6:A合作探究答案:(1)变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恢复贸易自由。意义: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2)体现: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改变胡佛政府奉行的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策。没有。理由,新政仅仅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此,也就不可能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3)措施:制定“救济法”;建立“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实行“以工代赈”计划,兴办公共工程。(,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特点:直接救济与提供就业相结合;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干预)。 作用: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会负担,稳定了社会秩序;刺激了消费和生产,促进了经济复苏。(4) 市场与计划都是手段,相互借鉴,充分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适当照顾人民利益,赢得人民支持;从本国国情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巩固练习:15:DDACB 6:A合作探究答案:(1)变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恢复贸易自由。意义: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2)体现: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改变胡佛政府奉行的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策。没有。理由,新政仅仅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此,也就不可能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3)措施:制定“救济法”;建立“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实行“以工代赈”计划,兴办公共工程。(,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特点:直接救济与提供就业相结合;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干预)。 作用: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会负担,稳定了社会秩序;刺激了消费和生产,促进了经济复苏。(4) 市场与计划都是手段,相互借鉴,充分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适当照顾人民利益,赢得人民支持;从本国国情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巩固练习:15:DDACB 6:A合作探究答案:(1)变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恢复贸易自由。意义: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2)体现:在维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改变胡佛政府奉行的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策。没有。理由,新政仅仅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此,也就不可能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3)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