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及19、20课.doc_第1页
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及19、20课.doc_第2页
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及19、20课.doc_第3页
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及19、20课.doc_第4页
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及19、20课.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语文总复习学案 编写人:袁中霞 审核人: 詹晓燕 使用日期 :2013年4月 学案19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及19、20学案19一、字词积累羼 水 阔绰 绽 出 模 样 z gn 面杖 捯 气 隐n 名讳hu 谑 荣yng 断壁残yun 戳 j ju chn岩 舐 hi骨 吹毛求c 休q ku w 一气呵成: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断壁残垣:形容建筑物倒塌残破的景象。如坐针毡:形容坐立不安,像坐在有针的毡子上一样。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束手无策: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吹毛求疵:故意挑毛病,找差错。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二、作家作品1、孔乙己选自 ,作者是 。写出我们学过的他的任意两篇课文的篇名 , 。2、变色龙选自 ,作者 是 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 、剧本 等。3、热爱生命的作者 ,是 国的小说家。 4、鱼我所欲也出自 ,作者 , 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有得到多助, 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附“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5、庄子故事两则,均选自 。庄周,是 (朝代)哲学家,是诸子百家中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三、文言文复习 回顾并复习鱼我所欲也课文内容理解1、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看,主要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有力地证明了舍生取义(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一中心论点。2、宋末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被元军杀害前曾写下绝笔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至仁。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所说的这些话的意思大概是什么?表明了他怎样的人生观?明确:文天祥所说话的意思是:孔子说要“成仁”,孟子说要“取义”,惟有行为完全符合“义”的要求,才能达到“仁”的境界。我们研读圣人贤士的著作,要从中学习什么东西,从今往后,我没有什么可惭愧的。这表明他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人生观,用实际行动实践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和节操。3、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观点:舍生取义 诗句:(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本文孟子用“ 舍生而取义 ”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 *例如: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5、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6、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 *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生身殉国。 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毫不畏惧,宁死也不出卖党组织,最后英勇牺牲; 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7、列举奉行“舍生取义”这一行为准则的事例,并简要概述。 *如: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8、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9、结合现实生活,给本文补充两个论据。(2分) * 论据一:文天祥宁死也不降元,慷慨就义; 论据二: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中考真题演练(一)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者不可得兼 兼:同时B.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C.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施加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恩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 行道之人弗受有好事者船载已入 而不知人之乐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此之谓失其本心山峦为晴雪所洗 其人遂无以对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B.孟子认 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观点明确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二)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 万钟于我何加焉 B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而山不加增 复前行,欲穷其林C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D 是亦不可以已乎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6、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2分) (三)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蹴尔而与之 蹴: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9、“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四)阅读鱼我所欲也和万事莫贵于义,完成2932题(15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告子上)【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注释】予:给,送子:你,代词履:鞋子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今谓人曰( ) (4)何故(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12、【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 这个比喻来阐述 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 ,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 的中心论点(4分)13、【甲】【乙】两文都阐明了“义”的重要性,您认为“义”的内涵是什么?今天还有坚持的必要吗?为什么?(3分) (五)中考链接阅读甲乙两个语段,回答1-4题。(10分)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选自语文出版社语文九年级上册)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荀巨伯:汉桓帝时人。 值:遇到。 胡贼:胡人入侵的军队。 败:毁坏,舍弃。 男子:这里表示轻蔑的称呼。 止:停留。全:保全。14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4分)(1)故不为苟得也 (2)故患有所不辟也 (3)不忍委之 (4)遂班军而还 15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16请概括出乙文所写的故事。(2分) 17甲 乙两文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体现了 的思想。(2分)全文的主旨句是 18、选段中,作者将 比作鱼,将 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 (3分)19、孟子认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举出你所了解的一位“贤者”,并写出他的一句表明其气节的名句。(3分) 回顾并复习庄子故事两则内容及写法理解1、惠子相梁的主题是什么?惠子相梁是庄子一书中具有代表性的寓言故事。文中庄子不直言表露自己的想法,而借讲鹓鶵鸟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利禄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清高自守,淡薄功名利禄的态度。2、故事中的鹓鵮、鸱、腐鼠各比喻什么? 鹓鵮比喻志向高洁之士 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腐鼠比喻功名利禄。3、惠子相梁一则,庄子不直截了当的阐述自己思想,而用故事进行比喻,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答案: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形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体现了庄子语言机敏、幽默、诙谐,富有想象力的特点。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采用充满机智的文字描写了庄子与惠子的一次辩论。显示了二者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惠子好辩,对于事物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与关照。而庄子偏于美学上的观赏,能从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轻松、闲适、愉悦,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反映。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中考真题演练(一)根据惠子相梁完成14题1、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鸱得腐鼠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的意思。(2分)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3、庄子在文中将自己比作 的“鸩鶵”,将惠子比作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鸱”,把“腐鼠”比作 ,巧借鸩鶵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惠子。(2分)4、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三篇文章中孟子的形象与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庄子的形象有很大不同。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孟子与庄子形象的不同点。(3分) (二)根据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完成5、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是鱼之乐也 是日更定矣 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苟全性命于乱世C子固非鱼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云归而岩穴暝6、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我知之濠上也A公与之乘 B杀之以应陈涉 C何陋之有 D择其善者而从之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3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8、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的是谁?为什么?(3分) (三) 害群之马黄帝将见大隗(wi)乎具茨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大隗:传说中的神名。 具茨:山名。奚:何,什么9、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2分)A适遇牧马童子(适合) B问涂焉(通“途”,路)C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罢了 ) D黄帝再拜稽首(第二次)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11、成语“害群之马”现在通常用来比喻什么?(2分) 12、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及19、20学案19答案(一) 答案:1、C 2、B 3、.B(二)4、D 5、先 前(有人)宁可死也不愿意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 却接受了 6、人不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 (提醒注意:这是课文第二段的观点)(三)7、及,到践踏(用脚踢;踢) (2)停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放弃;止) 9、(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四)10、.患:祸患,灾难 是:这、这样 谓:对说 故:缘故、原因 评分说明:每空1分,共4分 11、(1)如果人们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住生命的手段哪有不采用的呢? (2)送给你天下,却要你的性命,你愿意这样做吗? 评分说明:关键词翻译正确,语句通顺,意同即可每小题2分,共4分 12、舍鱼而取熊掌 舍生取义 天下不如生命珍贵万事莫贵于义(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 评分说明:每空1分 13、“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1分,答到“正义、大义”均可得1分) 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2分) (五)14、(1)苟且(2)祸患,灾难 (3)丢下,抛弃 (4)于是,就 每词1分。15、(1)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或得到)正义(2)朋友对荀巨伯说:“我现在就要死了!你可以离开了。”每句1分,大意正确即可。16、荀巨伯在危难关头不抛弃生病的朋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