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积累进行到底.doc_第1页
将积累进行到底.doc_第2页
将积累进行到底.doc_第3页
将积累进行到底.doc_第4页
将积累进行到底.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将积累进行到底!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备考指津陈荣华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在新课标和新考纲中被归入表达与交流中的语言文字运用模块,包括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表达连贯等考点,涵盖了识记、理解、应用等多种能力层级,除病句修改和语言表达连贯外,一般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分值因年份、卷别而异,从十几至几十分不等,是高考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说到底,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考查的就是平日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从何而来?就从平日的积累中来,可以说,积累是语文素养之核,积累的厚度与深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成绩的高下。因此,每位有志于高考的学子都应将积累进行到底!1. 积累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从考试大纲和多年的考题来看,语音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音而不是要求拼写,那些违反汉语拼音方案的拼写自然不会也从未在近年的高考中出现过,因此同学们备考的时候大可不必详知汉语拼音方案虽则规则的掌握有助于识记辨析字音正误。从词语选料来看,多关注课本,贴近生活,以3500个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以及教材(必修和限定选修)词语为主,而且倾向于内涵丰富深厚有较强表现力和生命力的书面词语和文化类词语,同时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也是重要出处。如2012年江西卷“青荇”(再别康桥)“锱铢必较”(咬文嚼字)“优渥”“孑然一生”(陈情表)“监生”(祝福),2011江西卷“彳亍”(雨巷)“少不更事”(祝福)“茕茕孑立”(陈情表)“迤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而这些词语都活跃在当今作品甚至日常生活当中,虽然“茕茕孑立”等出自文言文,但其已然进入现代汉语普通话,当然也是考查范围。至于“噫吁嚱”“砯崖”“宗悫”这些词语,因为过于生僻也压根未进入现代汉语普通话,即便教材作了注,也不会出现在考题中一句话,词语不论选自现代文还是文言文,关键看其是否进入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系统。换言之,连现行权威词典都未作收入的词语(或明确标为古语、方言的词语)自然也不会出现在考题中。从考查重点来看多集中于多音字、形似字、形声字。多音字如“中肯”“提防”“监生”“行伍”“着装”“少不更事”“校对”“鲜有所闻”“肖像”“虚与委蛇”“否极泰来” “下乘”“隽永”“咸与维新”“执拗”“便宜行事”等,形似字形声字如“歃血为盟”“造诣”“珐琅”“蟊贼”“弹劾”“勖勉”“咄咄逼人”“恪守”“草菅人命”“籼稻”“残羹冷炙”“祓除”“殒身不恤”等,而声调一般不作为考查重点。从设问角度看,一般是“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也有“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等等。考查词语也分注音和不注音两种形式而以直接注音者居多,设问角度和题型的不同,难度也稍有差异,但说到底不构成主要障碍,积累了该词语,则无所谓难与易。2. 积累现代常用规范汉字。字形的考查包括区分形似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等,这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功。因为高考是采取笔试,所以实际上每道题目都有字形的要求,比如默写题,只要出现错别字该句就不给分;又如作文,新的考试大纲规定每个错别字扣一分;还有阅读鉴赏,关键词语写错(如将“铺垫”写作“辅垫”,“承上启下”写作“承上起下”)自然也得扣分。而作为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板块的字形考查,实际上是别字的考查,所以做题时大可不必考虑字形笔画正误。从词语选料来看,跟字音相当,也多关注课本,贴近生活,以3500个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以及教材(必修和限定选修)词语为主,而且倾向于内涵丰富深厚有较强表现力和生命力的书面词语和文化类词语,如“浅尝辄止”“落寞”“蓬蒿”“哂笑”“自诩”“告罄”“倩影”“尺牍”“佝偻”“消弭”等;但更注重于日常语言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出现频率较高又容易出错的词语作为考查对象,如“家具”“更迭”“九州”“国粹”“气概”“帐篷”等;值得一提的是咬文嚼字若干年前整理出的“最常见的100个错别字”以及该刊每年整理出的“十大语文差错”频现率较高,如“按(安)装”“甘败(拜)下风”“针贬(砭)”“气慨(概)”“悬梁刺骨(股)”“粗旷(犷)”“亲(青)睐”等;国家教育部、国家语委审核整理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也常常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如“寒碜”“本分”“笔画”“毕恭毕敬”“踏实”“百叶窗”“杀一儆百”“凭空”等,这些都要求我们以整理后的规范词形为准,正确积累下来。从设问角度看,一般是“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也有“有错别字的一组是”(这相对容易),偶尔出现“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或“有两个错别字的的一组”(如2007年江西卷,“有两个”即“有且只有两个”,这相对难度较大)。有的省份每一选项语料为一句子,结合语境动态考查字形(如2012年浙江卷),这种方式也应予以关注。3.积累一定数量的熟语。熟语是长期以来为人们所熟知和惯用、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熟语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民族的文化和智慧,在注重文化素养的新课程新高考中,自然成为考查的热点,据不完全统计,历年各省市的高考都没有忽略熟语的考查,理应引起广大考生高度重视。从考查重点来看,主要是成语,如江西卷自主命题八年中,只在2007年出现了“按下葫芦又起瓢”一个惯用语,其余都是成语。因为教材本身的局限性,所考查的成语一般不拘泥于教材,而是选自日常媒体、生活中的语料,这些成语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常用、内涵丰富深厚有较强表现力和生命力的,如“如数家珍”“茹毛饮血”“恒河沙数”“深孚众望”“举重若轻”“另眼相看”“拾人牙慧”“拍案叫绝”“死得其所”“瓜田李下”“久假不归”“釜底抽薪”“淋漓尽致”“惊世骇俗”等,但若是平日不注重积累、语汇贫瘠或一知半解则根本无法判断。从考查要求来看,有识记,也有理解运用。前者放在字音字形题中(历年各省市高考的字音字形题都少不了成语),后者放在词语理解运用题中。需要强调的是,历经时间的洗礼,很多成语意义有了引申甚至改变,如“粉墨登场”,即可表示化装上台演戏(中性),也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又如“短小精悍”,即可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可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不长而有力;类似的多义成语还有“暗送秋波”“八面玲珑”“平易近人”“四平八稳”“左右逢源”“珠圆玉润”“海阔天空”等,如果不积累掌握这类成语的多个义项,做题自然就会因片面而出错。至于“空穴来风”这个成语,原本意思是有了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出自宋玉风赋),后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但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 解释为“现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又如“感同身受”,意思是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谢而非言自身感受,而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 解释为“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这就告诉我们,积累也要与时俱进,要以新版的权威的工具书(如商务印书馆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为准,否则吃亏的还是自己。4.积累必要的语法逻辑知识。传统语文知识常用“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八个字概括,其中“语”“逻”即语法、逻辑。目前,相当部分学生甚至老师存在着这么一种认识:语法逻辑学起来费时费力,而高考分值又少,只是35分的病句辨析或修改,不如将精力转放到诸如阅读、写作等其他方面。这实在是片面狭隘且危险的思想,且不说语法逻辑作为语言结构和思维的规律,是我们生存生活的必备工具,单从高考的角度说来也是非大力学好不可。纵观历年的高考试题,语法逻辑的分量是相当重的,绝不仅仅是那35分的病句辨析或修改。有直接的辨析和修改语病题、关联词语填充题、句式变换题、古汉语词语用法理解辨析题、古汉语句式辨识理解题,也有间接利用语法逻辑知识推断字音、字形、词义题,词语、标点选判题,句式仿用、变化题等等。就是阅读和写作,也跟语法逻辑关系非常密切,无论是题目本身还是评卷标准。值得一提的是,现行语文教材语法知识都放在初中阶段(逻辑知识几乎没有),但初中生对语法普遍不感兴趣,教师也往往只是照本宣科,草草了事据说是考试不作要求。高中阶段,因为缺失了教材的蓝本,加上对试题认识上的偏差,“淡化语法”“逻辑深奥”之风在许多地方甚为流行。这是严重而可怕的短视。学好语法逻辑,大而言之,是我们民族、国家生存兴盛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需要;小而言之,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我们面临的高考的需要。你若真正掌握了语法逻辑这一锐利武器,破解了其中的密码,那么,足以令你纵行学海,独步学林,笑傲高考!语法方面,当然不是要求你去啃大学中文系的现代汉语教程,抓住词性、结构、成分、标点(标点作为现代汉语书面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完全可视为语言法则的一部分)即可。词性从功能和意义角度区分虚实,结构需正确切分并辨析关系,成分方面知晓主干枝叶以及与词性对应关系,标点参照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1995Use of punctuations marks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12月13日发布。2012年有最新的修订版但目前市面上较难看到),此外要特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