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湖北省钟祥市各乡镇社会经济概况.doc_第1页
2010湖北省钟祥市各乡镇社会经济概况.doc_第2页
2010湖北省钟祥市各乡镇社会经济概况.doc_第3页
2010湖北省钟祥市各乡镇社会经济概况.doc_第4页
2010湖北省钟祥市各乡镇社会经济概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况】钟祥市辖15个镇、1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3个水库,3个农场,1个省级开发区,495个村民委员会,50个社区居委会;国土面积4488平方千米,全市户籍人口104.1万人,其中男性人口52.94万人,女性人口51.16万人,年末户籍总户数33.29万户。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5.76亿元,增长16.9%,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为45.62亿元、95.22亿元、54.92亿元,分别增长5.1%、24.4%、13.8%。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8.79亿元,增长28.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35亿元,增长30.0%,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9.28亿元,增长1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16元,增长1216%;农民人均纯收入7041元,增长16.73%。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79.13亿元,贷款余额56.81亿元。分别增长24.15%和33%。农村经济。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5.27亿元,增长5.0%。粮食种植面积9.48万公顷,增长0.5%;棉花种植面积1.36万公顷,增长1.3%;油料种植面积4.63万公顷,下降0.3%;蔬菜瓜果类种植面积1.23万公顷,增长4.1%。粮食总产量83.69万吨,增长2.5%;棉花总产1.55万吨,增长7.4%;油料总产12.41万吨,增长2.8%;蔬菜瓜果类总产63.67万吨,增长10.7%;生猪出栏115.78万头,增长2.3%;家禽出笼1356万只,下降0.3%;禽蛋产量3.65万吨,增长12.6%;水产品产量12.1万吨,增长10.0%;实现渔业产值16.3亿元,增长23%。全市4万公顷优质稻、3.33万公顷专用小麦、3.33万公顷双低油菜、1.33万公顷优质棉、1.33万公顷优质蔬菜、0.93万公顷优质水果、500万平方米食用菌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基本形成,全年农业实现增收目标。全市荆门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6个,其中省级12个,获省以上认证的绿色(无公害)食品品牌89个,其中绿色食品38个,无公害食品51个。全市新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15个,达到734个,居全省县市首位。大力发展“劳务输出、打工经济”,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35万人,新增转移就业1.54万人,累计转移17.9万人,年内,钟祥市被评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市。特色水产养殖、花卉苗木等产业渐成规模,发展池塘网箱3.1万口(箱),新增小龙虾养殖面积2333.33公顷,新增核桃生产面积733.33公顷、泡桐800公顷、花卉苗木413.33公顷,连片万亩以上基地达到2个。示范区、试点镇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示范区内完成投资2000万元,建成10万只种鸭场;发展冬枣种植面积20公顷,栽植樟树苗木3.33公顷;订单种植优质稻466.66公顷;发展蔬菜大棚20公顷、露地蔬菜100公顷;彭墩村投资1700万元的彭湖水乡景区主体建筑“梦江南”酒店于5月建成营业,彭墩一日游高峰期达到500人次。工业经济。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4个,达到309个;新增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26个,达到67个。全市309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78.19亿元,增长48.0%;完成工业增加值76.9亿元,增长30.1%。其中,磷化工企业达到59家,实现销售收入111.9亿元,增长38.8%,实现增加值31.88亿元,增长20.7%;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0个,实现销售收入106.29亿元,增长61.1%,实现增加值27.71亿元,增长43.7%。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6.23亿元,增长5.4%。全部工业入库税金2.7亿元,增长14.3%,入库税金过500万元的工业企业达17个。磷化工和农产品加工两大产业销售收入双双突破百亿大关,支柱产业明显壮大。钟祥经济开发区被确定为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广源商标荣膺中国驰名商标,钟祥被评为全省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一批在全国同行业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知名品牌、一批5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一批农产品加工100亿元的县市)工程先进县市,并成功承办全省农产品和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暨省级农产品加工园区工作现场会。新增外贸出口企业4个,兴利香菇、新美香果蔬罐头、汇源果汁、大峪口磷复肥、永祥箱包等企业和产业被纳入荆门十大出口基地培植工程中。全年引进市外境内资金61.27亿元、境外资金4352万美元,分别增长48.4%和20.6%;外贸出口7362万美元,增长79.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0.8亿元,增长40%,实施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386个,其中亿元项目21个,特别是12月,东林制衣、兴祥水产品、宏达铝业等8个亿元项目在钟祥经济开发区集中开工。华山观风能发电项目首批机组并网发电,北山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安能生物质发电项目即将开工,碾盘山水利枢纽工程与业主签约,船湾核电项目进入深度可研阶段,新能源项目建设得到突破性进展,正在加快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实施城市规划区数字地形图航测,完成7个乡镇和68个重点村的规划编制工作。投资2.8亿元,实施水利建设项22个目,率先在全省完成大中型水库整修任务,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533.33公顷;实施土地开发整治项目24个,建设规模3333.33公顷,新增耕地413.33公顷;建成丰乐镇1000户集中供气秸秆气化工程;实施22.5万人的安全饮水工程,主体工程进度走在全省前列。投入3.8亿元,先后启动10项城市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实施体育馆、博物馆、承天西路等一批重点项目。投资1.2亿元,占地16公顷,一次接纳3000余人的体育馆竣工投运。维修改造莫愁大道、阳春大街等城市主干道8条,新建城市公园和广场2个,新增城市绿化面积32万平方米。郢中城区私房整治初见成效。坚持“多元投入、项目捆绑、产业支撑、核心区示范”,城镇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杨竹流域示范区建设开局良好,主导产业培育、河道疏浚、通村公路建设等工作扎实推进。磷矿陈安村、客店赵泉河村、郢中莫愁村等80个示范村和重点村,实施村庄环境整治项目500多个,完成“一建三改”(建沼气池、改水、改厨、改厕)1.4万户。加强交通路网建设,投资5亿元,基本完成了武荆高速连接线、南出口道路建设任务,完成国、省干线大中修60.7千米,改建县、乡道路96千米,新建通村公路386千米。交通、邮电和旅游。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7.96亿元,增长11.9%。全年货物周转量159988万吨千米,增长6.7%;旅客周转量98866万人千米,增长8.5%。货运量1100万吨,增长10.2%;客运量2116万人次,增长6%。邮电通信业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73亿元,增长7.1%。全市固定电话用户7.8万户,下降2.5%;移动电话用户43.8万户,同比持平。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06万人次,增长12.5%。旅游总收入15.05亿元,增长43.3%;其中门票收入2800万元,增长12.0%。20平方千米的莫愁旅游新区整体开发工作稳步推进,详细规划基本完成,部分工程项目已经启动;积极稳妥处理东星遗留问题,与武汉三特公司的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旅游名镇和名村创建迈出坚实步伐,客店镇被正式命名为全省旅游名镇;莫愁湖湿地公园获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第二届中国钟祥长寿文化旅游节筹备工作有序进行。科学技术和教育。全市有科研机构12个,从业人员550人。全市立项实施科技计划项目9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6项。专利申请量110项,专利授权量58项。钟祥连续五届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65所(不含幼儿园)。其中,普通中学47所,职业中学4所,小学113所,特殊学校1所。另外,幼儿园52所,成人学校17所。在校学生10.58万人,招生数2.66万人,毕业生数3.21万人。全市有教职工1.2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0.72万人,校舍面积134.75万平方米。全市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100%,初中辍学率0.33%,小学学生辍学率为零,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残疾儿童入学率96.3%。高考再创佳绩,钟祥一中学生荣获全省理科第一名、第二名和荆门市文科第一名、第二名。钟祥一中有12人录取北大、清华,1人录取香港中文大学,获全额奖学金58万元。实现钟祥高考3年冠。文化、体育和卫生。全年文化体育活动频繁,以筹备中国钟祥第二届长寿文化旅游节、参加和承办湖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有关项目为重点,全面开展丰富多彩文化体育活动,提高市民的精神生活。丰富馆藏资源服务内容,新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村级服务点96个。将采购的450种1000册新书、征订的350种报刊杂志进行分类编目和读者见面,并将原先征集的50余册地方文献和古籍录入全国古籍普查平台。联合摄制的创出新天地于2月15日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中播出。钟祥发现长江鲟12月12日在中央电视台新闻30中播出。大型电视活动祖国颂、流淌的歌声钟祥电视红歌大家唱以及第二届舞动钟祥获得圆满成功。顺利完成筹办全省县域经济现场会系列宣传工作。春节文艺节目虎啸祥瑞钟祥市2010年春节文艺晚会全省展播,荣获二等奖。其中麦子黄溜获“最佳原创奖”。彭墩迁村腾活集体经济、信访干部李映安、种石得玉等3件新闻、社教作品获荆门新闻奖一等奖。新闻周刊获湖北广电学会电视主持三等奖。全面完成湖北省运会钟祥分会场赛事现场直播和开、闭幕式的录播等重大报道战役。出版文学专著和个人文集24部。刘正权创作的温暖获全国“市政杯”百字小说大奖赛三等奖。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申报湖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蟠龙菜、民间舞蹈海马舞、民间文学莫愁女的传说、阳春白雪和传统医药万灵膏的炮制技术的文体和申报片制作完成。建立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数据库。参加省运会的青少年武术代表队代表荆门参赛,荣获5金1银1铜,积分88分;青少年足球代表队代表荆门参赛,取得第二名;参加湖北省体育舞蹈比赛,荣获2金9银9铜。全市卫生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市卫生机构66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06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社区服务中心16个,农村村卫生室503个,其他机构1个。卫生机构有从业人员4960人,床位数2905张。开展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查漏补种66207人次,补种率95%。实施农村生育妇女免费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服用率83%。继续推进农村孕产妇分娩补助,落实项目资金166.53万元,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免费复明手术169例。积极开展全省“百镇千村示范卫生机构”创建活动。3所乡镇卫生院被授予“省示范乡镇卫生院”,13个村卫生室被授予“省示范村卫生室”。开展临床医学科研工作,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开窗疗法治疗III度烧伤等新业务和新技术项目9项。钟祥被授予“20102012年度湖北省农村居民健康工程先进县”、“湖北省卫生城市”。社会保障事业。全市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7.36万人,增长26.7%,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8.09万人,增长10.4%,参加失业保险4.2万人,增长2.7%。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169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307人,扶持创业1061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44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96.7%;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90%;乡镇企业正式职工养老保险全面启动;4.2万户近7万人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8.2%,基本实现全覆盖,患者住院实际补偿率60.5%,比上年提高18.5个百分点。积极落实住房保障制度,核发住房租赁补贴5407户13520人,新建经济适用房474套4.3万平方米、廉租房1198套6万平方米,荆襄磷化循环产业园700户2.8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入实施阶段。着力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等扶贫工程,深入推进柴湖移民扶贫开发,启动柴湖移民危房改造331户,累计完工715户。全年为3300名五保对象发放519.9万元,为城市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保障金9033万元,开展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7459人,救助资金700万元。临时救助对象7000余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446万余元。核发高龄老人长寿津贴100.38万元。洋梓镇概况】全镇辖34个行政村、281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8498人(男29696人,女28897人),其中农业人口4798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2。国土面积39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7731公顷,其中水田5647.7公顷,旱田2083.3公顷。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832亿元,城乡居民存款余额4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50元。工业经济势头强劲。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917亿元,工业增加值57亿元,利税总额27亿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入189亿元,分别增长29.9%、35.7%、22.7%和26%。引进外资19亿元,占年计划9500万元的200%,增长109%。新上工业项目4个,新增规模企业2个,达到13个(其中亿元企业8个)。优化整合企业3个,新上节能建材企业5个,完成技改扩规项目15个。兴修通村(组)公路22.65千米,维修桥梁2座,整修北门街550米。年内,招商引资的成功做法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招商经验在全市推广。综合实力排名位居全市第5位,为创建荆门市10强工业重镇奠定了坚实基础。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全镇已经形成了1333.33公顷优质稻基地、2666.66公顷优质瓜棉基地、666.67公顷核桃核心示范基地、2000公顷猪鱼配套基地的4大基地6666.67公顷规模的大农业板块。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15亿元,增长52%。粮食总产11630万千克,油菜籽总产达67.8万千克,增长8.3%和10.1%。大棚韭菜和莴笋亩均纯收入6000多元,农民从纯种植业中可户均增收165元以上。全镇成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68家,其中新增18家,入社社员4200余户,实现村村有社、户户入社的目标。成立的钟祥鑫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共吸纳社员302户,拥有各类大型农机69台套,服务全镇3000多户农田耕种,是全省有名的农机示范专业合作社。全镇精养水面2333.33公顷,发展鳝鱼养殖户120余户,网箱10000口,甲鱼养殖户100余户。肖山、花山、洋梓等5个村的10个组成为鳝鱼和甲鱼养殖专业组,养殖农户从特色水产养殖中户均增收10000元以上。生猪出栏13万余头,是全市年出栏过10万头的养猪大镇之一,猪鱼配套覆盖面85%。发展肉牛养殖户9户,年出栏肉牛2500头。大力发展现代林业,全镇开发山林面积800公顷,种植核桃333.33公顷,速生泡桐333.33公顷,万寿菊133.33公顷。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镇有中小学12所,其中初中2所,小学10所。教职工388人,在校学生3080人,其中初中生1280人,小学生18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100%。有卫生院1所(设中山分院),医护人员202人,病床30张。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42688人,参合率96%。全镇落实城镇低保户241户309人,登记农村五保户280人,集中供养86人,分散供养194人。多方争取资金200多万元,用于校舍维修和教学设施配套建设。钟祥龙凤珠宝金行结对救助品学兼优和困难学生151人,资金3万元。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室18个,发展农家书屋20家,组建农民业余文艺队伍26支,参加荆门市举办的“第八届农家乐杯暨民间剧团文艺汇演”活动并获得奖项,获全省农民满意的综合文化站荣誉称号。(镇党政办公室)长寿镇【概况】长寿镇属丘陵山区,全镇国土面积275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3367.8公顷;辖15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委会、7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586户,人口26129人,其中农业人口5376户,19923人;人口出生率9.2、人口自然增长率4.25、计生率99%。全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6095万元,增长13.6%,其中工业总产值8823万元,农业总产值47272万元;完成财政收入700万元,同比增长7.7%;完成招商引资6200万元,占年计划4000万元的155%,增长77.1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新增规模企业1个,工业增加值1902万元。粮食总产60020吨,增加2690吨,增长4.7%;出栏生猪12万头,增加3100头;水产品产量5960吨,增加22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7160元,增长9%;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通村公路硬化7.5千米,完成“一建三改”400户,建成沼气池400口。拉通了1.5千米里的环镇道路,投资50多万元整修福星街道,修建了长寿文化休闲广场、长寿水果批发市场。长寿大桥按期竣工通车。全镇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投资28万元建设完成长寿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年内新农保参保人数累计达到128万人,参保率99.86%,参保率居全市第一;新农合连续4年参合率100%,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得到有效缓解;全年发放各种救灾救济款16万元,发放低保金56万元,发放民政优抚金39.3万元,惠及893人。完成长寿一中食堂改造和男生公寓楼的修建。将廖湾联小并入长寿小学,各联小的六年级合并到长寿二中。投资4万元,对汤林、杨畈、清河、黄坡四村文体活动室和“农家书屋”进行配套建设。全镇有线电视覆盖率100%,6个村开通宽带网络,7个村开通农村远程教育站点,丰富农村居民物质文化生活。全镇有程控电话用户2600多户,宽带网用户1500多户,移动电话1.1万部,有线电视用户1600多户,农村电视家用套站500多户。义务教育体系逐步完备,全镇有各类学校10所,其中高中1所,初中2所,小学5所,幼儿园1所,教职工260人,在校学生43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100%;有中心医院1所,医疗点(室)13个,医务人员58人,床位35张,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镇党镇办公室)丰乐镇【概况】丰乐镇辖40个行政村、2个社区、282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166平方千米,总户数18400户,人口73052人,其中农业人口13902户、59078人,农村劳动力26285人;年末实有耕地面积6257.4公顷,其中水田2308.6公顷,旱田3946.8公顷;全年输出劳动力14340人,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80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81元。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4092万元,工业销售收入140290万元,利税25992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12024万元,销售收入40082万元,利税8482万元,分别增长51.8、88.3、89.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360万元,招商引资4240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06%,完成项目建设9个。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32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面积6923.27公顷,棉花806.67公顷,油料484.267公顷,蔬菜608.8公顷,全年粮食总产3.98万吨,增长2.2,棉花726吨,下降9.1,油料11852吨,增长6.4,蔬菜26580吨,增长8.1。全年出栏生猪11.3万头,家禽136万只,水果产量2412吨,水产品产量6900吨。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亿元。清淤沟渠21千米,配套桥涵12座。投资755万元的安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按期完工,改造中低产田800公顷,配套泵站14座,硬化沟渠41千米。镇内有集贸市场2个,自来水厂2个;12月,投资1200万元的杨集自来水厂改扩建工程竣工,自来水管网已覆盖全镇40个行政村,有4300千伏安和6500千伏安的供电所2座,农户用电面100。年内有5个村修建通村公路12.8千米。全镇通村公路总里程达64.5千米。全镇有中小学校13所,其中初中2所,小学11所,在校学生4321人,教职工52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合格率100;有卫生院2所,村医务室39个,医务人员188人(含乡村医生76人),床位76张,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5.67万人,参合率96。投资20万元新建了镇文化活动中心。新建农家书屋2个。全年核定城镇低保对象505人,农村低保对象2302人。有28555人参加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82.8%,年满60周岁农民领取养老金人数有9966人。(张勇华)胡集镇【概况】胡集镇位于钟祥市的西北部,跨北纬3124,东径11223,东与丰乐镇隔汉江相望,西与双河镇相连,南与磷矿镇双河镇接壤,北与宜城市毗邻,国土面积39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16732公顷。全镇辖43个行政村、332个村民小组、6个社区居委会(其中村居合一4个,街道社区1个,矿区社区1个)。总人口139686人,其中外来人口6800人。胡集镇是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重点小城镇,湖北省“百镇千村”示范镇。全年完成社会固定投资12.8亿元,增长17.1%,实现社会生产总值95.2亿元,增长20.3%。工业经济。全镇有工业企业78个,从业12250人,其中亿元企业18个(新增4个),规模企业47个(新增6个),全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1.8亿元,增长19.2%,完成工业增加值16.28亿元,增长33.3%,工业总产值48.58亿元,增长34%,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39.08亿元,增长3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56亿元,增长31.2%,规模以上企业利税1.839亿,增长39.3%;全年外贸出口250万美元,招商引资6.6亿元,推进续建项目6个,新落户项目2个。农业和农村经济。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2亿元,同比增长13.5%,粮食总产120013吨,增加1802吨,棉花总产1500吨,增产200吨,油料13895吨,增产592吨,蔬菜总产17万吨,增产2万吨。生猪出栏14万头,增加3.6万头,家禽出笼155万只,增加5万只,禽蛋产量2292吨,增加105吨,水产品产量14250吨,增加3085吨。全年转移农村剩余劳力2.3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7725元,同比1054元,新培植农业专业合作社4个,达到52个,全镇新增绿化133.33公顷,花卉苗木新增333.33公顷,达到366.67公顷。全年落实粮种补贴1379.01万元,下乡补贴793.97万元,惠及农民22304户。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通村道路建设24.1千米,完成39个行政村安全饮用水工程,供水管网延伸455千米,建设村庄排水工程5.8万米,启动转斗区域13个行政村的安全饮水工程。胡集镇总体规划(2010-2025)进入专家评审阶段,修编的城镇规划面积37.3平方千米,中心城区14.82平方千米,工业园区由4平方千米增至10.32平方千米。全年完成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350套,商品房500套6万平方米。争取国家投资450万元,整修水库2座,改造农业抗旱专业配电线路12.5千米。投资300万元,建成处理200吨城镇生活垃圾场1座,安装垃圾处理箱400个。财贸金融。全年实现财政收入3.7亿元(其中国税7520万元,地税1.37亿元,其它收入1.592亿元),增长66.5%,金融机构年末居民存款余额19.16亿元,增加3.01亿元,全年累计发放贷款5.5亿元,增加1.59亿元。全镇新增各类个体工商户320家。社会事业。全镇落实农村低保对象2254户,2987人,城镇低保对象2140户,3090人,参加新农保35000人,参保率75.14%,10351名60周岁以上农民享受农保政策待遇,178名90岁以上老人享受长寿津贴。全年出生人口1003人,计划生育率96.51%。结合全省“百镇千村示范卫生院”创建活动,全镇建城乡居民健康档案6000份。年内中考上线率39.6%,胡集一中在全市名列第七,胡集高中高考重本上线82人,在荆门市同类学校中领先,全年落实资助困难寄宿制学生960人。2010,共解决群众上访204批330人次,实现无群体性上访,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98件,处理行政案件345件,处理各类违法违纪犯罪52人,抓获各类逃犯20人。(镇党政办公室)双河镇【概况】双河镇辖34个行政村、1个社区,国土面积23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694.13公顷,其中水田2724.27公顷,旱田969.87公顷。总人口42031人,其中男性21726人,女性20305人;全年出生424人,死亡30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8。完成生产总值66.6亿元,财政收入5183万元,存款余额5.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80元,增长8.7%。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130万元,增长81.6%。农业经济。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3.6亿元,同比增长12%。粮食总产47625吨,增长4.2%。油料总产4543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生猪出栏32250头,增长2.3%。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争取国家项目资金630万元对黄峪冲、横山嘴两座小型水库进行维修;镇村筹资150万元对各村组小型水利工程进行了整修。争取中央财政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粮食基础能力建设项目资金500万元对夏冲农田基础设施进行高标准改造;各村“一事一议”筹资245万元也全部用于改造和新修水利设施。2010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水利血防工作先进单位”、“林业工作先进单位”。工业经济。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63亿元,增加值19.55亿元,利税4.09亿元,分别增长21.7%、42.9%和22.3%。其中,规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1.53亿元,增加值15.3亿元,分别增长48.7%、45.2%。固定资产投入6.01亿元,增长81.6%。工业用电量49889万度,增长40.3%。全镇有规模工业企业32个,年增加6个;亿元企业10个,年增加3个。2010年位居荆门市“十大工业重镇”第三位。城镇建设。拉通王湖街老菜市场占道房屋,硬化路面,配套下水道,为镇区增加一处亮点;投资一千多万元的万景双河花园即将开盘,解决双河居民居住难的问题。通村公路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官冲、南棚、光明、丁坪等村不等不靠,在全镇率先启动了通组公路建设。2010年,被荆门市委、市政府授予“公路建设先进单位”。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争取项目资金120万余元,加强学校的校舍建设。其中,双河一中投入42万元新建了多功能教室;曾集小学投入50万元,改建了教学楼;双河小学、双河二中共投入28万元,整修了幼儿园和二中学生宿舍楼,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双河二中年内中考被钟祥录取一中7人,在全市初中综合排名第10位。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制度,全镇城市低保户834户1197人,年发放资金170万元;农村低保户1124户1254人,年发放资金100万元。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年内在巷冲、段集、长冲3个村建立了农家书屋。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出生人口424人,政策生育率为98%。民政工作取得进步,殡葬改革工作摆脱了落后“帽子”,民政工作得到市民政局大力支持,投资15万元,对福利院进行维修,改善老人生活条件。(镇党政办公室)磷矿镇【概况】磷矿镇辖19个行政村、134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其中街道社区1个、矿区社区1个),总人口45505人,其中城镇人口13505人。人口出生率9.38,人口自然增长率4.2。国土面积228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3148.33公顷。全年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3亿元,增长71%;实现工业总产值36.75亿元,增长36%;农村人均纯收入7230元,增长6.23%;上缴国家入库税金2340万元,增长127%;招商引资完成3.058亿元,增长53%。年内,磷矿镇被评为荆门市十强工业重镇。工业经济年内,磷矿镇成立工业重点项目办公室,全力为项目建设提供办证、征地、基础设施配套、矛盾纠纷协调等全方位的服务工作。划出土地933.33公顷集中规划磷矿镇工业园区,投资45万元拉通园区主干道,并架设园区专用供电线路。引进项目8个,其中建成投产4个,在建项目4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个,累计达到24个。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36.75亿元,增长36%;规模工业企业产值28.3亿元,增长46%;工业增加值11.02亿元,增长36%,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8.48亿元,增长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产完成11.83亿元,增长71%;招商引资完成3.058亿元,增长53%;工业用电量1.42亿千瓦时,增长55.39%;税收完成2340万元,增长127%.磷矿镇重点工业项目已建成投产的分别为:投资3200万元的仙女山砖瓦厂于6月正式投入生产;投资1.6亿元的华毅公司20万吨硫磺制酸和10万吨磷酸一铵项目于10月投入生产;投资3300万元的洋丰集团物流中心已于7月建成投入使用;地利神生物肥业有限公司投资1600万元的有机肥项目已于年底投入生产.重点工业在建项目分别为:鑫海公司投资4亿元的年出栏30万头生猪养殖、有机肥和沼气发电项目已完成立项、环评等手续,待省发改委核准发证后立即进行建设;投资3600万元的恒源石灰石矿业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精制灰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以上;投资2.2亿元的鄂中公司5万吨工业磷铵项目已完成征地等手续,年内开工建设;申佳高新建材公司投资1.2亿元的年产80万吨机制砂、80万吨精磨水泥、20万吨干粉预粉砂浆和1亿块砌块项目已完成资源勘测、评估及前期设备预定工作。农业经济。磷矿镇在稳定粮、棉、油等大宗作物种植和实施“五个一”工程重点发展牲猪、肉牛、小龙虾、山羊、土鸡等特色养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苗木特色产业。全年粮食总产3.18万吨,增长6%;油料总产5519吨,增长3.2%;棉花总产490吨,增长152%;蔬菜总产3855吨,增长1.9%;生猪出栏3.13万头,增长7.1%;家禽出笼42万只,禽蛋产量1160吨;水产品产量4865吨,增长36.5%;花卉苗木到1000公顷,增长25%。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4.7亿元,增长38.2%。通过兴办企业新增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58人,农民人均纯收入7230元,同比净增1000元。投入160万元对沟、渠、堤进行疏通及泵站加固和维修。投资40万元结合灭螺工程对联合西湖大沟进行了清淤。投资80万元对小围垸进行整险加固。农业水利设施的改善缓解了防汛压力,提高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社会事业。年内,磷矿镇争取资金15万元改造了镇综合文化站,新修农家书屋3个和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点5个;争取国家资金新建磷矿实验学校学生公寓1栋。狠抓农村养老基金征收工作,全镇参保人数13029人,完成任务87.2%。农村合作医疗完成年任务的98%,参保人数2.98万人,创历史新高。落实城镇低保1127人,临时特困救助375人,大病救助113人。农村低保1635人,发放低保金119.16万元。全镇有学校6所,其中初中1所,小学5所,在校学生2285人,教职工23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均100%,落实两免一补320人,中考上线24人。卫生院1所,村医务室19个,医护人员132人,床位40张。福利院1所,入住老人58人。民生工程。一批民生工程相继开工或完工,总投资达3770万元。投资480万元的南泉12.2千米道路硬化工程完工,解决南泉5个行政村8000余人的行路难问题;投资1118万元的原荆钟磷矿困难职工安置房工程已全面施工,计划2011年6月投入使用;投资近500万元的农村低压用电改造工程已全面启动,改造旧台区15个,涉及15个村;3200余户农民的用电得到解决;投资30万元进行镇区规划修编和小街小巷道路整修、下水道改造及街道绿美化;修建通村公路17.7千米。梁桥、联合、刘阳、杨湾、吉庆等村不等不靠,自筹110万元修建通组水泥道路,其中陈安、联合、梁桥等村实现道路硬化组组通工程。(镇党政办公室)文集镇【概况】全镇辖25个行政村、1个社区、154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128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2832公顷,总人口39120人,其中农村人口36092人,城镇人口3028人,人均耕地面积0.8亩,人口出生率9.18,人口死亡率4.32。全镇有工业企业7个,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入15600万元,规模企业总产值256万元,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243万元,全部工业总产值17280万元,完成招商引资8600万元。实现粮食总产13958吨,油料产量5792吨,水果产量5289吨,水产品产量3236吨。养猪规模6.1万头,其中万头猪场1个,千头猪场7个。家禽出笼50万只,其中养鸡大户9家,养鸽大户4家,养鸭大户8家,蔬菜产量3.8万吨,大棚2000个。全镇堤防有28.9千米,有两大主要灌溉系统:西大河、中大沟。有水库3座,分别是魏家堰水库(小一型)、张垱水库(小一型)、螺丝垱水库(小一型)。文集镇农业总的特点是突出发展养殖业、蔬菜产业。年内,已完成近102千米的村组公路硬化工程,全镇通村公路100%,通组公路达到80%;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镇共建成新型沼气池800个。全年全镇输出务工经商人员15万人,先后有4000多名农民洗脚上田,进入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创业经商,200多人走出国门,远赴中东、东亚、南洋等国挣外汇。农民人均纯收入4900元。全镇有中小学8所,其中初中1所(文集中学),完小6所(镇小、陈集小学、沿山小学、大庙小学、青星小学、塘港小学),教学点1所(王集)。在校学生214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100%。有卫生院1所,乡村卫生室24个,卫生普及率90%以上。有文化站1个,文化中心户17户,娱乐室20间,图书室17间,影剧院1座,社会福利院1所,赡养老人90人。(镇党政办公室)冷水镇【概况】冷水镇辖39个村民委员会、256个村民小组、1个果园场、1个居民委员会,国土面积314.6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4535公顷,山林面积1.1万公顷,总人口50300人,311省道、长荆铁路穿境而过,东西各距钟祥、荆门城区20千米。全年实现地域生产总值9.2亿元,增长18;实现财政收入770万元,增长220,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增长56;农民人均纯收入7690元,增长1250元;完成招商引资8200万元,增长150;城镇居民储蓄存款总额5.6亿元,增长43。全镇粮食产量7.1万吨,增长2.8;油料产量8900吨,增长9.8;水产品产量1.5万吨,增长15;生猪出栏5.5万头,增长13;家禽出笼62万只,增长15。大力发展油茶种植,油茶种植面积100余公顷。年内新增劳务输出900人,累计12500人,占总劳力的75.6,为全镇农民增收近2亿元。面包经济和烤鸭经济突飞猛进,其中外出从事面包加工的农民3500人,从事烤鸭加工的农民620人,分别比增长23、31。农业装备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镇插秧机增至133台,机插面积166666公顷,新增收割、旋耕等大型机械25台,全镇大型机械数量达192台,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投资8000万元,完成北山水库整险加固工程;投资2000万元,对丁垱水库、双河水库进行整险加固,目前工程已启动;投资300万元,开挖堰塘21口,硬化沟渠3000米,打机井140口,使农业水利条件明显改善,农业抗风险能力有所增强。全年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5亿元,增长67;实现规模工业营业收入8.2亿元,增长122;实现规模工业利税1.1亿元,增长108。3月,投资8.8亿元的北山抽水蓄能电站已开工建设。全镇有荆钟琉璃瓦厂、盛达米厂、富源公司、鼎昌石料厂、恒宝石料厂、泰山石料厂、发利碎石厂、牛践岗石料厂和立信石料厂规模企业9个。全镇有35千伏变电站2座,年用电量2100千瓦小时,农户用电面达100。镇区有集贸市场1个,自来水厂1个,年供水量1.5万吨。全镇有水库12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8座,小(二)型水库2座,大型泵站5座,主干渠道4条。年内多方筹资160万元,启动田岗村村庄环境整治工程。筹资300万元对北山大道主干道、人行道刷黑,整修花坛,增添绿化树木。筹资500万元对董沟、松柏、孔艾等20个村电力设施进行改造,新增变压器22台,改造线路35千米,较好地解决了部分村群众用电难灌溉难的问题。全镇有中小学8所,教职员工300人。其中初中1所,小学7所,在校学生2380人,其中小学学生1700人,初中学生68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有卫生院1个,乡村卫生室35个,医护人员132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民参合率96,全年农民住院补偿累计1371例,住院总费用354万元,补偿金额144万元,平均补偿比例75。全年出生人口616人,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0:106,符合政策生育率98.3。有福利院1个,收养人数84人。全年落实城镇低保280户384人,落实农村低保716户,1569人。坚持安全检查,冷水镇被评为全国铁路安全护路联防先进单位。(镇党政办公室)石牌镇【概况】石牌镇辖51个行政村、2个街道社区,总人口8.4万人,国土面积319平方千米,耕地面积7533.33公顷。全镇实现区域生产总值13.8亿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7459元,增长21%;招商引资1.4亿元,增长89%;社会固定资产投入5.4亿元,增长39%;规模工业增加值1.22亿元,增长54.7%;银行贷款1.3亿元,增长52%。新农村建设、通村公路、招商引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经济和社会事业工作受到市及市级以上表彰和奖励。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镇着力构建养殖业抓基地、畜牧业抓小区、水产业抓板块的生产格局,促进了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全镇粮食总产75579吨,增长6.3%;油料总产8116吨,增长2%。生猪出栏4.1万头,增长5%;小龙虾养殖水面1253.53公顷,水产品产量16万吨,净增1970吨;新增50万只肉鸭养殖小区2个,“165”牛舍3栋,“150”模式生猪养殖大户4个。劳务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全镇新增外出务工人员1500人,外出劳力26286人,劳务经济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5%以上。工业经济。全年完成招商引资1.4亿元,增长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5.4亿元,增长39%;开工建设亿元项目1个,完成千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7个,完成百万元以上的建设项目8个。新增规模企业1个,全镇规模企业总数达到7个;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2274万元,销售收入37949万元,分别增长54.7%和58.5%。实现利税3987万元,增长66.7%。新农村建设。石牌镇加大对杨竹流域生态文明新农村示范带建设的协调服务力度,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主导产业初具雏形,彭墩村初步形成以果蔬、畜禽养殖分割、乡村旅游为重点的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筹资1200万元开展彭墩村第三期迁村腾地工程,300多个农户全部搬入农民新居;皮集、胡刘两村新建300余平方米崭新的村级办公场所,扩建村主街道2千米,新建花坛8个,植树13万株,形成22.4千米的绿色通道。全省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党建带妇带以及全省三农金融试点工作现场会相继在彭墩村召开,全年接待参观学习、旅游观光和各级新闻媒体人员5000余人,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社会事业。安全饮水工程继续推进。全年完成21个村8555户31580人的安全饮水工程。城镇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投资200万元完成镇区听江路的街道刷黑工程和贺集街道的硬化工程。扎实落实“两减一免”义务教育政策,全镇中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残疾儿童入学率87%,中学生巩固率98.6%。(镇党政办公室)旧口镇【概况】旧口镇辖53个村(场)、2个社区居委会、32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4018人(其中男性52638人,女性51380人),国土面积300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10997公顷,水面335公顷。全镇实现生产总值7.2亿元,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6920元,同比增加1000元;财税收入884.53万元;年末银行存款余额10.12亿元;出生人口1056人,死亡62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72,出生人口性别比100:107。亿农砂梨协会获全国优秀专业协会荣誉,高集村吴尚文被国家农业部授予种粮大户称号,旧口镇作为黄冈永通食品有限公司蔬菜基地,2010年12月获得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种植基地认证,品种为包菜、胡萝卜、葱,产品全部外销出口日本。农村经济。围绕“稳粮棉、扩果菜、保养殖、促增收”农业结构调整思路,优化、提升和拓展农业板块基地,实现农业总产值9.97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6.56亿元,畜牧、养殖业产值3.12亿元,其他0.29亿元。粮食产量5.38万吨,油料2.09万吨,水产品6775吨,禽蛋2117吨,家禽出笼123.3万只,生猪出栏11.76万头,水果11.55万吨,棉花3983吨,蔬菜7.57万吨。全镇砂梨、棉花、蔬菜、生猪、花生、特色水产养殖等6大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40%以上。农产品基地建设。围绕中粮祥瑞、永鑫油脂,建设4000公顷优质油菜基地,重点发展曙光、许集、阳光、肖巷、古庙、高集等13333公顷油菜生产大村;围绕汇源集团、亿农砂梨专业合作社,建设33333公顷优质水果基地,重点发展郑桥、六井、熊桥、春光、百岁、襄江等千亩以上优质水果大村,全镇改良水果面积33333公顷(其中砂梨26667公顷,桃子6667公顷);围绕新美香公司和外地订单,建设333333公顷优质蔬菜基地,重点发展罗集、刘巷、熊桥、永胜等千亩蔬菜生产大村,突出抓好罗集等村5000个蔬菜大棚基地建设;围绕广源食品、旧口粮食收储公司,建设4000公顷优质粮基地,重点发展官港、许集、高集、高明、明星、古庙等13333公顷粮食生产大村;围绕贡士、永鑫等棉花专业合作社,建设4000公顷优质棉花基地,重点发展贡士、温巷、高集、高明、陈垸、温岭等6个村的66667公顷省级棉花“双高双节”丰产方。养殖业。曙光、刘集、阳光等村年出栏生猪分别达到2万头以上,扶持发展万头猪场1个,千头以上规模猪场4个;在百岁、高集、古庙、肖湾、六井等村培植年出笼万只以上肉、蛋鸭养殖户各10户;高标准建设以贡士、温岭等村为主的6667公顷黄鳝养殖基地,带动了明星、东风、刘湖等水面大村的黄鳝养殖,“三改一建”低湖田,建立以温岭、王淌等村猪、渔配套高产高效养殖板块6667公顷。科技推广。加快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步伐,推进农业标准化种植和健康养殖。规范使用“旧口”砂梨绿色品牌,开展“罗集”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在曙光、刘集、阳光、温岭、贡士等地推广“零排放”新型发酵养猪法;在贡士、温巷、高集、高明等村推广麦瓜棉等高效种养模式;积极推进农机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