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设计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docx_第1页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设计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docx_第2页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设计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docx_第3页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设计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设计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摘 要:高等院校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沃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计进行分析,探寻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计中的不足,从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角度出发,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下载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设计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191-02 一、引言 社会责任感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个人在心理和感觉上对社会群体中其他人的关心和奉献程度,是对社会群体利益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一个人的社会品质。这种品质包括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的责任。社会责任感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认识,也包含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是一个人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的行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知、认同,进而产生肩负社会责任的一系列的行为。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和长远发展。但是,当代大学生普遍面临着社会责任感缺乏、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等问题。究其原因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设计欠缺合理性有重要的联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而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作用机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状分析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是良好的,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例如河南大学生救人溺亡事件等,都体现出现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然而,在国际国内形势不断变化的今天,由于受到各种不良思想及价值观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在日渐淡化,在承担社会义务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对社会责任感缺乏高层次的认识。一个人是否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理解,人对社会责任认识的越深刻,其社会责任感就越强。如意见所说,当代的大学生是积极的、向上的,但大学生的这种积极和向上仅表现在对自己未来的努力和对自己家庭的关注,对与自己不相关的事情多是采取冷漠回避的处理态度,更不要说服务社会、奉献他人,社会责任感相对淡泊;同时,当代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也多是处于低级阶段,认为只要不伤害或影响他人即可,但不具备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高层次的社会责任感。 2.人生价值观过于功利化。由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给当代大学生塑造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个人主义、利益至上等观念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当代的大学生更加重视对自我利益的获取,自己学习的榜样正从传统的道德模范逐步向社会上的“成功人士”转型。大学生将自己的人生价值简单地定义为收入的获取、职位的晋升等物质层面,人生价值观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这种以自我利益实现为目标的功利化人生观弱化了大学生对自己社会价值的实现。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取舍的时刻,大学生更加强调对自己个人利益的维护,而弱化了对他人、社会的责任。高层次的社会责任应该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核心内容,它应该成为大学生人生观的主导价值取向。 3.践行社会责任行动不足。当代的大学生对于信息和知识具有较强的吸纳、掌握和整合能力,很多大学生对于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的认知和赞同,对承担社会责任的态度也是积极的,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大学生不能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服务他人,明显表现出实践能力弱、知行分离等问题。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承担方面欠缺行动,轻者是对社会责任表现不作为、不承担、不关心的漠视态度,重者则出现道德缺失、违法乱纪、损害他人和公众利益等恶性行为。 三、高校思政课程设计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中的问题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培养最正规、最直接的途径,但是高校思政课程设计在与学生学习的适应性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偏差。例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结果反馈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1.教学内容偏政治、弱教育。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一般包括五个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式与政策。这五门课程分别在大学的第一至第五学期进行学习,这五门课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部分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道德修养的培养和相关法律基础的教育,其中并没有专门的章节对社会责任感及其培养进行阐述。而其他四个部分则偏向于对大学生进行政治素养教育。总的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在大学生社会责任培养方面涉及较少,并且以政治教育为主,思想教育为辅,课程内容陈旧,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相对薄弱,社会宣导力量不足。 2.教学方式传统、单一。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对学生的教育更加关注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以及学生未来的就业问题,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整体要求偏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各门学科中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方式仍然是传统教学,内容陈旧、枯燥乏味,课堂上教师以传统授课方式为主,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高校思政课堂经常出现教师“一言堂”现象,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或出现学生借此机会思维游离课堂之外等现象。“一言堂”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放弃了学习的主动性,授课效果大打折扣。 3.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由于高校思想政治课程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状态,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更是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环节。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仅仅是一个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同和态度,更重要的是将这种认同体现到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其日常的行为表现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现有教育的目标过于理想化,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社会实践是社会责任感得以体现的基础。社会实践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归宿和和落脚点,社会责任感只有最终落实到行动上才能最终履行社会责任。社会实践对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情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教学效果缺乏评估。现阶段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只是通过期末考试来了解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掌握情况,应试色彩比较严重,教师灌输式的教育、学生期末突击性的记忆是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点,但是对于教师教授课程的效果却没有专门的评价,对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程之后社会责任感提升方面缺乏有效的评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是一个不易量化的评价,而其提升部分中有多少来自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培养值得进行深入探究。对教学效果的评估有助于了解高校思政课程设计的合理性,为改进课程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四、高校思政课程设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建议 针对高校思政课程设计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方面的一些不足,现提出以下有针对性的建议。 1.完善课程设计,丰富教学内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授课内容要进行改革创新,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首先,高校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中应该专门设置章节,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进行必要的培养,同时在其他四门课程中也应渗透相应的教学内容。其次,教学内容应紧跟当下热点,结合时事政治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典型事件,引起大学生对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关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仿真演练、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最后,教学内容也要适应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的主动作用,教学内容要联系实际,尽量贴合大学生的关注点。 2.教学方式多元化。针对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教学方式应由灌输式向互动式转变、多种教学方式并用。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方面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转变教育方式,发挥多种方法的互补作用,整合所有的教育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育的主动性,克服教学过程中灌输式教学的模式。鼓励学生进行课堂演讲、小组讨论、团队协作完成作业、PPT展示等,课堂上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看法,将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在互动过程中增强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 3.实践课程的导入。社会责任感不仅是人的主观认识,也是一个实践范畴,大学生对于社会责任的承担不应仅仅体现在感受的认同上,实际行动更重于其对社会责任感的主观认知。培养社会责任感的终极目的就是希望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原有的教育方式都是重理论、轻实践,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应该引入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深刻理解社会责任感的含义。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各种有益于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讲座、参观展览等。应让大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受个人、他人、社会的真实存在,感受自己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客观地了解自己,认识世界,自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高校也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履行大学生社会责任的能力。 4.引入评估机制,重视各方反馈意见。根据对高校思政课程设计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入评估机制,同时重视各方的反馈意见。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设计的效果评估应该以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程度为主导思想,通过运用问卷调查,跟踪访谈等方式,了解高校思政课程的开设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的情况。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过程,应积极采纳各方的意见,结合现实社会发展变化,阶段性地对教学内容、教育方式进行相应的改进。采纳的意见可以来自国内外学术界的先进科研成果、教学专家的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反馈等。评估机制的引入,将有效了解高校思政课程设计的合理性情况。 五、结语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计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结合高校思政课程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完善课程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多元化、实践课程的导入、引入评估机制、重视各方反馈意见等的建议。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107号)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丁利锐,周秀菊,杨青.社会建设视阈中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3) 葛陈荣.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的转型与重构基于对广东省部分高校的调查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6) 林辉.简论社会角色视阈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2) 赵志勇,刁连成.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价值及其构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6) 丁丽娟.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与重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 颜永强.论大学生责任意识偏失的原因及培育策略J.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