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对联教育研究.doc_第1页
小学生对联教育研究.doc_第2页
小学生对联教育研究.doc_第3页
小学生对联教育研究.doc_第4页
小学生对联教育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生对联教育研究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运转乾坤八方齐欢笑 物流华夏四海共升平 横批: 泽及赤县 天华开运 旺年福寿齐至 物阜人丰 春时财喜双来 横批:年年有余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红梅含苞傲冬雪 绿柳吐絮迎新春 横批:欢度春节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横批:鸟语花香 春满人间欢歌阵阵 福临门第喜气洋洋 横批:五福四海 春临大地百花艳 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福星高照全家福省 春光耀辉满堂春 横批:春意盎然 事事如意大吉祥 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 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 华夏腾飞祖国万年轻 横批:山河壮丽 迎新春江山锦绣 辞旧岁事泰辉煌 横批:春意盎然 旧岁又添几个喜 新年更上一层楼 横批:辞旧迎新 东风化雨山山翠 政策归心处处春 横批:春风化雨 家过小康欢乐日 春回大地艳阳天 横批:人心欢畅 多劳多得人人乐 丰产丰收岁岁甜 横批:形势喜人 壮丽山河多异彩 文明国度遍高风 横批:山河壮丽 财连亨通步步高 日子红火腾腾起 横批:迎春接福 福旺财旺运气旺 家兴人兴事业兴 横批:喜气盈门 大地流金万事通 冬去春来万象新 横批:欢度春节 大地歌唤彩云 满园春关不住 横批:春色满园 盛世千家乐 新春百家兴 横批:欢度佳节 千年迎新春 瑞雪兆丰年 横批:年年有余 欢声笑语贺新春 欢聚一堂迎新年 横批:合家欢乐 共享锦绣年华 相伴健康天使 横批:福如东海 财源滚滚随春到 喜气洋洋伴福来 横批:财源广进 春风入喜财入户 岁月更新福满门 横批:新春大吉 大顺大财大吉利 新春新喜新世纪 横批:万事如意 占天时地利人和 取九州四海财宝 横批:财源不断 高居宝地财兴旺 福照家门富生辉 横批:心想事成 天地和顺家添财 平安如意人多福 横批:四季平安 春归大地人间暖 福降神州喜临门 横批:福喜盈门 内外平安好运来 合家欢乐财源进 横批:吉星高照 日日财源顺意来 年年福禄随春到 横批:新春大吉 迎喜迎春迎富贵 接财接福接平安 横批:吉祥如意 创大业千秋昌盛 展宏图再就辉煌 横批:大展宏图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五福临门 民安国泰逢盛世 风调雨顺颂华年 横批:民泰国安 精耕细作丰收岁 勤俭持家有余年 横批:国强富民 发愤图强兴大业 勤劳致富建小康 横批:科技致富 欢天喜地度佳节 张灯结彩迎新春 横批:家庭幸福 迎新春事事如意 接鸿福步步高升 横批:好事临门 万事如意展宏图 心想事成兴伟业 横批:五福临门 和顺门第增百福 合家欢乐纳千祥 横批:欢度春节 冬去山川齐秀丽 喜来桃里共芬芳 横批:新年大吉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年年顺景则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春回大地 福满人间 横批:人勤物阜 村幽鸟任歌 春逐鸟声来 横批:地暖花长发 东风迎新岁 瑞雪兆丰年 横批: 笛弄梅花曲 锦秀山河美 光辉大地春 横批: 风移兰气入 佳气满山川 国秦民安 横批:春光遍草木 艳阳照大地 春色满人间 横批: 寒尽桃花嫩 日影泛槐烟 春归柳叶新 横批: 春情寄柳色 有天皆丽日 无地不春风 横批:黄莺鸣翠柳 腊梅吐幽香 紫燕剪春风 横批: 爆竹传笑语 水绿织克光 梅传喜庆年 横批:桃红映人面 花发锦城春 莺啼杨柳风 横批:莺迁金谷晓 处处春光好 家家气象新 横批:雪映丰收果 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户更新 横批:春暖风和日丽 莺歌绿柳楼前 第丰物阜民欢 横批:春到碧桃树上 春草满庭吐秀 百花遍地飘香 横批:冬去山明水秀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春天花会开,秋天花会谢,花开花谢 壮年人将去,暮年人将归,人去人归 这个是我最喜欢的: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太阳对月亮 清早对傍晚 烈火对冰雪 青山对绿水 朝霞对晚霞 日出对日落大地对苍穹 文竹对武松,比目鱼对独角兽,水中月对镜中花火对水 天对地 山对水 高峰对深潭 小学生对联教育研究对联是我国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一种凝缩了的艺术,被誉为“诗中之诗”, 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2005年,国务院把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为继承传统文化、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我尝试将对联教学引进到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学习中。旨在让学生通过对那些喜闻乐见、脍炙人口的对联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并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对联美的意境熏陶下,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在诵读、学习、积累对联的过程中,训练语言的凝练度,逐步积淀文化的底蕴,培养创新思维,并在对联的熏陶下,不断丰盈心灵,提升品格修养,为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主要内容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识字量,有了一定阅读分析、遣词造句的能力,综合实践课适当安排对联学习内容,开展对联教学。1.选择对联学习的内容在对联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实践研究,选择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对联故事,优秀对联进行教学,内容包括:智对、趣对、山水对、数字对、生肖对、节日对、行业对、校园对、乡土对、时事对、人物对、之最对等,推荐学生阅读“中国楹联网中国最大对联网络”,阅读笠翁对韵、中国对联大全等书籍。2.探索对联教学的流程诵读对句,感受音韵;赏析品评,加强理解;想象改编,表现共鸣;感悟填补,实现突破;锤炼创造,自由发挥。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大声地朗诵,感受对联中节奏美、韵律美;判断对联的优劣,欣赏对联中用词的准确,斟酌合适程度,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行再创造,以自己的方式来表示对对联美的理解;进行填补对联的尝试,琢磨锤炼语言,填补对联中关键的字词,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结合语文课本的学习,结合平时生活的场景,创作简单对联。3.总结对联教学的策略故事引路,激发兴趣;诵读对联,日积月累;融入课堂,扎实基础;专项训练,拓展提高;科学评价,循序渐进。用充满智慧的对联趣事做引子,引导学生能主动进行学习;日日积,促进底蕴积累,期待厚积薄发;反复琢磨,精心锤炼语言,提高语言凝炼度。4.挖掘对联教学的途径耳濡目染,滋润心田;低吟高诵,渐成习惯;特色舞台,彰显才干;修身养性,精学典范。营造班内良好的学习氛围,有意无意受到感染;保证课上诵读时间,养成良好诵读习惯;学对联中的典范,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二、学习创新1、在对联教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既学习先进经验,也不断寻找适合本校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的内容和方法,于是,在学习内容和方法上有所创新:2.总结了适合小学高段学生的相关对联学习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边尝试边研究,查阅大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针对现在对联教学中零打散敲,只注重简单记忆的现状,逐渐悟出了对联教学的五字流程:“读-赏-想-补-创”,也总结了对联教学的五字策略:“引-积-融-练-评”,还挖掘了对联教学的四字途径:“濡-诵-显-学”。在不断总结的过程中,有效的开发和实施了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求,逐步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三、研究成效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研究能力对联教学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联学习中,大多数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对联,以及一些对对子的基础知识。2。提升师生素质,开发师生创造能力在参与对联教学的研究过程中,给教师、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提高的机会。给他们搭建了人人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营造了一个浓浓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学习对联的过程中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能够在继承、学习中提升修养。3.形成办学特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对联教学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赢得了家长的好评,家长们认为经过对联教学,孩子的说话能力、作文能力、想像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研究发现:对联学习是训练语言凝练度的最有效方法,它言简意赅的语言,朗朗上口的形式还是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在学习中也大有作为,巧妙地引用对联、创作对联,可以为学习突出主题架桥铺路,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研究意义1对联学习有助于提高语言凝练的程度对对联本身是一个遣词造句的过程,需要有丰富的词汇和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对联的基本特点是对偶,所以,学习对联有助于学生恰当运用修辞和提高学生把握句子结构的能力。对对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对引导学生阅读古诗文、积累语文素材有积极意义。对联往往要引用史实、典故、名言,要求学生在阅读方面要大量涉猎,因而对写作有重要帮助。对联言简意赅,一字一义,微词深意,所以能用简要的语言表达明确的含义。这对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有帮助.2对联学习有助于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一幅好的对联,均是由创作者结合实地场景,触景生情,由情生文,以文抒景的杰作,不管处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即使是市井之民,也有不俗的创作。好的对联读后均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使人生灵增识,回味无穷。一幅好的对联,它不仅是可读性的语言艺术,亦是可视性的装饰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强烈的时代性,严谨的格律性,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实用性。无论何时何处、何人何事,若有好的对联,必定满堂生辉,令人心情愉快,且能雅俗共赏。3对联学习有助于训练韵律节奏的感觉在古代,对联这种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是孩子们接受启蒙教育时的必修的功课。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我国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平仄、格律都体现出了节奏感,是我国独特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一种凝缩了的艺术。它以最精巧的语言和最有节奏的韵律集中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和情感,认人在品味的过程中,体会到对联文辞的精炼与民族文化精神的深邃。4对联学习有助于提升传统文化的素养通过对这些精选对联的学习,以及在练习对联中,诱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对联的欲望。学生在与传统文化的亲密接触中,情趣盎然地享受民族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趣味着,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凝炼中,暗含着极多的语言感悟点与思维训练点,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享受,是开阔学生语文视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亲近文化传统的很好载体。二、研究设计陈寅恪先生说过“对对子形式简单而含义丰富,又与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有密切联系。”把对联引进我们的教学,做好研究前的设计,这样就会使研究更有计划性、针对性。(一)研究对象经过调查研究,针对小学高段(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识字量,且有了一定阅读分析、遣词造句能力的特点,选择在小学高段开展对联教学。(二)课题目标选择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的对联故事,有名的对联进行教学,并把对联历史、起源、形式、分类、用处等常识性知识穿插在教学之中。注重实践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具有特色的对联教学流程,总结出保证对联教学的策略,挖掘出对联教学的途径。并且通过对联教学的实践,提高教师的文化修养,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学生通过对联的学习,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对联的习惯。在诵读、学习、积累对联的过程中,逐步积蕴了文化的底蕴,提高语言凝练度,发展创新思维。在对联的熏陶下,不断丰盈了心灵,提升了品格修养,为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研究实施著名学者刘征说过:“生活是语文之源,社会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用语文。”对联也是如此。把学生学习对联与学生的学习、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是此研究的特色。(一)选择对联教学的内容针对小学高段(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识字量,且有了一定阅读分析、遣词造句能力的特点,选择在小学高段开展对联教学。1分类学习,自主选择在对联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实践研究,选择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的对联故事,名对对联进行教学,内容包括:智对、趣对、山水对、数字对、生肖对、节日对、行业对、校园对、乡土对、时事对、人物对、之最对等,推荐学生阅读“中国楹联网中国最大对联网络”,中国对联大全等有名书籍。2基础知识,逐步渗透学生在学习对联故事的过程中,避免不了要学习有关的对联基础知识,如对联的历史、对联的起源、对联的形式、对联的分类、对联的要求、对联的创作、对联的常识、对联的用处等。把这些内容的学习安排在相关对联故事之后,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3寻找融合,提升素养探索对联教育与语文实践教育的融合点,让语文的识字、口语、阅读、作文、欣赏学习都渗透有对联学习的内容,同时也让对联教学对其他学科也起到作用,激起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也因此来提高学习的质量。(二)探索对联教学的流程将对联引入小学语文实践课堂中,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丰富其文化底蕴,提升其民族精神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但毕竟对联的这种形式学生现在还不是很熟悉,所以要找到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模式,还要做到“莫为时尚放弃永恒,不被传统禁锢思想”。1诵读对句,感受音韵学生学习对联,要求先能够正确、流利、大声的朗诵它,这是感受对联中节奏美、韵律美的第一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对联亦如此,当学生把对联读通顺,读流利了,其中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在此基础上,还能在诵读的过程中能不断发现对联的特点,如对联是从左读到右的还是从右读到左的,有的对联除了上下联之外还有横批,对联的两句句子要字数相等,配好成对的,对联的上下句的词语要对仗工整的,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好的对联都有音韵和谐,抑扬顿挫之美。2赏析品评,加深理解在阅读对联的基础上,学生对对联的感性理解加深了,也更能体会到那些千古流传的对联的佳妙之处,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对联中的精彩之处进行逐字的品评,更能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的精妙。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形成初步的认识,能判断什么是对联,写对联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能在对比中简单判断对联的优劣,并能欣赏对联中用词的准确,斟酌字句的合适程度。3想象改编,表现共鸣在对联的朗读中,对作者的写作灵感有了一定的感悟,阅读者得到一种心灵的启发;与作者的灵魂产生了碰撞,有了智慧的火花,便想以不同的表现方式与作者产生共鸣,阅读者进行再创造,以自己的方式来表示对对联美的理解。可以改编成小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再次表述出来,也可以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对联的意境美,也可以填上适当的节奏更突出韵律美,这样用多种形式来表现,能使对联的内容更为丰富。4感悟填补,实现突破在现有的对联中去掉一两个比较重要的字,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填补对联的尝试,有利于琢磨锤炼语言,在学生出现了多种答案之后,再与原来的对联进行对比,或许学生的思维能出现创新性的突破,能超过古人也说不定。但是,即使学生填写的字非常幼稚,教师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不要把思维的火花扼杀在萌芽之中。填补关键的字词,是培养语感的有效方法,而且这种做法也会降低学生对对子的难度,适合于初学对联的学生,即使只填一个字,学生也非常的感兴趣。5锤炼创造,自由发挥惟有读、赏、填还不够,还得让学生自己创作对联,在学习了有关的对联知识之后,学生的内心已经具有了创作的欲望,此时,教师要布置任务,恰当引导,结合语文课本的学习,结合学习中的相关活动,结合平时生活的场景,有目的、有安排的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对联,学以致用。即使学生做出来的是非常简陋、粗浅的句子,也要做为创作的成果记录下来,并在适当的场合进行表扬,以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积极性。(三)总结对联教学的策略在对联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率,笔者逐渐总结出了在对联教学工作中的五条策略。1故事引路,激发兴趣学习对联如果单纯的以记忆、背诵入手,可能几次学习后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学生喜欢故事,是个不争的事实。许多对联的产生都是有渊源可寻的,对联故事更是通俗易懂、曲折有趣,富有生活气息。在教育中从对联故事入手,寓对联教育于故事情节当中,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感受到对联的魅力,从而对对联产生兴趣。如:“比目鱼”对“独角兽”讲的是鲁迅小时侯入学应对的故事;“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对“一马陷足淤泥里老畜生怎能出蹄(题)”讲的是解缙中解元时应对一老学究的故事;“六七八九”对“二三四五”讲的是郑燮关心民间疾苦的故事;“长长长长长长长”对“长长长长长长长”横批“长长长长”讲的是豆芽店的趣对;“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对“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岂为山乎”讲的是讽刺贪官的故事;“与有肝胆人共事”对“从无字句处读书”讲的是周恩来励志的故事一个个对联故事穿插着讲,日积月累。在故事打动学生心灵的同时,学生对对联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课余时也会主动的去收集些对联故事到班级中与同学们共享并对对联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2诵读对联,日积月累每天利用早读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对联的诵读,或者是复习学习过的对联,或者是接触新的对联,或是交流自由学习的对联。在朗读时,或是一人摇头晃脑读,或是一人上句一人下句,形式多样。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理解对联的意思,每天学习两对新的对联,每周一对上周学习的对联进行一次小节,以笔头或者口头的形式进行检测。经过故事引路,学生学习对联的兴趣日益浓厚,而且在诵读中也感受到了音韵、节奏,这样理解起来也就比较方便。在每天的诵读中也养成了先理解,后背诵的习惯,每天的积累、诵读帮助学生积累,一个学期下来,竟然数量也不少。“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对“尺量地面地长尺短短量长”;“稻草扎秧父抱子”对“竹篮装笋母怀儿”;“药圃无凡草”对“送窗有秘方”等等,如今,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的数量也提高了,一学期下来,学生积累的对联数平均超过了100对。不仅如此,在人教版新课程第五册“语文园地三”的“日积月累”中安排了这样一块内容:“天对地,风对雨,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秋月白,晚霞红,水绕对云横,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教参中也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在此基础上还可拓展,如“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皓月对长空。斗转对星移,春花对秋月,水底天对镜中花,刀子嘴对豆腐心。百花齐放对一枝独秀,青山不老对绿水长流”等大量的常用对句。同时也可增加古诗中的大量对仗的句子,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信息输入与输出的过程,输入时要注意积累。没有丰厚的积累,创新就成了无水之源,空中楼阁。同样道理,一定数量对句的积累,才能为学生创作对联奠定基础。3融入课堂,扎实基础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对联教育也不例外。当学生能欣赏对联的时候,学生对对联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此时应让他们牛刀小试了。依据课文内容,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广泛地应用对联的形式。如:学了西门豹,有学生这样写到“老巫婆装神弄鬼谋财害命, 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恶扬善”、“官绅勾结,借河伯娶媳妇,大捞钱财,使邺地民不聊生;西门巧计,除恶人驱迷信,兴修水利,让百姓安居乐业”等;又如学了三顾茅庐之后,学生写道“三顾茅庐求贤若渴终请良才归,一心为蜀鞠躬尽瘁为报明主恩”、“刘备胸怀天下求贤若渴,孔明躬耕陇亩卧龙待飞”、“刘备以诚待人终得人心,张飞鲁莽行事险误大事”等。不仅是语文课,别的学科也可以渗透对联的学习。音乐课,为对联的诵读配上相应的乐器,使诵读更为音乐化;美术课,为对联配画,增强对联的意境;英语课,把浅显的对联译成英语加以诵读,更添一份新奇,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对联的学习也就在这样的多变中,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4专项训练,拓展提高在吟诵中引导学生探究对句的要点:上下联字数相同,用字不重复。因为是初学者,韵律、平仄皆可忽略不讲,只要读着顺口就好。有人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如何让语言牢牢粘住读者呢?这就需要我们反复琢磨,精心锤炼语言,在把语言写生动、简练、明白等方面狠下一番功夫。而对联语言高度凝练,准确,正是锤炼语言的一个极好的途径。尝试用填补对联关键词的方法来锤炼学生的语言,发现效果十分明显。如:“豆角开花藤牵藤,朋友相处心(连、交)心”;“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莫来(道)者来”;“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月无贫富家家有,燕不炎凉(岁岁来)”等等。学生在填补过程中,积极讨论、比较、甄别、选择,从中能推敲、锤炼、运用语言的一些方法,这是语感培养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5科学评价,循序渐进任何一个活动的行进过程及结果都不少了评价,评价是否客观、科学、公正,也会直接影响着活动的质量,本实践活动实行过程评价与终极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操作模式中的“诵读对句想象改编赏析品评感悟填补锤炼创造”各过程都设立较为明确的评价细则,在创造阶段设立终极评价。评价时采用学生评、教师评、自评、家长评等不同的多样评比方式,保证评比的客观、公正。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又采用“底线”评价与“金字塔”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底线”评价是为保证每个参与活动的学生的最低标准,“金字塔”评价是为鼓励学生多进行积累、感悟、创新而设置的不封顶的激励机制,这样评价既保证全体学生的参与,又考虑到学生情况的多样性,学生水平的分层性。(四)挖掘对联教学的途径对联学习如不找到相应的学习途径与方法,将会大大降低学生已经建立起来的学习兴趣,从而降低学习效率。以下几条途径,在对联教学中,能够促进学生更好、更有效的学习。1环境布置,耳濡目染 利用课间时间、午休时间,以听广播、放录音、观看录象片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对联的欣赏,播放的内容包括对联的吟诵、赏析,以及有关对联,对联人物的奇闻趣事等,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对联的快乐及美。营造班级内良好的对联氛围,让学生触目之处,均能见到有关对联的内容。教室墙上挂的促人奋进的学生自创对联“好好学习找新知,天天向上成大事”;教室墙壁上还贴着同学们制作的一张张的“对联小报”;班级图书角上也有“书册卷中拓天空,字里行间开心田”;教室黑板上的“对联角”每天都有同学们自己出的上联,征求下联;学生、教师手中的“对联卡”,提供每日的对联学习;宣传栏中的“对联壁”;学生的书房里对联的布置,无不充满了对联的灵性,学生有意无意地受到了对联的感染。2低吟高诵,渐成习惯学生每天从晨读课时间抽出10分钟时间,或齐声读,或小组读,或个别诵读对联,还要在课外每天安排10分钟诵读对联,每周的兴趣活动课中抽出1节课让学生诵读,每天诵读时间的保证,一日复一日,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诵读习惯。在学生诵读过程中,语文老师为对联诵读的辅导老师。读对联必须出声,学生在各种吟诵的方式中找出一种自己喜欢,且能贴切反映对联情感的吟诵方式,进行自我欣赏,相互欣赏,并由语文老师专门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理解及合理吟诵。在班级内,时常能发现学生像小学究一般摇头晃脑地诵读对联。3特色舞台,彰显才干每学期举行一次班级擂台赛。擂台赛项目繁多,有朗诵、接力赛、对对子等多种形式,展现学习的成果。竞赛的形式能让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更多的知识。4修身养性,精学典范诵读对联可以修身养性,提高人的修养。古人云:“齐身,修家,治天下。”在对联教育的同时,文道结合,能对德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对联中较多的篇目本身就是德育的典范,如郑板桥的“傲骨梅无仰面花,虚心竹有低头叶”;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周恩来的“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等;还有,积累的对联多了,出口成章,词句信手拈来,自是智育升华的表现。另外,对联的意境美,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原来,各育之间是相互融会贯通的,可以相同的根植在对联教育这一片沃土上。四、研究成效对联学习虽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对联教学实践,不仅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凝练学生的语言,丰富学生语文学习的内涵,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范围,更夯实学生语文学习的底蕴。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主研究能力对联小舞台,语文大天地。在学习中,学生还创造了不少的对联。它不仅直接促进了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还间接地促进了其它各门文化课的学习,许多同学的语文成绩及其它各科的成绩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对联联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积累,积极竞赛,积极诵读,积极用自己的才华创办楹联小报,展示个人才华。 通过学习对联,学生的兴趣及创新意识不断增强。2.提升师生素质,开发师生创造能力对联学习与语文学习融为一体,在学习了景阳冈这一课之后,尝试着用对联来概括文章的内容,写出了“店家好意相劝美酒下肚不宜上冈”,“武松执意上冈智打老虎为民除害”的对联,高度的概括了武松的特点。因为只有一篇课文,要对出更多精彩的对联不大容易,由此,还引导学生学习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了解中比较经典的人物及故事,寻找与景阳冈相对的下联,学生为了能对出更好的对联,纷纷去看书,对出了“武松赤手空拳打虎,孔明神机妙算借箭”;“景阳冈武松打虎,定军山诸葛擒龙”;“武松打虎神神神,曹冲称象棒棒棒”;“孔明神机妙算令人钦佩,刘备三顾茅庐诚意可嘉”;“武松智打老虎为民除害,诸葛火烧赤壁替蜀立功”有些对联,连我都连呼想不到,孩子的潜能被激发了出来,而且这些对联的形成,也更进一步的加深了他们对故事、人物的理解。学习西门豹后,写出“老巫婆装神弄鬼谋财害命,西门豹将计就计除奸惩恶”,学习三顾茅庐后,写出“刘备胸怀天下求贤若渴,孔明才高八斗一心为蜀”,学习养花后,写出“日观修竹,半盏凉茶沁心脾;夜赏昙花,八音齐鸣诗意浓”,学习绿叶后,写出“绿叶造福人类,鲜花烘托盛世”,学习花潮、鸟的天堂之后,写出“四月海棠变花潮,百年榕树成叶海”,这些对联言简意赅,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这些做法无疑是夯实了学习的基础百川归海,语文能力的最终体现还是在作文上,作文最能体现学生的文化底蕴。在作文中,从最开始生硬的要求作文中用进一对对联,到后来的运用自如,带领了学生欣赏了校内的春光以后,学生的作文内出现了“寒尽桃花嫩”,“春归柳叶新”的对联,当学生游览了杭州岳庙后,作文内出现了“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当学生之间有什么矛盾的时候,作文内会出现“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对联。而且在作文中出现的对联,有的是引用,有的是根据文章内容即兴创造,更体现了文章的质量与水准。在参与对联教学的研究过程中,给教师、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学习、提高的机会。给他们搭建了人人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营造了一个浓浓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学习对联的过程中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使他们能够在继承、学习中提升修养,对教师而言,参与研究的过程,也是一次很好的提升自已文化修养和品德修养的机会。在参与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中,教师的创造潜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创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3.形成办学特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经过两年多的对联学习,根据学生对联数量的掌握情况,对联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创作对联的热情程度来看,对联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一大特色。一走进班级,你就能感到浓浓的对联学习氛围;与学生交谈,学生的语言多精练,多简洁,很有对联的遗风。在一次学校中兴趣活动课开展情况的调查中,一位调查老师给学生出了一对职高学生考大学的题目,上联是“国富强,家富强,国家富强”,我班学生思考片刻后对出了“山秀丽,水秀丽,山水秀丽”的下联,受到了好评。其实,后来我班学生还对出了好多的下联,如“内安定,外安定,内外安定”,“社兴旺,稷兴旺,社稷兴旺”,“龙呈祥,凤呈祥,龙凤呈祥”等句子。在一次学校为身患白血病学生的捐款活动中,学生们写出了“梅花孱弱,白雪逞一时之暴;真爱绵长,青春飘四季之香”,“奉献爱心,点点滴滴皆有意;救护白血,分分角角总关情”,“孤掌难鸣,捐得善款筑生命堤坝; 众志成城,献出爱心还岁月流金”的对联,激荡着人心。还有学生为比较难对的对子接的:“今世进士尽是近视,古时古诗固是故事。”“问门口何人可?箭竹前池水也。”在一次期末考试中,要求写出有关泰山的名句,我班学生的正确率最高,因为平时对联的积累就有描写泰山的“节如泰华重,命似鸿毛轻”。在毕业的时候,这些学生还纷纷表示要继续学习对联,在以后开同学会的时候要再次的一决高下。对联教学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事,也赢得了家长的好评,家长们认为经过对联教学,孩子的说话能力、作文能力、想像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联教学更是得到了社会上一些热爱传统文化人士的大力支持,他们写来了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与鼓励信,还把他们收集的有关对联资料寄与我们共享,也表示愿意做对联教学的志愿者。宁波晚报、鄞州日报对我们开展的对联教学也于2010年6月与8月分别进行了报道,宁波教科网、鄞州教育网等网站进行了转载。对联教学逐渐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也成了学校一张亮丽的“名片”。五、研究结论对联经典是敏锐的目光、善良的心趣、睿智的大脑进行缜密的思维的结果。它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函封,打开这个函封,我们能读出那些闪烁邦家之光的密码。(一)对联学习是训练语言凝练度的有效方法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虽然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但它言简意赅的语言,琅琅上口的形式还是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在语文学习中也大有作为,巧妙地引用对联、创作对联,可以为语文学习突出主题架桥铺路,也可以为语文学习的提纲挈领服务,使语文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联是语言中的精华,在大量的学习与创作中,我们能强烈的感悟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使用这种精华的语言,还可以加强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把对联引入到学生的语文学习中是非常有必要的。(二)语文学习有时间、空间拓展对联的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学习对联,在了解对联中掌握语文知识,并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增大课堂容量,引导课外阅读,诱导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扩大知识面,而对联就是一种开胃药,能引发他们的食欲,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机会和舞台。学生研究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一些对语文学习本来不感兴趣的学生,通过这一学习,逐步爱上了语文。他们不但对对联知识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而且利用对联知识优化语文学习,提高语文素养。(三)对联学习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必要途径在对联学习中,我们逐渐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中华民族创造了内涵丰富的对联经典,我们又被这经典一代一代哺育浸润,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始终摆脱不了它潜移默化的影响,无不受之启迪、规范、教化和塑造。对联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寓庄于谐,寓教于乐,能长能短,宜雅宜俗;可褒扬真、善、美,鞭笞假、丑、恶;可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可明心述志,叙事绘景;可怀古颂今,励己赠人。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对联经典的原则是亘古不变的,对联经典的阐释是与时常新的,对联经典的文化传承是源远流长的。六、反思与展望 对联这种文学样式是我国所特有的,在世界文学之林中也是独树一帜的。对联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在对联的教学中,笔者始终秉承着学习感兴趣,内容选经典,知识粗了解,原创多鼓励的原则,但由于见闻不广,水平有限,觉得对学生的提高还有待于更上一层楼。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思考着在课题成果积累后要发展更多的实验班级,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也使自己的对联研究的水平能够再次得到提高。四、对联学习材料选读对联 学古文校本教材编写要求编写要求:一个年级一个文档每个单元A4纸2-3页大标题4号宋体,加粗(居中)小标题小4号宋体,加粗正文小4楷体行距:固定值 18序号不要自动生成成语故事吧 (小标题 空两格)故事应该是最早的出处,生动些,比样稿篇幅再长些。成语金钥匙对故事的出处、故事中的人物、年代的介绍,故事的原文,注解等成语串串烧与上面的成语相关的成语,主要是近义词,也可以是反义词或形式相似的。要有注释。(难读的字注上拼音,难解的字词注上解释)成语训练营各种练习, 尽量做到形式活泼,生动有趣。(二)对联的基础知识1对联的简史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楹联是题写在楹柱上的对联,亦指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2对联的要求对联的要求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对联的要求如下: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2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3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4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如:云带钟声穿树去 月移塔影过江来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另,古诗的音节主要有两种,一是两字一顿,叫“双音步”,一是一字一顿,叫“单音步”。双音步的平仄以第二字为主,第一字可不严格要求,对联也可如此。例如: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平仄平仄 仄平仄平上联中的“窗”和下联中的“门”是平对平,“西”与“东”是仄对仄。上下联内容要相关;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3对联的类型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 1春联: 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 如: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2 楹联: 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去常在官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 如:一九七九年,杭州“岳庙”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扑初,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伟大新楹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 收拾山河酬状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3 婚联: 专门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选用或编写的能够表达热烈气氛的对联。 如:巧借花容添月色 欣逢秋夜作春宵。 4 挽联: 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 如: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一幅挽联: 心血劳干革命事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 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5 寿联: 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 ,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 如:福如东海阔 寿比南山高。4对联的创作对联的创作,要求上下联平仄相对、词性相同、字数相等、没有重字,并且下联要用平声结尾,以取得余韵悠长的效果。按对联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串对:就是上下联所说明的问题,意思是顺承的;下联是上联意思的继续和补充,同时深化上联所要表现的主题。例如章太炎讽慈喜太后七十岁生日:今日到北海,明日到南苑,何时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2)正对:就是上下联各写一事,各自具有一个完整的意思,但两者又和谐地统一在一个意境之中。例如邓石如碧山书屋的一幅对联: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峡云洞,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3)反对:就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相互映衬,把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鲜明。例如,某樵夫为其岳父祝寿,请一学究代做的一副旨在把岳父称得高高、把自己说得低低的对联:太尊翁,尊翁在上,上至三千里凌霄,玉皇盖楼,您在楼头做寿;愚晚生,晚生在下,下至十八层地狱,龙王淘井,我在井底挖泥。 此外,对联的创作也讲究辞格的运用。常用的辞格有以下几种:(1)拆合格:就是利用汉字偏旁的拆分和组合来构成对联,例如:闲看门中月;思耕心上田古木枯,此木成柴;女子好,少女尤妙(2)镶名格:就是在对联中巧妙地镶入人名或地名或事物名,例如: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角)葛亮;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两舟并进,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八音齐奏,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烦暑最宜淡竹叶;伤寒尤妙小柴胡(内含中药材名)(3)急转格:就是对联的上下半联中间各自的意思向反面突然转变。例如: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莫来道者来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岂非山乎(4)回文格:就是对联的上下联各自倒读和顺读完全一样,例如: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厦门鼓浪屿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乾隆出);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纪晓岚对)(5)拟人格:就是利用拟人手法构成的对联,例如:鸦叫鹊鸣,并立枝头谈风雨;燕来雁往,相逢路上话春秋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6)反诘格:就是利用反问形成对联,例如: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罗怕和尚?金钱能赎罪,居然菩萨是赃官?此外,还有一些辞格,先对学生做简单的介绍,粗略的了解其中的内涵。5对偶与对仗对偶和对仗是两种极为相象的语言形式。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苛,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这是诗词创作所不允许的。例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