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治学思想及启示.doc_第1页
朱熹治学思想及启示.doc_第2页
朱熹治学思想及启示.doc_第3页
朱熹治学思想及启示.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朱熹治学思想及启示高俊欣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一名优秀教师的成长要有多方面的发展,其中教师学术素养是重要内容之一。回顾历史上,国内外的教育名家,无不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当前,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更多的将关注于学习介绍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美等国)的经验。不可否认,西方的研究理论体系相对完整,研究方法更具科学性,值得我们虚心的学习。但笔者认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历史上也是名人辈出,群星璀璨,其中自然也积累了丰富的治学经验(尤其是儒家的治学经验更加丰厚)。作为一名中国教师,理所应当继承这一历史文化遗产,而不能弃之如糟粕。下面笔者主要介绍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学者朱熹的治学思想及其启示。 朱熹(11301202)是我国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从事教育50余年,由他编订的学规和总结的读书治学方法,曾作教育用书颁行学校;他具有丰富的读书治学经验,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读书治学的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总结朱熹的治学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重视读书朱熹一生酷爱读书,对于如何读书有深切的体会,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他的弟子将其概括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捉紧用力、居敬持志。1.循序渐进朱熹主张读书要循序渐进,它包含三个意思。第一,读书要按一定的次序,不要颠倒。第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读书计划并切实遵守它。第三,读书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2.熟读精思读书既要熟读成诵,又要精于思考。熟读的要求是“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熟读的目的是为了静思。精思的要求是“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3.虚心涵咏所谓“虚心”,是指读书时要虚怀若谷,精心思虑,仔细体会书中的意思,不要先入为主,牵强附会。读书中发现了疑问,“众说分错”,也应虚心静虑,切勿匆忙决定取舍。所谓“涵咏”,是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他说:“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4.切己体察朱熹强调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上,而必须见之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要身体力行。他说:“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只有“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5.着紧用力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必须抓紧实践,发愤忘食,反对悠悠然;其二,必须抖擞精神,勇猛奋发,反对松松垮垮。为此,朱熹把读书形象又深刻地比喻为救火治病,撑上水船和破釜沉舟。认为读书应该具有犹如救火治病那样的紧迫感,撑上水船那样不进则退的顽强作风和破釜沉舟那样的勇往直前的精神。6.居敬持志“读书之法,莫贵乎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所谓“居敬”,就是读书时精神专一,注意力集中。“读书须将心贴在书册上,逐句逐字,各有著落。”所谓“持志”,就是要树立远大的志向,高尚的目标,并要以顽强的毅力长期坚持。二、提倡知疑朱熹格外推崇的礼记 中庸中的治学名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他在教学中经常以启发的方式质疑问难。或个别答问,或围炉讲问。他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又说:“书始渐未知有疑,其次渐有疑,再其次节节有疑,过此一番之后,疑渐读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这里所谓的“知疑”即是发现疑义。说明学问长进,必须要能发现疑义,去其疑义。这是朱熹对学问长进过程的描叙,也是他自身读书的体验。其公式是:无疑知疑释疑融会贯通。读书至融会贯通便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三、强调由博反约所谓“博”,就是知识的广博,是从掌握知识的量和知识的面来说的,其特征是知识的多量性、全面性、系统性。它要求大量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正如朱熹所说的“凡天地万物之理,无所不学,修己治人之方,无所不习。”所谓“约”,一是指对知识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思维过程,是对已知知识的重新组合,从知识的互相联系中,经过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筛选,找出其中的规律性,二是指重新组合的“新知”,亦即规律性。朱熹在中庸“或问“篇中说:“学之博然后有以备事物之理,故能参伍之以得。所而有问,问之审然后有以尽师友之情,故能反复之发其端而可思。思之谨则精而不杂,故能自有所得而可以施其辨。辨之明则断而不差,故能无所疑惑而可以见于行。”朱熹把学、问、思、辨、行的紧密联系在一起,问、思、辨、行都必须建立在“博学”的基础之上,在“博学”的基础上进行质疑、思考、分析、明辨。“泛观博览而归于约”。“学之杂者似博其约者似陋,惟先博而后约,然后能不流于杂,而不掩于陋也。”先博后约,博与约两者不可偏废,这是治学的必然之道。作为一名现代教师,要虚心汲取这样的名家成功经验,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克服人云亦云的浅薄,改变盲目西化的狭隘,静下心来,踏实教学,认真读书,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才是一名真正的成长之路。参考文献张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