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doc_第1页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doc_第2页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doc_第3页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doc_第4页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奉贤区齐贤中学 洪玉龙 提要: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我认为它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建设精神文明的需要;既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又符合语文阅读教学的规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之间又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语文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提高了,又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读能力的提高。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其主要形式有:情境创设、引起兴趣;朗读指导、激发情感;词句推敲、体味情感;形象分析、陶冶情操;主题揭示、深化情感;练习完成、内化情感。正文: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不仅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适应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因而,作为语文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定要落实好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一、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素质的轨道上来。这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向基础教育战线提出的一项紧迫任务。再从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看,他们的情感特点表现为易动感情也重感情。这一时期的情感往往比较强烈,学生常常会被英雄、模范的生动事迹而感染、引起感动或是振奋、激动的体验,情绪高亢而强烈。整个中学时期,学生的情绪情感的内容和形式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高级的情操、如道德感、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同志感、友谊感和美感等。这就是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心理基础。中学阶段是学生道德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它除了由本身的性质决定,旨在培养学生初步的语文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之外,还要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个性的冶炼及行为习惯的训练。中学语文大纲“总纲”第一部分“教学目的”中也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很明显,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既要充分肯定它的地位和作用,又要在教学实践中艰苦探索,寻找其规律,以求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阅读教材本身就是丰富的道德素质教育的载体。在进行语文知识教学的同时,教师必然要进行情感的传递教育。综观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它们无不反映着作者的爱憎、炽热的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动而辞发,”任何体裁的文章,都会有思想,有情感,“大凡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总创造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在这完整的艺术世界里,一般又浸透了作者热烈深沉的爱憎之情,因此这样的艺术世界常常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一切文学艺术,表达的正是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态度,是作者在强烈的感情驱使下创作出来的。”因此,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字、词、句、段、篇的同时,领会课文的本身的中心。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让学生与一个个高尚的形象接触,与种种高尚的思想接触,使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操、意志、性格受到熏陶和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地,这实际上已使德育渗透于语文阅读教学之中了。现今中学语文阅读教材的编排,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同时又不影响语文知识的传授,顾及了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如S版语言语文高一第二学期第三单元,安排了四篇外国小说项链揭露和讽刺了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资产阶级思想对人的毒害;最后的常春藤叶赞扬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友情,表现了普通人的心灵美;聘任抨击了窃别人成果,投机取巧的不良品质;送花揭示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方能幸福的生活真谛。小说每两篇成一组,每组中的题材,以揭露丑和歌颂美来互相对照。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作品表现的人的心灵美和丑,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态度,同时,4篇小说都具有构思精巧、情节曲折、故事结局既出入意料又入乎情理的特点,又让学生领会到了小说的巧妙构思。这样安排,无疑符合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的规律。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思想道德内容有讴歌爱国主义精神,有的赞美我国古今高尚的思想品质,伟大人格力量,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创造力;有的歌颂祖国壮丽河山与社会主义建设新貌;有的赞美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谊;有的抒写对理想追求、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有的则表达对邪恶势力的厌恶、反抗,对腐朽的社会制度的揭露。由此可看出课文编排者的匠心,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真正的思想教育,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净化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热爱和追求,从而提高做一个真正的、有益于人民的人的自觉性。同时又以课文中大量的具体的形象为支柱,使学生从中找到榜样的力量,通过具体而生动的形象的感染熏陶,学会辩是非,为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打下思想基础。二、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之间的辩证统一作为中学语文学科重要组成部分的阅读教学,它的教学过程就是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阅读能力,认识能力,同时也是培养正确的思想和陶冶良好品德情操的过程。既“授业”、又“传道”;既教文、又育人。阅读是对读物由形式到内容,再由内容到形式这样一个循环往复,加深理解的过程。学生读懂一篇课文,总是先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去领会其中的思想内容,然后才进一步理解这些思想内容以什么样的语言形式(即用词造句,布局面谋篇的方法和特点)来表达的,进一步来体味语言文字表达的作用。只有既学懂了语言文字,又深入领会了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才算真正读懂了课文。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无心插柳柳成荫”,而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把培养正确的思想、陶冶良好的品德情操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中学阅读教材中文质兼美的特点,把语言文字教学、能力培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教育。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课的教学(实录片断),课文的第二个部分第一个事例(48节)。师:默读48自然段,思考:这个事例写了一件什么事?生:松骨峰战斗。师:说说松骨峰战斗的形势?生: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无险可守,敌众我寡。师:在困难面前,我们的战士表现得怎样呢?找出战斗场面描写的部分,这战斗场面写出了什么?生:战斗激烈、残酷,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师:圈出战士们与敌斗争的动词,体味其作用。生:抱、掐、摁、衔、扣,形象逼真地写出了战士们与敌人殊死搏斗的壮烈场面,英勇行为。师:一一记下烈士们的名字,有什么用意?生:表达了对战士们的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师:这个典型事例,表现了战士们的什么精神?生: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全读48自然段,体会真感情。上述教学片断,教师抓住志愿军战士与敌人殊死斗争的壮烈场景和英勇行为,引导学生从“抱”、“摁”、“衔”、“扣”等一系列动词体会到战士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壮丽诗篇。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正确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烈士们的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这样的教学,较为具体形象地使学生悟出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的关系;语言文字借助“道”(即思想情感)来组织才有意义;而“道”则不能脱离语言文字宋反映。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文以载道”、“文以明道”的意思。又如教背影这篇课文,在分析课文将结束,学生已懂得了本文是表现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境遇下对父亲倍加怀念之情的基础上,再问学生:“四次背影描写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它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精神、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抓住了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这是为什么?”学生不难理解,这是因为“背影”是进入“老境”的颓唐的父亲的“背影”,它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父亲家境惨淡,奔走谋职之时,还不辞辛苦,不怕麻烦地送儿子上北京,依依惜别中最后给儿子的印象。文章抓住了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征着意描写,集中表达了对父亲加倍怀念的思想感情。这就是:“因道悟文”,从主题思想出发,看作者是如何谋篇布局,用词造句的。所以说: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育因素,使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受到感染、潜移默化。从阅读教学心理过程而言,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进而理解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出发看作者是如何谋篇布局、用词造句的。这是一个从部分到整体,再从整体到部分的“双向”过程。“因文解道,因道悟文”,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是“文道统一”的唯一正确途径。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得以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但是,有些教师仍片面强调重视语文学科“工具性”,忽视了语文课文中的思想教育,往往忽视贯穿于全文中的心理体验和深刻蕴含,偏重于对字、词、句的肢解割裂。结果使文章分析流于肤浅、呆板、枯燥无味。学生所掌握的一些词语,多是来自偏狭的句义范围,未能与课文中心联系起来。实际上,从考试角度来看,如果学生对文章或语段的思想感情理解不深,那么,对字、词、句的把握往往是肤浅的。在分析某一个词语、某一个句子的表达作用时,特别是一些蕴含深意的词句,如不联系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不可能分析好的,当然在阅读分析部分是很难得高分的。当然,我们也要反对那种空分析,或无中生有,或人为拔高,或“穿靴戴帽”,或节外生枝,甚至花大量时间空泛说教,搞人为联系,附政治尾巴等的做法。也许这些教师的愿望是美好的,但这样做会变成形式主义,会走向事物的反面。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正确处理语文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统一的,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必须根据语文的特点,渗透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中也看出,语文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学生思想教育,不必外加,不能架空说教或贴政治标签,应该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春风化雨,纷纷入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三、在阅读教学中落实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从字、词、句、篇的知识传授,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从情境的创设到朗读指导;从词句的推敲到形象的分析;从主题揭示到练习完成,无不渗透着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因素。1、情境创设,引起兴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有些课文,因感性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往往难以直接“入境”。教师要善于采取多种方法,如运用插图、挂图、幻灯、录音、录像、演示和语言描绘等方式,启发学生积极展开想象和联想,把学生引进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中去,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把作者刻意追求的意境再现出来,将学生带入意境中去。学生一旦入了境,爱学习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教学也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赵丽宏的三峡船夫曲以饱满的感情,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三峡船夫在西陵峡、巫峡、神女峰飞舟过江的不同情景,热烈歌颂了他们在与惊涛骇浪的斗争中创造的奇迹,深情地表达了对这些以自己的勇气、智慧和生命征服自然的勇士们的钦佩和敬意,从而奏响了一曲人的生命和力量的凯歌。我就在教学中运用录像,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学课文,让学生亲眼目睹船夫怎样征服狂放不羁的长江三峡。学生兴趣盎然,犹如亲自跟着作家畅游了长江三峡。从学生的眼神中就可以看到对那些征服自然的勇士们的崇高敬意和深情赞美。由此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情景,教材就不再是薄薄的一本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的思路也不再被困在小小的教室里,学习就变为具有吸引力的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了。2、朗读指导,激发情感。作者的表情达意,体现在具体的课文之中,有的比较明确,有的比较含蓄,要使学生真正领会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必须加强朗读,从朗读中悟出课文所表达的人和物的思想情感,从而加深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的理解。如教沁园春雪这首词,我就在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通过反复朗读,领会词的意境和情感,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感受到无产阶级革命人民的伟大,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他们为建设现代化而努力学习。3、形象分析,陶冶情操。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文质兼美的中外古今文学作品,尤其是那些名家作品中的典型形象,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如:在中学教材中,鲁迅先生的小说几乎每册中都有,他的药、祝福、阿Q正传、孔乙己等小说,每一篇都着力塑造了几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在形象分析中,抓住作者对人物的语言、肖像、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分析这些人物在当时社会中的代表意义。祥林嫂的形象反映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对妇女的残酷迫害以及妇女在封建制度下的悲惨命运;药、陈Q正传中的夏瑜、华老栓、阿Q等形象,深刻反映了旧社会中当时人民的麻木愚昧不觉醒,以及辛亥革命的软弱性和不彻底性,揭示了革命必须和人民大众结合起来,否则必然导致失败的命运的深刻主题;孔乙己反映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罪恶,小说孔乙己的悲惨形象就是对此的很好证明。除此之外,中学教材还有许多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这一系列的形象最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使他们爱憎分明,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主动追求理想的实现。这些文章能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目的。4、词句推敲,体味情感。词句推敲是阅读理解的硬功夫。它指的是对一些言简意赅的关键词句作细细品味,悟出其蕴含的褒意,因为作者的思想感情,总是蕴藏于作品的语言之中。教学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地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现象,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从而受到教育和感染。在阅读教学中,还应着重引导学生品味和辨析那些能体现文章主旨的词语,通过巧妙的设疑问难,比较鉴别,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掌握课文思想内蕴,从中接受教育启迪。如小说荷花淀中,当水生嫂知道丈夫第一个报名后,说了这样一句:“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话,明白晓畅、毫不雕琢,完全是明白的口语,却有血有肉、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生动细腻地写出了水生嫂的性格特征,思想情感。“你总是很积极的。”这表示她对丈夫行为的支持,掩不住内心的喜悦。然而语气又带点责怪,责怪中更多的是赞扬,简单的一句话,体现了作者对这一普通妇女形象的赞美。5、主题揭示,深化情感。主题是指“文学作品通过具体形象体系显示出来的中心思想。”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作者是根据“主题”来选用语言、安排层次、结构全篇的。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和紧紧扣住这个特点,通过主题思想的挖掘,在前几个主要形式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文章是怎样表达主题以及为什么这样表达的。与此同时,要注意运用文章深刻的主题,闪光的思想对学生进行教育。6、练习完成,内化情感。学生学过一篇课文,理解了内容,明确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