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粮食供求现状与对策探讨 摘 要:粮食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我国既是人口大国,又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基本立足国内保障粮食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我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基本方针。由于国内的粮食产量比较稳定,总体来看我国的粮食产量还是比较平稳的,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但是,因为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像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产量的降低,国际油价的不断上涨,使得发达国家开发新的替代能源成为现实。而利用玉米等作物提取可燃能源成为了一种好的选择。加上其他因素影响,国际粮食市场上的供求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导致我国粮食供求出现失衡。而由于耕地面积的有限,也使一些国家控制粮食的贸易。对我国近几年的粮食供求失衡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国际粮食供求市场来分析我国粮食供求未来的发展走向,提出一些见解。 下载 关键词:粮食供求失衡;粮食市场;粮食安全;粮食产量 粮食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我国既是人口大国,又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基本立足国内保障粮食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我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基本方针。由于国内的粮食产量比较稳定,总体来看我国的粮食供求还是比较平稳的,没有出现大的波动,而由于耕地面积的有限,也使一些国家控制粮食的贸易。粮食供求出现了缺口,导致粮食供求的失衡。如何解决我国粮食供求失衡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粮食的有效供求对经济的的发展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就是国家已经很发达了,但是粮食依然会对经济民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对于我们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粮食供求失衡是一件关系老百姓自身的问题,如何解决我国的粮食供求失衡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问题。 1 我国粮食供求现状 1.1 我国近几年粮食供求的基本现状 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播种面积一路下滑,至2003年已下降到9941万公顷,造成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年度产需出现缺口,并呈逐步扩大的趋势。但由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粮食的连续大丰收,国家粮食库存充足,总体上看,我国粮食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没有改变,仍然是生产大于消费的局面。不过2000-2002年实际的年度粮食生产与消费缺口已警示人们:在未来几年如果粮食生产形势没有改观,而国家库存又不断减少,粮食安全问题将再一次受到严重挑战。总体来看,我国粮食产需状况体现为,随着新世纪以来粮食生产的下滑全国粮食总消费水平却一直在缓慢上升。分品种看,2000-2002年,我国大米产需基本保持平衡,供略大于求,但2003年大米生产与消费出现缺口,供不应求的局面开始显现;小麦与玉米则自21世纪伊始都表现出产需不平衡和供不应求的局面,且供需缺口呈逐年增大趋势;大豆则延续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的产需缺口并有逐年拉大态势,因为长时期的供不应求,为保障供求平衡则一直依赖大量进口。1999年,粮食产量为50839万吨,粮食消费量为48523万吨,粮食产消平衡情况为2315万吨。2001年,粮食产量为45264万吨,粮食消费为48519万吨,产消平衡情况为-3255万吨。2003年,粮食产量为44663万吨,粮食消费为48810万吨,产消平衡情况为-4147万吨。 1.2 主要农业产品供求状况 从总体看,我国的粮食种植面积是在减少的。2006年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总的种植面积比1983年缩小了?4.4%?,比1996年缩小2.43%。但分类看,水稻基本是依赖自给自足,玉米略有出口,小麦略有进口,而大豆则明显依赖进口。比较中国和世界小麦、玉米、大豆生产、消费、库存数据,我国小麦库存消费比较高,这预示政府在保证国内小麦供应、稳定国内小麦价格方面应该有充足的物质基础。但我国玉米产量消费差和库存消费比的下降趋势显示消费的持续增加,这可能支撑国内玉米价格维持上涨趋势。 1.3 粮油市场价格的基本状况 这里主要是以2007年的粮油市场为着眼点进行分析: (1)2007年以来,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各主要粮食品种价格稳中有升,多数粮食品种价格已接近或达到历史较高水平。特别是大豆和食用植物油,全年涨幅较大。在国家采取一系列调控措施后,小麦、玉米市场价格已有所回落。2008年1月下旬,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销售成交均价1516元/吨,比2007年11月竞价销售最高成交均价下降了40元/吨。中央储备玉米竞价销售成交均价1752元/吨,比2007年12月竞价销售最高成交均价下降了35元/吨。当前我国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粮食库存充裕,库存消费比大大高于国际上公认的安全线,国家宏观调控有重要的物质基础。2007年,主要粮食品种市场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市场需求旺盛。为充分满足市场粮食需求,稳定市场价格,国家加大了政策性粮食的销售力度,适时在粮食批发市场投放了国家临时存储粮和中央储备玉米等,当年粮食销售量大于收购量,国家粮食库存略有下降,但国家粮食库存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可以保证市场供应。 1.4 重要产粮地区与非产粮地区的供求 我国主要的粮食主产区包括河南、四川、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安徽、湖南、山东、江苏、江西、河北、湖北13省,其余各省为我国粮食生产非主产区。粮食主产区是我国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主体,担负着为国家提供商品粮源的重任。全国粮食总量平衡、地区平衡、丰欠平衡的压力基本都集中于粮食主产区。粮食欠收时,主产区要向销区调运大批粮食,以平抑全国粮食市场、稳定经济。从1999-2003年,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供给能力一直保持在3亿吨以上,非主产区则一直维持在1.3亿吨左右。而在我国近5亿吨的粮食生产中,约有15左右是品质差、价格低、不受消费者欢迎的品种,普通常规品种又占据余下45粮食生产的主要部分。随着人们对质优价廉的粮食需求的大幅度提高和国际市场优质低价粮食的进入,我国粮食价格一路下跌,由此可以看到我国的粮食需求总体上没有大的缺口,但是出现粮食供求失衡所导致的问题很严重。 2 粮食供求失衡的原因 2.1 物价上涨产生的原因 主要以目前的状况来看,即2007年6月份我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同比上涨4.4%,上半年达到3.2%,比去年同期增加1.9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6%,其中,粮食上涨6.4%,蛋上涨27.9%,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0.7%,其余商品价格有涨有落。上半年乃至目前,我国CPI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食品价格的上涨,而食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则在于粮食价格的上涨。因为,无论是蛋、肉还是禽,其生产成本主要是粮食,是粮食价格的上涨增加了这些食品的生产成本,最终导致了这些食品价格的上涨。事实也是如此。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2.7%,涨幅比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高出1.2个百分点,比2005年粮价涨幅加快1.3个百分点。其中,2006年11月份,全国粮价涨幅达到了4.7%。今年以来,粮食价格延续了去年的涨势,世界银行的报告认为,我国粮食价格从2007年年初以来持续上涨,到4月份上涨约20%。 2.2 国际国内粮食市场失衡的原因 (1)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失衡的因素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绘制的2002-2004年饥饿图,全球大部分人口密集地区,包括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粮食供给短缺现象,非洲情况 最为严峻。世界谷物种植面积、产量、消费量以及库存数据显示,1998/1999年-2007/2008年的十年间,大多数年份全球粮食总供给不能满足总需求。在耕地面积多年变化很小情况下,粮食产量的增长难以满足需求增长,粮食库存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07年全球粮食库存降到20多年来的最低点 在能源价格不断走高环境下,生物替代能源的开发成为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和巴西两个玉米出口大国在2006/2007年度减少玉米出口用以生产乙醇,美国2007年12月通过的能源法案要求在2022年到来之前,乙醇的使用量必须提高6倍至每年360亿加仑,其中150亿加仑为玉米乙醇(大致会消耗1.4-1.5亿吨玉米),进一步加剧了世界各国对粮食供给前景的担忧。此外,大量增加的工业需求打破了全球以往的粮食平衡体系,使得粮食供给形势更趋严峻。玉米供需不平衡带来的价格上涨,必然会通过“价格效应”和“替代效应”,造成其它粮食(小麦、大豆等)以及食品价格的上涨。2007年12月20日,我国开始取消粮食出口退税及其制粉出口退税,之后财政部宣布,2008年将对小麦、玉米、稻谷、大米、大豆等粮食和制粉等征收出口暂定关税,税率在5%-25%不等。并宣布从2008年1月1日起对小麦粉、玉米粉、大米粉等粮食制粉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 同时,许多国家开始采取措施扩大粮食生产、减少进口,2007/2008年度印度就将因国内生产增加和政府库存增加而减少至少400万吨小麦进口。类似的国家还有阿尔及利亚、巴西、印尼、哥伦比亚、韩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等。由此导致全球粮食贸易活动将因各国抑制出口、减少进口措施的实施而出现收缩。因此,粮食价格将可能在一个更高的价格区间内维持箱体波动。但许多国家内部的粮价走势将出现与国际粮价一定程度的背离,而这取决于不同国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2008年的世界粮食价格在上半年有可能继续攀升,至少会维持在高位,但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下半年粮食价格有可能呈高位震荡态势。 (2)国内供求失衡的原因及变化。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口粮用量及工业用粮也在大幅度增加。从供求关系上看,目前我国粮食还没有达到明显供大于求的宽松状态,仅仅是偏紧状态下的供求平衡,而且在品种结构、时间和空间上还存在一定的不平衡。尤其是我国的粮食生产,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天吃饭”,旱灾、水灾、虫灾等自然灾害几乎年年都有发生,给我们的粮食生产造成重大损失。2007年新早稻上市之际,收购价格高开高走,在产粮大省湖南、江西,部分地区的收购价,从开秤之初的73元/50公斤左右上涨到86-88元/50公斤。到2010年,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之和将接近人口口粮消费。而作为人口口粮的补充,饲料用粮在未来粮食总需求中的份额将会受到重视和关注。国内柴油、化肥、农药等农资成本增加,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同时,受养殖成本增加、周期性波动和疫情的综合影响,生猪生产下降,我国现在的粮食生产形势并不乐观。影响国内粮食缺口加大的最大的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随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耕地数量在急剧减少,二是我国的自然生态条件也在发生变化,西部和北部地区的水资源危机不断加重。这两方面都使我国近年来的粮食产量也呈下降趋势。 3 我国粮食供求缺口的解决途径 3.1 政策途径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耕地的占用仍旧保持较高的需求,土地供需矛盾必将日益突出。因此,作为一个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国家,我们必须切实依法有效保护耕地资源,严格控制各类建设用地对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侵占行为,减缓总耕地资源的下降速度,通过对土地科学开发整理和复垦投入,稳定耕地面积,保证我国农业基本生产能力。水资源贫乏是制约我国未来粮食生产的瓶颈。行政上,要强化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合理定价;生产上要压缩高耗水作物,积极发展耐旱粮作生产,加强节水农业技术的研究、试验示范与推广加大对水利设施的投资力度并保证灌溉设施得到保护和有效利用,提高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强化粮食增产的科技支撑。继续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粮食生产布局。要面向优质化、专用化和多样化的粮食市场需求,充分发挥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优势,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在财政、信贷投入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的支持力度,加快粮食优势产业带和优质专用粮、商品粮和饲料粮生产基地建设,稳定增强粮食生产能力。 3.2 发挥国有粮食企业粮食供应的支撑作用 初步统计,2007年社会各类粮食企业收购粮食在2亿吨以上,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量仍高于其他多元市场收购主体。粮食收购是粮食部门的重要职责,2004年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随着社会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粮食收购、销售等经营活动,已逐步形成了新的粮食流通格局,呈现出了粮食收购主体多元化的特点。虽然国有粮食企业收购比例在逐年下降,但国有粮食企业仍发挥着主渠道作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载体。其实当前我国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粮食库存充裕,库存消费比大大高于国际上公认的安全线,国家宏观调控有重要的物质基础。2007年,主要粮食品种市场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市场需求旺盛。为充分满足市场粮食需求,稳定市场价格,国家加大了政策性粮食的销售力度,适时在粮食批发市场投放了国家临时存储粮和中央储备玉米等,当年粮食销售量大于收购量,尽管国家粮食库存略有下降,但国家粮食库存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完全可以保证市场供求。 3.3 利用国际粮食市场平衡国内粮食供求缺口 按照我国目前的粮食供求状况,其实真正的粮食缺口不是特别的大,而且我国的自给能力较强,国家通过粮食进出口主要用于品种调剂。据海关统计,2005年进口粮食3286万吨,其中进口谷物627万吨、大豆2659万吨;出口粮食1054万吨,其中出口谷物1014万吨。2006年进口粮食3182万吨,其中进口谷物358万吨、大豆2824万吨;出口粮食643万吨,其中出口谷物605万吨。2007年进口粮食3297万吨,其中进口谷物155万吨,大豆3082万吨;出口粮食1032万吨,其中出口谷物986万吨。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 2007年国家在河北、江苏等6个小麦主产区启动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预案启动后,市场价格迅速回升,并稳定在最低收购价水平之上。2008年国家还将继续对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将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粮食安全不仅是指粮食的数量供给安全,而且指粮食的价格安全。一种生活必需品如果价格上涨过快,肯定会严重干扰民生,引发民众的紧张心理,进而有可能成为社会危机。 3.4 立足国内生产,稳定粮食产量 自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出现连续4年增长,总产量达到10000亿斤以上。这是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的坚实基础。不过,从中长期看,无论是从供给角度,还是从需求角度考量,粮食问题的形势还很严峻。具体而言,粮食生产资源在不断减少,土地的质量与数量均在下降,且人口总量继续增长。同时,尽管在总量上中国粮食的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但存在着结构性的短缺。另外,现实存在的较大数量的贫困人口对于粮食安全构成了挑战。这意味着,一方面,我国粮食供给能力在不断提高,不难发现,自2004年起至今年的连续5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围绕着粮食安全问题,决策者已安排了不少政策激励措施。类似免除农业税收、增加补贴等休养生息举措,对提升农村活力,增强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其作用正渐渐显露出来。但是,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有待继续完善。实现粮食的长期有效供给,很重要的一个条件便是确保粮食耕种土地的红线不能动摇。严防各类建设用地对于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侵占,将成为长期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的关键因素之一。唯有粮食种植面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理咨询中的心理档案管理试题及答案
- 药剂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 育婴师考试通关秘籍试题及答案
- 药物疗效的客观评估考题及答案
- 药剂学人才培养与发展路径试题及答案
- 心理咨询师情感疏导的有效性研究试题及答案
- 药剂学的研究与应用动态考试试题及答案
- 系统架构设计师职业生涯规划试题及答案
- 激光实验设计试题及答案要点
- 育婴师儿童发展观察法试题及答案
- 4.2 明确概念的方法 课件-2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1
- 《豆浆机设计方案》课件
- (高清版)DB21∕T 2481-2015 水利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农村水利工程
- 消防技术标准的解读与应用实例
- LED显示屏售后服务、质量保证承诺
- 【课件】澳大利亚基本情况介绍
- 毒品危害与防范(四川警察学院)学习通测试及答案
- 《身边的数据》名师课件
-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2024年版)
- 《绩效面谈》课件
- DB21-T 4051.2-2024 土壤碳储量调查与核算方法 第2部分:湿地生态系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