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钟学会号脉入门.doc_第1页
十分钟学会号脉入门.doc_第2页
十分钟学会号脉入门.doc_第3页
十分钟学会号脉入门.doc_第4页
十分钟学会号脉入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中医 李中桂 十分钟学会号脉入门! 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命门 从这个角度入手比 沉浮滑容易多了 号脉中 左手寸脉能摸到 代表心脉正常 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 大多都有心悸 接不上气的现象 左手关脉 正常为不强不弱 太强说明肝气太盛 , 太弱 也不行 大多有胃炎一类的病 左手尺脉 太弱 头上不是头晕就头痛或头脑不清醒,有时我分不清就说患者头有问题 右手寸脉 太弱为肺虚 一般有咳嗽现象 太强也不行 右手关脉 太弱为脾弱 有便溏 腹痛一类 太强 左手关脉弱的话胃炎是跑不掉的 右手尺脉弱 大多腰痛 身上沉困脉象解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迟脉: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重按空虚。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滑脉: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均属生理现象。洪脉:脉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主病:热盛。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细脉:脉按之细小如线,起落明显。主病:虚证,多见于阴虚、血虚证。又主湿病。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细小。弦脉: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痛证、痰饮。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脉道拘急而显弦脉。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致使气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 涩脉主要是血不畅郁脉主要是气不畅 脉法十二经脉,独取寸口,荣行脉中,卫在脉外,脉分阴阳,一脉两动,先至者气,后过者血。一脉两动,是说气血,先至者气,后过者血。这里每一次脉的搏动,都包含气血,诊脉时感应到的脉象中,也分两动。脉之五藏分部:肾沈心洪,肺浮肝弦,四季皆缓,以应四时。东方肝脉,其形弦长,弦而濡弱,肝之正脉。南方心脉,其形洪大,头大本小,心之正脉。西方肺脉,其状毛浮,气至而浮,肺体之位。北方肾脉,其象应冬,收藏之象,沈到地下。中央脾脉,阴阳俱缓,缓脉之形,四脉同见。一脉两动,要在诊脉时详细体查,在每一次搏时,我们摸出来的脉,都有两动,多体会。关于五藏分部,这是常脉,也就是平脉,平脉不是说一次只能见到一种脉,我们平时说的平脉,也就是这里说的缓脉,它是个复合脉,包括了前面的浮沈弦洪四脉,四脉同见的,就是缓脉,这标志着人的五藏气血运行正常。在这里有几个概念我们要把它和以往的书上说的分开看,这是民间的一种脉法,来自口传心授,我不想私密为己有,发出来给大家看。先说弦脉,弦是一种脉形,是脉的搏动没来时就能摸到的,而不是指脉来时的状态,如果按住尺脉后面,在寸关部,脉虽然不搏动,脉若弦,依然是弦的,所以和脉的搏动无关,它是肝脉。浮脉,是指脉来时的状态,不是脉位元,不是脉形,而是指脉势,气至而脉浮,为肺之脉。脉来一动时,它能在天部见到,就是浮脉,这里先说平脉,不要和病脉的浮混淆了。沈脉,和浮相对,能在地部见到,就叫沈。洪脉,是说脉势头大本小,脉形也大而长,其来时,气血均至,其去时,是逐渐去的,过渡平缓,这是心脉。缓脉,包含有上面四脉,四脉同见,至数调匀,弦中带濡,能浮能沈,头体尾三部俱全,就叫缓,说明脾胃气旺,这是标准的平脉。天有冬夏,脉分阴阳来者为阳,去者为阴所来者气,所过者血浮则为气,沈则为血寸者为阳,尺者为阴右脉主阳,左脉主阴寸浮主表,尺浮主里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色在脉先,其病当急脉先于色,病来久长色脉不失,虽病可治色脉相克,危亡立见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则浮虚,寒则紧急湿令脉濡,燥令脉大暑之中人,脉大而数三阳脉至,其形当浮二阳脉至,实大而长一阳之脉,其形为弦三阴脉来,三部俱缓二阴之脉,微细欲绝一阴之脉,脉微而厥诊脉法诊脉方法:气定神闲,若有所思,若无所思,若脉之无脉,法当取自然,心身闲定,手不可僵,病家微弯肘,掌心向对侧耳旁为宜。右手诊右,左手诊左,两手有别,互换再诊。医者手指尖须平齐,视人高矮与臂长短布指,中指定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寸前也当查,尺后仍须看。先视手掌,可知人命,病之新久,运之顺逆。再看尺后,可查肉之坚脆,身之正色,毛孔开合,肤温寒凉。然后言诊。诊脉当取太过不及,先明平脉,再言病脉,所谓平,就是平常,正常,经常的意思,无病的脉。在前面说过,脉能见到五藏中的浮沈弦洪四脉,合起来才是平脉的缓脉。病脉所把得的脉这人的平脉。病脉的脉象:浮脉浮取即得,重按没有轻取明显,有别于平脉的浮,气至而脉浮,方可言浮,血至而浮,其脉为大。在寸主表,在尺主里,三部俱见,从虚实看。沈脉和浮相反。脉取三菽之重者,肺气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气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气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气也;按之至骨者,肾气也。大脉脉道大,浮沈左右取均见,为大脉。脉大为劳,为虚,为气少血多。细脉和大相反,浮中沈底伏仅一处可见,细为血少。长脉脉之一动,长过寸关尺三部。长者气实。短脉和长相反,脉之一动,寸不及尺,尺不及关,三焦不归其部。数脉脉行急数,两次脉间隔时间短,气至者为热,血至者为虚。迟脉和数相反,脉行迟滞,两次脉间隔时间长,气先至为寒,血先至为瘀。动脉脉来或大或小,或左或右,无头无尾,此名为动。大小不等者,心动神摇。左右动者,肝气虚。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形冷、恶寒者,此三焦伤也。滑脉翕奄沉,名曰滑,脉来有头无尾,气血同至,阴阳相抟。胃气实之脉。涩脉艰涩难行,如水下流沙。气不至独见血。为气血伤。紧脉无头无尾,阴入阳中,数急而过,此脉主寒。微脉弦之不弦,独见脉形。芤脉脉浮大中空,名芤。芤为营气伤。革脉脉弦大中空,名革。寒虚相抟,阴阳断绝。濡脉脉软,和弦相反,专指脉形,不从脉势看。肝气被伤,湿气流行。结脉脉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促脉脉来数,时一止复来者,名曰促。阳盛则促,阴盛则结,此皆病脉。一二三阳脉,三阳取太阳,二阳为阳明,一阳为少阳,三阴为太阴,二阴为少阴,一阴为厥阴。原来背过的脉学,纯源于民间,但年代久远,遗忘得差不多了,原来也是手抄本上的内容,书已经遗失,能想起多少打多少出来,遗漏也就在所难免。希望大家指正。如果有看过类似内容的人来看到此帖,希望能共同来整理。右脉主阳,左脉主阴这里不对应五藏六腑。大凡看法,左为血,右为气。左右不一的脉,从这个看。菽的大小轻重,不要去管原来一菽有多重,诊脉时,从轻触皮肤算起,就是三菽,到按之至骨,为九菽,中间的自己化分的。大脉的一个脉形,可以从三菽看起,一直到九菽之重,但细脉就没有这么多了,细脉只看脉位的深浅。脉诊做为中医的一种必须的诊法,我们要把它学好,不要认为是四诊之末而不重视,能熟练的多掌握一种诊法,对于一个医生来说也是好事。也不要因为难就知难而退。但脉诊不是为了诊断出一个西医的病,或者是一种显耀自己水平的手段。我们现在说的脉法,最终目的是为了据脉用药。西医的“病”,不对应中医的病,更不对应中医的证,这点必须要清楚。当然一些现代脉法中可以诊出相应的“病”,也是可以参考的。个人看法,现在流行的脉学分为三个流派,其中也有交叉点。一是以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为代表的古脉法,也就是现在这个帖子中的内容,它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诊出病机,能据脉用药;再就是以脉经和濒湖脉学为代表的脉学,我叫它为后世脉法,这也是现在中医必学的脉法。这是一种有点含混不清的脉学,但大体能分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但也问题不少,因为一些内容被弄混淆了,所以有时候要舍脉从证。这个最大的好处是容易掌握。还有是现代脉法,这是以全息理论为指导的下的脉学,这种脉法的好处在于可以诊出西医的病,有些高手甚至可以知道病人身体上的一个伤疤,但对于中医来说,只能做为一种参考,现在就是明显知道病人有个什么病(西医的病),对中医来说,也可能用药的半点价值也没有。这几种脉法中,可以相互补充,但要全部学进去是非常困难的。脉象所反应的是一个人的整体身体状态,所以在平时要多积累经验,事先从整体上了解你面对的这个人会是什么样的脉,这点最为重要,我们说人受各种因素影响后,身体发生的各种变化,对脉也产生影响,相应脉象就会随着改变,这其中有常有病,要把常态从整体中分离出来,得出的结论才是我们要的,也就是说你诊到的脉减去常脉,剩下的才是病脉。所以更要了解常态下的平脉是什么样的。平脉包括有各种体质的脉,人有形苦志苦的,有形乐志乐,有形乐志苦的,还有形苦专乐的,脉象上都不一样。有男的女的,有老的少的,更有高矮胖瘦,等等不一。天气的影响,有四季不同的脉。生理状态的影响,特别是妇女,经前中后,各有所表,胎孕产后,其脉各异,小儿老人,至数相别,喜怒悲惊,脉随其变,饿则脉虚,饭则脉滑,渴则脉涩,动则脉躁。所有这些平脉,都要从各个单一的人来看,但无论是哪种不同的平脉,总是对应个体身体的变化,当然叫做平脉,无论是什么样的,都只是微弱的改变,整体上要符合前面说的平脉中的缓脉各要素(之所以强调是前面说的缓脉,是要和现在教科书中的相区别)。脉象归纳:认识脉,先要认识脉的各个组成方面。1. 脉位:脉所处的位置,现在说寸口脉法,所以只说寸口,位置就不用具体说了,和普通的诊法是一样的。先说的是脉没来时在寸口的不同位置,脉没来时,也有位置的区别,所以没来的脉仍有浮沈,大凡看法,荣在脉中,卫在脉外,故脉外候卫气,脉中候荣气。而且脉所在的部位分偏内偏外。平脉多数关脉最浮,尺脉最沈。这个脉位看身体的久远变化。新感从脉位和脉状的变化看,外感病中多寸脉浮而尺脉沈,就是合看的,不单指脉位。再说脉来时的脉位,脉来时,一脉之中,可以分上中下三层,加上脉外的位置,就分成了浮、中、沈、底、伏五层,五层中意思不同,浮主卫气,中主表,沈主腑,底主藏,伏主骨。笼统看,脉沈者,荣气微,脉浮者,卫气衰。2. 脉形:是说脉的形态,主要看是大是细,脉来和没来时的区别,脉的软硬与及脉管的形状。脉在皮肤下的状态,里外的松紧,气血的多少,脉体的上下左右活动范围。寸脉主上焦,关脉主中焦,尺脉主下焦。脉形主肝,弦为实,濡为虚。查脉形时,用手指前后左右拨动它,可以从各信方向探知。3. 脉动:脉来一动时,气血的多少,每一动中都能体现出来,不了解这点就不能掌握现在说的脉法。一般气在血先,先至者气,后过者血,气之至,上下左右鼓指。血所过,是从尺到寸的方向。气血往往同行,但须分别清楚。脉之长短也在此分别,一动满三部,是为正常,超过三部为长,不足三部为短。寸脉下不至关,为阳绝,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均不不治。在不明气血的情况下,可以用特殊的方法来查看气血,查气法,按住寸前,重按至无脉,查寸脉,按住寸脉查关脉,按住关脉查尺脉,因为重按的情况下,脉没有血流的速度,而只有压力搏动,这时得到的是脉气的状态。查血法,按压尺后至脉气受阻,只让血流通过指下,这时在寸关尺三部所得的脉象,就是以血为主的脉。当然,这其中气血是不可分的,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以行血,血以载气,但其中分别也是要清楚的,不然从脉中就难分气血。气血相抟的脉也有很多,动脉即为气血相抟不分的,滑脉中有气血相抟的,也有分离的,分离的比如有孕之脉,阴博阳别为之有孕。4. 脉律:脉律主要是是指至数,这个基本不需要说明,但需要说明的是迟数脉,不单指脉律的快慢,迟数也包括有血流的速度,脉搏一致的情况下,血流的速度也分迟数。脉律还包括脉搏节律的的稳定程度,不稳定的如促结脉。亦有不稳定之中兼有稳定的,如代脉。5. 脉势:每一次脉的搏动,都有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过程,大体分为头体尾三部,这里要完全抛开脉形来说。脉头多数先见气至,随后是血至,脉体是气血共同形成的,脉尾为气血余势。大凡看法,脉头候肺心之气,脉体候脾胃之气,脉尾候紧气。肝气不在此列,从脉形中看。来者为阳,去者为阴,脉头为阳,脉体为阴。6. 三部九候:三部九候现在多不用,而专取寸口,但遇到疑难病时,三部九候诊法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所以也要了解,特别是遇到无脉的、危重的病人,三部九候就会发挥它的作用了。一般看法,人迎比寸口脉常大三倍,以候阳气。少阴脉以候紧气,脉在太溪,阳明脉以候胃气,脉在趺阳。绝脉诊脉,当先辩生死,有可治不可治,人病脉不病,虽病易治,脉病人不病,短命而死。阴病见阳脉者生,阳病见阴脉者死。脉蔼蔼硬如车盖者,此为阳结,脉累累如串珠者,此为阴结,脉瞥瞥如羹上肥者,此为阳气微,脉萦萦如蛛丝者,阴气衰也。五藏脉,真脉一见,离死不远。肺死藏,浮之虚,按之弱如葱叶,下无根者,死。肝死藏,浮之弱,按之如索不来,或曲如蛇行者,死。心死藏,浮之实如麻豆,按之益躁疾者,死。脾死藏,浮之大坚,按之如覆杯,洁洁状如摇者,死肾死藏,浮之坚,按之乱加转丸,益下入尺中者,死。第一讲:切脉当明部位所主左手:寸部浮取为小肠;沉取为心脏(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为太阳经,心为少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关部浮取为胆;沉取为肝脏(肝与胆相表里,胆为少阳经,肝为厥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尺部为肾阴(人身体左侧为阴,右侧为阳)右手:寸部浮取为大肠;沉取为肺脏(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为阳明经,肺为太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关部浮取为胃;沉取为脾(脾与胃相表里,胃为阳明经,脾为太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尺部为肾阳也主膀胱(人身体左侧为阴,右侧为阳,膀胱为太阳经)附:常规切诊按上述部位来定,有时候要从整体来把握。整体来看: 寸主上焦(包含头部、颈部、咽、甲状腺、喉、食道、心、肺、乳腺及上肢等); 关主中焦(包含胃、脾、肝、胆、胰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 尺主下焦(肾、膀胱、子宫及附件、生殖器、下肢)第二讲:切脉当明切之何物(此讲纯用白话,无法尽意,单用古文,无法阐明,最后弄得文白夹杂,望读者见谅) 问:切脉切的不是桡动脉? 答:此知其一,不知其二。如若只是认为所切之脉为桡动脉,则终身被脉象困扰(仅一根血管的一段,如何能判定全身疾病?),也会受西医的理论左右,对自己切脉之结果毫无信心。要明此理,得详而论之。 心主血脉,众所知也,血液的运行依靠心之鼓动,心乃血行之源动力,心之无力,血行自然缓慢;心力亢盛,血行自然顺畅,此理浅显而自然。 肺主气,也是众所知也,气的运行依靠肺之开阖,肺乃气行之源动力,肺虚开阖无力,气行自然缓慢,肺之开阖强盛,气行自然顺通,此理虽浅,而识之人不多也。 寸口为手太阴肺经循行之所(灵枢经脉.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桡动脉也正好从此走行,两者相并而行,切脉取寸口,其实切的是肺经与桡动脉合并之处。 问:肺为气之源动力何以为凭? 答:内经:“一呼一吸,四至为息”。此以呼吸定心之动率。 “一呼气行三寸,一吸气行三寸,呼吸既定,脉气行去六寸。以一万三千五百息算之,共得八百一十丈。以脉数之十六丈二尺折算,应周行身五十度,此昼夜脉行之度数准则也;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终于足厥阴,厥阴复还注手太阴”。此乃肺主气,为气之源动力,明鉴也。 或问:寸口肺经脉何以决脏腑? 答曰:这好比西医听虚里而辨心脏之疾病。肺既为气之源动力,自然对周身脏腑之疾患有其感应(好比尔家之用电器短路或功率过大,而输电站有感应一般),取寸口原因有二:其一,肺经循此处而表浅便于可以感应;其二,与脉之相依,影响脉之形态。两者相和,则切脉者方可依据脉形态之变化而推求脏腑经气之变化。第三讲:切脉需炼习基本功 脉法炼习开始是练习手指的敏感度和医者的心静程度,手下无感,如切树皮;心中浮躁,难辨细微。余氏脉法练习分五步,达三步者,再研究脉经则非常容易。五步概括为:“金”、“革”、“羽”、“水”、“气”。 第一步“金”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金属表明,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此为第一步,很容易体会到,此步重点是凝神静气的修炼。达到纯熟后,切脉容易入静,纵有百人在身边吵闹,都能入静切脉。 第二步“革”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柔软的皮革或海棉上,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此为第二步,有些难度,但如果修炼到位后,基本没有摸不到的脉象。 第三步“羽”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羽毛上,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此为第三步,难度颇大,能修炼到此则习脉可入高手境地。 第四步“水”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水面上,做切脉状,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此为第四步,难度颇大,能修炼到此的人很少,关键是手指要保养好才有成功的可能,本人有时候可以达到,但只要干少许粗活,则感觉不到。 第五步“气”法:即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自然做切脉状,感受空气的波动,细心体会手指血管搏动的感觉。此为第五步,难度很大,能修炼到此则可以以脉查遍一切疾病,甚者可以练成悬丝诊脉,此法又分三个境界:1、感受到脉搏的跳动与心跳齐为初级。2、感受到跳动是心跳的2倍左右为高级。3、感受到跳动是心跳的4倍左右算是通神了。个人体会修炼此步法得练气功,没练气功的也就不用试了。 祖训: 凡心浮气躁者,不可与之言脉巧 凡资质愚钝者,不可与之言脉深 凡眼见为实者,不可与之言脉理 凡不求甚解者,不可与之言脉奥第四讲:脉象之首脉郁脉 郁脉:从意而论,乃不畅之意; 从形而论,乃脉形稍粗。 此脉单从一粗细而确定,故而临证容易取得,此粗细,乃相对而言,即左右寸关尺,六部相对偏粗的部位。 理论分析:人之所病,不外六淫七情,饮食劳倦,房室金虫所伤。不论伤在何经,伤在何脏,最终都会影响受损部位的经气运行,经气均会受到波动,此波动在寸口反应即有郁象。 有浮郁、沉郁;有郁滑、郁涩;有郁数、郁迟等分别; 有六脉皆见郁象;也有单部位出现郁象(具体细论在下一讲)。 主病:郁脉主要是确定病变的部位。 左寸出现郁脉 心脏出现问题 或 左侧头部出现问题 右寸出现郁脉 肺脏出现问题 或 右侧头部出现问题 左关出现郁脉 肝胆出现问题 右关出现郁脉 脾胃出现问题 左尺出现郁脉 左侧腰腿部出现问题 右尺出现郁脉 右侧腰腿部、子宫 或膀胱出现问题 临证时用左手切病人右手脉;右手切病人左手脉。 先总按,即同时切寸关尺三部脉象,找出郁脉,没有郁脉,则找出细脉(细脉脉形与郁脉相反,反应脏腑亏虚),很多时郁、细同见(各脏腑情况不一,有亏损的,也有邪气所客的)再分取,即对于总按发现有问题的部位,分别单独切诊,确定所患何疾病。 郁脉乃粗意,与细正好匹 其意定部位,何经何脏立 总按为第一,求得粗与细 分取为第二,细辨属何疾第五讲:切脉如捉贼切脉是找出病变的部位,病变性质,好比寻找入室之盗贼。贼有外贼家贼之分;病有外感内伤之别。贼有翻墙撬门开窗等入门途径;病有自口经皮肤循经络之不同。贼有潜藏,病有伏邪。擒贼先擒其贼王,治病必求于根本。明白邪之特点,就如同知道贼之特性,切脉如捉贼,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此间关键是要明白贼之特性,伤寒杂病论卷第一平脉法:风令脉浮, 寒令脉急;暑则浮虚;湿则濡涩,燥短以促,火燥而数此乃六淫贼邪之特点。外邪致病,各有特点,此乃外邪本身个性使然。邪气伤人,无论伤何经何脏,在寸口均有反应。风邪伤人,首先犯肺;肺主皮毛,易伤风邪;肺经受风,六脉皆浮;经气源头,右寸独郁。寒邪伤人,首犯太阳,膀胱寒水,同气相召,经循背项,腰背颈僵;右尺郁紧,此乃明证。夏伤暑湿,湿困脾土;脾失健运,四肢酸楚;升降失常,大便稀溏;右关郁浮,时时见濡。秋燥伤肺,易伤肺阴;干咳痰少,肺阴亏耗;毛发脱落,皮肤干燥;右寸短促,郁浮兼见。火邪从君,日夜难眠;日久伤阴,亏及血分;心受其累,头亦昏沉;左寸浮数,郁虚同现。六淫伤人,从外而入;单邪较少,数邪同侵;临证巡查,当明贼性;六部详看,仔细分明。大怒伤肝,胁肋相煎;气血逆乱,大厥可生;肝郁克土,脾胃受损;详查左关,郁实弦见。久怒气结,胁痛连连;肝胆郁涩,久生症结;散结疏肝,别忘养阴;左关如豆,症结已成。过喜伤心,致气涣散;君心涣散,其脉自乱;脉缓无力,浮郁而散;恐能胜喜,临证不难。忧思气结,脾脏受困;清阳不升,头昏脑沉;四肢乏力,精神困顿;右关郁涩,大怒可胜。悲为肺志,其令气消;肺叶不主,开阖失司;面色苍白,冷汗流离;右寸虚浮,可用喜胜。惊恐为患,可使气怯;肾主二便,伤及失禁;夜卧恐惧,由肾及心;右尺郁散,左寸时现。七情内伤,自内而生;家有叛贼,内乱难惩;药之无功,相胜可平;脉法自然,魔由心生。第六讲:切脉如抚琴 切脉如抚琴,张弛两相宜;过度紧张,切至毫发,信息干扰,难求其本;过于松弛,难以聚神,指下茫然.脉象难明。 切脉如抚琴,如言诗,悠悠然其意可捕,恍惚间病机已明。 有时将自己脉率调与病人同步,脉率虽未同,其气已同,于是病之所苦,自可感受。好比抚琴时已心已与音乐相通。 切脉之境界,非言语可以描绘,上述过于玄妙,临证可从基本学起。但一点必须切记:不可过于紧张;不可过于松懈! 取穴有宁失其穴,勿失其经;切脉有宁失其脉,勿失其势。切脉时,对脉相整体把握很重要,脉有上越之势,有下驱之势;有外脱之势,有内陷之势;由气郁中焦之势,也有气分两头之势等. 比 如:胃食管返流病,在右侧寸口可以见到脉象有上越之势。此胃气上逆所致。胃气上逆,自然胃酸向上返流了。 再比如: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发作之前,可以切到左右寸口也有上越之势,此乃气血并走于上。 再比如:下焦寒湿或湿热过重,阳气不得升腾,脉象有下驱之势。 再比如:大气下陷的病人,心肺脉几乎不显,脉象有下陷之势。第七讲:切脉需明常规脉象 古人云: 在心已了,指下难明!其实不然,切脉要学也容易,上面几讲,对脉象有大体的了解了。但临证还是有困难。 初学者首先必须明白“八纲脉”。即浮、沉;迟、数;虚、实;滑、涩。此八脉为脉象基本纲领,必须要熟练的掌握。 浮沉是从脉位而论,是居于皮肤表层,还是居于里层,即临床诊断上说的轻取还是沉取,切脉时轻轻搭上即可得为浮;重按始得为沉。浮有两层意思,其一:为风邪伤人,浮为风的特性使然;其二:为脏腑精气外现的标志。浮而有力多为实证,浮而细、浮而空多为虚证,有时甚至是脱证。沉也有两层意思,其一:主里,指外邪进入人体的部位较深;其二:为脏腑精气被束缚,不得外展的标志。沉而有力多为实证;沉而无力为虚证,反应脏腑的精气处于匮乏状态。 迟数是从脉率来讨论,按呼吸来量,一息四至为正常,一息五至及以上为数脉;一息三至则为迟脉。数脉主热,脏腑功能处于亢进状态;迟脉主寒,脏腑功能处于抑制或衰退状态。 虚实是从脉象有无力道而论,有力为实,无力为虚。 滑涩是从脉象的流畅度来论的,流畅太过为滑;流畅不及为涩。滑脉反应体内阴份太过,血管充盈,经经气外束,出现滑利,可见痰饮、水湿、妊娠。涩为阴份不足,血管充盈不足,经气束缚后,血脉流行不畅,见于血虚、血瘀等。 上述八纲脉为诊脉基础,此八纲不明,难以临证。第八讲:常见病例与脉象下面设定一些案例,大家分析脉象,然后下诊断,同时拟定方药。某天,你诊疗室来了一群感冒患者,诉:最近感冒了,来抓几副中药吃。然后伸手要你切脉!第一个患者:六脉浮数。第二个患者:六脉浮紧。第三个患者:六脉浮濡。第四个患者:六脉沉紧。第五个患者:六脉浮细而弱。第六个患者:左关浮郁,左寸稍弱;右寸关浮郁,有上越之势。要求按下列格式分析:诊 断:感冒(分型)治 法:代表方剂:第一个患者 诊断:风热感冒。治法:辛凉解表。方剂:银翘散。第二个患者 诊断:风寒感冒。治法:辛温解表。方剂:麻黄汤。第三个患者 诊断:暑湿感冒。治法: 清暑驱湿解表。方剂:新加香薷饮。第四个患者 诊断:阳虚感冒。治法:温阳解表。方剂:麻黄附子细辛汤。第五个患者 诊断:气虚感冒。治法:益气解表。方剂:人参败毒散。第六个患者 诊断:肝郁外感。治法:疏肝解表。方剂:柴胡桂枝汤。第六个拿不准,请楼主指正 第六个:肝气不升,胃气不降,邪犯少阳证。小柴胡汤主之!某天,你诊疗室来了一群头痛患者,诉:最近头痛,来抓几副中药吃。然后伸手要你切脉!第一个患者:六脉浮数,右寸独郁。第二个患者:六脉浮紧,右寸独郁。第三个患者:六脉浮濡,右寸独郁。第四个患者:六脉弦硬,左关郁滑。第五个患者:六脉浮细弱,左右寸口沉细。第六个患者:左关细数,左右尺部虚细无根。第七个患者:六脉细涩,寸口独郁。要求按下列格式分析:诊 断:头痛(分型)治 法:代表方剂:第一个患者 诊断:风热头痛。治法:祛风清热。代表方剂:芎芷石膏汤。第二个患者 诊断:风寒头痛。治法:疏风散寒。代表方剂:川芎茶调散。第三个患者 诊断:风湿头痛。治法:祛风胜湿。代表方剂:羌活胜湿汤。第四个患者 诊断:肝阳头痛。治法:平肝潜阳。代表方剂:天麻钩藤饮。第五个患者 诊断:气虚头痛。治法:补气升阳。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第六个患者 诊断:肝肾阴虚头痛。治法:滋补肝肾。代表方剂:大补元煎。 第七个患者 诊断:血瘀头痛。治法:活血化瘀。代表方剂:通窍活血汤。如有不妥,请指正。非常好!第五例,气血两亏,益气养血,八珍汤更适合第三组病人:某天,你诊疗室来了三个腹泻患者,诉:腹泻月余,服用抗生素无效,来抓几副中药吃。然后伸手要你切脉!第一个患者:六脉细弱,右关无根。第二个患者:六脉沉细,右尺尤甚。第三个患者:六脉略弦,右关独郁,左关细弱。要求按下列格式分析:诊 断:腹泻(分型)治 法:代表方剂:第一个患者 诊断:脾虚泄泻。治法:健脾,益气,止泻。代表方剂:参苓白术散。第二个患者 诊断:肾虚泄泻。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代表方剂:四神丸。第三个患者 诊断:肝郁泄泻。治法:益肝扶脾,调中止泻。代表方剂:痛泻要方。请指正,谢谢很好!第二个患者 诊断:肾阳虚衰。更准确些。第三个患者诊断:肝郁乘脾。更准确些。由浅入深,慢慢练习,定会达到一定的境地。第四组病人:某天,你诊疗室来了三个患者,诉:最近不太舒服,来抓几副中药吃。然后伸手要你切脉!第一个患者:身体胖,舌质暗,苔白偏腻。六脉浮濡略滑。第二个患者:身体瘦,舌质淡,苔白略滑。六脉浮濡略滑。第三个患者:体型正常,舌质淡,苔薄白。六脉浮濡。要求按下列格式分析:诊 断:治 法:方 药:第一个患者:身体胖,舌质暗,苔白偏腻。六脉浮濡略滑。诊断:痰阻血瘀 治法:化瘀祛湿 代表方剂:二陈汤和血府逐瘀汤此例患者大家都忘了舌质,这是很重要的提示,这是血瘀与痰湿交阻的脉象,借西医说法:高粘血症。第二个患者:身体瘦,舌质淡,苔白略滑。六脉浮濡略滑。诊断:着痹。治法:除湿通络代表方剂:薏苡仁汤第三个患者:体型正常,舌质淡,苔薄白。六脉浮濡。诊断:感冒夹湿 治法:除湿解表代表方剂:九味羌活汤第五组病人:某天,你诊疗室来了两个患者,观其行走异常,患者诉:最近不太舒服,来抓几副中药吃。然后伸手要你切脉!第一个患者:60岁左右,体型正常,步履不稳,舌质淡,苔白略滑。右尺沉迟而紧。诊 断:痹证(寒湿痹阻于腰部)治 法: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代表方剂:乌头汤加减按西医诊断当属 腰椎间盘突出第二个患者:45岁左右,体型正常,步行时表情痛苦,舌质淡,苔白略滑。右尺沉迟而紧,左关郁涩。诊 断:痹证(寒湿痹阻于膝部)治 法:散寒通络,疏肝理气代表方剂:乌头汤合四逆散加减按西医诊断当属 膝关节退行性病变按:肝主筋,膝为筋之府,左关郁涩,反映的是膝关节的病变。第六组病人:某天,你诊疗室来了三个患者,用手捂着胃部,表情痛苦,伸手要你切脉!第一个患者:40岁左右,体型健壮,舌质淡,苔白厚。右关沉迟而紧。诊断:胃痛(寒邪客胃) 治法:温胃散寒 代表方剂:香苏散合良附丸第二个患者:50岁左右,身体偏廋,面无光泽,舌质暗,苔薄黄。右关浮郁,左关郁涩。诊断:胃痛(胆胃不和)治法: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代表方剂:温胆汤患者:35岁左右,体型正常,舌质淡,苔薄黄,右寸关有上越之势,左关沉实而弦。诊断:胃痛(肝气犯胃)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第一讲:切脉当明部位所主左手:1、关部浮取为胆;沉取为肝脏(肝与胆相表里,胆为少阳经,肝为厥阴经,浮取阳脉,沉取阴脉)2、肝主升,胆主降,3案中胃气上逆,乃肝气升发太过所致。那么-第二个患者:50岁左右,身体偏廋,面无光泽,舌质暗,苔薄黄。右关浮郁,左关郁涩。应该是左关郁涩,脉位偏浮?郁脉:从意而论,乃不畅之意; 从形而论,乃脉形稍粗。其形稍偏浮。第七组病人:某天,你诊疗室来了二个患者,面容憔悴,伸手要你切脉!第一个患者:女,40岁左右,舌质鲜红,苔薄白。左寸浮实,上延鱼际。舌为心之苗,舌质鲜红则心火亢盛,与脉象左寸浮实相符相成,心火过亢之后,有两个传变途径。其一:火性炎上,上达于头,出现左侧偏头痛。其二:下移于小肠,出现小便短赤。诊 断:头痛 治法:清心泻火 代表方剂:导赤散第二个患者:女,50岁左右,舌质鲜红,苔薄黄。左寸浮细而数,上延鱼际,左关浮郁。此例患者胆火过重,胆火扰心,伤及心血,故出现左关浮郁、左寸浮细而数的脉象,患者表现出失眠、左侧头痛,心情烦躁。诊断:失眠治 法:清泄胆热、养心安神代表方剂:黄连温胆汤合栀子淡豆豉汤任之堂主人你好: 经常在本栏学习您的经验,收获非浅,看到您的博客以及在爱爱医中基栏目中的文章,很仰慕您中医学的造诣,目前我对自己的身体问题一直无法认识和解决,十分苦恼,还请抽出宝贵时间帮我解答疑惑,谢谢!男,32岁,178cm,体重75kg,从事的工作讲话较多,用脑较多,久坐,运动较少,不沾烟酒,很少晚睡,油腻食物吃得少,用电脑较多,睡眠尚可,偶有梦。1、现主症是脱发和自汗,每次洗头都会掉很多,早起枕头上也有,稍用力就会掉十几根,头皮不油,不痒,无头屑,这种情况有好几年了,一直困惑着我,而且早起发现身上汗毛也有脱落现象。2、平时稍微一热、紧张或走路快些就出很多汗,主要在头面部、背部、胸口处较多,吃热的和辣的就会出汗和流鼻涕,从十几岁就如此,后背胛中间区域常年长小粉刺3、饭量不大,胃口不好,还有喛气,每次讲话或不定时都会有一股气从胃里上来,4、大便虽然一天一次,但不成形,长年如此,最近经常有水样大便,吃过补脾益肠丸、附子理中丸、右归丸都疗效甚微,现在干脆不吃了。5、记忆力下降,有无力感,有早泄现象,小便时也无力6、劳累时会有胸闷、心脏难受现象,当时按脉发现沉迟无力一息四至,休息后会恢复到一息五至,沉取无力。舌质红,尖有红点(一直如此),舌根有黄苔,不腻,把脉不准,不能准确说出脉象,但轻取脉微,沉取无力,一息四、五至以上这些症状还请任之堂主人帮忙解答,并酌开药方,不胜感激从你的描述来看,应当是:下焦湿热过重,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上迫于肺,肺火偏重,毛发失养。肺属金,金克木,肺实则肝郁,肝郁则心烦,心血不足,阴虚火旺。整个来讲,湿热为本,肺中实火,心中虚火为标。治疗:清化下焦湿热,清泄肺中实热,兼顾疏肝养血安神处方:苍 术15 黄 柏15 苦 参15 川 牛 膝15薏 米 仁30 白叩仁12 苦杏仁20 艾叶10 生桑白皮30 生枇杷叶40虎 杖20酸枣仁20茯 神20当归尾15生麦芽20黄芪25 生姜20 大枣10枚先吃四剂,然后再开方。人体365穴位解说: 1. 【365个穴位】百会穴:取穴,将两个耳朵折向脸部,将两个耳朵尖通过头顶连接起来,耳朵连线与我们头顶的正中交点既是。在人的头顶,高高在上,人体的手足三阳经和督脉以及肝经在这里会合。可以改善头痛脑热、中气不足、胃下垂等。查看原图向左转向右转更多图片 2. 人体顶梁柱身柱穴:取穴,在后背两个肩胛骨的中间,第三胸椎棘下面的凹陷既是。主治脑力不足出现的眩晕,肺气不足产生的哮喘,脾气虚弱导致的下陷脱肛等。最大的作用就是强身健体,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抵抗力。日本人对身柱推崇有加,称之为“小儿百病之灸点”。 查看原图向左转向右转更多图片 3. 【365个穴位】补阳至阳穴:取穴,在后背第七胸椎之下。至阳穴是后背督脉上阳气最盛的地方,自然是阳光普照,全身受益,正所谓“至阴飓飓,至阳赫赫,两者相接成和,而万物生焉。”按摩此穴可以改善肝功能,唱喝酒的人很适用。也有助于缓解心慌、胸闷、心跳时快时慢。查看原图向左转向右转更多图片 4. 暖腰止痛腰阳关:取穴,腰阳关位于腰部,背后正中线,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是督脉上元阴元阳的相交点。主治腰部疾病,急性坐骨神经痛,腰扭伤等。腰痛时,躺下来趴着,用热毛巾,或者热水袋,在腰阳关的位置热敷,每次敷30分钟。或用大拇指在腰阳关按摩,每次按揉100下,也可改善疼痛。 查看原图向左转向右转更多图片 5. 急救要穴人中:取穴,将鼻唇沟的长度分成三等份,从上往下的三分之一处就是人中穴。中医有句话叫“天食人以五气,天气通于鼻;地食人以五味,地气通于口”。人中在鼻口之间,能够接通阴阳二气,故为急救要穴。比如休克,就是因为天地之气不通,循环中断,这时候掐人中就是使二气相交。查看原图向左转向右转更多图片 6. 解除头痛脑疲劳上星穴:位置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上,既代表头部,也有上升的意思,星则是指精,也就是万事万物当中最优秀的那一个, 这里也代表阳精聚集的地方。当我们感觉头晕目眩,头痛欲裂时,只要用手指在上星穴处按摩50100次,症状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查看原图向左转向右转更多图片 7. 宁神醒脑神庭:神庭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寸。神庭保身护身的功力很强。尤其是对于神智方面的疾病,更是它的独门绝技,如惊悸不安,头痛,癫狂,痫症等,非神庭莫能治。如果自己时常感头脑不是很清楚,昏昏沉沉的,或者情绪波动很大,也可以每天按摩此穴50100次。 8. 集泻热与补阳于一身大椎穴:用手指顺着颈部往下摸到一块凸起的大椎骨,下面有一个小凹陷即是。对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改善肺呼吸功能等有很好的作用。找一个门框或一棵大树,用后背正中线顶着左右移动,这样可以同时刺激到督脉几大穴位,对于提升阳气效果是非常好的。 9. 天然屏障风府穴:风府穴在颈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在人体当中有很多地方很容易遭受风的袭击,所以将其命名为“风”,如风府、风池、风门、翳风等等,这些地方基本都是风邪的藏身之所。所以对于风,我们一定要严加注意,尤其是在春天和冬天风邪最猖狂的时候,更要注意保暖。 10. 调整气血循环陶道穴:可调节人体大气血,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大椎往下的第一个胸椎就是陶道。按摩的时,可以低下头,一手将头按住,另一只手的大拇指顶住穴位,其余四指抓住脖颈得力,用大拇指按揉,按摩的时候多用点劲,每次按摩大概100下左右,慢慢地,肺功能会有一个很好的提升。11. 一场秋雨一场寒。中医认为,肺为娇脏,风寒袭击人体,通常是犯肺,故感冒源头在肺。敲打肺经治感冒,一只手握成空拳状,沿肺经拍打另一胳膊,力度从轻轻开始,目的是微微震动(如果肺经沉睡,就把它唤醒)。每次拍1015分钟,每天上午1次。12. 修心大穴灵台穴:灵台穴在背部,是心这个君主行使它的职能的地方。现代人忙于追逐功名利禄,心很少有清净的时候,所以容易被各种情绪病,如失眠、忧郁症等困扰,物质生活虽然很丰富,却感受不到幸福,这个问题的症结就在“心”。可以买一个按摩锤,没事的时候在那里轻轻地敲打。 13. 生命之门命门:命门在背后正中线,和我们腹部上的神阙穴(肚脐眼)是前后相对的,在腰部的两肾之间。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人体当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精,就藏在肾当中。可以时常用手掌心去按摩命门,按摩到发热即可,因为手掌心的劳宫穴是火穴,可以添加命门之火,壮大生命的火力! 14. 】长强保证人体气血循环的第一火炬手。是督脉的第一个穴位,在后背的正下方,在尾骨端与肛门联线的中点处。治疗小儿疾病上有一个方法叫捏脊,捏脊开始处就是长强穴,沿着后背向上一直捏到大椎穴,对于小孩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中医说“长强为纯阳初始”。 15. 美颜收双下巴之廉泉穴:任脉、阴维脉交会穴,位于人体的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廉,廉洁、收廉之意。泉,水也。该穴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冷缩而降,本穴如同天部水湿的收廉之处。用拇指指腹,按压10次左右,紧实下巴肌肉及疏通气血,促进新陈代谢。 16. 美颜明目之四白穴:是人身体一个重要的穴位。取穴:目正视,瞳孔直下,当颧骨上方凹陷中。指压该穴道,能提高眼睛机能,对于近视、色盲等眼部疾病很有疗效。 主治目赤痒痛,目翳,口眼歪斜,头痛眩晕。17. 美颜明目之丝竹空穴:位置在在眉梢凹陷处。丝竹,古指管弦乐器,此指气血的运行有如声音飘然而至。空,空虚也。丝竹穴名意指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由此汇入三焦经后冷降归地。本穴为三焦经终点之穴,有效改善金鱼眼、熊猫眼18. 胃痛不妨揉中脘。双掌重叠或单掌按压在中脘穴上,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行圆周推动。应注意手掌始终紧贴着皮肤,带着皮下的脂肪、肌肉等组织做小范围环旋运动,使腹腔内产生热感。饭后半小时做最好,力度不可过大 19. 培元固本神阙:神阙穴在肚脐眼上,是腹部的核心,所以对于发生在腹部的疾病,有很好的调理效果,如五更泻,慢性腹泻,产后尿潴留等都是它的拿手好戏。20. 温和平补药建里:当出现呃逆等和胃相关的症状的时候,都可以刺激建里,先强壮根基,中和胃气,打通门户,让五脏能够安居乐业。平时没胃口食欲很差时,用拇指沿着建里穴的位置旋转按摩,每次按摩100下,能很好地促进食欲,增进身体健康。取穴:以肚脐为中心,上三寸是建里。 21. 通利小便曲骨穴:有通利小便,调理月经等作用,是治理下焦疾病的一个重要穴位。每天按摩曲骨穴50100次,可以很好地缓解前列腺的压力,解决尿频尿急等问题。在我们的小腹部,由肚脐从上往下推,会触摸到一个拱形的骨头,这块骨头就是耻骨,在这个拱形边缘的中点的位置就是曲骨穴。22. 容纳一身气息气海:气海穴位于两肾之间,必须得保证它有足够的动力与水相制衡,所以艾灸气海穴是一个很好的保健方法。下腹部是女性的子宫,男性的精囊藏身之处,都是极其重要的部位。古人说“气海一穴暖全身”,就是强调这个穴的保健养生作用。气海在神阙(肚脐)和关元中间。 肺经和大肠经形如一对古代夫妻。男为肺主外,女为大肠主内。男人在外面干活敛钱,女人在家主持家务。肺吸收新鲜空气送回家,大肠得气后才能正常运转,把家打理干净。肺经循行路线从大肠出发,先到达肩膀头,顺手臂而下到手指端,把钱袋交大肠,使大肠花钱有气有量,及时清理垃圾搞好家务。 23. 元气藏聚中极:中极穴对于调理内在不通的疾病效果非常好,如女性月经不畅,痛经等,都可以找它。按摩的时候,用拇指顶在中极穴处,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摩50次。女性往往体质寒凉,也可以将手掌心搓热之后,用掌心在此处按揉,可以起到保温刺激的效果。24. 汇聚八方脉气膻中:膻中穴是和人体最重要的物质活动基础-气密切相联的,但凡和气有关的疾病,如气虚、气机淤滞等等都可以找它来调治。发现胸口难受的时候赶紧坐下来休息,用大拇指轻轻地按揉膻中穴,给身体一点外力的帮助。取穴:膻中穴在心口窝的地方,也就是两乳头连线的中点。25. 温和平补药建里:当出现呃逆等和胃相关的症状的时候,都可以刺激建里,先强壮根基,中和胃气,打通门户,让五脏能够安居乐业。平时没胃口食欲很差时,用拇指沿着建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