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架构研究总结.docx_第1页
企业架构研究总结.docx_第2页
企业架构研究总结.docx_第3页
企业架构研究总结.docx_第4页
企业架构研究总结.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架构研究总结本人不是作者,本文来自作者:闹市闲云 博客:/zscyun/ 目录企业架构研究总结1企业架构研究总结(1)参考资料列表1企业架构研究总结(2)问题的由来和基本概念2企业架构研究总结(3)企业架构的发展历程6企业架构研究总结(3)企业架构的发展历程6企业架构研究总结(4)企业架构与企业架构框架概论9企业架构框架之异同9企业架构研究总结(5)Zachman框架15企业架构研究总结(6)联邦企业架构之FEAF的出现和构成(上)20企业架构研究总结(7)联邦企业架构之FEAF的出现和构成(下)25企业架构研究总结(8)联邦企业架构之CIO委员会的企业架构实施指南(上)30企业架构研究总结(9)联邦企业架构之CIO委员会的企业架构实施指南(下)35企业架构研究总结(10)写在中间的感想39企业架构研究总结(11)联邦企业架构之FEA及参考模型(上)42企业架构研究总结(12)联邦企业架构之FEA及参考模型(中)48企业架构研究总结(13)联邦企业架构之FEA及参考模型(下)51企业架构研究总结(14)联邦企业架构之联邦过渡架构及企业架构评估框架66企业架构研究总结(15)联邦企业架构之FEA实施指南(上)71企业架构研究总结(16)联邦企业架构之FEA实施指南(下)84企业架构研究总结(17)联邦企业架构之我见93企业架构研究总结(18)TOGAF总论及架构开发方法(ADM)概述941. 架构开发方法96企业架构研究总结(19)TOGAF架构开发方法(ADM)之准备阶段99企业架构研究总结(20)TOGAF架构开发方法(ADM)之架构愿景阶段104企业架构研究总结(21)TOGAF架构开发方法(ADM)之业务架构阶段108企业架构研究总结(22)TOGAF架构开发方法(ADM)之信息系统架构阶段113企业架构研究总结(23)TOGAF架构开发方法(ADM)之技术架构阶段122企业架构研究总结(24)TOGAF架构开发方法(ADM)之机会及解决方案阶段126企业架构研究总结(25)TOGAF架构开发方法(ADM)之迁移规划阶段130企业架构研究总结(26)TOGAF架构开发方法(ADM)之实施治理阶段135企业架构研究总结(27)TOGAF架构开发方法(ADM)之架构变更管理阶段138企业架构研究总结(28)TOGAF架构开发方法(ADM)之需求管理阶段145企业架构研究总结(29)TOGAF架构内容框架之概述及架构工作产品分类1481. 企业架构工作产品分类150企业架构研究总结(30)TOGAF架构内容框架之内容元模型(上)1512. 内容元模型(Content Metamodel)151企业架构研究总结(31)TOGAF架构内容框架之内容元模型(下)156企业架构研究总结(32)TOGAF架构内容框架之架构交付物1623. 架构交付物(Architecture Deliverables)162企业架构研究总结(33)TOGAF架构内容框架之架构制品(上)1794. 架构制品(Architectural Artifacts)179企业架构研究总结(34)TOGAF架构内容框架之架构制品(下)192企业架构研究总结(35)TOGAF架构内容框架之构建块(Building Blocks)200企业架构研究总结(36)TOGAF企业连续体和工具之企业连续体构成及架构划分2051 . 企业连续体的构成2052. 架构划分211企业架构研究总结(37)TOGAF企业连续体和工具之架构资源库及架构工具的选择2173. 架构资源库2174. 架构工具的选择222企业架构研究总结(38)TOGAF架构能力框架之架构能力建设和架构治理2261. 架构能力的建设2282. 架构治理2302.3 架构治理框架233企业架构研究总结(39)TOGAF架构能力框架之架构委员会和架构合规性2373. 架构委员会2374. 架构合规性241企业架构研究总结(40)TOGAF架构能力框架之架构合同、成熟度模型和架构技能框架2595. 架构合同2596. 架构成熟度模型2617. 架构技能框架263企业架构研究总结(41)企业架构与建模之ArchiMate的由来和详述(上)2741. ArchiMate的由来2762. ArchiMate建模详述277企业架构研究总结(42)企业架构与建模之ArchiMate详述(中)301企业架构研究总结(43)企业架构与建模之ArchiMate详述(下)318企业架构研究总结(44)企业架构与建模之Archimate视图和视角3333. ArchiMate的视角与视图333企业架构研究总结(45)企业架构与建模之使用ArchiMate进行分析(全系列完)3604. 使用ArchiMate进行分析360企业架构研究总结(1)参考资料列表在2010年公司有幸参与到了某公司的企业架构建设项目之中,但对于一直从事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我们来说,由于一贯以来的努力都集中于企业的数据建模、管理和访问这些方面,像企业架构这样一门牵涉颇广的学问对我们来说还比较陌生,因而一条漫长的学习曲线是无法避免了。笔者有幸参与到这一项目之中,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笔者感触最深的就是资料的繁杂和中文资料的缺乏,虽然公司同事参加了某知名机构的企业架构培训,但其所带回的资料和标准原文相比差距甚远,因而从那时起笔者就一直想着有朝一日将自己的研究所得进行忠于原标准的总结,希望能对感兴趣的人产生帮助。 基于企业架构的复杂性,这篇总结必定篇幅不短,笔者将抽空持续添加,现在先将涉及到的参考资料罗列如下:1. 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赵捷,20112. 从FEA看中国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姚乐3. 美国政府在社会信息化中的主导作用,袁传宽、侯炳辉4. 什么是EA(企业架构)?,CIO时代网5. TOGAF Version 9The Open Group, 20096.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at Work2nd,Marc Lankhorst et al.,20097. Building an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practice: tools, tips, best practices, ready-to-use insights,Martin van den Berg, Marlies van Steenbergen,20078. Comparison of the Top Four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Methodologies,Roger Sessions,20079. Results of FY 2007 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Assessment10. Overview of the 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Blueprint Technologies Inc.,200411. A practical guide to 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CIO Council,200112. 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CIO Council,199913. 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and E-Government: Issues for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agement,Jeffrey W. Seifert,200814. FEA Practice Guidance,OMB,200715. FEA Consolidated Reference Model Document Version 2.2,OMB,200716. The Data Reference Model Version 2.0,OMB,200517. Federal Transition Framework Usage Guide,OMB,200618.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Assessment Framework v3.0,OMB,200819. ArchiMate 1.0 Specification,The Open Group,200920. ArchiMate 2.0 Specification,The Open Group,201221. A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architecture,J.A.Zachman,198722. The Zachman Framework For Enterprise Architecture,J.A.Zachman,200323. ISO/IEC 42010: 2007,ISO,200724. ISO/IEC 42010: 2011,ISO,2011以上各项为笔者阅读过的主要资料,而这篇总结将以对这些资料的翻译、集成和总结为手段,以回本溯源为主旨,希望至少能够为感兴趣的人们提供一个集中参考,免去学习时四处收集材料之苦。企业架构研究总结(2)问题的由来和基本概念 自上世纪中后叶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个工业、制造业领域,甚至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中,自动化以及效率提升等方面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因此各个领域也纷纷加大了对信息技术的投资,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可以说,借助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工作方式得以从传统的“蓝领式”的工作方式逐步转变为“白领式”的工作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中的信息系统越来越复杂,而且业务与信息系统的关系也日趋紧密,从而使得组织或企业中信息系统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其竞争力的强弱。随着这股以自动化和高效化为目标的潮流的演进,各个组织和企业对于信息系统的发展不约而同地走上了“技术驱动”的道路,不过IT技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起了业务和职责范围的扩大,这使得企业或组织中信息系统的结构也渐为复杂,之前靠纸笔或少量信息系统的方式已疲于应付,诸如信息孤岛之类的顽疾所带来的问题也逐渐凸显,而由于无法掌握全面的信息而产生的错误决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在自动化和高效化的帮助下被进一步放大,IT技术沦为双刃剑,而这正是由于企业对信息技术发展的态度依然保持着自动化和高效率化的惯性思维,而并没有注意到境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在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中仅仅关注于眼前问题的解决,而忽视了他们自身的环境以及其已经具备的信息化资源,从而缺乏全局性的眼光来指导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甚至在一些业务部门与信息技术部门脱节相对严重的组织内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的核心业务的不平衡发展日渐严重:一方面企业的业务部门还在用较为落后的办公软件进行日常业务的维护和发展,另一方面企业的信息技术部门却仅仅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不顾业务环境的真实境况而进行着信息系统的更新换代,而企业的决策者们却苦于没有足够的全局化的视角和手段在这两者之间进行决策和协调。 上面提出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企业长期以来一直秉承“技术驱动”路线,而没有意识到环境已经发生变化,并且当前企业和组织中的信息系统的数量和复杂度与以前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同时企业和组织的业务与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信息技术在将人们的工作方式变为“白领式”之后,其发展方式不应该是按照“技术驱动”的惯性前进,而应该使人们的工作更加“智能”。这里所说的“智能”,并不仅仅包括前述的“自动化”和“高效化”,其主旨是使人们工作于一个信息完备且条理清晰的工作环境之中,从而人们可以在给信息系统发布指令之前确保其决策是符合现实环境并经过深思熟虑的,且对指令发布后的结果以及影响均也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评估,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才能真正了解自己所要完成的工作、所处的工作环境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从而重用企业中的各种信息资源并得出切实可行的决策。 综合来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企业逐渐开始面对两个问题: 系统复杂度升高,并越来越难以进行管理。 业务和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虽然越来越紧密,但是却越来越不同步。 这两个问题的本质可以概括为“复杂”二字,因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复杂度管理”之上,而企业架构以及企业架构框架理论在本质上正是将企业或组织看作为复杂的客观对象,并对其在各个领域(战略决策、业务、数据、应用、技术和项目实施)中的复杂度进行有效管理,从而辅助企业或组织健康发展的学说。由此可见,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的方法就是以企业架构以及企业架构框架理论为指导,在企业或组织中建立完备并且准确的企业架构。 要正确掌握企业架构相关理论与技术,首先要准确界定“企业”、“架构”、“企业架构”、“框架”、“企业架构框架”等概念。1. 什么是企业:企业架构中所指的企业并不是通常在商业环境中所定义的企业,按照TOGAF Version 9 的定义,企业是对一个组织的最高层次的描述,一般涵盖该组织的全部使命和功能。一个企业通常会跨越多个组织(The highest level (typically) of description of an organization and typically covers all missions and functions. An enterprise will often span multiple organizations.)。由此可见,这里的“企业”是一个用于描述组织的抽象概念,强调的是组织的使命、功能与单一的基线,以及其组成。它既可以代表具体的一个公司、企业或政府,也可以是公司、企业或政府管辖之下的某个部门或部门集合,而具体的 “企业”的范围是什么,应该由驱动企业架构建立的需求范围来决定。2. 什么是架构:在ISO/IEC 42010: 2007中,架构被定义为:一个系统的基础组织,具体体现为其所包含的各个组件、组件之间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用于指导架构的设计和演进的各项原则(The fundamental organization of a system embodied in its components,their relationships to each other,and to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principles guiding its design and evolution)。 经过若干年的修订后,在ISO/IEC 42010: 2011中,这一关于架构的定义又被修改为:一个系统在其所处环境中所具备的各种基本概念和属性,具体体现为其所包含的各个元素、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架构的设计和演进原则之中( fundamental concepts or properties of a system in its environment embodied in its elements,relationships,and in the principles of its design and evolution)。根据TOGAF Version 9所述,TOGAF 9对于架构的定义涵盖了ISO/IEC 42010: 2007中对于架构定义的各个方面,并以此为基础做出了自己的解释:1. 架构是以指导某个系统的实施为目标的有关该系统的形式化描述,或在组件级别为此系统的实现而制定的详细规划。(A formal description of a system, or a detailed plan of the system at component level, to guide its implementation (source: ISO/IEC 42010: 2007).)2. 架构描述了组成系统的各个组件在系统中的布局、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用于对这些组件的设计和演进进行治理的各项原则及指南。(The structure of components, their inter-relationships, and the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governing their design and evolution overtime.)什么是架构描述:在ISO/IEC 42010: 2007中,架构描述被定义为:用于记录架构的产品集合(A collection of products to document an architecture)。而在ISO/IEC 42010: 2011中,这一定义被修订为:用于对架构进行表述的工作产品(Work product used to express an architecture)。什么是视角和视图:企业架构的主要用处是在企业或组织的各个干系人之间建立起一座无障碍沟通的桥梁,因而“沟通”是企业架构的主要精神之一。这里所说的“沟通”,不单单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业务信息系统本身也可以被看作是“干系人”,只不过他们所需要的企业架构的描述信息在抽象程度上比自然人更加精细、其所使用的语义也更加规范罢了。即便不考虑各种干系人中的自然人与信息系统之间的不同,不同自然人之间由于其背景、责任的差异,其对于企业的关注点也具有很大的不同,而这些不同也造就了各种不同的视角(ViewPoint)。通过不同视角观察所得的关于企业的某一侧面形象就产生了此视角之下的一份视图(View)。一言以蔽之,视角用于描述从何处看,而视图则是看到的内容,视角是视图的模式,而视图是视角的实例化结果。 在ISO/IEC 42010: 2007中,视角和视图分别定义如下: 视角(Viewpoint):一份与构建和使用视图相关的各项规范的说明。借助于对视图的目标和受众所进行的明确,以及在视图的创建和分析过程中所采用的各项技术,视角还可作为各个视图的开发模式或模板(A specification of the conventions for constructing and using a view. A pattern or template from which to develop individual views by establishing the purposes and audience for a view and techniques for its creation and analysis)。 视图(View):站在一组相互关联的关注点的角度之上对整个系统所进行的表述(A representation of a whole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related set of concerns)。在ISO/IEC 42010: 2011中,视角和视图的名称发生了变化,在他们的名字之前分别增加了“架构”这一名词,而他们的定义也被修订为: 架构视角(Architecture Viewpoint):(work product establishing the conven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interpretation and use of architecture views to frame specific system concerns)。 架构视图(Architecture View):(work product expressing the architecture of a system from the pe rspective of specific system concerns)。 TOGAF 9中的定义多来源于ISO/IEC 42010: 2007,但也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在TOGAF Version 9中,视角和视图被分别定义为: 视角(Viewpoint):一个针对某视图所采用的观察角度的定义,是构建和使用某视图的规约的描述(通常采用一个适当的模式或模版的形式)。通俗的说,视图描述了所看到的内容;而视角则描述了站在何处进行观察一个能够决定你所能看到的事物的制高点或角度。(A denition of the perspective from which a view is taken. It is a specication of the conventions for constructing and using a view (often by means of an appropriate schema or template). A view is what you see; a viewpoint is where you are looking from the vantage point or perspective that determines what you see)。 视图(View):针对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关注点的表达。一个视图描述了采用某个视角后所看到的事物。架构视图可以通过模型来进行表述,从而为不同的干系人根据各自针对架构的关注点而分别提供描述。一个视图从本质上讲不一定以可视化或图形化的方式进行展示。(The representation of a related set of concerns. A view is what is seen from a viewpoint. An architecture view may be represented by a model to demonstrate to stakeholders their areas of interest in the architecture. A view does not have to be visual or graphical in nature)。什么是干系人:在早期的ISO/IEC 42010: 2007中并没有关于干系人(Stakeholder)这一概念的定义,但之后的ISO/IEC 42010: 2011却对此作出了这样的定义:对系统具有利益关系的个人、团队、组织或其种类( individual, team, organization, or classes thereof, having an interest in a system)。与此非常相似,在TOGAF Version 9中The Open Group将干系人定义为:对架构的产出物具有利益关系或关注点的个人、团队或组织(或其种类)。担当不同角色的不同的干系人通常具有不同的关注点(An individual, team, or organization (or classes thereof) with interests in, or concerns relative to, the outcome of the architecture. Different stakeholders with different roles will have different concerns)。什么是企业架构:由于企业架构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且每个企业和组织在建立各自的企业架构的过程中均会按照各自的理解去对企业架构进行定义,因而目前在业界存在多种对于企业架构的正式定义:(下面内容源自什么是EA(企业架构)? ,其中EA指代企业架构,EAF指代企业架构框架) Zachman:EA是构成组织的所有关键元素和关系的综合描述。企业架构框架(EAF)是一个描述EA方法的蓝图。 ClingerCohen法案:EA是一个集成的框架用于演进或维护存在的信息技术和引入新的信息技术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和信息资源管理目标。 OPEN GROUP:EA是关于理解所有构成企业的不同企业元素,以及这些元素怎样相互关联。 OMB(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美国的管理和预算办公室):EA是业务和管理流程和信息技术之间当前和将来关系的显式描述和记录。 MetaGroup:EA是一个系统过程,它表达了企业的关键业务、信息、应用和技术战略以及它们对业务功能和流程的影响。关于信息技术怎样以及应该如何在企业内实施,EA提供一个一致、整体的视角,以使它与业务和市场战略一致。 Microsoft:EA是对一个公司的核心业务流程和IT能力的组织逻辑,通过一组原理、政策和技术选择来获得,以实现公司运营模型的业务标准化和集成需求。 IBM:EA是记录企业内所有信息系统、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完成企业使命的蓝图。 综上所述,一个企业架构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1. EA是一个描述工具:EA为组织中的所有干系人提供了一种描述手段(模板),使其可以对组织中的业务、信息系统及其之间关系按照各自的视角进行描述。而且由于使用统一的语言进行描述,所有干系人之间也有了无障碍沟通的基础,而这也正是EA最重要的用处。2. EA是一个知识库:EA为组织中所有参与者所提供的针对企业架构各方面的描述提供了一个分类管理、便于访问的知识库和信息资源库。3. EA是一个系统过程:为了使组织内信息技术与业务的需求、变化相适应,EA提供了一套实施准则和管理策略。什么是企业架构框架:TOGAF Version 9中将框架(Framework)定义成一种内容或流程结构,用于对思维进行结构化组织,并在此过程中确保其一致性与完整性(A structure for content or process that can be used as a tool to structure thinking, ensuring consistency and completeness)。它描述了如何用一系列信息技术模块化地设计一个信息系统,并揭示了这些模块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以此类推,对于企业这一现实存在的客观对象来说,企业架构就是以这一客观对象的实现和正确运行为目标的形式化描述,而企业架构框架则是用来构建企业架构的工具集和方法论。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架构框架是企业架构的元模型,通过它可以帮助企业全面的且有条理地定义自己的企业架构。目前在业界存在多种企业架构框架理论,例如TOGAF,FEAF,DODAF,Zachman等。他们的虽然都是用来指导企业架构的创建的理论,但是他们各自的侧重点又不尽相同。无论什么样的企业架构框架理论,其内容大体分为如下两个方面: 1. 创建企业架构的过程和方法。 2. 企业架构的内容定义。在上述的业界中存在的各种企业架构框架理论中,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应该就是针对上述两点的不同侧重程度上。例如在Zachman体系中,并没有侧重于针对企业架构的创建过程和方法的论述,而主要着眼于企业架构内容的定义(实际上在Zachman的论文中还没有提及企业架构这个字眼,他当时是从企业信息系统的构建这个角度来阐述,但后来业界人士均将这篇论文奉为企业架构框架的开山之作)。TOGAF 9之前各个版本的论述重点则放在企业架构的创建过程和方法论之上,并没有加入关于企业架构内容方面的论述,直到2009年TOGAF 9问世,才在其中加入了比较完备的用于描述企业架构内容的内容框架(Content Framework)。什么是架构制品:Comparison of the Top Four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Methodologies将架构制品(Architectural artifact)定义为有助于架构描述的特定文档、报告、分析结果、模型或者其他的形式的事物(A specific document, report, analysis, model, or other tangible that contributes to an architectural description)。不同的架构框架对于架构制品有着不同的定义,例如在TOGAF的内容框架中,架构制品的形式就被定为目录、矩阵和图形三种方式。但不论如何,架构制品都是用来描述架构的,是架构描述的具体体现形式,因而在有的企业架构框里理论里,比如TOGAF,将视角(Viewpoint)与架构制品的具体定义联系起来,并把一份具体的架构制品内容当作架构的一个视图(View)。企业架构研究总结(3)企业架构的发展历程 企业架构研究总结(3)企业架构的发展历程 学习任何一项理论,我认为最好的入门方式就是探究其历史根源以及发展进程,借此阐明该理论产生的真实原因,避免读者一开始陷入各种理论所共有的晦涩之漩涡而不能自拔,最终连为什么而学都理不清楚。学习企业架构和企业架构框架理论亦然。企业架构是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套理论,在这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衍生出很多种不同的企业架构方面的理论体系,而且很多国际大型企业和政府已经在反复摸索中创建了符合各自特点的企业架构,并且关于如何建立企业架构的方法论,暨企业架构框架,以及相应的企业架构工具也已经在业界得到广泛的普及。企业架构的主要发展脉络可以被表现如下: 与很多技术一样,首先对这种关于信息化的整合、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资源的节约方面的技术发生兴趣,并且有足够的资源能够进行研究的组织总是军方。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美国启动了C4ISR计划(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s, Computers,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这一计划的目标并不是要建立什么企业架构或企业架构框架理论,而是要建立一个大而全的系统,能够将美国军事指挥当局作出重大战略决策以及战略部队的指挥员对其所属部队实施指挥控制、进行管理时所用的设备、器材、程序关联在一起,从而形成美国现代军队的神经中枢。经过多场战争的磨砺与数度起伏,该系统日臻成熟,而构建如此一个跨越众多领域的庞杂系统的方法理论也渐为体系,终于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期这一美国军方的“企业架构框架”也由最初专门服务于C4ISR系统的 C4ISR AF(C4ISR Architecture Framework)发展成为更加成熟的DoDAF,即美国国防部信息化总体架构框架理论。这一过程漫长且充满波折,期间很多部门涉及其中,早在1986年美国国防信息系统局(US Defense Information Systems Agency/Center )开始开发TAFIM (这也是TOGAF在1995年初版的基础),到1991年TAFIM的第一版草稿完成,该参考模型目的是指导使用开放系统和商业市场的新技术开发美国国防部范围内的应用。1996年6月美国国防部完成TAFIM项目,同时DODAF的第一版发布,当时的名字叫做C4ISR AF,直到2003年8月正式的DODAF v1.0发布。当前最新版是2009年3月28日发布的DODAF v2.0。 在军方发展了这样的企业架构框架理论后,企业也紧跟了军方的脚步,开始了企业架构框架理论的研究。1987年,还在IBM工作的John Zachman先生撰写了著名的论文信息架构框架(A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architecture )。虽然这篇论文中并没有明确提出企业架构和企业架构框架的定义,但是他的确首次提出了“信息系统架构框架”这一概念,并认为使用一个逻辑的企业构造蓝图来定义和管理企业中各系统和组件的集成是非常有用的。在这篇论文中,Zachman先生以在现实生活中建造房子为例,以及其精简的方式设计了一个信息系统的构成所需要的全部设计元素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这篇论文在业界也被奉为企业架构框架理论的开山之作,Zachman先生本人也被称为企业架构框架理论之父。 Zachman框架中并没有提出“企业架构”这一概念,而美国在1996年颁布的Clinger-Cohen法案要求美国政府的CIO要负责开发、维护和帮助一个继承性的IT架构的实施,并称之为“ITA”,现在被解释为IT企业架构,也就是企业架构(EA)这一概念的由来,同时这一法案也揭开了FEAF和FEA研究的序幕。可以说企业架构最早是应用在一些美国的政府机构,而美国政府对企业架构的应用的推动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实早在这个法案之前,美国政府中已经有多个部门开始研究和建设自己的企业架构。在把Zachman框架引入美国政府之后,首先是美国国家技术标准研究所在1989年发布NIST框架,而从此后联邦政府内部出现了许多框架,例如国防部的DOD,以及财政部的DOT等。但这种各自为战的状态并不符合企业架构的精神,因为联邦政府应作为一个整体创建起企业架构,于是在1999年9月,美国联邦CIO委员会出版了联邦企业架构框架(FEAF),用以为联邦政府机构提供一个关于架构的公共结构和实施指南,从而帮助联邦机构之间的公共业务流程、技术引入、信息流和系统投资的协调等方面。 到了2002年2月,建设联邦企业架构的责任由CIO委员会转移到了OMB(美国政府管理和预算办公室)手中,并由其建立了一个联邦企业架构程序管理办公室(FEA-PMO)来开发联邦企业架构(FEA),提出了五层参考模型的概念,用以在联邦机构程序内和跨机构程序间,通过跨部门的分析来找到重复的投资,找到相互的差距,从而有助于在联邦政府范围内的协作、互操作和交互作用。该办公室于2006年推出了企业架构评估框架(EAAF,2008年升级为3.0),同年又推出了联邦过度框架(FTF)。另外,围绕FEA参考模型的使用,OMB还发布了一些通告,如用于预算的准备、提交与执行的通告A-11和用于联邦信息资源管理的A-130。特别是A-11中的Exhibit53和Exhibit300详细说明了预算提交与FEA的匹配和连接关系,从而使FEA成为联邦政府在各机构中间发现差距、共享、合作和复用机会的重要工具(引自从FEA看中国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 )。 其实美国政府在二十一世纪的开始几年中关于联邦企业框架的发展还是比较坎坷的,根据2004年GAO(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的统计,在受调查的96个部门中,仅有20个部门建立了有效的架构管理的基础,并且自2001年以来,有22个部门在成熟度上有提高,24个部门水平有所下降,而47个部门维持不变。并且在2005年1月,GAO强烈谴责了一些美国政府部门没有很好的贯彻和使用企业架构,这其中就包括美国联邦调查局、国防部、国土安全部,以及美国宇航局。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FEA的发展的确是向着良好的方向进行着。一份2007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在24个受评估的部门中已经有19个部门的评分达到了表示令人满意的“绿色”,而且相较以前,当年的用于进行企业架构评定的企业架构评估框架(EAAF)刚进行了更新且评估标准更加严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架构的建设是一个多么漫长而坎坷的过程。 在企业架构从美国联邦政府兴起后,企业架构的理念很快就得到各个咨询公司和研究机构的认可。最早对企业架构进行研究的研究机构是Meta Group,它于2000年发表了企业架构案头参考(Enterprise Architecture Desk Reference),提供了一个经过验证的关于企业架构实施的方法论,并期望借此构建一座横跨业务战略和技术实施的桥梁。在这些咨询和研究机构带动下,微软、IBM、惠普等厂商也纷纷把目光集聚到了企业架构,希望能够从企业这个视角来定位其产品和服务。在2005年,一个著名的咨询公司Gartner将Meta Group收购,并开始了Gartner架构框架的开发。在合并之前,Gartner就已经是一家在专业于CIO级咨询方面最有影响力的咨询公司了,但是在企业架构的某些特定领域还是Meta Group为最,而且虽然Gartner也致力于建立一些企业架构实践,但却总是达不到Meta Group的水平。在此背景的推动之下,两家最终合并。合并以后虽然法律上已经成为了一家,但是由于他们原先各自持有的企业架构框架的方法差异很大,因而他们花了1年的时间在已有的企业架构经验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寻求能够整合之道,最终产生了Gartner框架。 随着政府、企业、咨询公司、研究机构以及厂商的不断进入,企业架构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其标准化的工作也日趋重要,从而也催生了一些研究团体和标准框架。其中最重要的,也是目前影响最大的企业架构框架理论便是由Open Group创立的TOGAF。发展至今,TOGAF已经于2011年发布了第9.1版,即TOGAF 9.1。其实TOGAF的发展也经历了一段漫长的过程。自1993年开始,The Open Group开始应客户的要求定制企业架构的标准,并于1995年在美国国防部的允许和鼓励之下基于TAFIM(Technical Architecture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Management)发布了第一版TOGAF,而TAFIM自己也在1998年从国防部正式退休。之后经过数年的发展,The Open Group于2001年12月发布了TOGAF 7(Technical Edition),并于次年12月发布了TOGAF 8(Enterprise Edition)。经过长时间的修修补补,比较重大的变化发生在2009年发布的TOGAF 9,其在TOGAF 8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内容框架(Content Framework)等重要内容,从而使TOGAF标准更加完备。时至今日,TOGAF已经成为业界最受欢迎的企业架构框架标准,不仅有80%的福布斯( Forbes)全球排名前50的公司在使用,而且还支持开放、标准的SOA参考架构。除此之外,各国际主流厂商也在积极推动这一标准的普及,例如,在德国有SAP在推动,在美国有IBM、惠普、Oracle等公司在推动,而中国也有金蝶在推动。企业架构研究总结(4)企业架构与企业架构框架概论 通过企业架构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业界已经涌现出了很多企业架构以及企业架构框架理论。在本章中,笔者将挑选几种主要的企业架构和企业架构框架理论进行详细阐述。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本章定名为“企业架构与企业架构框架”,但是由于企业架构的特性所致,其真实形态在不同的企业之间差异很大,即便是联邦企业架构也只是提供了五层参考模型而已,所以对于企业架构的总结无法逐一进行,而作为指导企业架构创建的方法论,亦即企业架构框架,由于其具备标准化的特性,将被作为本章内容的重点。当然,即便企业架构框架具有其标准性的一面,也并不意味着每个企业都要削足适履,摒弃自己的真实需求和特色而强行照搬这些框架理论,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企业应该按照各自的需要对企业架构框架进行适当的裁剪,甚至联合几种框架进行定制(例如TOGAF + Zachman),而也只有这样才能创建出适合于自己的企业架构。企业架构框架之异同 由于这些企业架构和企业架构框架的内容过于繁杂,且由于抽象程度较高,直接深入下去恐怕会比较晦涩,因而在进入每个企业架构和企业架构框架理论之前,我们先对这些企业架构框架理论进行一下对比,寻找其共性和差别,从而避免我们割裂地看待这些理论,结果丧失了对这些理论本源的掌握。因为这些理论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而其必然有共性,只不过由于历史环境和提出理论的单位的性质不同而在表现形式上各有侧重而已。企业架构框架的共性 虽然企业架构框架理论种类繁多,但是就其目的还是用于指导人们创建符合自己企业特点的企业架构,以及使用何种方式维护企业架构,使之与企业的发展相同步。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各种企业架构框架基本上都在如下两个方面阐述创建企业架构的方法论: 创建和维护企业架构的过程,即用如何创建企业架构,以及如何确保企业架构正确的演进。 企业架构的内容描述,即企业架构的内容如何分类,以及每一类都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实际上当前企业架构理论的发展也逐渐趋同,大有殊途同归之感。基本上所有的企业架构框架都有关于创建企业架构过程的描述。在这些企业架构框架中,企业架构的生命周期都被描述成一个循环演进的过程,并且在演进过程中还需要施以适当的治理,从而保证每一次的演进都是在一种有序、受控的环境下进行。在企业架构的开发过程中,大多数框架理论还推荐通过使用企业架构成熟度模型来对企业架构的状态进行评估。 在每一次的循环过程中,各个企业架构框架基本上也采用类似的方法来逐渐完善企业架构: 首先识别并定义此次循环的目标、范围以及相关干系人。 建立用于描述企业在各个领域(业务、数据、应用和技术)当前状态的基线架构。 使用相同的描述方式并依照此次循环的目标与范围定义出目标架构。 采用差距分析的方法,识别并归纳出当前架构与目标架构的区别。 按照差距分析的结果,在征得相关干系人同意的情况下开展迁移实施工作。 关于企业架构的内容,虽然不同的企业架构框架理论由于角度不同,但是他们对企业架构内容的层次划分大体上还是一致的,基本上都是从如下几个方面(或至少包含如下几个方面)对企业架构进行描述: 业务架构 数据架构 应用架构 技术架构 同时,虽然不同的企业架构框架对这些层次的具体内容有着不一样的描述,但是基本上所有的框架理论都是采用不同干系人的视角来对各层次具体内容进行归纳分类。 除了架构过程和内容方面的共性,几乎所有的架构框架理论都强调企业高层对于企业架构成功的重大意义。由于企业架构包含企业自业务到信息系统的各个方面,因而会涉及到企业中大多数的人员,如果没有企业高层的决心和驱动,协调这么多的人员本身就是个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