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类]英语课程的文化价值取向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doc_第1页
[所有分类]英语课程的文化价值取向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doc_第2页
[所有分类]英语课程的文化价值取向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doc_第3页
[所有分类]英语课程的文化价值取向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英语课程的文化价值取向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英语课程的文化价值取向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本文曾于2004年3月在首届上海国际外语教学研讨会上宣读交流。河南财经学院外语系 万莉*万 莉(1964-),女,河南财经学院外语系副教授,英语硕士研究生,从事英语专业和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方向:语言与文化;通讯地址:河南省郑州河南财经学院外语系,450002;电话13523008251;E-mail:*摘 要:任何一门课程的理论或实践必定载负着某种价值、某种文化。课程本质上不是“价值中立”或“文化无涉”的纯粹知识活动,它必须有价值参与的生存环境。在以人文精神为特征的文化视野下,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彰显了课程文化精神,实现了课程模式转型。本文从英语课程的文化解读,英语课程的文化理念以及英语课程的文化创新三个方面探讨该教材。认为该教材确立了英语课程的文化主体地位,体现了英语课程的文化价值取向。关键词:英语课程 综合英语 文化价值1. 引 言任何课程的合理运用都是与适用的文化环境相结合的,课程本质上不是“价值中立”或“文化无涉”的纯粹知识活动,它必须具有价值参与的生存环境,因为课程过程的本质体现为一种文化主体的自觉。因此,文化的处境也是课程的处境。如果说,教育是文化传递和发展的主要中介,那么,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成为文化变迁的核心。我们处在一个多元的文化处境中,不同的文化处境必然影响课程的处境。在全民学英语的今天,英语课程的文化处境是什么?英语课程对英语者的社会适应和未来发展又有何意义?这就涉及英语课程的价值取向问题。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全新版),充分体现了课程文化的观点,在以人文精神为特征的文化视野下,从语言输入、课文选材、练习设计,都彰显了课程文化精神,实现了课程模式转型。因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全新版大学英语主干课程综合教程。2. 英语课程的文化解读课程与文化的关系是什么?人们往往把“学知识”称为“学文化”,把“课程”称为“文化课”。词语上的混同反映了认识上的偏差:文化就是知识,课程在逻辑上和实践中被简单地阐释为知识的一种载体。人们习惯认为“学外语”,而不是“学外文”,“外语教学”而不是“外文教学”,“外语系”而不是“外文系”。一方面说明了人们重语轻文,另一方面,意味着对文化教育不够重视 。语言教学和文化教育是同步交融的,因此综合教程首先把富含语言精华的名篇佳作和介绍异域文化、历史事件的语言材料作为输入的语篇,确立了英语课程的文化主体地位。以第一册为例,8个单元的主题分别为 Growing Up; Friendship; Understanding Science; American Dream; Romance; Animal Intelligence; Emergency; Coping with an Educational Problem。不仅有文学体裁,也有非文学体裁;不仅有叙述性和描绘性文章,也有论说文和说明文。第一册的课文选题大多反映表层文化。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文化愈显得重要,文化因素对英语学习的牵制作用愈加明显,有关文化的选题逐步增加。在第三、四册,教材中选入了一些反映中层文化(制度文化)和深层文化(观念文化)的语言材料。例如,第三册中的Civil-Rights Heroes;Security;The Human Touch;和第四册中的Fighting with the Forces of Nature;The Multicultural Society;Cruelty;The Pace of Life;Terrorism。综合教程在输入语言材料时,既考虑到文化教育的多维性和层次性,也考虑到文化教育的阶段性和文化项目的实用性。文化因素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制约因素。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外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应是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兼容并举。在具体的交际中,还必须懂得合理运用目的语文化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言行,还需要恰当得体地向对方解释和介绍本族语文化的内涵。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既要关注目的语文化的导入,也有必要更好地学习掌握本族语文化的外语表达。综合教程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在每个单元后面的翻译练习中,增加本族语文本的翻译段落。例如,第四册第8单元的翻译:上星期三,我和我的同学卡罗林一起游览了周庄,那是一个四周环水的著名城镇。当我们到达镇上时,卡罗林激动地向她看见的第一座桥飞奔过去,然后便在那里高声唱了起来。突然她的嗓音静了下来,原来她发现自己惊动了离我们不远处的一群鸭子。当时卡罗林太想乘船了,于是我们决定坐船游览该镇。卡罗林跟河里所有的动物时而高声、时而低语地说着话并且不停地瞎忙乎,而我则默默地看着船儿在水面上轻轻地滑过。虽然我们没有见到任何壮观的景物,我们享受了在这个远离大城市喧嚣的镇里度过的每一分钟。周庄是值得游览的。如果有时间,我还想再次去那里。在跨文化交际中,两种文化要接触、要碰撞。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总是睁大好奇的眼睛观望外面精彩的世界,学习外语的目的主要是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段时期的交流主要是单向的异质文化导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我国进入WTO以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旅游、学习、工作和生活,人们学习外语的目的不只是为了目的语文化的单向导入,更为了双语文化的相互传递。这种跨文化交际既有可能因为彼此缺乏对对方文化的了解而出现交际失误,也有可能因为不会使用外语进行文化表述而导致交际中断,我们既要学习他人,也要学会展现自我。因此,我们认为该教材有两个特点:一是学习了解目的语文化,二是学会本族语文化的外语表达。3. 英语课程的文化理念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总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在全球化浪潮下,不同的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和碰撞,面对些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我们应教育学生学会对异域文化和本族文化的自我欣赏、自我批判、自我反省和自我超越。新教材在这方面作了有意的尝试,作为一种自觉反映和表达异域文化的外语教材,综合教程以其特有的时代性、球视野和人文关怀,体现了英语课程的文化理念。3.1 培养学生的个性以及理解、合作与创新意识新教材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培养理解、合作与创新意识视为积极应对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主要方面。这一点在单元设计中得以充分表现。综合教程采用每一单元设一主题的形式,主题选自当代生活中的重大题材。这样可以将语言学习贯穿在了解、思考、探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每单元由4部分组成。Part I(pre-reading task)是导入式学习,旨在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主题并为学习课文做准备;Part II由正课文(Text A)、词表和练习三部分组成;Part III为副课文(Text B for home reading);Part IV(theme-related language learning tasks)是与主题相关的语言操练。为了全面理解课文,课后设有课文内容提问(Content Questions)、思考讨论题(Points for Discussion)、课文结构分析(Text Organization)。这些问题由远至近、由表及里、由客观世界到主观世界,引出学生在思想、情感和行动上的反应。一般来讲,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属于连环式问题,一环扣一环,链接出一串相关联的问题,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入能力。思考讨论题可以充分展现学生个性,讨论可以在小组或在全班展开,需要学生相互理解与合作。这些讨论题不是就课文已知的事实进行提问,而是针对课文主题,挖掘含义,发挥联想,联系学生实际,结合真实世界,建立真实语境,开展真实交际,从而能够使学生处于用英语思考、交流、做事、做人的环境之中。例如,综合英语第二册第一单元的思考讨论题。1. How do you think an American hotel attendant would respond to a very young Chinese child attempting to place a key into a slot? Would he or she behave differently from the Chinese attendant?2. What is the point the author wants to make in his essay? Does the key-slot narrative clearly establish his point? How successful is it as an introduction to his essay?3. Do you agree that both Chinese and Americans take an extreme view of creativity? What do you think would be a more rational approach to fostering creativity and basic skills?这些问题使学生感到与己有关,自觉地卷入学习活动或应用行动之中,发现有问题可思考,并且值得去认真回答。有关课文结构的问题,可延伸,可发展。便于学生把握整个语篇。总之,该教材的问题设计富有创新。课前预习提问,旨在引导和刺激;学中提问,意在理解和争辩;学后提问,在于归纳和总结。问题的内容涉及面包括事实、态度、观点、感悟、经历、常识、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交际等等。有了如此令人关注、发人深省、与切身利益相关、涉及人生命运和前途的问题,学生才会有动机、有目的、有好奇心地去寻求答案。寻求答案的过程是最有效的学习过程。3.2 培养全球意识,协调人、自然与文化的关系在全球意识的培养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这要求我们告别传统的“人类中心”意识,接受自然、回报自然,在与自然平等对话中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近年来,环境教育也成为全人类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关注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是支配当前世界课程改革的重要价值观念。综合教程在这方面也做了尝试。Protecting Our Environment (II., Unit 8) 和Fighting with the Forces of Nature(IV., Unit 1)提供了真实的材料。了解世界各种文化,理解世界的多元性;理解世界的人口、贫困、环境、地球、社会所面临的现实课题,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不仅使他们能听会说、能读会写,而且能使他们有一个开阔的视野。直面现实生活,回归生活世界是综合教程的又一特色。Friendship (I., Unit 2), The Virtual World (II., Unit 4), How to Celebrate Holiday (III., Unit 5), The Human Touch (III., Unit 6), Making a Living (III., Unit 7), The Pace of Life (IV., Unit 6), Travel (IV., Unit 8) 这些内容有很强的趣味性、思想性。在学习过程中,能体现语言的教育性、工具性、交际性和人文性。教材是有限的,对教材的利用则是无限的。通过学习这些文质兼美,形象生动的语言材料,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怀远思近,在跨文化的对比与建构中,提高文化素养。4. 英语课程改革的文化创新4.1博采众长综合教程秉持文化哲学的理念,一方面体现了英语课程的文化理念,另一方面体现了课程模式的转变。教育界的传统派把教材看作是教师灌输知识的依据,这种教材的内容自然是以知识为主;教学方法则以分析和阐释为主,属于“自上而下的灌输法”(Posner, 1992:157)。现代派把教材视为对学生学习的刺激物,以启发学生的反映为主。这种教材是“自上而下的诱导法”。不言而喻,综合教程贯彻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以交际为目的”的教学方法。21世纪外语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语言理论和方法的多样性。这反映了外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加强。综合教程采用了折衷主义的教学法。既博采众长,综合利用当代语言学和教学理论的最新成果,同时,结合我国外语教学需要和现有条件,保留传统英语教学中经实践证明是有用和有效的方法,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这表现在练习中的语言操练部分(Language Focus)。4.2自主学习综合教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即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每个单元的第一部分(Part I)提供“读前准备活动”(pre-reading task)。这部分内容以录音形式出现,与该单元主题紧密相关。有歌曲、小故事、短文等,要求学生上课前预习视听。这一活动旨在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图示,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建立自主学习意识。每单元的第四部分(Part IV)是一项进一步深化的综合性口语和笔头实践活动。它是在学生经过了正、副课文的学习和一系列的语言操练后,对相关主题的内容和语言表述已有所掌握的前提下进行的,主要有小组讨论和课堂写作两部分构成,下面是Part IV(Book IV,Unit 1)中的一个Mock Debate:You are invited to join in a debate concerning the validity of a popular saying between two groups of people. Group A feels justified in holding the belief that man can conquer nature. Group B argues that forces of nature are irresistible.Now prepare and go about the debate by taking the following steps:Step 1 Form teamsMake teams of four people. Half of the teams will take the side of Group A and the other half will side with Group B.Step 2 Have a pre-debate discussion Prepare your arguments and supporting facts by brainstorming together.Step 3 Carry on the debateThe debat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