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的做法(四稿).doc_第1页
学术论文的做法(四稿).doc_第2页
学术论文的做法(四稿).doc_第3页
学术论文的做法(四稿).doc_第4页
学术论文的做法(四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技术规范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技术规范,是以文字形式表达学术观点时应当甚至必须遵守的技术准则;它包括论文的基本结构设计、行文、论文脚注(尾注)的方式等一系列基本的技术性要求。就其性质而论,论文写作的基本技术规范属于“义务的道德”的范畴:遵守这些技术性规范不会受到赞扬,但违反了它们要受到谴责。 美国法学家朗富勒在法律的道德性一书中提出了“愿望的道德”和“义务的道德”的概念。“愿望的道德”是一种遵守之应受到赞扬、违反之却不受谴责的道德;“义务的道德”是一种遵守之不受赞扬、违反之则应受谴责的道德。循此逻辑,论文写作的基本技术规范属于义务的道德的范畴。规范的论文写作技术,不仅使论文的形式生辉,甚至还能影响论文内容的表达效果。论文写作基本技术规范的重要性,决定了对其进行适当说明的必要性在大部分本科生乃至相当数量的研究生对这些规范并不熟悉、不重视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一、论文的结构与行文选题确定之后,论文的结构设计与行文方式成为论文写作基本技术规范面临的首要问题。(一)论文的结构一篇有说服力的文章大致应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尾论、结语或结束语)三部分。虽然学术论文与八股文的做法不可同日而语,但上述三个部分往往是说明某个问题所必需的环节。“引言”是论文的门面,作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为本部分冠以明确的标题。诚然,标题无需加诸于较短的引言之前;但当引言需要说明论文的某些实质内容时,此部分可以“引言”、“导论”、“导言”或“问题的提出”等类似的标题导引之。“引言”后的论文主体大体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什么问题(what);为什么出现该问题(why)以及如何解决该问题(how)。这三个部分也是以“问题意识”统帅论文写作的必然逻辑。它们将依次向读者说明,我们遇到了怎样的问题(问题的内容)、通过对引发问题之原因的逻辑分析,作者解决问题的思路亦跃然纸上。最后,论文的结论是对整个问题的提出、分析与解决方案的总结与凝炼。(二)论文的行文通畅的语句是论文行文的最低要求。从形式上看,通畅的语句应包括主、谓和宾语三部分。这一看似对中、小学生而言都是基本要求的规范,在当代大学生那里却经常“失效”。除了制度性的原因外(整个教育体制对语文的不重视),忽视语文学习的日常性是造成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毕竟,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够开始和进行的工作。关于文章行文的基本要求,中华书局2007年出版的“跟大师学语文”丛书颇具参考价值。 这套丛书包括夏丏尊、刘薰宇所著的文章作法、夏丏尊、叶圣陶所著文章七十二讲、文章讲话以及叶圣陶先生的著作语文随笔和怎样写作。这五本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写就的书,毫无疑问都是学习文章写作的经典。这套丛书不仅值得一读,而且常读常新。诚然,读书、读关于写作的书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但文字的修改之于提高文字的质量是更为重要的保障。与一个月写十篇文章而不修改相比,一个月写一篇文章但修改十遍的做法更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任何驾驭文字的高手都在“修改”上用过苦功,通畅的语句来源于艰辛的文字修改训练。简洁的文风是规范行文的中级要求。简洁明快的文风首先要求尽量避免长句,因为阅读长句容易给人以“累”的感觉。如此,冗长的文字若能拆分成若干言简意赅的短句,其表达效果往往更好。一些未经文字写作训练的学生在撰写论文时,经常在一段话中只用一个句号。这种情况在展示了作者不能正确运用标点符号的同时,还表明作者冗长、拖沓的文风。简洁明快的文风还要求论文作者应尽量避免运用涵义不确定或多有争议的语词。以当下流行的法理学教科书滥用“本体”一词为例,我们不难发现涵义不确定的语词给理解带来的高成本。从哲学的角度看,“本体”意味着“本源”、“只能产生他者而其自身却不能从他者中产生的存在”,它无法被描述而只能成为思维的对象。在多数法理学教科书中,“本体”的这层含义被扭曲;它更多地被理解为“物自体”或事物本身。换言之,这种将“法理学的本体论”理解为关于法律的基本理论的做法,是对“本体”一词的错误理解与运用;是文风不够明快的表现形式。简洁而明快的文风不仅是一门技术,它更是一种态度。它也曾是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反对党八股”所强调的核心价值观。以我的经验,毛泽东和费孝通的文字是我们培养简洁明快文风的重要范本。缜密的逻辑是规范行文的最高要求。缜密的逻辑不仅可以使文章富有层次感,也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毋庸讳言,严密的逻辑水平需要积年的刻苦积淀才能达至。然而,作为体现文章逻辑水平的标题运用,则是一种比较容易掌握的、能够增强文章逻辑层次的技巧。一般而言,规范的文章标题数字使用方法应该按照“一、”、“(一)”、“1”、“(1)”的层次运用。如果这种逻辑排列还不足以安排文章的内容,在“(1)”的标题内部还可以继续运用第一、第二(或者首先、其次、再次)这样的排序方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标题后面尽量不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不能重复运用。关于第二种情况,大学生论文习作中尤为常见类似于“(1)、”这样重复使用标点符号的现象更是俯拾即是。这种不正确的标点符号使用方法,在论文写作中必须修正。概言之,通畅的语句、简洁的文风、缜密的逻辑,是形式上有感染力、内容上有说服力之文字的必要条件。写出优美的文字,是任何作者行文所追求的臻境。刻苦的训练则是达到这种境界的唯一途径。(三)引言的写作作为论文的门面,引言对表达文章的立意、甚至能否抓住读者的兴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其重要性恰成反比,大多数学生对引言并不重视。职是之故,单独对引言的写作进行说明显得非常必要。论文引言写作的基本宗旨应该是:它能够拉升论文的层次及认识问题的高度,对全文能够发挥高屋建瓴的作用。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为例,一句简洁明快的“环滁皆山也”,非常有利于突出“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的阶段性目标。这种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在效果上也远胜于初稿。 醉翁亭记的初稿“引言”分别介绍了滁州四面的山。在欧阳修将初稿悬于城门处征求修改意见时,一老翁提出这种琐碎地描述滁州四面之山的写作方法显得不够干净。欧阳氏在征求各种意见后将原稿的起始部分修改为“环滁皆山也”。此外,李贺以雁门太守行令人震撼的起始句打动韩愈的例子,也说明了文字引言的重要性。 据说,李贺在不到二十岁的时候携带自己的诗稿去拜访韩愈。饱受整个上午会客之苦的韩愈疲惫不堪,正准备卧床午休之时,门人禀告一年轻人携诗稿求见。在李贺并无名气的情况下,韩氏本不欲见,然从门人手中接过诗稿,并读到李贺的第一篇作品雁门太守行时,韩愈立即下床更衣接见李贺。毕竟,“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开场白太具震撼力了!有鉴于此,论文的引言部分应力争做到字字珠玑、而不包含些许的垃圾文字。为写好论文的引言部分,一些文字高手往往在论文的正文写作完毕之后,才回头写作这一部分。或许,这是一种可行的论文引言写作方法。二、摘要与关键词作为论文的特殊单元,摘要和关键词可以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论文的主要内容。因此,摘要和关键词是论文中需要作者同样认真对待的部分。(一)论文摘要摘要的英文对应词“abstract”清晰地揭示了它的内涵:摘要应该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抽象”。摘要的写作技巧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不能、两应该”。不能把摘要写成引言、摘要中不能包含评价性的字眼,是摘要写作的“两不能”。以论述亚里士多德正义思想的论文为例,“摘要”里涉及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主要著作和思想,甚至还谈及亚里士多德正义理论研究的重要性。这样的“摘要”在性质上成了引言这是摘要写作的大忌。摘要“不能”包含评价性的文字,意味着摘要中不含有“本人认为”、“笔者认为”、“文章指出”、“文章认为”之类的词句。易言之,摘要似应站在中间人的立场,对论文的主要观点作平铺直叙且没有感情色彩的表达。摘要写作的“两应该”,是指摘要“应该”高度概括论文的主要观点、摘要“应该”受字数的限制。从汉字的内涵分析,“摘要”自然意指“摘抄出来的要点”;以此出发,摘要甚至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从论文中摘出来的!作为从论文中摘出来的要点,摘要应该是对论文内容及其演进逻辑的最精确、最简短概括。正因如此,论文摘要能使读者很快掌握论文的主要内容、创新点。论文摘要的特点决定了它必然受篇幅的限制:一般而言,普通学术论文的摘要字数都在250350字之间;硕士与博士学位论文的摘要一般分别不低于1000字和3000字。(二)关键词论文的关键词不仅可以用最简短的词语概括论文讲述的核心问题,而且还可以为相关问题的研究者和阅读者提供检索的信息。就规模来说,普通学术论文可以有28个关键词。现实中,囿于普通学术论文的篇幅、容纳的信息等各种原因的限制,多数论文的关键词均控制在35个左右。如此规模的关键词使文章显得更为紧凑;其论述的核心也更为突出。三、论文的“注”规范的“注”不仅标志着论文作者的训练有素,更是对被引注者学术劳动成果的尊重。因之,“注”构成了论文的重要部分。“注”的重要性决定了所引之“注”应具一定的权威性。其权威性不仅意味着被引用的“注”的内容应与原文保持高度的一致(即准确无误),还意味着所引之“注”应尽可能出自比较权威的著作。简言之,引文资料出自影响力较强的作者、出版社、期刊(报纸)等因素,都能在某种程度上强化引注资料的权威性。除了内容的权威性而外,“注”还需遵循迥然有异而又严格的形式。不同的报刊杂志、书籍对“注”有着不同的体例要求。本文于此只介绍一种最基本的“注”的做法。(一)汉语著作的引注虽然以汉语为母语的著作和翻译的著作都属于汉语著作,但二者的引注方式却有着相应的差别。1以汉语为母语之著作的引注(1)以汉语为母语写作的个人专著的引注体例为: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24页。需要说明的是,著作者后面一般无需加“著”字;如果该著作有不同版本或不同卷次,可以括号的形式加于著作名称之后。(2)引注某种主编著作的体例为:佟柔主编:中国民法学民法总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17页。(3)如果论文行文中没有引用著作的原文,而只是介绍了著作中的某些(种)观点,其引注方式为:参见梁慧星: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38142页。如果参见的著作属于主编类著作,则于编著者后增加“主编”字样。例如,参见王利明主编:民法侵权行为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428432页。需要指出的是,此种引注方式应在编著者写明“参见”字样。2翻译著作一般而言,翻译著作的引注体例为: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在汉、舒逊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83页。在各不同的著作者和翻译者之间,用顿号(、)而非逗号(,)隔开;引注最后要用句号(。)结束。(二)英文著作的引注英文著作的引注因专著和主编的著作而存有差异。英文个人专著的引注方式为:Kermit L. Hall,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Supreme of the United Stat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774(1992).主编类英文著作的引注方式为:Michael Berenbaum and Abraham U. Peck, ed. , The Holocaust and History: The Known, the Unknown, the Disputed, and the Reexamined.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pp121-22(1998).如果引用了外文著作中的某些(种)观点而无需指出详细页码,则其引注方式为:see Kermit L. Hall,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Supreme of the United Stat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156-190(1992). 若引用的观点可见于该书的某章或某几章,则应在带有括号的该书出版时间前增加章节标志,如“chapter 1(1992).”或“chs1,2,3(1992).”它们分别意味着参见该书第1章或第1、2、3章。另外,此种引注方式前面一般有英文“see”字样。对上述英文著作引注,还需要做如下说明:第一,外文著作的作者和著作之间用外文体的逗号隔开;第二,著作名称用斜体字标出并在著作结尾处用英文的“.”结束;第三,引文出处用小写的“p”(page 的缩写)引领页码,同时著作出版时间用括号内的数字表示;第四,如果引用的原文占据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页码,或参考的观点跨越了若干页码,在原著页码过百的情况下,其引注则采用上例中的“pp121-22”。其意为,参见该著作第121到122页。(三)汉语和英语论文的引注论文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对论文的引注方式,因其出处的不同而又不同的变化。1英文期刊和文集中之论文的引注方法对于来源于英文期刊的论文,其引注方式如下:Laurence Tribe, “Taking Text and Structure Seriously”, 108 Harvard Law Review 1221(1995).用英文中的逗号把作者与论文名称隔开,论文名称用引号标识。在用逗号隔开的论文名称后,引注需要进一步明确论文的出处。如上引“108 Harvard Law Review 1221(1995).”,除应该注意期刊用斜体字表示外,还应该注意括号等标点符号的用法。具体言之,上述文字表示该文章出自“哈佛法律评论1995年第108卷第1221页”。如果所引论文出自某人或某些人主编的论文集,其引注方式则为:K. S. Jomo and E. T. Gomez, “Rents and Development in Multiehnic Malaysia”. In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East Asian Economic Development: Comparative Institutional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