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两岸会计准则及其国际化的比较研究_第1页
毕业论文——两岸会计准则及其国际化的比较研究_第2页
毕业论文——两岸会计准则及其国际化的比较研究_第3页
毕业论文——两岸会计准则及其国际化的比较研究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 圳 大 学本 科 毕 业 论 文(设计)题目: 两岸会计准则及其国际化的比较研究姓名: 专业: 会计学 学院: 经济学院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年 月 日目录摘要1关键词 . 1一、引言1(一)问题概述1(二)会计准则国际化概述11.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22.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3. 国际化道路的选择2(三)大陆地区会计准则国际化背景3(四)台湾地区会计准则国际化背景3二、两岸会计准则的相关比较4(一)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和程序的比较51. 制定机构52. 制定程序6(二)两岸会计管理体制的比较6(三)两岸会计法规体系的比较6(四)会计准则内容的比较71. 财务会计报告目的的比较72. 会计基本假设的比较73. 会计要素的比较74. 会计计量的比较85. 财务会计报告(报表)的比较的比较86. 小结8三、两岸会计准则国际化比较8(一)两岸国际化进程比较81. 大陆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82. 台湾地区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93. 两岸对比9(二)两岸国际化化程度比较91. 大陆地区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92. 台湾地区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11四、结论14两岸会计准则及其国际化的比较研究【摘要】本文在借鉴了各类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大陆地区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台湾地区1982年之后制定和修订的一系列财务会计准则公报,对两岸会计准则以及其国际化进程进行大体上的比较。本人采用了规范性论文的研究方法,包括总结文献、横纵向比较分析以及少量的数量性分析,对采集来的资料进行整合、比较、归纳、总结。本文从两岸地区会计准则的差异和两岸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的异同点,分析发生差异的原因,总结两岸会计准则在国际化进程上的经验。结果显示,台湾和大陆地区的会计准则均与IFRS高度吻合,所以两岸的会计准则日益趋同其实是两岸会计准则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必然结果。【关键词】会计准则;会计准则国际化;海峡两岸;国际会计准则一、 引言(一) 问题概述随着中国大陆的经济迅速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日益提高,大陆与台湾地区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商业的相互依赖也逐步加深。由于会计被称为全世界共用的商业语言,因此国际各地会计准则的趋同已经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只有会计准则国际化,使会计信息为全世界使用者所共用,才能使本地区的经济与世界接轨。但是由于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差异、法律差异等等因素,各地区的会计准则都不尽相同,其中就包括中国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在会计准则国际化历史上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别。在1982年,台湾发布了财务会计概念架构及财务报表之编制,在日后也多次修订过这本会计准则。起初,台湾会计准则是以美国公认会计原则(U.S.GAAP)为基础编制的,但是随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越来越成为全世界各国各地区主流的选择,台湾地区的会计准则后来也转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靠拢。中国大陆方面,一直以来也在为会计准则国际化作出努力,包括时刻关注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动向,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多次修正。大陆地区于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后历经数次修订。其中,最近的是于2014年发布的八项企业会计准则的大规模修订。显而易见,这些新的会计准则都基本在向相关的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由此可知,两岸的会计准则均在逐步向IFRS靠拢,同时也存留了本土特色,因地制宜。本文根据大陆最新的会计准则以及台湾自1982年之后制定和修订的一系列会计准则为基础,首先分析了大陆与台湾地区各自会计准则的发展历史,然后从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机构、历程以及准则具体项目和内容、国际化历程等方面来比较,分析两岸地区会计准则以及国际化进程中的异同点以及各自会计准则的优劣,以便海峡两岸相互借鉴,共同友好发展。(二) 会计准则国际化概述会计准则国际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跨国公司。跨国公司的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定期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会计准则来分别编制报表,若两个地区会计准则的差异十分大,则需要更多的人员、精力以及更高的技能来制作财务报表,这样就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会计信息的披露成本。同样,就对于跨国投资、合并、联合等商业行为来说,会计准则的差异性越大,则两地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越低,这显然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同样,中国两岸之间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有着截然不同的法规制定程序,也就必然实行着不同的会计准则。虽然长期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愈加明显,两岸会计准则已经朝着相同趋势靠拢,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的会计准则走向国际化是非常必要的。美国公认会计原则(U.S. GAAP)与国际会计准则(IFRS)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会计准则,但他们在基础和原则等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趋向于两者中的哪一个呢?1.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使社会各界都开始关注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因此许多人都对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与质量进行质疑。于是1933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必须经过正规会计师的审计。其中,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就要求提出被审计的财务报表是否有公允性、一致性以及是否符合基本会计原则。而1934年,美国成立了证券交易委员会,其主要进行关于会计的立法工作。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的会计准则分为:财务信息披露规则;财务报告文件;工作人员会计公告,其总结了对交易法中所披露条目的解释以及说明。美国GAAP的发展就源于此。1938年,美国的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相关的准则。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在各种会计文献被广泛地使用,其制定是采用以原则为基础的方法。应该说,全世界所有会计事务上的认定、分析、纪录、分类、财务报表制作都需要遵循这些原则。使用会计原则处理事务的会计师与医生或者护士一样,在异国处理上,并不需绝对上的语言沟通。2.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1973年,来自英、法、澳、加、墨、荷、德、美的16个职业会计师团体在英国成立了IASC。他们的目标是:1) 建立满足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和世界工商业界所需要的的会计准则。2) 制定帮助实施会计准则,满足发展中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对财务报告的需求。3) 进一步提高国家会计要求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兼容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年到二十一世纪初之间发布了IFRS。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他们会开启全面重组,改名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FRS是以原则性为基础的。它只规定了大概的规则,而没有具体到业务操作。许多国际会计准则在处理方法上都提供了充分的选择。而找到并缩减同一项业务操作的处理方法是IASB的职责之一。同时,国际会计准则并不像U.S.GAAP一样非常详细地规定具体的各种业务的操作方法,而只是大概框架性地制定了一个原则。可以得知,在实务上IFRS拥有更具有灵活性,也被赋予了更大的解释空间。3. 国际化道路的选择世界各地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可以说各国(地区)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选择并不仅仅只是一种简单的选择。这项选择其实关联到各国利益集团之间的“看不见的硝烟”。美国的一般公认会计准则制定历史悠久,且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其高度发达的经济也为U.S GAAP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美国的经验被很多国家(地区)在本国会计准则上充分借鉴。美国也是IASB的发起国之一。然而,他们认为事实上英国主导了IASB,所以他们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不是很认同。“在很长的时期内,IASB与美国在一种对立的局势。美国单方面对IFRS的态度是不承认的。”(冯淑萍,2001年)刚进入二十一世纪时,安然假账丑闻曝光,从他们的会计实务处理上看,他们是抓住了U.S.GAAP的漏洞。因为按照一般公认会计原则的规定,尽管他们计算了公允价值,但却并未规定怎么计算公允价值。也就是说,一般公认会计原则仅有个普适原则。然而,所谓自愿方是指此交易不是在强迫和清算出售的情况下进行的(飞草,2004年)。由此可见在公允价值的确认上,确实可以人为地进行大量调节。表格 1 采用以IFRS为基准的会计准则的国家(地区)的数量与各洲所占百分比国家(地区数量)百分比欧洲4230%非洲2015%中东75%亚洲、大洋洲3223%美洲3727%总共138100%表中数据截止至2015年1月30日资料来源:IFRS官网 根据表格1明显得知目前全世界有138个国家或地区在不同程度上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其中114个国家已经大规模地借鉴和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说明当今大部分的国家和地区都在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靠拢。(三) 大陆地区会计准则国际化背景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市场经济便开始走向全球化,逐渐与世界经济体系相融。因此,作为商业语言的会计就更需要紧跟世界大趋势以消除中国与世界商业交流的障碍,增加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以促进我国的国际贸易。在这个前提下,我国的财政部在貳零零陆年于人民大会堂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其中,上市公司于2007年开始先行该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与IFRS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得到正式建立。我国也希望最大范围上减少中国会计准则与世界的差异,找到其和国际会计准则的统一性。自2006年之后,我国又多次公布了会计准则通知、若干会计处理的规定、复函,并在2014年进行了大量的修正和添加,这些新准则基本都与IFRS保持了持续的趋同性。由此可见,我国财政部一直都在关注IFRS的动向,并与时俱进地不断对其进行更新修订。关于2014年八项企业会计准则大修订与国际化的趋同分析将在下文提及。(四) 台湾地区会计准则国际化背景台湾的会计实务先后受到了U.S.GAAP和IFRS的影响,是个非常经典案例。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台湾地区发布了财务会计观念架构及财务报表之编制,这是他们的第一步会计准则。1982年到1998年,当地专业人士大都从美国留学归来,在各方面深受美国影响,因此在此期间发布的各项准则几乎完全是以美国公认会计准则为基础。其次,外资尤其是美国多家银行大量进入台湾地区开设分行,也促使台湾形成了以美国公认会计准则为基础的台湾会计准则。从1999年开始,逐步用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基础的准则取代了一些原则。2004年,台湾深度地调研了影响台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因素。当时各界各业和专业人士也都表达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强烈要求。台湾认识到,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已是国际资本市场的大势所趋,只有转向IFRS靠拢,才更好地能与国际接轨,提升台湾地区资本市场的竞争力。一方面,能使境外投资者更方便地明白台企财务报告,从而吸引境外投资;相反,采用IFRS也满足了台企海外投资的需求,他们再也无需进行繁琐的报表转换,大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财务报告的透明度,直接促进了台企的国际化进程。实现本地繁荣的经济增长,就一定要大幅修订会计准则,以跟上全球经济上的的潮流,向IFRS靠拢。1999年到2009年的的准备期为后来台湾地区直接采用IFRS奠定了坚实的地基。2009年台湾地区宣布,自2012年1月1日到2012年12月31日进行一年的过渡期,全面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从2013年正式采用,实现了台湾地区会计准则国际化上的华丽转身,从此台湾企业的会计信息与国际完全接轨,不再需要繁琐的财务报告转化,提高了财务报告的透明度。笔者曾于2014年初赴台湾交换期间学习了高等会计学,大学教育也早已完成国际化的对接,传授以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为基础的会计学课程。二、 文献综述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势出现在20世纪。1973年,IASC在伦敦成立。当时国际化的资本市场的还并未显现,所以社会各界人士对会计准则能否国际化,或者说能否被全世界各企业所遵守抱有并不乐观的态度。那个时候,IASC在各国准则与IFRS之间的关系、国际会计准则体系以及它们的目标和方向等等问题上都不太确定。直到1980年到1995年,各国的资本市场才逐渐对外进出口,这个时候才发现,不同国家之间会计准则的差异会对报表的编制者和使用者造成非常大的不便。因此各国政府和各大准则制定机构才意识到国际会计准则的重要性,于是,他们广泛与IASC合作。这时候IASC的策略才转变为让更多的利益集团关注到自己,从而提高IFRS的在国际的位置,慢慢形成国际会计准则的体系。而在90年代中直到今天,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已经基本成熟,但国际性的经济危机也使人们吸取了足够多的教训,可以得知资本市场的透明度变得愈加重要,IASC也开始注重如何处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U.S.GAAP之间的关系。叶陈毅认为,我们要多借鉴台湾地区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丰富经验,加强会计法规的建设,制造公平竞争的氛围。因为随着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体,各国会计准则的调整、国际化已经是无法阻抗的潮流。但是,我们也要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在不断加强国际化趋势的同时,也要重视两地之间的会计协调。2010年,通过发布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财政部表示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已经应用于几乎所有的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目前,中国新的会计准则已经广泛平稳推行。并且,新的会计准则与IFRS已经实现了基本的统一,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充分认可。曾理认为,在会计准则国际化过程中,要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制定给我国的会计准则国际化基本原则,只有立足现实,未雨绸缪,才能保证我们能够在面临各种挑战时能够安全地化解。邓达谦认为,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的最大的差别在于:首先,台湾准则中有关或有事项的内涵和解释的范围也要更加广泛。其次,大陆地区会计准则对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则比台湾要严格得多。孔敏认为,台湾和大陆地区的会计准则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两岸的政治和经济背景,包括发展的历程有很大差别。一方面,台湾地区已经进入比较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大陆地区市场经济仍处于发展中的阶段。其次,两岸的法律背景不同,因为会计准则是在会计法、公司法、税法等法律规定下制定的,因此存在差异是必然。蔡秋玉认为,台湾地区和大陆地区会计准则的逐渐统一是一种彼此融合和让步的过程。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我们都要用比较主动的方式。因为,如果两岸之间只是简单而机械地等同和照搬,就会付出更高的代价。郭虹彩认为,台湾法律修订之迅速是内地需要借鉴的。台湾地区会计从U.S.GAAP到IFRS的转变体现的更多是会计准则的技术性特征而不是政治属性的一面。其次,台湾地区的会计准则被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完全取代的过渡中,使用了很多值得我们参考和学习的方法。例如采用准则变迁过渡期,还有在年终报告和财务报告附注中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公布由于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而产生差别的细节内容等等。三、 两岸会计准则的相关对比(一) 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和程序的对比1. 制定机构目前在全世界范围,主要有两种制定会计准则的主体:政府机构或政府机构授权的民间机构,其次是民间机构,很难有定论来说明孰好孰坏,一切都要因地制宜。由民间机构制定的会计准则更具有独立性。由于参与人员都是会计行业的顶尖专家,这就确保了会计准则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同时,民间机构的制定程序容易,灵活性强,效率也更高。但他的缺点是不具有强制性,在机构权威性不足的情况下,有可能会难以实行。台湾地区的会计准则就是由民间机构,即台湾会计研究发展基金会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的。政府机构制定实施的会计准则定位为行政法规甚至是法律。因此政府主体制定的会计准则更具有强制性。但是也有缺点,财政部对会计准则的制定、修订需要经过很长的程序,效率不够,不利于会计准则保持及时性。中国大陆的法律规定,大陆地区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权都掌握在财政部的手中,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财政部就已经在负责会计准则的制定至今。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其两岸这两种类型的制定机构各有优劣,我认为两岸都作出了最符合自己本地区情况的选择。台湾地区发展市场经济时间早,当地的资本主义市场早已发展十分成熟,台湾政府权力较小,也令他们更适合民间机构制定。中国大陆1979年才开始发展市场经济,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采用公有制,因此在会计工作方面包括制定机构上,需要政府强有力的管控才能维持会计准则的权威性,更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2. 制定程序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决定着最后产生的会计准则的质量。台湾地区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分为五个阶段:规划、草拟、研讨、捅开征求意见和最后发布。台湾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是民间机构,制定过程较公开透明。制定机构设置了意见邮箱,任何人都可以把意见发送至他们的电子邮件,且回复效率较高,公众的参与程度也高,这就提高了会计准则的社会认可度。大陆地区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分为四个阶段:立项、起草、公开征求意见、发布。虽然大陆财政部也会同过媒体等方式收集来自社会各界的意见,但由于宣传少,加上回复效率不高,似乎鲜有群众会关注,由此可见人民群众与财政部在对会计准则的起草方面仍缺少密切的的交流。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会计准则的制定程序看起来基本一致,而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公众的参与程度。由于我国大陆地区的会计准则的制定是由财政部进行,普通百姓的参与度比较低,征求意见的环节也比较少,制定准则的各个环节也不够透明。(二) 两岸会计管理体制的对比众所周知,中国大陆地区的经济体制实行公有制,而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大陆的会计管理体制由政府直接管理,各级的财政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相反地,台湾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施行私有制,政府权力小,他们在会计工作中就仅仅起间接调控的作用,主要管理政府会计。另外,在大陆地区主要由财政部来负责会计工作者的管理工作,而台湾地区的会计工作者则不受政府的控制。值得一提的是,两岸会计从业人员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都认为“自我超越比自我提高更重要,保守稳健比激进乐观更可取”、“台湾的从业人员追求刺激的动机高于大陆会计从业者”。由于两岸曾有几十年的政治隔离,对人民的教育上有许多不同之处,所以在价值观方面也产生了一定的差异也是可以理解的。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大陆地区的会计管理体制似乎有些死板,缺乏活力,较不利于会计行业未来的创新与发展。主要产生的问题有以下:首先,会计的监督制度还不够完善,某些企业会抓住法律法规的漏洞,令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比较常见。其次,大陆地区的会计管理体制对私有、外国企业的管理体制上还经验不足,因为这些体制主要还是针对国有企业的管理。随着大陆的经济在近十几年的蓬勃发展,我们在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三) 两岸会计法规体系的对比台湾地区目前的会计法主要是会计法以及商业会计法,他们的会计法规体系包括:会计法律,它由台湾地区最高立法机关制定同过;其次是会计命令,它由行政机关制定;会计自治法规,它由自治团体依据资质立法权制定;最后是会计规章则,这由社会性的团体制定的会计准则和规章办法。他们的法律法规更重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不是“相关性”,防止由于信息失真导致的使用者的决策失误。而大陆地区的会计法律法规则主要包括会计法律、行政法规、会计规章以及地方性会计法规和会计规范性的文件。其中,会计法律处于最高地位,它包括会计法和注册会计师法,它只能由拥有立法权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是层次最高的法律规范。这两部法律也为会计行政法规和会计规章、地方性会计条例法规和会计规范性文件制造了大纲;会计行政法规包括了总会计师条例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它是由国务院制定和发布,并用来调整某方面会计关系;会计规章是根据立法法规定;而地方性会计法规和会计规范性文件是由各地区人民代表大会在会计法律的总纲下制定的。大陆和台湾的的会计法在内容上其实相差不大。像会计实务的规定,会计人员的职责也差不多,等等。总而言之,两岸的法律法规都有自己的优点,但是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的会计法规也存在很大差异。举个例子,台湾会计立法的内容十分详细,其操作性也就更强,而大陆地区的的立法内容则过于笼统,欠缺一定的操作性。其次,台湾地区会计法使用于政府及其所属机关,而他们的商业会计法的则适用于所有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而大陆的会计法则均可适用。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两岸政治经济体制的不同,即台湾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市场经济,而大陆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这在历史上和国外均没有先例。另外,地理原因也是一个方面。台湾地区地形为海岛,本地区的需求不大,因此他们主要发展对外的经济贸易;台湾地区的资本市场比大陆地区更为成熟。大陆地区由于半个多世纪前计划经济时期实行较为封闭的政策,导致会计实务等起步较晚。(四) 会计准则内容的比较1. 财务会计报告目的的比较大陆地区的基本会计准则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的是向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同时反映企业管理层的责任执行情况,从而使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台湾地区财务报表的目的则是:(1)在投资等经济决策上能够帮助财务报告的使用者。(2)在评估他们的投资与授信资金收回的金额、时间等风险方面帮助财务报表使用者。(3)如实反映企业的各项资产、对各项资产的请求权和资产与请求权变动的具体情况。(4)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5)帮助财务报表使用者评价企业的管理者在运用企业各项资源方面的成效和职责履行情况。由此可见,大陆地区更重视会计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而台湾地区更注重提供投资授信和其他经济决策的会计信息。2. 会计基本假设的比较大陆地区的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会计确认和计量上应该遵守权责发生制;同时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进行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并且这些报告应该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条件;同时,会计期间也是必需的,要定期结帐以及及时出财务报告。而根据台湾地区的基本会计准则,台湾企业编财务报告的基础也是权责发生制等。比较来看,大陆地区的会计准则设定了四大假设,而台湾地区仅详细描述了继续经营假设,对其他则没有在基本准则中专门说明,而是在具体准则中体现。3. 会计要素的比较我们都知道大陆地区的财务报表有六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台湾则是五要素:资产、负债、业主权益、收益、费损。关于资产和负债,两岸会计准则对其的定义其实可以认为是没有什么区别。而对比所有者权益和业主权益,大陆地区基本准则指出所有者权益包括了所有了利得和损失,但是没有包含营业外的。而台湾地区会计准则则把利得和损失都在计入在收益和费损里。可以看出主要的不同点在于,大陆的收入和费用是日常活动形成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或总流出。而台湾地区会计准则则写道:“收益包括收入与利益。收入包括利息、股利、租金等等,而收益包括处分非流动资产之利益、金融资产未实现利益等。利益和收入都是企业经济总流入,他们性质看起来是一样的。他们的各项经济流入是统一体现在损益表中的,这对财务报告的使用者非常有用。而利益主要是在总收入减除所有相关费用后的净值。”他们并不像大陆会计准则一样,把利得和损失分别归属为计入当期损益的或计入所有者权益的。4. 会计计量的比较大陆地区的会计计量包括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值、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且一般来说采用历史成本,若采用重置成本、现值、可变现净值或者公允价值计量,要保证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台湾地区会计准则中提到的会计计量和大陆相差不大,其中包含现时成本、历史成本、变现价值、折现值。他们的会计准则表明他们与大陆地区一样,一般来说均选择采以历史成本作为基础。同时也出现过两者相结合的情况。比如按变现成本与公允价值孰低的方法等。对比两岸会计准则中关于会计计量的描述,大陆地区比台湾地区多了公允价值一项,可见在准则上,似乎体现了大陆比台湾更为重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但实际上,大陆地区计量属性中历史成本仍占主导地位。在台湾地区虽然未于基本准则中体现,但他们实务操作上上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是并列的地位。5. 财务会计报告(报表)的比较的比较一般来说,按照会计准则大陆地区的财务会计报告中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注。而根据准则,台湾地区财务报表则包括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业主权益表、损益表、财务报表附注。比较看来,台湾地区和大陆地区的财务会计报告所包含的内容并无太大不同,其中,大陆地区的财务报告中也必须包含所有者权益变动表。6. 小结综合比较大陆多条准则,可以看出大陆的会计准则更加强调“谨慎性”。例如,关于投资减值,大陆会计准则规定不得转回,而台湾地区的会计准则则允许转回;大陆地区的会计准则在存货发出计量上表明允许使用先进先出、个别计价、加权平均法,但是不能采用后进先出法,而台湾地区的会计准则则没有规定不能使用后进先出法,等等。四、 两岸会计准则国际化比较(一) 两岸国际化进程比较1. 大陆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自从大陆地区进行改革开放后,开始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九十年代初,财政部就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财务通则等等。此时,大陆地区的会计准则才正式诞生。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它很快就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大陆会计规范的主要形式。2004年,财政部提出要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总体的趋同。其中有四项基本原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融合应当求同存异,不是完全等同,而是过程、目标、借鉴。在2005年财政部公开表示大陆地区会计准则已经与IFRS实现了实质性的趋同,这也为我国与国际接轨合作同时参与到制定IFRS的过程中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在2006年,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最新的会计准则。同时表示将于2007年开始在我国的上市公司应用。四年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被发表,该文章指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并表示争取在2011年底前完成对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相关项目的修订工作,同时开展宣传培训,确保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掌握相关会计准则相关变化,并得到有效应用。2. 台湾地区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台湾地区会计准则国际化经历了从趋同到直接采用的转变。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台湾会计问题评议委员会颁布了他们的第一部会计准则。八十年代初,会计师公会公布了财务会计准则公报第1号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汇总。并且他们提倡参考美国的制度,以提高会计水准以及质量。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台湾参团法人会计研究发展基金会诞生,其中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则主要负责台湾财务会计准则的钻研、制定、修改以及解释等工作。那时候,台湾的会计准则还是依照U.S. GAAP的框架制定的,一直持续到他们在将近二十一世纪加入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从二十一世纪开始,台湾地区才逐渐将本地区的会计准则趋同于国际IFRS,以实现与国际的接轨。2009年台湾地区宣布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截至目前,台湾地区已颁布了四十一条财务会计准则公报。3. 两岸对比比较看来,台湾和大陆地区都是逐渐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在时间上,台湾地区比大陆早了21年颁布第一部会计准则,由此可以看出那时两岸社会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在会计准则国际化道路上,台湾地区比大陆多了一步,他们先是以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为基础编制,直到后来台湾地区才趋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而大陆地区始终都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趋向目标,时刻关注着它的动态。同时,两岸在接受国际会计准则的时候,都是先以国际会计准则为基础编制本地的会计准则,逐步趋同于国际会计准则。然而造成两岸国际化进程的差异是什么呢?我认为政治经济因素是最重要的。台湾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已经有非常充分的国际经验,加上二战后美国对台湾地区的援助,加上当地众多的美国企业,使台湾地区的资本主义很快就发展到成熟的阶段,更早地实现了经济腾飞,也推动了台湾会计准则的改革。然而,大陆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由于国际经验十分少,早期处于摸索阶段时经验不足,没有发展起市场经济,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大陆才实现经济飞速发展。因此,大陆地区国际化的进程晚了台湾一步。(二) 两岸国际化化程度比较1. 大陆地区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2006年,财政部公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其中包含一项基本会计准则和三十八项具体的会计准则。可以看出,新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已经实现了基本趋同,仅有少量由于社会经济原因导致的差异(四项),可以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即保持了先进性,又因地制宜,很好地照顾了中国国情。通过资料收集,以下列出大陆地区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的差异:除了结构差不多之外,绝大多数的项目都做到了对应,有的是完全对应,有的是多条大陆会计准则对应一个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也有大陆的会计准则对应多条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表格 2大陆地区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对比大陆地区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CAS1存货IAS2InventoriesCAS2长期股权投资IAS28Investments in AssociatesIAS27Consolidated and Separate Financial StatementsIAS31Interests in Joint VenturesIAS39Financial Instruments: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IFRS10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IFRS11Joint ArrangementsIFRS12Disclosure of Interest in Other EntitieCAS3投资性房地产IAS40Investment propertyCAS4固定资产IAS16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CAS5生物资产IAS41AgricultureCAS6无形资产IAS38Intangible AssetsCAS7非货币性资产交换IAS16Property, Plant and Equipment未定CAS8资产减值IAS36Impairment of AssetsCAS9职工薪酬IAS19Employee BenefitsCAS10企业年金基金IAS26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by Retirement Benefit PlansCAS11股份支付IFRS2Share-based PaymentCAS12债务重组IAS39Financial Instruments: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未定CAS13或有事项IAS37Provisions, Contingent Liabilities and Contingent AssetsCAS14收入IAS18RevenueCAS15建造合同IAS11Construction contractsCAS16政府补助IAS20Accounting for Government Grants and Disclosure of Government AssistanceCAS17借款费用IAS23Borrowing costsCAS18所得税IAS12Income taxesCAS19外币折算IAS21The Effects of Changes in Foreign Exchange RateCAS20企业合并IFRS3Business CombinationsCAS21租赁IAS17LeasesCAS22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IFRS9Financial InstrumentsCAS23金融资产转移CAS24套期保值CAS25原保险合同IFRS4Insurance ContractsCAS26再保险合同CAS27石油天然气开采IFRS6Exploration for and Evalu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CAS28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IAS8Accounting Policies, Changes in Accounting Estimates and ErrorsCAS29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IAS10Events after the Reporting PeriodCAS30财务报表列报IAS1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CAS31现金流量表IAS7Cash flow statementsCAS32中期财务报告IAS34Interim Financial ReportingCAS33合并财务报表IFRS10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IAS27Consolidated and Separate Financial StatementsCAS34每股收益IAS33Earnings Per ShareCAS35分部报告IFRS8Operating SegmentsCAS36关联方披露IAS24Related party disclosuresCAS37金融工具列报IFRS7Financial Instruments: DisclosuresIAS32Financial Instruments: PresentationCAS38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IFRS1First-time Adoption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CAS39公允价值计量IFRS13Fair Value MeasurementCAS40合营安排IFRS11Joint ArrangementsCAS41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IFRS12Disclosure of Interest in Other Entities未定IFS5Financial Instruments: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未定IAS29Financial Reporting in Hyperinflationary Economies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颁布了IFRS13,即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公允价格即是计量日市场交易时卖出资产取得或转移债务付出的价格。中国财政部早就已经规定,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计量,必须要采用适合的方法,并且要有充足的证据。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颁布IFRS13后,财政部通过充分研究这一国际会计准则,并且结合了大陆地区的情况,开始起草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准则,并于2014年新增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另外,除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2014年财政部陆续还发布了新增或者修订的其他七项企业会计准则,引起了轰动,因为自从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发布后,如此大手笔的准则修订和增补还是第一次出现。表格 3 与2014年新增或修订的八项企业会计准则对应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或新增的企业会计准则对应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注CAS39公允价值计量IFRS13Fair Value MeasurementCAS30财务报表列报IAS1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CAS9职工薪酬IAS19Employee BenefitsCAS33合并财务IFRS10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CAS40合营安排IFRS11Joint ArrangementsCAS2长期股权投资IAS28Investments in AssociatesIAS27Consolidated and Separate Financial StatementsCAS41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IFRS12Disclosure of Interest in Other EntitiesCAS37金融工具列报IFRS7Financial Instruments: DisclosuresIAS32Financial Instruments: Presentation表格资料来源:视野论坛-最新修订企业会计准则与对应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可以看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而大陆地区会计准则还没有的准则是:IFRS5Non-current Assets Held for Sale and Discontinued Operation(待出售非流动资产以及停业单位)和IAS29Financial Reporting in Hyperinflationary Economies(高度通货膨胀经济下的财务报告)。大陆地区会计准则制定了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没有或未完全包含的是:CAS2长期股权投资、CAS7非货币性资产交换、CAS12债务重组。综上所述,大陆地区会计准则在项目的数量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已经几乎吻合,仅有2项由于大陆地区经济环境原因而未制定,尤其是2014年新曾的会计准则都基本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保持了一致性和持续趋同,这表明大陆地区的会计准则制定修订机构时刻在关注着IFRS的动向,同时表明了他们对会计准则国际化高度重视。2. 台湾地区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貳零零柒年,台湾公布了财务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计划,他们计划为了防止短期内由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修改而要再次修订,所以先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最新发布的准则列入工作日程,把国际财务报告当成一个动态目标。而2009年,台湾地区直接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架构,并规划公开发行的公司自2003年开始分阶段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截至目前,台湾地区根据IFRS颁布的会计准则共41号,这其中有25项是与IFRS一一对应的,而有些是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自创而IFRS中并没有的。从与IFRS项目数量上的差异看来,台湾地区会计准则比大陆会计准则的差异要稍微大一些,但台湾在会计准则的内容上,则与IFRS差异更小。表格 4 台湾地区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对比台湾地区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第一号财务会计观念架构及财务报表之编制IAS1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IAS16Property,plant and equipment第二号租赁会计处理准则IAS17Leases第三号利息资本化会计处理准则IAS23Borrowing costs第五号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准则IAS28Investments in associates第六号关系人交易之揭露IAS24Related party disclosures第七号合并财务报表IAS27Consolidated and separate financial statements第八号会计变动及期前损益调整之会计处理IAS8Accounting policies,changes in accounting estimates and errors第九号或有事项及期后事项之处理准则IAS10Events after the balance sheet dateIAS37Provisions, contingent liabilities and contingent assets第十号存货之评价与表达IAS2Inventories第十一号长期工程合约之会计处理准则IAS11Construction contracts第十二号所得税抵减之会计处理准则未定第十三号财务困难债务整理之会计准则处理未定第十四号外币换算之会计处理准则IAS21The effects of changes in foreign exchange rates第十五号会计政策之揭露IAS1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第十六号财务预测编制要点未定第十七号现金流量表IAS7Cash flows statements第十八号退休金会计处理准则IAS19Employee benefitsIAS26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by retirement benefit plans第十九号创业期间之会计处理准则未定第二十号部门别财务信息之揭露IAS14Segment reporting第二十二号所得税之会计处理准则IAS12Income taxes第二十三号期中财务报表之表达及揭露IAS34Interim financial reporting第二十四号每股盈余IAS33Earnings per share第二十五号企业合并-购买法之会计处理IFRS3Busin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