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ppt_第1页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ppt_第2页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ppt_第3页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ppt_第4页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课 程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对课程的设计思路、 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都提出了具体 要求。 (一)信息技术课术课 程的基本理念 (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变化 二、为什么把课程总目标定位于提升高中学生的 信息素养 三、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有什么特征 四、课程目标是如何表达信息素养的 五、教学实施中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思路 (四)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 (五)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分析 一、.信息技术课程新教材 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师 三、信息技术环境建设 四、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反思 五、新课程呼唤新型信息技术教师 六、信息技术课术课 程实实施建议议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在课程标准中对信息技术课程提出了5条基本理念: 即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 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 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 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 化。实质上这是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多视角的描述 和概括。 1适应时代发展,把信息素养的培养放在首 位;明确提出“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 合格公民” (1) 在从计算机教育转向信息技术教育 的过程当中,最关键的转型就在于从关注计算 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转向信息素养的培养。 (2)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将在义务教育阶段 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 的信息素养,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实际教 学活动的总目标。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之一, 就是既要强调基础性又要强调时代性;作为信 息时代的教育,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有责任更 有能力承担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推进素质教育 进程,培养信息时代合格公民的任务。 (4)在信息素养的培养方面,以打造基础 ,提供人生发展的基石为宗旨,在技术能力培 养方面,不片面追求技术的“深”,而是结合 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综合反映信息技术 应用发展和前沿技术动态,以激发学生对新技 术的追求和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5)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切实全面提高公 民素养,迎接信息时代的需要;是我国经济建 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n 2以课程的实施为契机,努力创造条 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为他们打 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3关照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地 区差异,为各地课程的实施留下弹 性空间 4强调问题解决,倡导创新实践, 把信息技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紧 密结合起来 5鼓励积极表达,强调交流与合作 ;鼓励信息技术教师创造有特色的教学 (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2003年教育部审定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 中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作了明确的规定:普通高 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 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 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 、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 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变化 二、为什么把课程目标定位于提升高 中学生的信息素养 1时代的要求 2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素养 3.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 4终身学习的需要 5.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1)基础性。 (2)发展性。 (3)工具性。 (4)文化性。 (5)综综合性。 三、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有什么特 征? 一般地讲,信息素养包括四个方面 1.信息意识:学生对信息技术要有持久的学习 应用兴趣,有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 强烈愿望; 2.信息知识:学生要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 础知识; 3.信息技能:学生要掌握信息获取、加工、管 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4.信息道德:学生能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 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的使 用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的时代特征 信息素养与其他基础文化素养和 谐发展的一致性特征 信息素养的形成受制于信息环境的 差异性特征 信息素养的实践性标志特征 信息素养个性发展特征 四、 课程目标是如何表达信息素养的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要求,从 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 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 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2) 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 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 发展变化。 (知识目标) 2.过程与方法 (1)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 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 息需求。 (2)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 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3)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 、存储和管理。 (4)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 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5)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 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 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 (6)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 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 (能力目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 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 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2)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 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3)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 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 使用信息技术。 (情感目标)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肩负着 双重任务: 一是为现代信息社会提供合格的 、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劳动者; 二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 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新生。 课程目标举例 五、教学实施中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1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情感意识识,促使学生主动动了解、应应用信 息技术术 2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促使学生适应应信息 技术术的发发展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伦伦理道德,促使学生 自觉觉依法进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动 4重视视学生对对信息、信息处处理相关知识识及信息技 术术基本知识识的学习,促使学生把握信息技术的根本 5重视问题视问题 解决和学科整合,促使学生亲亲身经历处经历处 理信息 、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等信息技术过术过 程 教学中,教师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让让学生亲亲 身经历处经历处 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解决 问题问题 的过过程。教师师可以在教学过过程中设设置认认 知冲突,让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发现问题 并提出解决问问 题题的方案;不仅仅要结结合实际实际 ,为为学生安排可 以在课课堂上完成的任务务,也要尝试尝试 把一些“ 课课外”的实际问题实际问题 交给给学生去处处理,如机房 的建设设与管理、校园网的建设设与管理、学习习 资资源的建设设等。 另外,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与确立 主题,分析需求并规划、设计内容,根据需要 与创意获取并加工信息,准确表达意图或主题 思想;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 解决的各环节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 ”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6重视环境设计,促使学生主动学 习、积极创新 环环境对对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养成,有着十 分重要的作用。要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术课 程的教 学效果,必须须注重环环境设计设计 。首先,要努力 利用学校现现有资资源,给给学生创创造好学习习信息 技术术的大环环境。一方面,要尽可能将现现有的物 质质条件提供给给学生,从各种可能的角度营营造信 息环环境;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方 式、激发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为出发发点,设计设计 与 学生的学习习、生活相适应应的信息环环境。 为有效地营造课堂教学的创新环境, 教师还应注意创设创新的大环境。 如:注意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并 把它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教师 可以组织网页制作比赛,对学生的创新 成就进行奖励,并将优秀作品在课堂上 交流。这既为学生提供了表现的机会, 又能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的 氛围。 7重视技术思想与文化思想的挖掘,提 高学生对信息技术重要作用的认识 就信息技术课术课 程来说说,当前时时代是信息素养培 养的时时代,其基本特征是技术术素养层层面的教育与 文化素养层层面的教育紧紧密相连连。信息技术课术课 程在 反思过过去技能训练训练 模式的基础础上,正在同时实现时实现 着技术术教育的变变革和文化教育的变变革。 课程标准在这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它要求课程将技术教育和文化教育紧密结合在一 起,要求关注学生操作与应用能力的提高,使学 生经历操作与应用过程,产生对技术方法及思想 的体验和了解,认识信息与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 经济、政治乃至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最终达 成信息素养的形成与提高。 信息技术课术课 程中的技术术是课课程所不可缺少 的技术术基础础,又是承载载体验验和感受的过过程要 素,更是支撑完整素养建构的文化平台。信息 技术课术课 程应该应该 建立在基本技术过术过 程的基础础上 ,建立在真实实社会生活的基础础上,既关注文化 价值值的提炼炼,又重视视教育价值值的重塑。 (三)课程设计思路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结构设计,首先遵循 本次课程改革“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 ,即课程既需要关注全体学生,考虑全体学生 的共同需求,促进学生的全体发展,同时要根 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 的选择,以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 总学分为 22(x),其中必修2学分,科目内 选修2学分,跨领域选修x学分。每个学生必须修满 4学分,才能取得高中毕业资格。必修部分只有 “信 息技术基础” 一个模块,占2学分。它与九年义务教 育阶段相衔接,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是学习后 续选修模块的前提。该模块强调在应用信息技术解 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 建构相结合的过程,感受并认识当前社会信息文化 的形态及其内涵,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 和责任感。该模块应该在高中一年级第一、二学期 开设。 选修部分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 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 智能初步”五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选修部分强 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同样关注技术应用能力与 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 模块内容设计既注意技术深度和广度的把握、适度反映前 沿进展,同时关注技术文化与信息文化理念的表达。选修部分 的五个模块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其中“算法与程序设计”是作为计算机应用的技术 基础设置的; “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 “数据 管理技术”是作为一般信息技术应用设置的; “人工智能初步”是作为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专题设 置的。 为增强课程选择的自由度,所有五个选修模块 平行设计,相对独立。各选修模块的开设条件有所 不同,各学校至少应开设“算法与程序设计”、“ 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 理技术”中的两个,也要制定规划,逐步克服经费 、师资、场地、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开出包括“人 工智能初步”在内的所有选修模块,为学生提供更 丰富的选择。 针对确能代表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但对条 件要求较高,不宜在国家课程中硬性规定的内 容,允许自行开发相应的地方课程或者校本课 程。学校还要善于发现确有信息技术天赋和特 长的学生,并给予专门的培养。 各选修模块的开设时间,应该安排在高中 二年级开设。 (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 (五)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 一、.信息技术学科新教材 信息技术学科通过教育部审定的教材有5种, 每套教材6本,包括必修1本,选修5本。每套教材 都配有光盘、教师教学用书,“信息技术课程教 学研究”网站,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交流的平台。 五套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的共性特点都是以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为教师和学生 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提供了具体直接指导。每套 教材基本都渗透学生自主学习、勤于动手、主动 探究的思想,并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活动 ,切实达到教学目标。 (1)体现了信息素养的培养 (2)体现了各地的差异 (3)体现了科学性、通用性和前瞻性 (4)体现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信息 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体现了特色和创新 (6)体现了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 养 二、.信息技术学科教师 省教育厅2001年下发了51号文件关于作 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课培训工作的通知 。为落实文件精神,近两年分别对全省高中 教师、中小学教研员和部分初中教师进行了高 中课程标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信息技术和其它 课程整合的理论与课件制作等方面的培训。 现在全省有专职信息技术教师10030人,其 中高中教师992人,平均每校为2人;初中教师 为3211人,平均每校为1.34人;小学教师为 5827人,平均每校0.8人。 我省信息技术教师无论从质量和数量 上都难以适应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要求,如 果按高中两名教师、初中、小学每校各一名 教师计算还缺3438人。必须对教师加大培训 力度,采取的具体措施为: 要加强我省师范院校信息技术专业的建设,采 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引导师范院校信息技术等相关 专业的毕业生到中学任教。 鼓励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到师范院校读研究生 班。 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从事信息技术学科 教学不足二年的要进行岗前培训。 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和取得岗前培 训合格证的教师要按继续教内容的要求进行培 训。 在省内建立以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 、市教师进修学院和县教师进修学校的三级培 训体系进行培训。 当前要“抓紧作好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师进 行新标准、新理念、新教材的培训工作。 国家和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也越来 越高。做一名业务上合格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 应达到如下标准: 具有大学本科信息技术专业毕业的学历; 具有在学校信息化教育中综合运用信息技 术的能力; 具有在本学科教学过程中与其他学科相联 系的能力; 有帮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 ; 有帮助其他学科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合教学研究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环境建设 1 .校园网的建设和应用 2. “校校通”工程的建设,掀起了建网 、建库、建队伍的热潮。 3. 教育城域网的建设 阜新市、本溪市、大连市、沈阳市、锦州市 n WWW.LNEDU.NET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网 n WWW.TENGLONG.NET 腾龙远程教育网 n WWW.SYN.CN 沈阳教育网 n WWW.FOREDU.COM.CN 大连教育网 n WWW.BXEDU.NET 本溪基础教育教研网 n WWW.FXEDU.COM.CN 阜新教育信息网 n WWW.LNJJEDU.COM 辽宁省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网 n WWW.NRCCE.COM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 4.资源库的建设 四、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与反思 课标的颁布和实施把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推向 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这个新阶段的开始,必须面对信 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反思才能解惑释疑,从而走 向新轨道,开辟新天地。 走出“工具论”,以信息素养为核心, 构建信息文化 走出“零起点”,建立起小学、初中、 高中相衔接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 走出“单一化”,创造多元化 (1)过去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从教材到教法 有单一化赶时髦的倾向。例如“任务驱动法”确 实是好的教学方法之一。但有许多教材的编写为 了时髦和形式上的统一,不论知识内容如何一律 任务驱动。这种单一化必然导致滥用和泛化“任 务”,从而模糊了“任务”的特定含义。这样就 失去了“任务驱动法”的精髓,当然也就达不到 其应有的教学效果。 (2)再有一种单一化的倾向就是唯教材是尊 。教师按教材讲,学生按教材学,领导按教材检 查教学完成情况,然而,这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在 新阶段所要达到的目标来说确是一个障碍。教材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只是达到课程目标的一种 资源。 走入“课程整合”,发挥信息 技术学科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主渠道的 作用 走出“困惑”,需要领导的重 视,教师的努力,政策的支持 困惑1:功利主义作怪,信息技 术课实际不受重视。 困惑2:课改实践,教师顾此失彼。 困惑3:新课标,新理念,深入贯彻尚需消 化和磨合的时间。 困惑4:教材众口难调,一本定乾 坤可能行不通。 困惑5:教师任务重,水平待提升。 五、 新课程呼唤新型信息技术教师 1.面对新课程,你应该怎样适应 案例1 老师不会教了怎么办 “过去课上不允许学生随便发言,现在课堂气氛太 活跃了,甚至有的学生没被点名发言,就不让老师继 续讲课,怎么办?”。“过去教学参考书有讲课的重 点、难点,新的课程标准上都没有了,自由度太大了 ,反而不知道怎么教了。” 王老师曾当了十几年教师,刚刚调任教研员,每 次到实验校听课,都会带来各式各样的问题。谈到在 实验区评课最大的感受,她概括为“压力很大”。“ 现在老师们可欢迎我们去了,让我们挑他们的毛病, 并提出改进意见。课程改革对我们来说也是新课题, 我们感觉压力很大。” 显然,教师面对新课程,并非轻而易举就能够 实现这种转变。原因是: (1)存在旧课程的惯性,特别是一些已经 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老教师,不仅在教学方法 、教育理念等方面不适应,而且还可能在心理 方面不适应。 (2)面向新课程的教师培训需要有个周期 ,教师在短时间内既要完成常规的教学活动, 又要参加研习活动,规划校本课程是相当 不容易的; 面对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浪潮,各国都在不 同程度上提出了提升教师素养的问题。一般认 为现代教师必须具有以下素养: 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的素养。 职业道德素养。 科学文化素养。即教师应有扎实的基础知 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基 本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课程教学理论的知识和 美学知识等。 能力素养。包括信息能力、交往能力、课 程设计能力、教学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学习能力(知识更新能力)以及 全面创新的能力。 良好的身心素养。即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 的心理适应性,这样,教师就能成为知识、能力 、品德、审美等全面发展的教师。 2信息技术教师的角色转换 回顾信息技术教师的“发展史”,他们的 命运是与信息技术科地位休戚相关的。信息技 术学科发展的不同时期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 是不同的,由此,信息技术教师在中小学教育 活动中扮演了不同时期的不同角色,当然,这 既有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信息技术教师对自 己的角色定位不合理的原因。 案例2 张老师在中学计算机教师的岗位上已经工 作了20年,经历了我国中小学从计算机教育时 代到信息技术教育时代发展的全过程,目睹了 最初使用的 4位的 COMP35和 COMPXT 娃娃机,8位的 APPLE机、紫金机 11、中华学 习机,16位、32位的PC机、286586PC机系 列,Novell311Novell412、WinN 等不 同版的无盘有盘工作站的使用阶段,直到 Windows98、 WinNT对等网,并通过电 话线和 moden等可上 Internet网的发展阶段, 到了90年代中后期,开始参与“建网、建库、 建队伍”的工作 在张老师的教学生涯中,他在学校中的“ 地位”是随着计算机课程的发展而变化沉浮的 ,因此,在不同时期他扮演了电化器材管理员 、摄影摄像师、实验员、计算机维修工、课件 制作员等多种“辅助” 角色。尽管计算机教 学在中学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但是张老师也 逐步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 形成了自己的特有地位,到了后来计算机课程 进入高中会考,他更成为学校教学活动中不可 或缺的人物。如今,新课程改革实施了,一下 子增加了那么多选修课,很多旧的教学观念、 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都面临着全面转型,他 真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参加培训使他感觉是 一个重新塑造自己的过程。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新一轮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拉开了序幕。课程改革赋予教师以新 的角色、新的地位,许多在新课程实施前几乎 难以想像的事情,如今已经成为现实。新课程 赋予了教师新角色、新地位,这就需要教师主 动转变观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 此,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主动完成在“教育史” 上的转型。这次转型与以往最大的不同表现在 如下几点: (1)从改善学生学习的角度看,信息技术 教师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导引者。 (2)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角度看,信息 技术教师更应该是学生的合作者。 (3)从新的课程观来看,信息技术教 师不仅是新课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