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公寓资料整理.doc_第1页
老年公寓资料整理.doc_第2页
老年公寓资料整理.doc_第3页
老年公寓资料整理.doc_第4页
老年公寓资料整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年公寓的分类1、 按老年人自主能力的程度分类:独立型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老人服务型有半独立生活能力的老人护理型需全天照料的老人2、 按老年公寓住户与一般住户的关系分类: 类型适合人群优缺点专住型要人看护的老人较适合便于统一管理,经济效益较好,但缺乏与社会联系。混住型独立能力较好的老人较适合增进老年人与其他年龄段住户交往,不远离社会,但不好管理。国内老年公寓存在的问题:1、 沿袭传统养老院机构的设计原则,功能定位不清。 生活自理程度不同的老年人对居住环境如私密性、独立性、安全性的要求差异很大。采用同一的设计原则显然不适应居住者的需求。这种设计原则指导下的设计方法使老年公寓的慈善和养老机构色彩过于浓重,给老年人住户一种被救济的感觉。2、“高标准宾馆式的设计不适应老年人的居住需求。 目前很多老年公寓的建设愈趋高档化,而这种高档化不是从老年人本位的特点和生活质量出发的,盲目的追求档却忽视了老年人住户的行为和心理特点。这种像宾馆式的老年公寓一方面不适应大部分老年人的实际经济水平,另一方面给老年人住户的感觉是一个短暂的客栈,而不是一个适于长久生活的家。3、 忽视了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老年人活动空间缩小,老年人变得更加依赖于自己紧密相关的居住环境。4、 没有考虑老年人的社会功能角色变化 工作角色的变更使老年人社会交往圈变小,老人的生活可能更为闭塞,特别是搬入专门服务性居所之后,生活时间结构的变化使老年人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业余活动。5、 设计不能满足多样性和变化性 老年人住户有多种类型,有不同的需求。同时,老年公寓住户的使用者是老年人,决定了住户更换的频繁性。而现行单一的、固定的居住模式的设计不可能满足多样性和变化性的需求。老年人对老年公寓功能及其扩展性设计的要求1 对老年公寓人性化设计的要求(1) 对“家”的感觉的向往(2) 对交往、活动空间的要求(3) 对多样、灵活设计的要求居住者可能是单身老人也可能是老年人夫妇,有子女的老人和无子女的老人居住需求又有所不同 (4)对安全、方便设计的要求2对老年公寓智能化设计的要求 老年人中要求安装紧急呼叫设备的占65,设防盗设备的占57,设煤气泄漏报警装置的占52,设漏电保护装置的占43。老年人的生理特征1 感知能力退化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都减弱,他们更喜欢比较小的、有围合感的交往空间。2 神经系统功能退化 迷路、转向是老年人的通病。3 肌肉及骨骼系统的变化 易摔倒骨折,注意防滑。4 对环境适应能力退化 有必要把一些户外的交往移入室内,阳光室。老年人的生理需求(1) 在声环境方面,老年人容易失眠,喜欢清静的环境。(2) 在热环境方面,老年人由于脂肪组织等的减少,对外界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反应十分强烈。(3) 在光环境方面,充足的日照,可以防止老年人骨质老化,且有利于老年人增强抵抗力。(4) 在无障碍设计方面,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丧失部分活动能力的可能性就有所增大。(5) 在智能化设计方面,应该配备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智能化硬件设备设施,方便老年人现自助。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孤独感、失落感、自卑感、抑郁感老年人的心理需求1 安全感的需求他们有拥有独立的卧室、不被打扰的需求;也有对小区安全防卫方面的要求,主要包括无障碍设计、防火、防盗、报警设计等设施。2 归属感和爱的需求为利于老年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建筑师应创造更好的邻里交往空间。例如,在老年公寓中为老年人提供具有健身、娱乐、社交等功能的空间。3 私密感的需求老年人这一行为个体在选定自己所用的空间领域之后,心里就会力求维护这个范围,如果这个范围遭受到侵犯,就会使他们在感情上、行动上表现出强烈的反感情绪。4 尊重的需求老人不希望被视为包袱,在老年公寓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智能化设计,帮助老年人实现自理和自立。老年人的行为活动特征 1老年人的活动分布圈(1) 基本生活活动圈。指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停留时间最长的生活场所。它主要局限于老年人家庭及周围领域,以家庭为出行中心源,外出前往围合性内院或附近院落、宅间绿地、组团绿地、住宅单元入口、户外道旁、以及老年活动站等处,其活动半径在1 80m一220m以内,符合5分钟的老年人出行距离。由于老年人同出行频率大,逗留时间以5l O分钟居多,一般不超过40分钟。老人在这里活动,易产生信赖感、安全感和亲切感,该范围叫做基本生活活动圈。(2)扩大邻里活动圈指以小区或居住区为出行规模的老年人活动范围。这个范围一般也是老年人长期生活和熟悉的。在此范围内的活动,一般以步行前往为主,活动半径不大于450m,适合老年人10分钟的疲劳极限距离。一般来说公共交往的场地多数集中在小区或居住区的广场、绿地、街旁、巷口等场所,以露天活动为主要形式。如棋牌、溜鸟、攀谈等。(3)市域活动圈指以市区为出行规模的老年人活动范围。其间老年人活动及出行频率远低于扩大邻里圈中的活动,且出行时间长,一般为30-45分钟,出行方式以乘车为主。这类活动场所多选择在中心广场、市级公园、市郊风景区、传统商业街、展览馆、市级商业中心等地。(4)集域活动圈这是相对于扩大邻里活动圈和市域活动圈而言的,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城市老年人出行活动范围。它往往与市内行政区划分的规模相近。其中老年人外出活动频率仅低于基本生活活动圈和扩大邻里活动圈。当然,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当该范围内的各种活动设施、场所环境、活动内容以及活动形式适合于老年人的活动特点与爱好需求时,则可以促进老年人的出行频率。老年人的活动特性 互感一集聚性 时域性:一般老年人的日出行时间可分为三段:早晨67时,上午91l时,下午25时半,而其中以下午出行为最。安视性:老年人有休憩于公众视聚点处的喜好,也是为了与四周环境保持直接的联系以吸引别人的关注。老年人视这种“被人看”作为一种特有的情趣,它使老年人潜意识地感受到自身确实地存在,并体现老年世界的自我价值。老年公寓的居住功能元素设计1、 入口入口是通向居住私密单元的一个决定性转折点,是居住单元与外部功能之间的一个过渡性空间。具有以下使用功能:可达性;存物换衣;与门外来访者进行听觉接触,并对其进行视觉监视;提供整理着装的穿衣镜;换鞋等等。2、 起居室起居室是一个家庭生活单元的中心,老年人一天的大部分活动往往都在这里进行,例如学习、就餐、休息、团聚及观景、看电视等。在轮椅使用者居住时要安排好轮椅在通行与回旋上的畅通。此外,在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朝向良好起居室应获得充足的日照,使老年入能够充分享受阳光,因此起居室应南向布置。2面积适宜大起居室是老年住户的普遍要求。首先多数老年人很重亲情,把与子女、孙子女的全家团聚作为晚年生活的最大乐趣。因此,起居室作为全家团聚的场所,在老年住宅中显得特别重要。其次有些行动不便或较少外出的老年人,需要有一个大些的活动空间,作简单的健身活动。但是起居室是否一味求大就适合老年人的使用要求呢?据调查,与子女分开生活的老年家庭,每周团聚次数一般不会超过两次,由于团聚产生的空间需求在这时候才有所体现。并且房间尺度与房间的家具尺度、房间人数等因素都有关。平时只有老年夫妇或者独居老人生活起居时,此时房间过于宽大,会显得空旷,反而使老人平添孤寂感。因此起居室开间不宜超过4200mm,独用式起居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4 m2,兼顾其他用途时,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6 3使用灵活起居室依据不同的居住方式,可划分为独用式、兼用式和共用式三种,对于一室型和一室一厅型的住宅,总面积较小的情况下,起居室宜采用兼用式,可以兼作客厅、餐厅、卧室,具有会客、团聚、娱乐、睡眠、用餐的多种功用,老年人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划分空间,亦便使用。3卧室(1) 良好的私密性(2) 良好的朝向、日照和通风 对光环境的设计有以下几点注意: 老年人对眩光敏感,室内亮度应该均匀 在需要特备为老年人提高亮度的地方,应备有辅助光源。(3) 适宜的房间尺度卧室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0,老人每天待在卧室的时间长达814个小时,需要空间有一定弹性。卧室不仅容纳双人床,也可换成两张单人床,床边留有一定的操作空间,还要考虑到轮椅进出和上下床的方便,因此卧室要留有足够的门宽、回旋和护理空间。(4) 卧室的细部设计:a、 地面材料:防滑(打蜡的不好)、具有适当的弹性(减少碰伤事故)、保温性好(老人易发生感冒)、吸音性好(主拐杖)b、 卧室的门窗:保证卧室的私密性(避免从外部直接看到床)、窗台不宜过高(设置扶手)4厨房与进餐:公共厨房与公共餐厅,老年人集中用餐 独立厨房,对于生活较为独立的老人,配备单独厨房有益。 标准的厨房操作设备不适合老年人,要注意安全性和舒适性。 还要考虑轮椅的尺度(此处略) 适宜的面积: 不宜过分紧凑,有足够空间供老人回旋,厨房使用面积不得小于6,厨房短边净宽不得小于2.1,便于轮椅的回旋。 适宜的平面布置: 通常有I型、II型、L性和U型,较适宜老人的是L型,采用II型和U型时,要考虑轮椅的回转半径。 充足的阳光和照明:厨房的操作台上应设置局部照明。5卫生间:安全的卫生间(1)、足够的空间尺寸,容一人帮助入浴,以及轮椅的回旋。(2)、门的形式,最好采用悬挂式推拉门或自动式推拉门。门的开启方式应向外,设置外开门锁,以防老人在卫生间内滑到的危险状况发生而门打不开。保证最低净宽在850以上,轮椅通过。(3)靠近老人的卧室(4)地面的处理 室内地面应无高差,选择 防滑材料。 (5)洁具设施的要求 分壁挂式和台式两种,考虑轮椅使用者,尽量选用台式嵌入式洗手池,两边都应设置扶手。(6)洗浴设备 一般以盆浴为主,淋浴的站立不能为大多数老年人忍受。如果淋浴采用座位。浴盆有深方型、浅方型和折中型。较适合的是折中型。考虑到老人出入浴盆困难,浴盆可设置成半下沉式,但不宜过大。在浴缸周围设置扶手。(7) 便溺设备采用坐便器,便坐上不设盖子,适合老人的坐便器高度在520570,周围应设扶手。小便器周围设扶手与胸挡。6、阳台:集居场所的阳台可以两个或几个打通,也 可以扩展成交往空间。不应阻碍老年人观赏户外的视线,应设置扶手。公共服务功能1、 医疗服务设计要点:良好的采光和通风、位置相对独立安静、设置总报警显示器。2、 文体活动设计要点:设置不同层次的活动功能空间:老人之间文化水平、性格爱好有差异。舒适有吸引力的功能场所: 舒适的环境、明亮的空间、一定的私密性与开敞性相结合,设置室内交往场所时,应提供可以进入有一定功能的户外活动空间。便捷安全的环境:应设于老年公寓的出入口或相对活跃的区域。不同的活动功能空间闹静分开,互不干扰。3、 生活照料设计要点:公共餐厅应尽量与居住单元相邻;公共浴室可按层或分区设置,每组以1520人为宜,采用多个浴缸,一般不设大浴池,同时设置取暖设施,增设座椅方便换衣,地面防滑;公共洗衣室噪声大,应与居住单元分开设置。4、 服务管理设计要点:管理人员办公室应避开主要活动场所以及交通要道,并应另外设置出入口,避免让老人感觉受到监视;交通元素功能设计:1、 坡道在出入口宜设置坡度平缓的坡道、扶手和地面防滑材料。坡道一般小于等于1/12,最好为1/20,坡道宽度大于等于1200m,长度小于等于9m,坡道上下两端500600mm的地面上,应有明显的标识。2、 走廊:去除地面台阶,采用防滑地面。设置扶手。注意轮椅使用情况,外廊净宽大于等于1200mm,内廊净宽大于等于1500mm,在多个空间交汇处加宽大于等于1800mm,居室内过道净宽大于等于1200mm。3、 楼梯:4、 楼厅,电梯:(1)轿厢尺寸应可容纳担架。(2)厅门和轿门宽度1 000mm,候梯厅深度21OOmm,为方便老年人操作,呼梯按钮高度900mm1100mm。基站候梯厅应设座椅,其他层站有条件时也可以设置座椅。(3)操作按钮和报警装置应安装在轿厢侧壁易于识别和触及处,宜横向布置,距地高度为900mm 1200mm,距前壁、后壁的距离400mm。有条件时,可在轿厢两侧壁上都安装。(4)轿厢内两侧壁应安装扶手,距地高度为800mm-一850mm;后壁上设镜子;轿门宜设窥视窗;地面材料应防滑。我国老年公寓的套型设计1基本功能要求: 老年人除日常起居以外,主要是考虑子女、孙辈回家团聚或者待客,此外退休以后老年人大多有一些生活消遣,如养花种草、习字看报等,这些起居会客、休闲空间自然需要界定出来,尤其针对老年人容易孤独、怀旧、重感情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创造一种开放、舒适方便的交往空间,方便邻里交往和子孙团聚。 2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卧室与卫生间联系紧密 卧室与起居室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主要针对集体住户) 3基本套型设计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的第453条明确规定:老年建筑的每室不宜超过3人。 作者认为老年公寓的每个套型最多不要超过3个卧室。1一室型:适合单身老人使用,套型面积较小。每一个套型是一个独立的家庭单位,仅供一个老人使用,套型内必须包括厨房、卫生间、居室部分。一室型是一个综合类的居住空间,居室包括睡眠、团聚、餐饮空间,老人在此房间中完成日常起居、睡眠休息、读书娱乐等活动。B+K+Ba、B+K+Ba+D型都是属于一室型。2、一室一厅型 适合单身老人或老年夫妇居住。此类套型中将老人的起居与睡眠休息区域进行了分离,划分出了起居室和老人卧室,起居室分担了老人日常的诸如读书娱乐、休息等功能,使卧室变得更加宽敞,老人的行动更加自如。起居室的增加还适合与朋友较多或子女常来探望的老人使用,同时配备了卫生间、厨房和餐厅、阳台等功能空间。B+L+K+Ba、B+L+K+Ba+D型都属于一室一厅套型,图55的一室一厅户型适用于一梯三户、多户、通廊式老年公寓;图56的一室一厅户型(厨房带了一个照护人员的休息房间,可视情况取消)适用于一梯两户的老年公寓。3、 两室一厅或两室两厅型 供老年夫妇或者是2-6个老年人合住。有的老年夫妇不习惯共用一间卧室,但是又希望生活在一个居住单元的可以选用两室一厅的套型。在套型设计时要注意卧室与起居室的空间距离,避免相互产生干扰。 此外,卧室应靠近卫生间,有条件的话可以设置两个卫生间,方便老年人使用。两室两厅套型比两室一厅套型多一个单独的餐厅空间,两室一厅套型一般把餐厅空间融合在起居室的功能空间里。4、 三室一厅或三室两厅型 供39个老年人合住,套型面积较大。为了方便老年人的使用,应至少设置两个卫生间。其次,在套型设计中要尽量保证卧室及起居室的良好朝向,避免北向卧室的产生。由于三室一厅或三室两厅套型居住的老年人比较多,需要的储藏空间也相应增大,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在套型设计中留出单独的储减空间。老年公寓居住单元的卧室数量越多,老年人之间的干扰也会相应明显,但是也有利于老年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在套型设计中应注意扩大起居室的房间尺寸,既便于老年人的交流,又尽量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可变套型设计:单一的居住模式不能满足多种类型老人的居住需求。不能适应老年人住户时常变化的居住单元形式也是我国老年公寓设计中存在的主要弊病之一,通过以上对居住单元的各个空间构成要素的设计方法的探讨,提出一个可变的居住单元套型。那么什么是可变的居住单元套型?可变的居住单元套型是指在居住单元格局、大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设置活动墙或轻质隔墙及预留门洞等办法,改变房间的布局以适应不同类型的老年人住户的需求。1空间划分的可变性2空间合并的可变性3自由组合的可变性老年公寓的建筑组合设计: 根据垂直、水平公共交通与居住单元的不同关系,我国老年公寓的建筑组合形式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独立式、单元式、走廊式、庭院式。1独立式独立式老年公寓的建筑形式相当于我们通常所说的花园式住宅,即花园别墅。一般都是独门独户,带有花园草坪和车库的独院式平房或二、三层小楼,建筑密度较低,内部居住功能完备,住宅水、电、暖供给一应俱全,户外道路、通讯、购物、绿化也都有较高的标准,主要是为有活动能力的老人提供的一种独立式小住宅,一般为高收入者购买。 2单元式单元式老年公寓是由共用楼梯、电梯为核心布置住房的老年公寓建筑组合形式,有一梯两户、一梯三户、一梯多户等类型。通过楼梯间、电梯间沿垂直方向组织,利用楼梯、电梯与住户联系,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类型。住户由楼梯平台和电梯厅进入分户门,各户自成一体。户内生活设施完善,减少了住户之间的相互干扰,能适应多重气候条件,而且建筑面积较小,可以标准化生产,造价经济合理。 虽然单元式老年公寓有诸多好处,但是我们必须反思的是这样的建筑组合会导致老年人住户之间的关系陌生,“对面屋不认识”、“老死不相往来等现象。因此在单元式老年公寓的设计中,我们要注意在楼梯间、候梯厅等公共空间中有意识的创造邻旱相互交往的合适空间。3走廊式 通过走廊联系每层住户,相比梯间型老年公寓提高了垂直交通的利用效率,由于加大每层的住户单位,同层居住的老人相互交流的可能性增大。公共走廊对住户的私密性会有一定影响,靠近走廊一侧应安排辅助用房,如厨房、厕所、储藏室等。比走廊的交通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应把走廊作为居住环境设计的一部分,重视发挥走廊的交往功能。 分外廊式和内廊式4庭院式庭院式老年公寓是指各居住单元、辅助用房等功能空间围绕着内庭院灵活布置的一种建筑组合形式。形成了一个内向、亲切、安静的内部空间,丰富了空间的层次。周边轮廓可以设计成直线,也可以随地形做成曲线或曲尺形,对不规则的地形也有较强的适应性。老年公寓的总平面设计老年公寓应有适当的集聚规模,便于提高社会服务设施的使用率,也便于老年人相互交往,日本的经验是300到400户。但也切忌将老人过多的集中在一起,形成“老人区,老年公寓周围环境要有一定比例的中年人、小孩,以增添社区活力,增加老人的生活情趣。老年公寓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大体可分为居住区、辅助服务区及健身休闲区(包括娱乐与健身活动区)三大类区域。这三类区域应该相互交错、穿插设置,各建筑之间以风雨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