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设背景下村干部动力源研究.doc_第1页
农村建设背景下村干部动力源研究.doc_第2页
农村建设背景下村干部动力源研究.doc_第3页
农村建设背景下村干部动力源研究.doc_第4页
农村建设背景下村干部动力源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干部动力源研究基于陕西省合阳县10个乡镇110个村干部的调查郭斌 王征兵 摘 要: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陕西省合阳县10个乡镇110个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时期的工作动力源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当前村干部工作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村民与上级的支持及发展机会(如进修学习、培训等);其次,村干部工作的动力还来自于熟人社会的村庄归属感,以及为民服务并获得一定的工资性补偿。然而,来自于诸如“面子、名望、在职消费或其他工资外收益”等方面的驱动力作用非常微弱,并且,在“没有村庄集体资源”实际条件下,村干部对该类动力源(面子、名望、在职消费或其他工资外收益)的激励作用持否定态度。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村干部 工作动力 动力源结构 驱动力大小 一直以来,村干部的工作行为研究是学界和政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在新农村建设时期如何激励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对促进乡村和谐社会构建及其经济包容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数据来源于2010年10月对陕西省合阳县10个乡镇的110名村干部的调查。该县属于典型的农业为主的农村类型,符合吴毅(2002)描述的那种村庄特征“集体经济缺失,村治资源匮乏”1。而且,这类纯农业型村庄在目前内陆地区占据绝大多数。所以,本文研究此种类型乡村的村干部工作动力来源及其驱动力大小,对于我国新农村建设时期乡村干部的激励机制设计的方向和强度大小安排有着较为普遍的借鉴意义。 一、文献综述 目前,专门研究村干部工作动力源的文献并不多见。国外文献主要是利用笔者在密歇根州立大学访学期间,利用该校图书馆资源和康奈尔大学图书馆资源进行检索,结果仅3篇,即Rozelle(1990,1991,1994,1995)。国内文献主要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世纪期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检索词为“村干部”和“动力”,检索结果仅有三篇符合关于村干部工作动力方面的相关论述:吴毅(2002)、贺雪峰(2006)和于秀江(2008)。 Rozelle(1990,1991,1994,1995)研究了村干部的工作行为积极性的驱动力因素,并将其概括为三种2,3,4,5:经济利益追求、社会声望、政治追求。该研究指出:由于政府官员不从村一级干部中选择,村干部的政治前途基本上被堵死了。因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的驱动力主要表现为基本的经济利益追求和社会声望等精神追求。 吴毅(2002)总结了村干部“想当干部以及想当好”的动力来自于对物质报酬和精神报酬的获取(程度)1。村干部这个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利益诉求,无非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报酬,既包括了比普通村民更高和更加稳定的经济收入,又包括因掌握比村民更加广泛的社会资源而获取的物质报酬(如人缘关系,办事方便等);另一个是是指通过履行职务,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事业成就感和社区威望。他认为,当村干部并不能实现对物质报酬和精神报酬的顺利获取时,就会出现不作为的行为选择。 贺雪峰(2006)从村干部工作的驱动力机制角度分析了村干部的角色行为模式。他曾指出:“村干部扮演的角色及其行为模式,对乡村治理状况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要理解村干部的行为模式,就必须理解村干部行为的动力机制” 6。并且,他认为,村干部的工作行为的驱动力来自于:经济利益、社会声望和政治追求。作为行动主体的村干部,要么因为经济性的收益,要么因为社会性的收益(社会声望等)而积极行动,如果什么收益都没有,他是不会按照制度(尤其是自上而下实施的制度,如村委会组织法)行动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极少数之外,村庄精英不会为实现个人政治社会抱负而当村干部。因为,在当前的体制下村干部本身也的确缺少实现政治社会目标的空间,以致那些希望实现个人政治社会抱负的村民前途困境重重。最后,该文总结了不同驱动力情况下村干部可能会做出的行为选择及其行为角色类型。 于秀江(2008)研究了村干部的动力源(归属需要、权力需要和成就需要)的个性特征差异。余文以珠三角地区93个村干部为例7,采用主成分分析,将影响村干部工作绩效的“工资、留职意愿、发展机会、工作兴趣、工作时间、工作压力、上级支持、村民支持、上级监督、村规约束”等因素降维成为四个主成分,即上级激励(由上级支持和上级监督这两个指标综合反映)、自我激励(由工作兴趣和留职意愿这两个指标的综合反映)、村民激励(由村民支持和村规约束这两个指标综合反映)和发展机会。进而,又将上级激励(上级支持、上级监督)归为村干部的权力需要,其理由是上级的支持可以给村干部带来更大的权力;将自我激励(工作兴趣、留职意愿)归为村干部的成就需要;将村民激励(村民支持、村规约束)归为村干部的归属需要。最后从性别、年龄、职务这三个个性特征的角度,统计分析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职务对于归属需要、成就需要、权力需要的差异。研究结论认为,妇女的归属需要比男性高,而权力需要和成就需要比男性低;随着年龄的增长,村干部的成就需要呈现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在30-40岁之间成就需要最强,然而归属需要和权力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职务性差异表现在,村支书的权力需要比村主任的更高,而成就需要和归属需要比村主任低。并且,岗位性质的差异导致非党员干部较之党员干部有更高的归属需要和成就需要,和相对较低的权力需要。该文的研究结论的意义在于:指明了村干部激励工作要注意性别、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职务的精神需要(成就、权力、归属感)上的差异。 虽然,当前学者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既定时期或某一个地区的村干部工作动力源结构或类型及其影响因素,总体上仍缺少实证分析,缺少较缜密的计量方法的应用,并且鲜见对新农村建设时期村干部工作动力源结构及其驱动力效果大小进行实证分析。在现阶段,中国农村问题的主要是在中西部落后的农村地区,其以纯农业为主,严重缺乏村集体资源。在新农村建设的财政约束和村庄经济资源约束下,如何激励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因此,本文研究以陕西河阳县为代表的落后地区村干部的工作驱动力问题,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数据来源于2010年10月对陕西合阳县10个乡镇110名村干部的调查。调查方式采用的是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4份,回收134份。根据本文需要,有效样本量有110个。 由表1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村干部中,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年龄偏高(平均年龄49岁);调查对象是村支书和村主任,并且以村支书为主;村干部主要仍以男性同志为主,女性村干部占7%。表1 村干部基本特征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职务村支书74%男女比例男93%村主任26%女7%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5%年龄40岁以下20%高中28%40-5029%大专及以上7%50岁以上51% 为了研究村干部的动力源,根据Likert(理科特)五点量表法(1表示“很不赞同”;2表示“不赞同”;3表示“没意见”;4表示“赞同”;5表示“非常赞同”),设计了16个题目测量村干部工作动力源:(1)村干部工作动力来自于:替民做事、替大家服务,从而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2)村民的认同,从而获得一定的村庄归属感;(3)来自于使自己在村庄觉得更有面子一些;(4)自于村干部工作可以带来一定的工资收入;(5)动力来自于当干部会有其他个人收益(如拓展各种关系、工资外收益,甚至灰色收入等);(6)可以赌一口气,证明我也可以当上村干部;(7)当选村干部可以为自己或家族扬名;(8)担村干部能提高个人社会声望;(9)工作动力主要来自于广大村民支持和拥护;(10)村干部工作动力主要来自于上级的支持;(11)来自于自己的个人兴趣,就是想当干部;(12)当村干部的动力来自于广大村民的监督;(13)当村干部工作可以带来一定的在职消费;(14)村干部工作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15)村干部工作可以带来很多发展机会;(16)工作动力还在于希望下一届能继续连任。表2是动力源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在本文将第四部分将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归纳,并做进一步深入分析。表2 村干部工作动力源的描述性统计量村干部工作的动力源变量样本量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1)村干部工作动力来自于:替民做事、替大家服务,从而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1101.005.003.87270.8362(2)村民的认同,从而获得一定的村庄归属感1101.005.003.05450.9563(3)来自于使自己在村庄觉得更有面子一些1101.005.002.68181.0310(4)自于村干部工作可以带来一定的工资收入1101.005.002.43640.9339(5)动力来自于当干部会有其他个人收益(如拓展各种关系、工资外收益,甚至灰色收入等)1101.004.001.94550.8762(6)可以赌一口气,证明我也可以当上村干部1101.005.002.32730.9964(7)当选村干部可以为自己或家族扬名1101.005.002.13640.8402(8)担村干部能提高个人社会声望1101.005.002.87271.0237(9)工作动力主要来自于广大村民支持和拥护1102.005.004.06420.7610(10)村干部工作动力主要来自于上级的支持1102.005.003.60910.8995(11)来自于自己的个人兴趣,就是想当干部1101.005.002.30000.7728(12)当村干部的动力来自于广大村民的监督1101.005.003.43640.9338(13)当村干部工作可以带来一定的在职消费1101.005.002.48180.9743(14)村干部工作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1101.005.002.27270.8557(15)村干部工作可以带来很多发展机会1101.005.003.50910.9162(16)工作动力还在于希望下一届能继续连任1101.005.003.06360.9794 四、村干部工作动力源结构及其驱动力大小排序 对于110份问卷的数据分析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一共产生了5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这5个因子对方差总的解释度达到76.35%,对方差的解释度较高。而且问卷的总体信度进行了检验,=0.70,表明我们的问卷整体信度较高。运用SPSS 10.0软件进行了因子分析。表3所示,Bartlet球体检验结果相关矩阵为单位矩阵的假设(显著性水平=0.00),KMO值为0.86。这两个指标联合起来检验的结果表明,我们可以用因子分析法。表3 KMO and Bartletts 球体检验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KMO值0.862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Bartlet球体检验)Approx. Chi-Square(卡方值)421.698df(自由度)120Sig.(显著性水平)0.000 本文因子分析采用了斜交旋转,并根据Hair et al.(1998)的建议8,仅保证每个因子上的载荷超过0.55,具体载荷情况见表4。表4 村干部动作动力源结构村干部工作动力源因子载荷12345(14)来自于村干部工作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0.733(7)动力来自于当选村干部可以为自己或家族扬名0.691(11)仅仅来自于自己的个人兴趣,就是很想当干部0.642(5)来自于当干部会有其他个人收益(如灰色收入等)0.639(13)来自于当村干部工作可以带来一定的在职消费0.615(6)可以赌一口气,证明我自己也可以当上村干部0.591(3)动力来自于使自己在村庄觉得更有面子一些0.578(8)动力来自于担村干部能提高个人社会声望0.551(9)主要来源、自于广大村民支持和拥护0.750(10)村干部工作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上级的支持0.676(16)工作动力还在于寄希望于下一届能够继续连任0.555(15)可以带来很多发展机会(如进修、学习等)0.788(2)村民的认同,从而获得一定的村庄归属感0.843(12)来自于广大村民内部的监督、舆论力0.568(4)动力来自于村干部工作可以带来一定的工资收入0.742(1)替民做事、替大家服务,从而会有一定的成就感 0.663 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可以将新农村时期村干部工作动力来源命名为:社会性收益和其他工资外物质性收益(前者如面子、名望、地位等,后者如灰色收入、在职为私消费或其他工资外收益)、村民和上级的支持、正常的发展机会、农村地区熟人社会的村庄归属感、为民服务并获得正当工资收入。从下面表5村干部动力源的驱动力(均值)排序来看,平均而言,当前村干部工作的动力最主要的来源是村民和上级的支持和发展机会;其次,村干部工作的动力还来自于熟人社会的村庄归属感,为民服务并获得一定的工资性补偿。然而,来自于诸如“面子、名望、在职消费或其他工资外收益等”等动力源的驱动力非常微弱,村干部对这些动力源持否定(即不赞同)态度。因为,在村干部看来,当前的村庄现实条件是:无村集体资源,村庄经济发展水平一般,且往往还有负债压力。那么,这类“面子、扬名、在职消费或其他工资外收益”等驱动力机制很难奏效,或者说,根本就难以实现。表5 驱动力大小排序(N=110)动力源均 值标准差排 序村民和上级的支持3.580.921正常的发展机会(进修、培训、社会关系网络等)3.510.922农村地区熟人社会认同感和舆论监督力3.250.883为民服务并获得正当工资收入3.160.944社会性收益及非正常的物质性收益2.380.865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1.主要结论 通过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时期村干部工作动力源分析,我们发现: (1)当前村干部的工作动力源来自于:村民和上级的支持、发展机会、农村地区熟人社会的村庄归属感、为民服务并获得正当工资收入,以及社会性收益与工资外物质性收益(社会性的,如面子、名望、地位;物质性的,如灰色收入、在职为私消费或其他工资外收益)。由于在落后的农村地区,村庄严重缺乏集体资源,村干部要实现灰色收入、在职消费等基本上没有前提基础。再者,现实条件下村庄经济发展很难,在我们让村干部评价“贵村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乡中的位置(分为:较好、一般和较差三类)”时,调查结果总体上显示为“一般”。因而,落后的经济条件下,村干部要追求面子、声望或村庄地位,也缺少了可以“荣耀”的经济条件。 (2)从驱动力大小排序来看,对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具有推动作用的驱动力按照作用大小依次为:村民和上级的支持、正常的发展机会(进修、培训、社会关系网络等)、农村地区熟人社会认同感和舆论监督力、为民服务并获得正当工资收入。然而,在当前村庄缺少资源的现实条件下,传统的声望、面子等精神驱动力,以及灰色收入、在职(为私)性消费、工资外收益等物质驱动力实现机制缺少了必要的土壤。这一观点支持了吴毅(2002)的研究结果,即村干部很难获得传统的面子、声望等精神追求以及工资外等物质性追求。 2.政策建议 (1)增加新农村建设时期村干部的发展机会,加大对村干部的工作支持力度 首先,吸纳村干部晋升为公务员。在改革开放30年来,村干部向上升为国家公务员的空间极小。而在建国后的大部分时期,晋升为公务员曾是村干部职位最大的动力。2010年公务员招考中有了新的变化,即增加了基层工作者包括村干部报考国家公务员的比例。但是,吸纳村干部为公务员的方式应多样化。除了公务员考试制度外,古时代“举孝廉”的方式也可以借鉴。新农村建设中,应加大从农村基层吸取乡村干部晋升为公务员的政策力度,并做好宣传工作,增加村干部发展机会可成为激励落后地区村干部工作的重要的动力源泉。 其次,要增加对村干部的技术、技能培训,尤其是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法律、法规、环保意识等方面的培训。结合我们对合阳县110村干部(村支书和村主任)的调查、访谈,他们总体上认为陕西省进行的新农村建设村官培训是有效果的。一方面,从培训收获上看,他们更多的了解到了农村工作(例如,如何处理土地问题、村民矛盾等问题)所需要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参观农业发展的新技术(杨凌设施农业的新产品、新技术,奶牛养殖基地、养鱼等技术信息),学习了新观念(产业化养牛、发展苗木、盆景花卉、大棚蔬菜等),还了解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意义,环保及如何提高村干部、村民素质等。另一方面,从培训效果评价来看,他们认为“村官新农村建设培训”有助于提高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增加对“村官”的新农村建设等相关培训,也是国家落实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式之一。 (2)继续加大对农村公共工程和公益事业的支持力度 据我们近几年田野调查发现,陕西省村民饮水、乡村道路、灌溉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应进一步加大对公益事业的投资力度,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设施、医疗保健、农民发展紧缺资金的供给方面做出更实质性的努力。增加乡村干部在村庄公共产品供给和服务中的工作,并树立良好的新农村形象。 (3)保证村干部工资按时、足额兑现的基础上,适度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 在资源严重匮乏、较为贫困的广大农村现实条件下,村干部缺乏晋升机会,外出打工又未必能挣到大钱,微薄的工资报酬对于广大后地区村干部仍然会有吸引力。因此,首先要保障工资按时兑现,应鼓励由县级财政把工资定期地、直接地打入村干部账户的做法,并健全对拖欠村干部工资的惩罚机制。此外,根据我们的调查、访谈,村干部对“卸任后无任何保障”充满了后顾之忧。而当这种保健性激励因素欠缺时,村干部的工作就缺乏动力,并且会报有怨言。如何将村干部的卸任后福利保障制度纳入一个合理的体系中(如医疗体系、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并把村干部的工作绩效与卸任后的实际困难等结合起来考虑村干部的社会保障问题,将有助于促进村干部整体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参考文献:1 吴毅.双重边缘化:村干部的角色与类型学分析J.管理世界,2002(11): 78-85.2 Roz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