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写作课件 (一) 1企业资料 绪 论 一、写作的含义 写作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传播行为,是人以 语言文字手段,把对客观世界的思想、感情和 认识表现出来的一种创造精神产品(文章)的 思维活动。 写作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写作是指 一切运用书面语言表情达意的传播行为,包括 用不同的文体、不同的篇幅写成的文章或作品 ; 狭义的写作专指文学创作,即诗歌、散文 、小说和剧本等创作。 2企业资料 二、写作的地位和作用 (一)写作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 写作是一种工具。长期以来它一直 是“载道”、“言志”和“缘情”的工具。它随 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且是社会发展 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写作作为一种信 息载体,用以交流思想和传播信息,是 创建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推动 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 3企业资料 (二)写作是生存和谋职的一个重要手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写作逐渐成为一个人 在社会上谋生的手段。一个人没有写作能力 ,是容易陷入生存、谋职的困境。写作往往 成为人生事业的一部分,许多作家把写作视 为生活的主要部分,生存的重要标志,生命 活力的体现。 著名作家汪曾祺说:“我觉得只有写东西 的时候,我才活着,才能表明我的确存在。” 4企业资料 三、写作行为的特点 (一)鲜明的社会性 写作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作者是 实践活动的主体,文章则是实践活动的产物。 写作这种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它的社 会性突出表现在:写作的源泉是社会生活;作 者写作要受时代、社会的影响和制约。 (二)极强的综合性 写作活动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高级智能 活动。一篇文章或作品,是作者的生活感受、 知识积累、思想感情、审美观念、心理、智能 、意志、才气等多种素质和条件的综合体现。 5企业资料 (三)突出的实践性 写作作为一种“行为”,具有突出的实践性 ,只有通过实践,写作理论才可能转化为写作 能力。写作实践也是使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 力的必由之路,是学习写作的人养成良好的写 作习惯,提高自身素质和写作水平的正确途径 。 鲁迅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 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 无心得与方法的。” 6企业资料 (四)独特的个体性 写作活动是主体的一种个体性的创造性精 神劳动,任何社会生活和客观事理都必须经过 写作者头脑的整理、加工后才能通过书面的语 言文字表达出来,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作者始 终处于关键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凡是成功的 作品,都很自然地融会了作者特有的人生经历 和生活体验,表现着作者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对 事物的真知灼见,闪烁着作者独具的气质、才 情与智慧之光。 7企业资料 四、写作的规律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从认识论到反映 论,即从“意化物化”的过程,反映了写作活 动中的“双重转化”规律。 第一重转化是“意化”,是指客观事物通过作者 的头脑转化为观点、判断、理念或思想,就是 “物”通过人脑转化为“意”的过程。 第二重转化是“物化”,是指将“意化”了的“意”, 通过提炼、加工,把“意化”阶段构想的文章蓝 图用书面语言表述出来的过程。 8企业资料 从“意化”到“物化”的“双重转化”规律向 我们清楚地揭示:如果一个人只有丰富的 生活,很好的思想、观点,而没有必备的 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和写作能力,是绝对 写不出或写不好文章的。同样,如果只具 备写作能力,有过硬的文字功夫、写作技 巧,但没有多少生活积累,没有到取之不 竭的源泉中去摄取丰富的养料,那么,写 出的文章也将是苍白无力、缺乏感人力量 的。 9企业资料 第一章 写作摄取阶段 第一节 观察能力 一 、观察的含义 观察是一种特殊的智力行为,是写作活 动的行为过程之一。观察一般指在事物的自然 状态下为一定目的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 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始,是对自然现象、社 会现象或人本身进行考察、了解的一种方法, 常同积极的思维相结合。 10企业资料 二 、观察与写作的关系 (一)观察使作者提高写作素养,为写 作提供材料 写作者是写作活动的主体,写作主体除有 思想、知识、技巧方面的素养外,对生活的认 识和理解能力也应该是写作者的素养。而且, 大量的写作实践还告诉我们,写作者的思想修 养、知识修养和写作技巧也是在他们对生活进 行观察和写作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的。 11企业资料 (二)观察使写作者不断诞生写作灵感 写作灵感是写作者在生活中由于受到外在 客观事物的刺激、触发,产生出强烈写作欲望 的过程。写作灵感并不神秘,它是从作者对生 活的观察体验中产生的,是作者在写作构思中 因外物的激发而产生的一种思路贯通的现象。 诗人艾青说过:“所谓灵感,是诗人的主观 世界与客观世界最愉快的邂逅。”(诗论 ) 12企业资料 (三)写作使观察行为目的化 观察的目的是为了给写作活动提供材料, 写作活动使观察行为的目的得到实践,是“厚 积而薄发”。所谓“厚积”,就是通过观察打量 地积累材料,深入地分析认识材料。此等厚 积,既是积累感觉,更重要的却是积累来自 于观察深处的思想。所谓“薄发”,就是将丰富 的感觉和思想用精纯的篇幅、以洗炼的语言 形式表现出来。 13企业资料 三 、观察的方法 (一)定向观察和随机观察 定向观察就是针对相对稳定的目标(即 有明确的观察对象与目的)的观察。 随机观察,又叫“机遇观察”,它是和定 向观察相对而言的,指没有明确目的和具体观 察对象,而是在平常生活中偶然碰到的事物或 现象引起了作者的注意而进行的观察。 14企业资料 (二)定位观察和移位观察 定位观察是指作者站在一定的位置上、 从一定的角度去观察。移位观察是指作者不局 限于某一特定的位置,不断变换观察位置和角 度的观察方法。 (三)比较观察和变换观察 比较观察就是将不同的观察对象或同一 观察对象的不同方面加以对照,从而把握事物 的本质特征。变换观察是相对前面角为稳定的 观察方法而提出来的,他包括变换观察对象的 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两种方法。 15企业资料 第二节 阅读能力 一、阅读对写作的意义 (一)阅读是一种间接摄取材料的方法 对于写作材料而言,除生活之外,书籍 、文章是唯一的重要来源。阅读可为写作提供间 接材料。通过阅读获取的材料,可以直接作为文 章中佐证性的事实和论据。 生活如海洋,没有哪位作者能在社会生 活中事必亲躬全部获得写作的第一手材料,因此 通过阅读来间接感受生活、了解众多信息、摄取 写作素材是一条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16企业资料 (二)阅读为写作者提供了众多的知识信 息 知识对于写作主体的重要,不仅表现在提 供资料、根据和借鉴等方面,而且更主要的是 为认识、思维、想象等提供前提和基础。阅读 所获取的知识是他人的知识,所谓“他人”,是 指那些曾经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做出过贡献的前 人和我们周围那些对生活与世界有所发现者。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阅读的范围就应当是千 百年来,人们对自然的、社会的或历史的、现 实的一切见解的记载。 17企业资料 (三)阅读对作者的写作活动具有指导意 义 阅读对写作的指导意义首先表现在为写作 主体大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其次表现在为写作 主体提供了写作技巧的典范。“应该怎么写”的最 好材料是前人成功的作品,它们为写作者提供 了艺术方法、文体风格、表现技巧等方面的成 功经验。 二、阅读的方式 (一)精读 精读是按内容顺序一字不漏地仔细研读,不 仅要求“字求其训,句索其旨”,透彻理解文章内 容,而且阅读时要加强想象、分析、评价等思 维活动,以求根究底品其神韵,明其精义。 18企业资料 (二)泛读 阅读的对象应该广博宽泛,即所谓“博览群书 ”、“读书破万卷”。所谓“开卷有益”就是指各方面 的书籍、文章都可以给人一定的启迪和收获。 泛读这种方式比较自由,不拘一格。 (三)选读 现代科学飞速发展,知识分类越来越细, 知识更替也越来越快,这就需要有选择性地阅 读。首先要明确阅读的目的;其次,要制定一 个读书计划,精选读物。 19企业资料 (四)速读 速读是一种从文字符号中迅速吸 取有用信息的阅读方法。现代社会是信 息时代,节奏快,观念新,如何在最短 的时间内读完应读的东西,便是速读方 法产生的现实依据。速读的具体方式有 默读、扫读和跳读三种。 20企业资料 三、阅读能力 (一)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指对文章进行分析、综合的 能力,它是运用逻辑思维方式(判断与推理) 去把握文章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内涵的一种素 质表现。要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就需要对文 章进行分析解剖与综合概括,以解析文章的表 层意义和深层意义,并对文章的内容、主题、 结构、语言、表现手段等要素进行全面、系统 的解读,然后获得整体的认识,发现和总结其 中带规律性的东西,将文章彻底读懂。 21企业资料 (二)想象能力 想象能力是阅读过程中一种极其珍贵的思 维品质。阅读时,除了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理解 、评判之外,还需要根据语词提供的阅读表象 ,通过想象将文字描述还原为生活形象,进而 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这首先要求阅读 者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以使想象更加开阔、 深远,富于创造性。其次,还要求具备良好的 情感素质,因为丰富、健康的情感是展开美好 想象的直接动力。 22企业资料 (三)鉴赏能力 鉴赏能力是指对文章的内容、形式、 风格等方面的鉴别能力和欣赏能力。它的特点 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从判断、审美的角度出发 ,对文章做出更准确、更深刻、更全面的批判 。这就要求阅读者具有宽广的文化视野(包括 文化知识范围、生活经验积累等方面)。同时 ,还需要具有较高的思想认识水平,以获得较 高层次的认识效果,使认识更接近文章的本质 。 23企业资料 第三节 感受能力 一、感受的含义和作用 (一)感受的含义 感受是客观外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一 种心理活动,它反映出作者的感情层次和情绪变 化。 感受不同于观察。观察是对客观事物的特殊 感知,是通过人的各种感觉器官来获得直接经验 的有意识的思维活动,着眼于反映客体的具体形 象和本质特征;感受则主要是写作主体自身的心 态的活动,着重于表现主体受到外物刺激后的心 理状态和思维、情感活动的具体体验。即观察反 映物态,感受表现心态。 24企业资料 (二)感受的作用 1感受引发写作冲动 作者为文之前,都有一个准备过程,此过 程是从写作动机的萌发,竟选题、定体、聚材 、立意至掌握全部写作内容的过程,其中写作 动机的萌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写作动机的 产生主要依赖于主体的感受。无论是客观需要 的写作,还是别人授意的写作,都离不开主体 的独特感受。 25企业资料 2感受产生写作情感 写作是一个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因素 的复杂心理过程,在此过程中,作者不仅用文 字反映客观世界、表述认知结果,而且将自己 的感情和主体意志滲透其中。文章,尤其是文 学作品,它所表现的不是纯粹的客观自然,而 是“情化的自然”,这个“情化的自然”是人的主观 意志和客观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复合体。 写作实践表明,无论是宏篇巨著,还是短文 小品,其作者都有生活积累和感情积累,其写 作冲动往往来源于感情触动,这种“触动”就是 写作主体的感受,它常常表现为情感的激荡、 理智的启示和诗意的暗示,使作者产生一种表 达某种思想、宣泄某种感情的愿望这便是写作 冲动。26企业资料 3感受启动写作思维 思维是写作的前提和灵魂,文章是客观事 物在作者头脑中反映,是作者思维成果的物质 表现形式。没有思维活动,就没有写作活动, 没有思维的深度,就没有写作的深度。写作思 维活动开启的前提是感受,没有感受,写作思 维难以进行。 鲁迅指出:“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思结 想,一挥而就。”准确概括了写作活动的四个环 节,在“静观默察”和“凝思结想”之间,是“烂熟 于心”开启了写作的定向思维活动。没有感受就 没有写作的定向思维活动,心有所动,才会对“ 所动”的客观事物进行思维。 27企业资料 二、写作对感受的基本要求 (一)感受要独特 文章要有个性,避免一般化,作者对写 作客体就要有独特的感受,作者捕捉、选择的 外物以及由此及彼触发的思想感情要与众不同 ,具有特殊性。就外物而言,它新鲜,个性鲜 明,内涵丰富;就作者而言,有独特的心理定 势,善于同中见异,选择别人没有发现或没有 借用的外物特征,善于运用求异思维,从别人 认定的外物意蕴中感知新的意蕴。 28企业资料 (二)感受要深刻 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要深刻,作者的感 受必须深刻。要达到着一要求,主要取决于两 个方面。第一,写作客体对作者的刺激作用。 一般说来,客体的刺激越尖锐、越强烈,作者 的感受就越深刻。第二,写作者的主观能动作 用。作者对外物的感受,有受动的一面,更有 主动的一面这主要表现在作者可以选择、想象 、联想、同化。不同的作者对同一事物,其感 受的深浅,主要从这些方面对比地显现出来。 29企业资料 (三)感受要敏锐 一个优秀的写作者,要具有对生活的敏锐 的感受力,即要能够做到“一粒沙里见世界, 半瓣花上说人情”。就心理因素而言,敏锐的 感受能力主要来自丰富的情感,因为一切心理 因素中,情感是驱动心灵感知世界的最积极的 动因。 作为写作者,如果不愿在色彩绚烂的生活 面前熟视无睹,就要丰富自己的感情,增强对 生活的吸收力,即要有一颗感情层次和品类都 决不单调的心。有了这样的心灵,才会在平凡 的生活中有精彩的发现,而不至于把生活表现 得枯燥乏味,才会对内部或外部的情感世界以 非凡的洞悉,而不至于浅薄平庸。 30企业资料 第四节 采集能力 一、材料的含义和类型 (一)材料的含义 材料是作者为了写作活动的需要,从生活中 观察体验、阅读、调查采访而获取的写作对象, 它是写进一切文章的表情达意的生活事实与理论 依据。 材料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由于在写作过程的 不同阶段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写作材料可分为素 材和题材。素材是指作者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的、 未经过加工处理、未写进文章的原始材料;题材 则是指住宅从大量素材中加以选择、提炼、加工 后,写进文章中的材料。 31企业资料 (二)材料的类型 1事实性材料:是指客观存在的社会生活 现象,或书籍、文章中提供的具体情况,包括 人物、事件、数据、图表等。事实材料适合各 类文体写作。 2观念性材料:是指对社会各种现象在观 察、实践、抽象后逐步形成的意识、观念,包 括科学原理、定义、结论、看法以及人们日常 生活中流传的警句、格言、俗语、谚语等。观 念性材料是针对事实性材料而言的,它具有理 念性和公理性,适合于议论性文体如各种评论 、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等文体的写作。 32企业资料 二、材料的来源 (一)观察体验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材料主要来自于 生活,来自于写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感受 。要获取材料,首先必须热爱生活。所有成名的 作家、所有成功的写作活动,都是写作者热爱生 活的结果。当一些功成名就的作家、诗人谈到创 作体会时,往往第一句话就是真诚、响亮的“感 谢生活”, 感谢生活的馈赠。他们认为生活丰 富的内涵在他们胸中奔突不停,不吐不快,他只 是借用了文字和文学形式将生活的本来面目再现 于读者眼前。 33企业资料 (二)调查采访 调查是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实际情况进 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和了解。调查能是写 作者获得丰富、可靠的第一手材料,在调查报 告、工作总结、情况报告以及新闻报道中,往 往需要通过调查的方式获取比较直接、具体、 准确、翔实的材料。 普遍调查指在一定的调查范围内,对 所有的对象进行调查,其好处在于它的全面性 ,能取得比较精确的全面材料。在一个较小范 围内,进行普遍调查还比较容易,但如果涉及 范围广泛,需要人力、物力、财力过多,调查 的难度较大。非普遍调查指在一定范围内选取 部分对象进行调查,通过部分情况的了解,以 点带面,把握总体的情况。 34企业资料 采访主要是新闻写作活动中搜集写作材料 常用的方式。它是新闻报道者通过访问和观察 体验迅速采集新闻素材的一种业务活动。采访 的具体方式主要有口头访问、现场观察和亲身 体验。 口头访问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采访方式 。有个别访问、开座谈会、电话采访、在线采 访等形式;现场观察又称“目击采访”,是记者 通过自己的眼睛对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实 地观察;亲身体验则是记者通过蹲点或直接参 与的方式对报道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的 采访活动,它主要用于比较复杂的事物或历时 较久的事件的新闻报道中。 35企业资料 三、选材的原则 (一)围绕主题选择材料 选择材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用最精当 的材料把主题表现得更加充分、突出、深 刻,使材料更好地为主题服务。因此,选 择材料的首要原则就是始终围绕主题选择 那些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凡与主题有关 的、有内在联系的材料要选用,凡是能够 有力表现、说明、烘托主题的材料,要选 用;反之,就必须果断地舍弃。 36企业资料 (二)选择新鲜生动、有表现力的材料 新鲜,是从时效性的角度来考虑的。 生活中最新发生的事情,对某种事物的 最新看法,有关社会、时代、人生的最 新感受都是新鲜的材料。生动的材料, 则是指具体形象,极富感情并饱含丰富 的意蕴的材料。具体形象的材料是适合 大多数文体写作要求的,它鲜明、生动 的感性特征能形象地展示生活的本质, 我们选择写作材料既要新鲜,同时还必 须是生动的。 37企业资料 (三)选择典型的材料 典型材料是某一类材料中最具有代 表性的人、事、物、景。典型的材料是 极富写作开采潜力的材料,写作要以点 带面、以小见大,就必须注意选择典型 的材料。材料的典型特征是在围绕主题 、新鲜、生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写作 者经过精挑细选打磨而成的。 38企业资料 (四)选择真实的材料 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选择真实可靠的材 料,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和生活的本质,帮助 读者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需要指出的是,不 同文章体裁对材料的真实性有不同要求,即有“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分。 一般的文章(议论文体、应用文体、新闻 文体等)对材料要求达到生活真实,即生活中 实有其人、确有其事;文学写作(特别是小说 和剧本)则要求所写的材料达到艺术真实,即 作品中所写的人和事可以不是真人真事,允许 艺术虚构,但这种虚构应以一定的生活事实为 基础,要能够体现出生活的本质与规律,达到 本质的真实。 39企业资料 第二章 写作运思阶段 第一节 思维能力 一、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一)思维的含义 思维是人类大脑的特有功能,是人脑 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在 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进行分 析和综合,判断和推理,从而对事物的 一般特性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作出认 识。 40企业资料 (二)思维在写作中的作用 1.聚材阶段需要思维的参与 作者在通过观察以摄取写作材料的过程中 ,对外部信息并非机械地照相式地摄取,而是 依靠大脑意识的控制,通过各种感官有目的有 组织地加以搜集和捕捉。作者搜集写作材料的 过程,同时也是积极思维的过程。 作者通过阅读的方式获取材料的过程,仍 然是一个思维的过程。作者对资料的阅读并非 盲目地一概接受,而是有所选择的。作者总是 从一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心理出发,根据自己 的写作要求,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必要的筛选 ,并在阅读过程中作出判断。 41企业资料 2构思阶段需要思维的贯穿 作者进行构思需要全面考虑选材、立意、 谋篇和语言表达等,这是一个分析材料、组织 材料,由表及里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在这一 过程中,需要作者进行分析和综合,思维具有 更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在构思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致经历了 三个阶段:其一,作者把日常观察、采访和阅 读所得进行内化处理,通过必要的想象、联想 、分析和综合等思维活动,将所获得的材料进 行消化、吸收、加工和改造;其二,作者从文 章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入手,认真思考文章 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其三,作者 原由系统思维,全方位考虑文章的总体构架, 从而绘制出文章的蓝图。 42企业资料 3成文阶段需要思维的深化 作者要将头脑中看不见摸不着的构想变为 供阅读的文本,同样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作者要不断地考虑如何将构思 的内容表现出来,从语词的推敲,到技巧的选 择,都离不开思维的活动。初稿写成后,对文 章的修改也需要各种思维活动的参与。修改阶 段,既需要作者审视内容、推敲词句、增删材 料,同时又要求作者考虑如何用最精炼、最准 确的语言表情达意,使文章达到最佳水平,可 见文章的修改过程,同样也是作者的思维过程 。 43企业资料 二、写作思维类型 写作思维的类型有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 。 抽象思维又被称为逻辑思维,它是以揭示事 物内在本质和一般规律为根本任务,依据一定的 系统知识,遵循特有的逻辑程序进行的思维活动 。其内容和工具是一系列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等 ,具有概念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在写作中,抽 象思维能指导写作者自觉地进行材料的积累,全 面、深刻地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克服片面性和 表面化。它还能使作者在写作构思中科学、正确 地预见事物未来的趋势。 44企业资料 形象思维是把各种感官获得的并储存于大 脑中的客观事物形象的信息,运用比较、分析 、抽象等方法,加工成为反映共性或本质的一 系列表象,在一这些表象为基本单元,通过联 想、类比、想象等形式,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 的内在本质与规律。形象思维具有形象性、想 象性和非逻辑性。 形象思维的基本过程有两个阶段,形象思 维的初级阶段是表象上升到意象,运用意象对 客观事物进行形象识别;形象思维的高级阶段 则对意象进行进一步加工,通过想象创造新的 形象。写作过程中需要大量运用形象思维,作 者丰富的感性体验、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 营造等都离不开形象思维。 45企业资料 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这就要求 作者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培养写作主体的 写作思维能力,就应将重点放在培养创造性思 维能力上。所谓创造性思维,是具有崭新思维 内容,并能产生全新的思维成果的高级思维形 式。创新是创造性思维的根本特征,它要求作 者在运思之时敢于打破陈规,进行多向思考, 能够独树一帜。人们常说“文贵创新”,文章要 出新,关键就在于作者要具有创造性思维。正 因为创造性思维在写作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 作用,因此有必要把握创造性思维的不同类型 。 46企业资料 (一)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一种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力图 另立新意的思维方式。以不同的思路,用全新 的观点看问题并提出独到的见解,得出全新的 结论,是求异思维的主要特点。文章要写得新 颖,首先作者要想得新颖。而要想得新,就必 须从传统的思维模式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要敢 于在思维领域中向传统的思想观点挑战,敢于 大胆地怀疑惯常的行为方式和结论,敢于提出 自己的新观点,并能以严密的论证推理加以证 明。 47企业资料 (二)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多向思维,是作者以某一既 定的选题为圆心向四周进行发散性思考的思维 方式。运用发散思维进行写作,可以促使作者 从线性思维中解放出来,把封闭的思维圈变为 象电波一样向四周散射的发散思维,以开阔的 思路去观照生活,分析问题,从而揭示客观世 界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善于从正反、上下、 前后等各个角度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思考 问题。 48企业资料 (三)类比思维 类比思维是一种由此及彼,把相似事物联 系起来进行思索的思维方式。运用类比思维进 行写作,作者要善于从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间 找到相似点,并把二者联系起来进行思考。类 比思维可以使作者思路活跃,有效地提高文章 的形象性和可读性。类比思维在写作过程中往 往表现为整体类比和局部类比两种形态。整体 类比是指文章整体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的类 比,即作者实写之物所具有的特定的象征意义 ;局部类比是将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具体表 现为比喻的修辞手法。 49企业资料 (四)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方式。写 作时,作者常常由于某种事物、情景的刺激而 想到其它事物或其它情景,这种联想具有无穷 的能力,作者通过联想可以把复杂的、抽象的 ,甚至是难以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形象而简洁地 表达出来。同时,一联想牵引着读者的思绪, 使读者能够透过具体的形象,进而透彻地了解 文章的主旨。 50企业资料 (四)变形思维 变形思维是一种对生活原型进行变形处 理的思维方式。由于变形思维改变了生活原型 的外部形态,并对其某种特征进行夸大或缩小 ,因此更能突出事物的特征,也更能打破客观 生活的局限,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艺术形象。变 形思维在文学写作中运用极广,很多作品从总 体构思到细节处理,无不渗透了作者的变形思 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承恩的西游 记,以及西方现代派作家卡夫卡的变形记 等作品,无一不是变形思维的具体成果。 51企业资料 第二节 立意能力 一、主题的含义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无论写 那种体裁的文章或作品,作者总不会是 毫无目的的、盲目地进行,作者选择一 定的题材来写,总是要通过所写的材料 直接或间接地表现某种思想、情感或主 张。作者的这些思想、情感或主张等, 通过文章的和特定的表现形式表达出来 ,就成为文章的主题。 文章的主题就是指作者通过文章的全 部内容所表达出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 。 52企业资料 二、主题的性质 (一)主观性 从写作主体看,主题是作者的认识和 见解。写作主体在对客观生活进行感知 的基础上产生出写作的冲动,再通过思 维活动将这种写作冲动提炼成一种思想 意识或情感、意念在文章中表达出来, 这种思想意识或情感就是文章的主题。 可见,主题就是作者写作动机或意图的 体现,不同的作者会因其主观立场、态 度或思想观念等的差异而提炼出不同的 写作主题。 53企业资料 (二)客观性 从写作载体(即文本)看,主题客观 存在于文本之中。文章的主题是通过全 部内容所表达吃老本的思想和情感,因 而主题不能脱离文章而存在。读者对文 章主题的认识和把握必须从具体的文本 入手,通过作者所写的文章或作品本身 来解读其中的意蕴,概括出文章的主题 。 54企业资料 (三)认同性 从写作受体(即读者)看,主题是读 者普遍认同的思想。写作受体是写作活 动的接受者和检验者,文章的思想价值 如何,最终要得到读者的承认和评判。 虽然有些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 们对其主题的认识不尽相同,但只要读 者能够克服认识上的偏见,从作品实际 出发,充分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真正 将两者辩证统一起来,作品的主题最终 是可以被正确认识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同 的。55企业资料 (四)时代性 从写作客体(社会生活)看,主题 要受时代的影响和制约。一定的社会生 活总是体现着一定时代的特定内容,文 章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而作者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要受 到时代的制约,因而文章所表达出的主 题必然会打上时代的烙印。白居易提出“ 文章合为时而著”、鲁迅将自己的作品称 为“遵命文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 文章,不同时代的文章也就蕴含着不同 时代的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 56企业资料 三、主题的作用 (一)主题是文章的灵魂 从文章的评价标准来看,文章是内 容和形式的统一。文章的高下优劣,取 决于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程度,其中 具体涉及到对确立主题、材料取用、谋 篇布局、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评价。而在 这诸多方面中,最主要、最根本的评价 标准就是文章的主题,它犹如灵魂对于 人之重要。文章主题正确深刻与否,是 文章有没有价值、简章高低的关键所在 。 57企业资料 (二)主题是文章的统帅 主题不仅是文章的灵魂和生命线,而 且是文章的统帅。明代哲学家王夫之曾 说:文章“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 之兵,谓之乌合。”(船山遗书夕堂永日 绪论) 主题的统帅作用在于,以意取材,根 据主题的需要决定材料的取用;以意谋 篇,根据主题的需要进行谋篇布局;以 意役法,根据主题的需要选用写作技法 ;以意遣词,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恰当 词语。 58企业资料 四、提炼主题的要求 所谓提炼主题,又称为“炼意”,就 是将从材料中得来的思想认识加以集中 和深化,进而形成一篇文章所要表达的 中心思想。提炼主题的过程也就是从感 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提炼主题的基本要求是要做到正确 、深刻、新颖。 59企业资料 (一)提炼正确的主题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时会正确无误, 有时会带有片面性,有时则错误荒谬。正确的 主题总是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而避 免了片面性与错误荒谬。能否确立正确的主题 ,与作者的思想观点、认识水平有关。正确的 主题来自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是复杂曲折的,要正确认识就必须对它全面考 察、全面分析,从正反、纵横、时空、彼此等 多种角度去比较、分析。只有经过这样深入细 致地分析研究,才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也 才能提炼出正确的主题。 60企业资料 (二)提炼深刻的主题 所谓深刻是指所提炼的主题能够反映 生活的本质及内部规律,能揭示出事物所包含 的深刻的思想意义。由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深 度和高度的不同,反映在写作中,提炼的主题 便会有深浅之分。深刻的主题来自对事物深层 意义的揭示,能从现象中发现本质,深入地开 掘出客观事物所蕴含的内在意蕴,昭示问题的 根源,是主题深刻的基本条件。能在常人的认 识上前进一步,比常人的见解高出一筹,是主 题深刻的重要条件。要提炼深刻的主题,作者 就应该克服惰性思维,努力开掘,拓展主题。 61企业资料 (三)提炼新颖的主题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时会“英雄所见略同 ”,有时却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这在生活 中虽不能说孰好孰差,但在写作中,往往会因此而 影响对主题的评价。那种“英雄所见略同”的主题, 被称为人云亦云的平庸的主题;而“见人所未见, 发人所未发”的主题,则被称为独具慧眼的新颖的 主题。文贵创新,主题的新颖与否,是衡量文章是 否有创新意义的尺度之一。 要提炼出新颖的主题,作者要善于发现事 物的特点,标新立异。事物特点是事物相区别的个 性,事物有了个性,它就与众不同,就显得新了。 作者还要善于选取独特的视角,同中见异,相同相 似的题材,从不同的视角去认识它、表现它,其主 题也会不同。 62企业资料 第三节 谋篇能力 一、结构的含义 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组合构造,即文 章内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结构是作者 思路在文章中的具体体现,文章结构的基 本任务就是:从表现主题的需要出发,沿 着一定的思路,将所选用的材料组合连缀 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63企业资料 二、结构的内容 (一)段落和层次 段落,又称“自然段”,是指文章内容在表达时, 由于转折、强调、间隙等情况所造成的分隔、停顿 。段落是构成文章的最小单位,它具有“换行”的明显 标志。 层次,又称“意义段”或“大段”,是指文章表达思 想内容的先后次序,它体现着作者思路展开的步骤 ,所谓“安排层次”,就是安排文章各个部分的次序和 位置。 段落和层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段落侧重于文字 表达的需要,层次则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一般 说来,层次大于段落,即几个段落构成一个层次; 有时层次的划分恰好与段落一致,即一个段落就是 一个层次。 64企业资料 1记叙性文体安排层次的方式: (1)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安排层次; (2)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安排层次; (3)按时空交叉的顺序安排层次; (4)按材料性质分类来安排层次; (5)以作者对事物认识发展和感情变化 为顺序安排层次。 65企业资料 .议论文体安排层次的主要方式: (1)总分式:文章中各个层次之间是总分 关系,这种安排层次方式具体包括“先总 后分”和“先分后总”两种类型。 (2)并列式:文章中各个层次之间呈并列 关系,一个层次阐述一个方面的问题。 (3)递进式:文章中各个层次之间呈递进 关系,逐层深入、由表及里地分析和阐 述某个问题或现象。 66企业资料 (二)过渡和照应 过渡是指文章中上下文之间的衔接 和转换。它在文本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 作用,使上下文相邻的两个层次或段落衔 接紧密,转换自然,天衣无缝。 需要安排过渡的情况主要有:一是文 章内燃机车转换处需要安排过渡;二是表 达方式或表现手法变换时需要安排过渡。 67企业资料 文章中主要有三种过渡形式: 一是过渡词语,如“因此”、“由此可见” 、“综上所述”以及“然而”、“但是”等等表示 段落间各种关系(因果、转折、条件、总 分)的词语进行过渡; 二是过渡句,在上下两个层次之间用 一个句子来过渡。过渡句一般位于下一段 之首,也可放在上一段末尾。 三是过渡段,用一个单独的段落作为 连接上下层次的过渡。 68企业资料 照应是指文章前后内容的关照和呼 应。前面写到的内容,后面要有交代;后 面写到的内容,前面要有伏笔,使文章有 因有果,瞻前顾后,相互呼应。 文章中常见的照应方式有以下三种: 一是首尾照应,即文摘的开头与结尾 相呼应。 二是前后照应,即文章中谦和内容的 照应,前有伏笔,后有呼应。 三是文题照应,即文章的正文与标题 相照应。 69企业资料 (三)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文章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从阅读 来说,读者希望开头就能得到好的印象 。从写作来说,开头关系到全篇的布局 和格调。结尾古人称为“收笔”,是文章所 叙之事的结局,或者是论述问题的解决 ,它是全文内容发展的自然结果,是对 全篇的总的收束。 70企业资料 常见的文章开头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开篇点题法,即开门见山,开头直接 提出文章的主题; 二是起句发问法,从提问入笔,引人深思 ; 三是交代缘由法,在文章开头表明写作的 动机和原因; 四是抒情写景法,从抒发感情或描绘自然 景物入手,以此渲染气氛,奠定作品基调; 五是蕴含哲理法,以富含哲理的格言、警 句作为开头。此外,还有设置悬念法、借用典 故法、旁征博引法等等。 71企业资料 常见文章结尾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篇末点题法,即古人所说的“卒章显其志” ,在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点明主题; 二是抒情言志法,即“抒情式结尾”,在抒情散 文中经常使用这种方法; 三是长留余味法,即“含蓄性结尾”或“哲理性结 尾”,用富有哲理的语言,引发读者的思考与回味 ; 四是出人意料法,在小说创作中常常采用“出 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增强作品情 节的曲折性和生动性; 五是寄托希望法,即“鼓动性结尾”或“预示性结 尾”,在文章的最后展望未来,提出希望,发出号 召,鼓舞人们斗志。 72企业资料 三、结构的原则 (一)服从性原则 一是指结构安排必须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 二是指结构安排必须服从文章体裁的要求。 (二)整体性原则 一是指文章的结构必须完整,不能残缺不全; 二是指安排结构必须从总体上考虑各部分之间 的和谐统一(即段落和层次间的衔接、过渡, 前后内容的关照与呼应)。 (三)逻辑性原则 一是指安排结构要符合事物本身的发展顺序和 规律;二是指安排结构要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 顺序和规律。 73企业资料 第三章 写作成文阶段 第一节 表达能力 一、叙述 叙述是把事物发展变化过程和人物经 历叙写出来。叙述是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各种文体都可运用,记叙性文体更是 离不开它。 叙述可分为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两类 。概括叙述就是对所写的事作简括的述 说、交代;具体叙述就是对所写的事作 比较具体的述说。74企业资料 在写作中,常用的叙述方法有: 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来进行 叙述。 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一事件发展过程中 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 头进行叙述。 插叙是在叙述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 时中断主线而插入另外的事,待插入的内容叙述 完后,再回到原来的叙述上。 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 地点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 件,再叙一件,用俗话说就是“花开两朵,个表 一枝”。 75企业资料 二、描写 描写是用生动形象做语言,把人物、事物 、景物的形态和特征具体地描绘出来。描写着 重在对人物、事件、环境的描绘和刻划,使之 生动传神,历历在目。在文章中,描写的作用 也是多种多样。用来描绘自然景物,可以再现 自然风貌,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用来描 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可以使人获得栩栩 如生的形象;用来描绘一定的场景,可以把人 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再现出来。总之,描写对刻 划人物、表现主题都有极大的作用。 76企业资料 描写的类型可从根据不同的标准来 划分,从描写的风格上分细描和白描; 从描写的角度上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从描写的对象分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等。 细描是一种繁复的描写方法,追求浓墨重 彩、修饰雕琢的描写效果,这种描写文字绚丽 ,色彩斑斓,常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 手法。 白描则是一种朴实的描写方法,用词简明 洗练,不尚修饰,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事物的 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的写法。 77企业资料 直接描写就是直接描绘人物的外貌 、语言、动作、心理等,这种描写也叫 正面描写;间接描写则是从其他人物的 描写里烘托出所写的人物,或通过别人 的评价来描写人物,这种描写也叫侧面 描写。 人物描写具体分为肖像描写、行动 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等。 78企业资料 人物的肖像是人的外貌的统称,包 括身材、容貌、服饰、神情、体态和姿态 等方面。人物肖像既是静态的,又是变化 的,具有个别性和阶段性。 描写人物肖像,首先要写好个别性 的内容,即特征;其次,还要写好阶段性 的内容,即变化。经过个别性和阶段性的 描写,人物肖像的外部特征就鲜明动人, 内在个性和气质就充溢而出。 79企业资料 人物的行动是描写的一个重要方面,人 物的性格更多的是由人物的行动表现出来的 ,因而写人不仅要写这个人“做什么”,还要 写他“怎么做”,这就是行动。描写人物行动 时,人物的行为举止要真实自然,形神兼备 。 人物的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对话和独白 。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 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 相互交谈。人物的语言因人而异,不会千篇 一律,也很少众口一词,总是与人物的身份 、地位、职业、素养等等密切相关。80企业资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围 绕客观事物而产生的感触、看法、联想等 思想活动的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 映人物的性格,能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 在读者面前。所以,心理描写是反映人物 性格、表达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 心理描写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由 作者描述,也可以由人物自己直接倾吐; 可以通过人物的“独白”,也可以通过梦 境或幻觉的描述,还可以通过通过语言和 行动等间接方法表现,从而把复杂丰富的 人物心理多姿多彩地揭示出来。 81企业资料 景物描写包括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 境描写和场面描写等。 自然景物描写主要指对山川平原、草木鸟 兽、日月星辰等等景物的描写;社会环境是人 类造就的生活空间,大到城市乡村,小到街道 居室,凡是人力所为的空间都是社会环境。 场面描写是描写在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 内许多人物进行活动的总面貌,他是自然景物 、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手段的集中表现 ,常见的有劳动场面、运动场面、战斗场面及 及集会场面等等。 82企业资料 三、抒情 抒情是抒写作者触物感怀的意绪、心境, 它是抒情诗和抒情散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其他 文章中也往往运用抒情。在抒情性诗文中,感 情的抒发总是比较直接、比较鲜明;在记叙性 文章中,更多的情况是与叙述、议论等方法结 合进行。我们在写作时,需要根据不同文章体 裁,选择恰当的方法来抒发感情。 抒情的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 。 83企业资料 直接抒情就是常说的“直抒胸臆” ,作者在文章中袒露胸怀,暴风骤雨似 的把胸中的情感宣泄出来。这种方法无 需遮饰之物,抒写的内容全是心境的直 白。这种把浓烈的感情直接抒发出来的 方法,能深深地打动读者,着是一种常 见的抒情方法。 间接抒情是一种依附于事、依附于 理、依附于景的抒情,也就是通过叙述 、议论、描写的方式来抒情。 84企业资料 四、议论 议论是对某一事物或问题进行分析评论 ,借以揭示事理、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这种表达方式,许多文体中都可以运用,只 是具体运用的方式不同。 在记叙文或说明文中的议论,是在叙述、描写 或说明的基础上,引出作者的感想、认识,直接表 明作者对人物、事件或某些事物的评价,以增强文 章的表达效果。在议论文中,议论则是文章的主要 表达方式。由于议论文是以说理为主,不仅要提出 作者的观点,而且要充分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85企业资料 议论文中的议论包含着论点、论据和 论证三要素。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主张 、看法和表示的态度。论点有中心论点 和分论点之分。有的议论文只有一个论 点,全文就围绕这一论点来分析和论述 ,着一论点就叫“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 由于论述的问题比较复杂,除了中心论 点外,还可以有从属于中心论点的多个 分论点。 86企业资料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或理论 依据,它是议论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论 点,只有当它被充分的论据证明了的时候 ,才能言之成理,才能被认为是正确的, 才能具有说服力。论证是论点和论据之间 的逻辑联系,也就是运用充分有力的论据 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87企业资料 论证,在议论过程中就像一条红线 ,把需要的论据围绕着论点组织起来, 贯穿起来,使得论点突出、有力,真实 可信。总之,论点是统帅,解决“要证明 什么”的问题;论据是基础,解决“用什 么来证明”的问题;论证是论点和论据之 间的逻辑联系,解决“如何证明”的问题 。 88企业资料 议论的方法有立论和驳论两种: 立论是着眼于自己的论点而形成的 一种正面的议论形态。这种形态以持论 的姿态表明观点,阐述观点,论证观点 ,具有证明的直接性。 立论必须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 路线,经过感觉而到达于思维,到达于 逐步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了解它 的规律性,了解这一过程和那一过程的 内部联系,即到达于论理的认识。只有 这样,才能立足正确的论点,拥有翔实 的论据,进行充分有力的论证。 89企业资料 驳论是着眼于别人的论点而形成的反 面的议论形态,即通过辩驳对方的论点、 论据和论证,最终证明对方论点的错误, 从而确立自己的论点,具有证明的间接性 。 驳论必须针对对方论点的错误和不实 ,即只有当对方的论点是谬论和错论时, 才说得上予以反驳。驳论需要唯物辩证法 的识别力和鉴别力,就是以实践为检验真 理的唯一标准,比较、鉴别理论的真伪、 正误,以求实的精神,使用分析和批评的 武器,驳倒错误和不实的论点,确立正确 的论点。 90企业资料 五、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把事物、事理 或人的有关情状介绍、解说清楚。它是 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在记叙文和议 论文中也常使用。 说明的方法主要有概括说明、定义 说明、分类说明、举例说明、比较说明 、数字说明和引用说明等。 91企业资料 概括说明就是对事物作简明扼要的 说明,也就是概括介绍事物的特征。 定义说明就是通常所说的“下定义”, 是用简洁而明确的语言,指出被说明对 象的性质特点,它是通过揭示概念的内 涵来明确概念的一种说明方法。下定义 ,一要认清被定义者的性质,二要找出 被定义者的特点,把它跟那些容易混淆 的对象区别开来。 92企业资料 分类说明是把被说明的对象,按照 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 类地加以说明。这种方法运用得好,不 仅可以给人以概貌的了解,可以帮助人 们掌握被说明对象的各个特性,而且头 绪清楚,层次分明,容易让人接受。 举例说明就是举出实例来说明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保健票据处理办法
- 餐饮业电梯施工安装工程合同
- 智能建筑网线铺设协议
- 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技术指南
- 绿色建筑招投标法规体系精讲
- 城市交通监理管理规范
- 大型设备焊工劳动合同
- 物业维修技术员定向就业
- 船舶制造工程招投标资料模板
- 旅游集团的民主管理
-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
- 外立面改造项目脚手架施工专项方案
-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模拟试卷(含答案)
- 【课件】 2024消防月主题培训:全民消防 生命至上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书-青年基金
- 期中练习(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教科版)
- 中煤电力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2023-2024部编版小学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
- 2024年江苏常州市科维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办法-国铁科法(2017)30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