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单片机设计转数测量仪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应用单片机设计转数测量仪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应用单片机设计转数测量仪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应用单片机设计转数测量仪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应用单片机设计转数测量仪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表4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 应用单片机设计转数测量仪 二级学院(系) 电气电子工程学院 专 业 机电一体化 班 级 机电1211 姓 名 王志文 学 号 120201121109 指导教师 任达千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提高,尤其是单片机应用技术以其功能强大,价格低廉的显著特点,使全数字化测量转速系统得以广泛应用。由于单片机在测量转速方面具有体积小、性能强、成本低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企业用户的青睐。转速是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个参数,其测量方法较多,而模拟量的采集和模拟处理一直是转速测量的主要方法,这种测量方技术已不能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要求,在测量范围和测量精度上,已不能满足大多数系统的使用。随着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数字系统测量得到普遍应用,特别是单片机对脉冲数字信号的强大处理能力,使得全数字量系统越来越普及,其转速测量系统也可以用全数字化处理。在测量范围和测量精度方面都有极大的提高。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机械式,光电式,霍尔式,频闪法,高压油管应变法等,本课题主要是针对转速测量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的设计。运用51系列单片机设计一种全数字化测速系统,从提高测量精度的角度出发,分析讨论其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同时从实际硬件电路出发,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根据设计具体情况提出修改方案和解决办法。在工程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需要测量转速的场合,例如在发动机、电动机、卷扬机、机床主轴等旋转设备的试验、运转和控制中,常需要分时或连续测量和显示其转速及瞬时转速。要测速,首先要解决是采样问题。在使用模技术制作测速表时,常用测速发电机的方法,即将测速发电机的转轴与待测轴相连,测速发电机的电压高低反映了转速的高低。为了能精确地测量转速外,还要保证测量的实时性,要求能测得瞬时转速方法。因此转速的测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以单片机为核心,设计的全数字化测量转速系统,在工业控制和民用电器中都有较高使用价值。一方面它可以应用于工业控制中的某一部分,如数控车床的电机转速检测和控制、水泵流量控制以及需要利用转速检测来进行控制的许多场合,如车辆的里程表、车速表等。另一方面由于该转速测量系统采用全数字结构,因而可以很方便的和工业控制机进行连接,实行远程管理和控制,进一步提高现代化水平。并且,几乎不需做很大改变就能直接作为单独的产品使用。本课题研究数字转速测量仪的设计和实现,具体内容如下:(1) 设计具体方案结构功能的划分,设置数据采集电路、计算控制电路、显示电路、转速超限报警功能、人机对话功能。(2) 通过由传感器、放大电路、整形电路和单片机等组成的测量电路进行数据采集,通过设计软件进行计算、控制。所得转速由串行口送出到LED数码管组成的4位静态显示电路,用以显示转速。(3) 设置转速超限报警功能,用与单片机输入输出口连接的控制键输入转速上限,当所测量的转速超过这个值时,发出报警声音。(4) 实现人机对话。使用可编程I/O接口8255,用作打印机接口和声光报警工作状态的处理。(5) 设计出来的转速表的测量范围是09999r/min,相对误差小于0.3%,能自动变换周期,且具有声光报警和自动打印功能。3工作进度计划第 12 周 熟悉题目,进行调研,根据题目和要求通过网络、阅览室、图书馆与学过的 课本收集材料,写出开题报告;第 35 周 仔细阅读收集到的资料,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系统总体设计,确定设计方案;第 6 周 毕业设计(论文)最终定题、开题;第 7 8 周 根据设计方案,参考收集到的可用资料进行分部设计,包括设计原理、绘制 电路、数据计算、编写程序;第 911 周 实现具体电路,修改并调试;第 1214 周 进行设计整理,撰写论文;第 15 周 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修改完善论文;第 1617 周 提交论文,准备答辩;第18周 重做、修改二次答辩。4参考文献1 李朝青,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年2 俞阿龙,传感器及其应用电路,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3 陶恒齐,张小华,彭其圣,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4 闫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 潘新民、王燕芳,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实用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6 程学先主编,数据库原理与技术,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年。7 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8 张毅、张宝芬、曹丽、彭黎辉,自动检测技术及仪表控制系统,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9 潘新民,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1985年。10 黄一夫主编,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年。11 丁元杰主编,单片微机原理及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2 崔桃瑞编译,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程序,M.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年。13 白中英主编,计算机组成原理,M.科学出版社,2001年。14 朱德生、孔志辉,微型计算机原理,M.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6年。15 何希才,传感器及其应用电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