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管理方略.pptx_第1页
曾国藩管理方略.pptx_第2页
曾国藩管理方略.pptx_第3页
曾国藩管理方略.pptx_第4页
曾国藩管理方略.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曾国藩管理方略,目录 曾国藩其人其事 曾国藩领导方略 曾国藩聚人方略 曾国藩用人方略 曾国藩齐家方略 曾国藩修养方略,曾国藩其人其事,曾国藩 (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派名传豫,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荷叶塘(今双峰荷叶乡)人。 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左宗棠 师事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 威震九万里,安内攘外,旷代难逢天下才。 -李鸿章,曾玉屏 (祖父),曾麟书 (父亲),曾国华,曾国潢,曾国藩,曾国荃,曾国葆,曾国藩家族,曾纪第,曾纪泽,曾纪鸿,曾纪静,曾纪耀,曾纪琛,曾纪纯,曾纪芬,儿子,女儿,曾国藩一生,求学阶段(1811-1838),入仕初期(1838-1850),平定太平天国(1851-1864),洋务运动(1864-1872),内圣,外王,求学阶段,出生/入学 1811,考取秀才 1833,会试/殿试 1838,这一阶段,曾国藩广泛涉猎各种思想,尤其致于经世思想,立志要成为地主阶级的一代圣贤,要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要将平生所学付诸实践,以挽回封建统治阶级日趋衰落的形势。,入仕阶段,翰林院,国史馆,文渊阁,内阁,自1838年考取进士头衔后,开始步入仕途,并一步步靠近官场的核心,曾先后担任: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检讨、国史馆协修、翰林院侍讲、翰林院教习庶吉士、翰林院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礼部/兵部右侍郎等官职。,平定太平天国,上疏 1851,办团练 1852,打造战船 建水师 1853,参与平定太平天国 1854,平定成功 局势稳定 1864,镇压太平天国时期,这是曾国藩最重要的时期,也是他与清政府之间“忠君”与“猜忌”表现最明显的时期;清廷不时利用湘军的内部矛盾来分散曾国藩权势的过度膨胀;对于曾国藩的嫡系部队,清廷更以严密监视。,兴办洋务运动,书院/书局/教育,江南制造总局/造船厂,主办派遣留学生事宜,1,2,3,附注:曾国藩于1872年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清庭闻讯,缀朝三日,谥“文正”。,文正一生凡三变.书字初学柳诚悬,中年学黄山谷,晚年学李北海,而惨以刘石庵,故挺健之中更饶妩媚.其学问初为翰林词赋,既与唐镜海太常游,究心儒先语录,后又为六书之学,博览乾嘉训诂诸书,而不以宋人注经为然.在京官时,以程朱为依归,至出而办理团练军务,又变而为申韩.尝自称欲著,言其刚也. 欧阳兆熊,盖棺定论,儒家 做京官时,以程朱为依归,法家 办理军务一变而为申、韩,道家 咸丰八年再出,而以黄、老处世,曾国藩领导方略,重,耐,浑,明,辣,慎,定,方略一重,端庄厚重 谦卑涵容 事有归着 心存济物 曾国藩,一个书生敢打仗,屡战屡败但最后取得胜利的人,一个令两个不同阵营中重量级人物都佩服的人,一个没有野心,面对机遇不为所动,只作中兴之臣的人,一个知道功高盖主的危险,而全身而退的人,曾氏之名之盛之极,清廷在死后誉其为“古今完人”;门生故吏誉之德比诸葛,功过萧、曹,为近百年之圣贤。,咸丰九年十月十四日,曾国藩给长子纪泽的信就谆谆教导儿子,做人要厚重。他说: “余尝细观星冈公(曾国藩的祖父笔者注)仪表绝人,全在一重字。余行路容止亦颇厚重,盖取法于星冈公。尔之容止甚轻,是一大弊病,以后宜时时留心。无论行坐,均须厚重。” 曾国藩家书,重,举止,容貌,言语,方略二耐,观古今来成大功享全名者,非必才盖一世。大抵能下人,斯能上人;能忍人,斯能胜人。若径情一往,则所向动成荆棘,何能有济于事? 曾国藩,胡润帅奉朱批不准专衔奏军事,其呕气百倍于弟今日也,幸稍耐焉。 曾国藩,夜观览曾公奏疏,其在江西时,实悲苦,令人泣下,然其苦心乃自寻得,于国事无济,且与他亦无济,且吾尝怪其相法当刑死,而竟侯相,亦以此心耿耿,可对君父也。余竟不能有此愚诚。闻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见贼船之上驶,则绕屋彷徨出师表无此沉痛。 王闿运湘军志,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 曾国藩,事例-耐,官文 ( 17981871 ),胡林翼 ( 17981871 ),vs,官文 ( 17981871 ),vs,曾国荃 ( 18241890),方略三浑,“浑”则无往不宜。大约与人忿争,不可自求万全处;白人是非,不可过于武断,此“浑”字之最切 于实用者耳。 曾国藩,大抵天下无完全无间之人才,亦无完全无隙之交情。大者得正,而小者包荒,斯可耳。 致曾国荃,阁下志迈识正,不难力追古人。但愿于众醉独醒之际,仍以“浑”字出之;于效验迟缓之时,更以“耐”字贞之。 致丁日昌,察见渊中鱼者不祥。愿阁下为璞玉之浑含,不为水晶之光明,则有以自全而亦不失己。 曾国藩,方略四明,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助。 致曾国荃,国藩久在兵间,饱更事变,心血之亏,亦何待言。然于人之情伪,颇能洞见症结。 致彭玉麟,处人、处事,所以不当者,以其知之不明也。若巨细周知,表里洞澈,则处之自有方术矣。 同治二年日记,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处人、处事,所以不当者,以其知之不明也。若巨细周知,表里洞澈,则处之自有方术矣。 同治二年日记,事例-明,曾国藩用塔齐布,匪类解到,重则立决,轻则毙之杖下,又轻则鞭之千百。敝处所为,止此三科。 致曾国荃,方略五辣,爱禾者必去稗,爱贤者必去邪,爱民必去害民之吏,治军必去蠢军之将,一定之理也。 咸丰十年致曾国荃、曾国葆,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如骄子,不可用也。 咸丰十年致曾国荃、曾国葆,具体阐释,厚爱士卒却不能使用,溺爱下属却不能听令,违法乱纪而不能惩治,这样的军队就像惯坏了的孩子一样,是不能用来同敌人作战的。,天地之道,刚与柔并用而不可偏废。太刚了就会折断,太柔了就成不了事儿。,事例-辣,晚清四大显赫家族第二当推合肥李鸿章家族.李鸿章,字少荃, 晚清军政重臣, 淮军创始人和统帅,同时也是北洋创始人,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曾氏门生长,曾国藩最得意的弟子.“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揽封侯“,在恩师曾国藩的培养和提拨下,官至封疆大吏,在曾国藩的授意下创立淮军-晚清最重要的两支军队之一. 所做事例: 李鸿章所拟奏章,深的一“辣”字诀。 李鸿章杀苏州降王八人,殊为眼明手辣。,李鸿章 (18231901),方略六慎,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曾国藩,古人曰钦、曰敬、曰谨、曰虔恭、曰惧,皆“慎”字之义也。慎者,有所畏惮之谓也。居心不循天理,则畏天怒;做事不顺人情,则畏人言。少贱则畏父师,畏官长。老年则畏后生之窃议。高位则畏僚属之指摘。凡人方寸有所畏惮,则过必不大,鬼神必从而原之。 曾国藩,凡吏治之最忌者,在不分皂白,使贤者寒心,不肖者无忌惮。若犯此症,则百病丛生,不可救药。 曾国藩,慎独乃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曾国藩,具体阐释,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古来多少英雄,功高名重,其后非败于骄,即败于贪。,明智的领导者应该从一开始就提醒自己,不管他们过去是多么灵活、聪明、直面事实,但只 要步入权位,就能把人变成顽固、愚蠢、无视证据的混账。 杰夫瑞菲佛和罗伯特萨顿,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君子大过人处,只在虚心而已;谦而又谦,方是载福之道。,圣贤成大事者,皆从战战兢兢之心来;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常存敬畏之心,才是 惜福之道。,具体阐释,平定太平天国,辛酉政变,方略七暇,筠帅锐于任事,而颇涉急躁。近日军务方殷,能劝其镇定应之,则善矣。 同治三年致李鸿章,凡遇事须安详和缓以处之,若一慌乱,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详,为处事第一法。 曾国藩,善人固可亲,未能知,不可急合。恶人固可疏,未能远,不可急去。 曾国藩,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节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 曾国藩,同治元年八月,曾国藩赠郭嵩焘联,郭嵩焘 (1818年1891年),方略八裕,建非常之功勋,而疑谤交集,虽贤哲处此,亦不免于抑郁牢骚。然盖世之事业既已成就,存心究可自怡而自慰,悠悠疑忌之来,只堪付之一笑。 曾国藩,宦海之风波,仕途之通塞,非意计所能预期,亦非人谋所可自主。运气之说,贤者所不屑道,而鄙人则笃信不移。故常劝人委心任运,静以俟之。周易“屯”、“否”、“骞”、“困”等卦,但教人 居之以裕,守之以贞。 曾国藩,苏子瞻诗云:“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譬如饮不醉,陶然有余欢。”吾更为添数句云:“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 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譬如饮不醉,陶然有余欢。中含不尽意,欲辨已忘言。” 曾国藩,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盛世创业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 曾国藩,曾国藩聚人方略,共同的信仰凝聚人,合理的制度规范人,高尚的人格感化人,宽广的胸怀容纳人,聚人方略,用共同的信仰凝聚人,呼吸相顾 痛痒相关 赴火同行 蹈汤同往,诸将一心 万众一气 将之以忠义 辅之以训练,齐心相顾 彼此照顾 永不相弃,反复训谕注重灌输,军队为例,塑心,战场,训练,心态,用合理的制度规范人,其将死,其军散;其将存,其军完。从湘军之制,则上下相维,喻利于义。将卒亲睦,各护其长。 曾国藩,统领如根,由根而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是以口粮虽出自公款,而勇丁感营官挑选之恩, 皆受其私慧。平日既有恩谊相济,临阵自能患难相顾。 曾国藩,用高尚的人格感化人,功不独居,过不推诿。 曾国藩,豪杰之所以为豪杰,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便是此等处磊落过人。能透过此一关,存心便异常安乐,省的多少纠葛,省得多少遮掩装饰丑态。 曾国藩,惟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惟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真心实肠,是第一义,凡正话实话,多说几句,久之人自能共亮共心;人以伪来,我以诚往,久之,伪者亦趋于诚矣。 曾国藩,用宽广的胸怀容纳人,夫人必有驾乎天下之量,然后能用天下才,任天下事;局量太小,不足任天下之大事。 曾国藩,“怒”则不蔽于私。大抵接人处事,于见得他人不是,极怒之际,能设身易地以处,则意气顿平,故“怒”字为求仁极捷之径。 曾国藩,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曾国藩,凡有横逆来侵,先思所以取之之故,即思所以处之之法。不可便动气,就成了一对小人,一般受祸;想和衷共济,就应该从统将有一副平和宽容的心开始。 曾国藩,曾国藩用人方略,情感、利益、约束,品行、品性、品味,集权、授权、让权,用人者应把握好的激励手段,用人者应把握好的选人标准,用人者应把握好的组织原则,激励手段,选人标准,组织原则,情感、利益、约束-注重与人才的情感交流,湘军之中,有父子家人之情。 凡是做事情,公则权势,私则情谊,二者必居其一,否则绝不能成事。 仁者,所谓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是也。待弁兵如待子弟之心,常望其发 达,望其成立,则人知恩矣。 吾辈带兵,如父兄之带子弟一般。无银钱,无保举,尚是小事。切不可 使之因扰民而坏品行,因嫖赌、洋烟而坏身体。个个学好,人人成材, 则兵勇感恩,兵勇之父母亦感恩矣。,情感、利益、约束-离不开利益的引导,营官:每月为白银二百两;分统、统领:三千人以上每月三百九十两、 五千人以上每月五百二十两、万人以上每月六百五十两。 凡利之所在,当与人共分之;名之所在,当与人共享之。 凡是勇于做事的人,都是因为心中有大欲望;凡是出来带兵的人,都不 可避免会稍肥私囊,我不能让别人一点钱都不拿。,情感、利益、约束-宽与严结合,近年驭将失之宽严,又与诸将相距过远,危险之际,弊端百出。然后知古人所云做事“威克厥爱,虽少必济”,反是耐败道耳。 高明者好顾体面,耻居人后,奖之以忠而勉而为忠,许之以廉则勉而为廉。若是者, 薪水稍优,夸许稍过,冀有一二人才出乎其间,不妨略示假借。卑琐者本无远志,但 计锱铢,驭之以严则生惮,防之以宽则日肆,务使循循于规矩之中方好。 待勇不可太宽,平日规矩,宜更整严。庶临阵时勇心知畏,不敢违令;驭军驭吏,皆 莫先于严。 名和利要宽,是与非要严;高明者要宽,卑琐者要严;千金在前,猛虎在后,只有这 样,才能使人们循循于规矩之中。,品行、品性、品位-品行(以忠义血性为前提),洪琴西戏言余有扑面相法,谓初次一见,即略知人之梗概也。 此皆幸而遇者,与诸人共事,不过识其忠勇勤朴,各任以事,稍能成就。 人遂谓吾能知人,实则知人甚难,予未敢自信也。 人固不易知,知人固不易。 曾国藩 世俗颇传曾文正精相术,于文武员弁来谒者,必审视其福量之厚薄,以定用舍, 及所任之大小。余谓文正于相术不必精。然接见一人,每于其才之高下,德之浅 深,福之厚薄,往往决之而终身不爽。以是负知人之鉴。 薛福成 人不可无才,然心术究是制事根本。心术不正,而才具觉优,则所谓才者亦只长恶济 奸、自便其私而已,于实事何益? 左宗棠 人到靠得住便可用,无才亦可用;人到靠不住便不可用,有才尤不可用。此天下古今 之大局也。 胡林翼,品行、品性、品位-品性(要分析透人才的特点),大抵人非圣贤,难于求备。短长忽见,乃士之常。 曾国藩 世人聪明才力,不甚相悬,此暗则彼明,此长则彼短,在用人者审量其宜而已。 曾国藩 温顺安分的人,可以让他循规蹈矩,却难以让他灵活变通;强悍刚勇的人,可以 勇敢地对待大难,他的个性却难以持久。性情谨慎的人,可以保持已有的成就,却 难以开创事业;性情沉静的人,可以让他考虑长远的规划,却难以应对突发的时间。 太白阴经,人:才智各有长短,先审量,后分配,事例-曾国藩对左宗棠、鲍超的使用,左公谋画精密,远出国藩与胡宫保之上。望阁下事事与左公熟商 请教。左公之谋,阁下之勇,可合成两美也。,左宗棠 (18121885),鲍超 (18281886),春霆之才识,不宜令其独当一面。若打仗、筹饷、用人、奏事四 者皆由一手经理,则春霆必急遽杂乱,易于动气。能使春霆统兵 不至过多,不居首座独办一路,正所以保全春霆之功名也。,事例-曾国藩对李鸿章、赵烈文的使用,李鸿章 (18231901),精细圆活,其从国藩也极久,其为国藩谋也极忠。,李元度 (18201887),其血性足以干事,而知人则不甚明;其才识足以谋事, 而带兵则非所长。,品行、品性、品位-品位(志向与趣味决定人才的潜力),端庄厚重是贵相 谦卑含容是贵相 事有归著是富相 心存济物是富相 试以艰危,责以成效 曾国藩 一、远使之而观其忠 二、近使之而观其敬 三、烦使之而观其能、 四、卒能问焉而观其知 五、急于之期而观其信 六、委之以财而观其仁 七、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八、醉之以酒而观其态 九、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庄子观人手法,集权、授权、让权-集权(创业初期权力要高度集中),璞山之勇,若归我督带,即须受我节制,此一定之理。既不能受节制,自难带以同行。 曾国藩 前此湘军如罗罗山、王璞山、李希庵、杨厚庵,皆思自立门户,不肯寄人篱下,不愿在鄙人 及胡、骆等脚下盘旋。 曾国藩,集权、授权、让权-授权(规模扩大之后要学会授权),总揽则不无偏蔽,分寄则多所维系。 营哨官之权过轻,则不得各行其志。危险之际,爱而从之者或有一二,畏而从之者则 无其事业。此中消息,应默察而默挽之。 一军之权,全付统领,大帅不为遥制;一营之权,全付营官,统领不为遥制。 江楚诸省幸获成功者,大抵皆有得力将领,其权素重。 曾国藩,集权、授权、让权-让权(鼎盛之时要准备让权),来示谓中外倚鄙人为砥柱,仆实视淮军、阁下为转移。淮军利,阁下安,仆则砥柱也。淮军钝,阁下危 则仆累卵也。 湘淮一气,曾李一家。 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要义。 曾国藩,董事局主席兼ceo变成董事局主席,辞去ceo职位,曾国藩齐家方略,不要有代代做官的想法。 不要沾染上官宦人家的习气。 居家之道,不可多有余财。 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 官宦人家,不要干涉地方的公事。 仗势欺人是败家之道。,不要有代代做官的想法,居官不过是偶然之事,居家才是长久之计。贪图衙门的热闹,不立长远的基业,那么罢官之后,就会觉得 气象萧索。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早做打算。 曾国藩 我虽在宦海之中,却时刻做着弃官上岸的打算。要使得罢官回家的时候,我自己可以淡泊处之,妻子可以 吃苦,可以对得起祖父兄弟,对得起家族乡党,仅此而已。 曾国藩 天下凡是官宦家族,往往至多一代人便享用殆尽,其子孙后代也开始骄逸懒散,继而放荡不羁,最终走向 堕落,能侥幸延续一两代是很少见的。巨商富贾的家族,勤俭的能延续三四代;农耕读书的家庭,谨慎朴 实的能延续五六代;孝敬长辈、与人为善的家庭,则能延续十代八代。 曾国藩 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 曾国藩,吾夜半觉小不佳,至明日,饮粥汗出,服当归汤。吾在军中持法是也。至于小忿怒,大过失,不当效也。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吾有头病,自先著帻。吾死之后,持大服如存时勿遗。百官当临殿中者十五举音,葬毕便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穗帐,朝晡上脯糒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吾历官所得绶,皆著藏中。吾余衣裘,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曹操临终遗言,曹操东汉 (155-220),不要沾染上官宦人家的习气,余家后辈子弟,全未见艰苦模样,眼孔大,口气大,呼奴喝婢,习惯自然,骄傲之气入于膏盲而不自觉, 吾深以为虑。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皆是,舆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 嗤其仆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才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 吾观乡里贫家儿女,愈看得贱愈易长大。富户儿女,愈看得娇愈难成器。 我们家的子侄要半耕半读,不要有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让下人做倒水添茶等事。各种事情都要自己 去做,这样才不会忘本。 大约兴家之道,不外乎内外勤俭、兄弟和睦、子弟谦谨等事,败家则恰恰与此相反。达官之子弟,听惯高 议论,见惯大排场,往往轻慢师长,讥弹人短,这就是所谓骄。由骄而奢,而淫,而佚,以至于无恶不作, 这都是从骄字生出来的弊端。而子弟之骄,又往往是由于父兄侥幸做了大官,于是就忘了自己的本领之低 学识之陋,自骄自满,以致于子弟效其骄而不自觉。 曾国藩,晋朝-石崇,奢华生活-厕所 石崇的厕所修建得华美绝伦,准备了各种的香水、香膏给客人洗手、抹脸。经常得有十多个女仆恭立侍候,一律穿着锦绣,打扮得艳丽夺目,列队侍候客人上厕所。客人上过了厕所,这些婢女要客人把身上原来穿的衣服脱下,侍候他们换上了新衣才让他们出去。凡上过厕所,衣服就不能再穿了,以致客人大多不好意思如厕。 与王恺斗富 石崇曾与贵戚晋武帝的舅父王恺以奢靡相比。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 石崇 斗富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步障; 王恺用赤石脂涂墙壁,石崇便用花椒。晋武帝暗 中帮助王恺,赐了他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 枝条繁茂,树干四处延伸,世上很少有与他相 当的。王恺把这棵珊瑚树拿来给石崇看,石崇 看后,用铁制的如意击打珊瑚树,随手敲下 去,珊瑚树立刻碎了。王恺之后感到很惋惜, 又认为石崇是嫉妒自己的宝物,石崇说: “这不值得发怒,我现在就赔给你。”于是命令 手下的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部拿出来,这些珊瑚 树的高度有三尺四尺,树干枝条举世无双而且光耀夺目,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王恺看了,露出失意的样子。,居家之道,不可多有余财,我之所以十分重视馈赠,有两个原因:一是我家的运气太盛,不能不格外小心,这是持盈保泰的办法。一旦 旧债还清,就会好处太全,恐怕反而会盈极生亏。留有债务没有还清,就会感到美中不足,家庭中就会时时 提醒自己了。第二个原因,是家里的亲戚们都很贫困,而且上了年纪,现在不周济他们,他们的日子不知该 怎么过呢。家中的债务,虽然现在先不还,以后总是能还上的;馈赠自己的亲友,现在不做,恐怕以后后悔 都来不及了。 做官的人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们自己明白不能依靠长辈,一天不勤劳就会有饥寒之患,这样子弟们就会 渐渐勤劳,知道要想办法自立了。 大约世家子弟,钱不可多,衣不可多,事虽至小,关系颇大。 儿子如果有出息,那么不靠我的官囊,也能自己挣饭吃;儿子如果没有出息,那么多积一钱,他就会多造一 孽,以后淫佚作恶,一定会大大玷污我家的名声。所以我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也决不肯留银钱给 后人。 曾国藩,海瑞 (15141587),万历十五年(1587年)阳历十一月十三日,身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的海瑞病逝(据万历十五年)。颇有海瑞之风的佥都御史王用汲前去吊唁,见海所居之处“葛帏敝籝,有寒士所不堪者”。王用汲痛哭流涕,募捐了一些钱为他殓葬(明史海瑞传)。海瑞之清贫由此可见。但是,这说的仍然是台面上的事,其清贫的程度真正“有寒士所不堪者”:在生病期间,有人前去探望他,见其卧在草垫之上,无席无帐,身上仅盖着一件妇人的裙子。想想看,尽管明代官员的俸禄极低,但他乃是朝廷的二品大员,难道连置办一袭布帐、一床被子的钱都拿不出来吗?这也就难怪时人谢肇淛说:“海忠介之清,似出天性,然亦有近诈者”。 五杂俎卷十五,盛时常做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我们家目前正处于鼎盛时期,我们身居将相之位,沅弟所统领的人马近两万人,季弟所统领的人马有四五千。 近世以来,像这样的情况能有几家?沅弟近半年以来,七次拜受国恩。近年以来,像沅弟这样的人能有几个? 太阳上升到最高的时候就会向西偏,月亮圆了以后就会亏缺,我们家现在也是满盈的时候了。 我想嘱咐你的,只有两句话而已。这就是:盛时常做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兴旺发达的时候要想着衰微 的时候,在台上红火的时候要想着下台后冷清的时候。富贵人家,不可不永远牢记这两句话。 凡是官运极盛的时候,公私之事格外顺手,一倡百和,然而闲话即由此起,怨谤即由此兴。我们兄弟应当于 极盛之时,预做衰时设想;当盛时百事平顺之际,预为衰时百事拂逆地步。 曾国藩,官宦人家,不要干涉地方的公事,凡是乡绅干预公事,地方官没有不非常痛恨的。无论无理还是有理,如果不是自己的事,都不宜参与。 地方官表面上应酬,内心里一定十分看不起你。 不但不要到省管闲事,即家门口的事也不要搀和。人家对我说“你老弟”如何如何,这“你老弟”三 个字可是很不容易担当的,动不动就会惹人议论,生出谣言。此时家门极盛,处处都行得通。一旦失势, 炎凉之态处处使人难堪。 我们家对于本县的父母官,不必非要说他们的好话,也不可竭力诋毁人家。与他们相处,宜在远若近, 不亲不疏之间。 他有红白喜事, 我们家一定要到;他有公事,需要绅士来出力的,我们家不挑头,也不躲避;他于前后 任的交代,上司衙门的请托,则我们家丝毫不可与闻。 曾国藩,仗势欺人是败家之道, 我家既为乡绅,万不可入署说公事,致为官长所鄙薄。即本家有事,情愿吃亏,万不可与人构讼 令官长疑为依势凌人。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霍光,汉宣帝,曾国藩修养方略,男儿自立,须有倔强之气。 情绪化的反应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从砥砺自己的品性开始,男儿自立,须有倔强之气,势力之天下,强凌弱之天下,这哪里是从今天开始的?自古以 来就是这样的。从古帝王将相,没有一个人不是自强做出来的。 “强”字原是美德,我以前寄信也说,“明”、“强”二字, 断不可少。只是“强”字须从“明”字做出,然后才会有始 有终。如果全不明白,一味蛮横,等到别人折之以道理,证 之以后效,才低头认输,这就是前强而后弱,这就是京城所 说的瞎闹。,情绪化反应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一般来说,干大事的人靠的就是一口气,这口气长期郁积在胸中,所以倔强到了极点,就不会不表露出来。 以后我们兄弟动气的时候,要互相劝诫,存其倔强,而去其忿激,这样就可以了。 臣闻同僚交际之道,不外二端:曰分、曰情。巡抚应归总督节制,见诸会典,载诸敕书数百年之成宪, 臣不得而辞,沈葆桢亦不得违分也。军事危急之际,同寅患难相恤,有无相济,情也。 近日因江西截留军饷,心中很愤懑。然而细心想来,古人办事,被牵制、遇抵触的情况很多,每个朝代都 有。人的天性不免会厌恶别人的抵触。我正可以用别人的抵触,来磨砺我的品德修养,这也许才差不多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