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述类文本阅读 学习目标 1.了解考纲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要 求。明晰考查范围,弄清考查重点 。 2. 掌握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的 必备技能。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 一考试(江苏卷)说明要求 论述类文本包括论文、杂文、评论 等;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访 谈、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考查材料可以选论述类文本,也可 以选实用类文本。 论述类文本或实用类文本,3题, 18分。其中包含简答题和表述题。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阅读要领 阅读论述类的文章,应该从理解重要词语、重要句 子到对文章进行鉴赏、评价,全面观照,但应注意下列 几点: 1归纳内容要点。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言语的转化 ,即读者用自己的话语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能 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论述类文本阅读检测,往往 要从归纳内容要点的角度来出题。 2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观点态度,是文章内容的核 心,是文章的灵魂。能分析作者的观点,包括能分析作 者提出某种观点的原因,说明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依据 。 这一点常常就是命题者考查对作者观点把握程度的 命题角度。 3分析文中所运用的材料。论述类的文章, 总是要运用材料的。不过,运用的具体情况 则比较复杂。有的是用来证实自己的观点, 有的用来反驳别人的观点,有的用来表述某 种看法。从运用的角度来说,有肯定的,也 有否定的,还有局部肯定局部否定的,都要 分辨清楚。 4注意表达技巧。论述类文章运用表达技巧 主要是为说理服务的,所涉及的技巧主要是 谋篇布局的技巧和修辞技巧等。鉴赏此类表 达技巧,不要脱离所说之“理”作孤立分析。 方法点拨 (1)读文审题,明确信息角度。阅读时要求平 心静气,全神贯注,采用逐句快读的方法,迅速 抓住文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力争基本把握整体文 意。阅读前可提出设问:文章对论述的问题有什 么见解和主张?运用了那些材料?阅读时要边读 边划出关键词句。关键词主要包括文章重要阐述 的概念术语,有重要意义的修饰语、限制语等。 (2)扣住问题,细心查找信息。读文和审题时 角度意识强便于扣住目标,找到题目与原文对应 的区域和文字,有方向地查找和深入理解。 查 找信息一定要细心、周全,尽可能不偏移信息区 ,不漏掉信息点。 回顾现代文解题步骤 步骤一:审清题意 步骤二:确定区间 步骤三:筛选信息 步骤四:概括整合 实战演练 一、经典可改变气质 1、结合文本,谈谈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应该如何对 待多元文化?请作简要评述。(6分)B 学生答案展示: 学生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多读经典文本 ,传承文化;适当接受创新类文本。 学生2:要保护和发扬我国古代的文化遗产; 中西文化的结合;学习文化精神。 学生3: 要接受多种文化;接受异质文化的 时候,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文化 的精神;有选择地读书,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 典;阅读本民族的经典,传承文化,改变气质 ,转移风气;造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 经典的风气。 选错区间 答非所问 遗漏信息 参考答案 (1)现代社会多元文化交错,一个人不可 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 (2)无须拒绝外来文化的影响(接受异质 文化)。 (3)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 的文化精神,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解 在一起。(3点,每点2分。共6分) 2、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中国 的经典作品?请分条概述。A (1)文化传承的需要 (2)变化个人的气质 (3)转移社会的风气(或提高全 民文化素质,或养成社会文化风气 )。(3点,每点2分。共6分) 二、 1、根据文意,概括有必要对“八 卦研究”进行棒喝的原因。(6分)B 学生答案展示 学生1: 研究历史人物的学者放弃操守、品格,让人不 屑;研究政治、经济、文化问题多如牛毛,不应研究 “八卦”;学者是社会的良心,学者是社会的航向和榜 样。 学生2: 才能维护学术的尊严;才能保护学者的形象 ;才能还学者和学术的本来面目。 学生3: “八卦研究”是一种放弃学者操守、放弃学术品 格、同样让人不屑的行为,折射的是学者学术品位的下 滑、学术趣味的低级。 “八卦研究”不遵循学术的准 则 ,不科学、不严肃、不严谨 ; 学术媚俗 ,追逐名 利使人们对学术、学者的印象下滑,不利于学术起到社 会标杆的作用。 未依文意 答非所问 缺少整合 参考答案 “八卦研究”学术品位低下,学术 趣味低级; 不遵循学术的准则,缺乏科学、 严肃、严谨的研究态度; 浮躁媚俗,哗众取宠,不择手段 ,追逐名利,失去了学术的尊严。 (每点2分) 2、作者认为学者和学术的本来面目应该是怎样 的?(6分)B 学生答案展示 学生1: 充分尊重历史;以科学、严肃、严 谨的态度从事研究;遵循学术准则。 学生2: 有着良好的操守;遵循学术的准则 ,不对学术亵渎和辱没;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希 望。 学生3: 学者:社会的良心 ,思想、操守和道德 是社会的榜样,当社会误入低俗、浮躁的歧途, 学者的呐喊和力挽狂澜是社会走出泥淖的希望。 学术:社会的标杆 ,研究科学、严肃、严 谨 ,是研究并解决的政治、经济、文化问题 的 方式,是一种崇高的象征。 答题不规范 答题不规范 缺少整合 参考答案 学术是社会的标杆,学术研究应遵循科 学、严肃、严谨的准则; 学者应该有高洁的操守、高尚的学术品 格以及高级的学术趣味: 学者是社会的良心,应该具有高度的社 会责任感,是整个社会的航向和榜样。 (每点2分,若只答“学术是社会的标杆,学 者是社会的良心”,只得2分。) 三、人与自然无法和谐吗 1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吗?为什么?结合 文章简要阐明。(6分)B 学生答案展示 学生1:人与自然无法和谐。自然仅为人类提 供条件,人类产生发展要靠自身努力;任何进 步都不得不改变甚至破坏自然环境;人必须要 在自己的要求满足后才能慢慢自由;不仅要有 正确的观念,还要有科学技术。 学生2: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实有一个由必 然到自由的发展的过程 ,在人类掌握自然规律 ,有了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在正确的 观念下,便可以与自然和谐相处。 未读懂文意 信息不全 参考答案 人与自然可以和谐。(2分)人与自 然的关系其实有一个由必然到自由, 由人类中心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 一个发展的过程。(2分)人类只要控制 自己的欲望,更加注重精神生活或者 说具有正确的观念、科学的技术,就 能和自然和谐相处。(2分) 2“归结下来,我认为对待未来的变化,我们的态度应 该是八个字:不应无忧,无须过虑。”这句话如何理解 ?(6分)C 学生答案展示 学生1:危险意识是要有的,但过度的忧虑会导致观念错 误,错误的观念会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 学生2:人要发展就会破坏自然环境,所以不必看得太 重要;但过度的砍伐等以求发展会带来灾难,所以不 应无忧;改变与破坏只有程度没有差别,人还没有达 到完全自由。 学生3: 不应该没有担心,也没必要过分忧虑。作者认为 自然为人类提供了条件,人类通过改变自然寻求发展, 如果任人破坏自然,人类的发展势必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所以作者说“不应无忧”。只要人类控制欲望,注重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法语语法与写作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卫生职业学院《综合英语听说》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传媒学院《中国画语言实践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洛阳师范学院《高级社会工作行政》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民族民间音乐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特许经销商合同范本
- 阳台门窗策划方案范本
- 2025美容院员工劳动合同模板
-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管理学科专业导论(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翡翠玉石画制作合同范本
- 铁路基础知识考试题库500题(单选、多选、判断)
- 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与流程
- 上海市汽车维修结算工时定额(试行)
- 装配式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中国古典文献学(全套)
- 自身免疫性脑炎
- GB/T 4857.14-1999包装运输包装件倾翻试验方法
- GB/T 11881-2006羽毛球
- 煤矿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库(附答案)
- 《诗意中国》朗诵稿
- 第十章-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政治学概论》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