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评: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ppt_第1页
讲评: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ppt_第2页
讲评: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ppt_第3页
讲评: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ppt_第4页
讲评: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必修二)月考(一) 试卷讲评 课件制作与讲授:董华英 一、语言知识和运用(15小题,15 分,每小题3分) n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 是( ) nA模棱 摹拟 落寞 莫逆之交 顶礼膜拜 nB扉页 菲薄 斐然 匪夷所思 蜚短流长 nC诋毁 底蕴 邸所 低首下心 砥柱中流 nD搁浅 奶酪 贿赂 洛阳纸贵 一丘之貉 1. (3分) D n(A:模m 摹m 寞m 莫m 膜m; nB:扉fi 菲fi 斐fi 匪fi 蜚fi nC:诋d 底d 邸d 低d 砥d; nD:搁 酪lo 赂 l 洛1u 貉h)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 ,最恰当的一组是( ) n(1)冬至过后,气温下降,寒风瑟瑟,在南滨路 的人 减少了。 n(2)沈从文的边城以 的文笔反映湘西的人文风貌 。 n(3)重庆商报与市劳动局联合组织了一次“讨薪行动”, 第一天就有四起欠薪纠纷得到 解决。 n(4)本次历代名家书画展由中华博物馆举办,这些伤口 堪称经典之作, 是赝品可以比拟的。 nA宵夜 简扑 妥善 决不 B消夜 简朴 妥善 绝不 nC宵夜 俭朴 妥当 绝不 D消夜 俭朴 妥当 决不 n2B宵夜,夜间和夜宵。消夜,消遣夜 间时光;夜里吃点心。 n 简朴,文笔语言简洁朴素;俭朴,形容生 活作风朴素。 n妥善,强调完善;妥当,强调适当可靠。 n决不,一定不,主要从态度、立场等方面 去强调;绝不,绝对不,强调无一例外, 不受任何限制。 n3 C n(子虚乌有:指虚构的,或不真实的事情 ,此处用得是正确的。翻云覆雨:比喻人 反复无常或善于玩弄手腕。 “不孚众望”与“ 不负众望”是两个意思截然相反的词语。“不 孚众望”意思是不为大家所信服,贬义;“不 负众望”是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丁是 丁,卯是卯:形容对事认真,一点不含糊 ,不通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nA2005年,我国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预期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为“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nB恢复升降级的中超06赛季即将打响,人们担心的假球 、黑哨等不安定因素,会不会将日渐失去公信力的中国足 球,带进万劫不复的深渊呢? nC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 但它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滋养人生、改变气质的价 值不可小视。 nD最近一段时间,中科院以及北大、清华等学府纷纷出 台自己的学术戒律,力图在学术腐败成风的情况下,廓清 弥漫在学术及科研领域的道德。 n4B n(A “创造了”“基础”搭配不当。 nC 句式杂糅,可去掉“具有”; nD 成份残缺,应改为“廓清弥漫在学术及科 研领域的道德迷雾”。) 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 段话,组合恰当的一组是( ) n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 n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 来了 n那突然显得高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 神色 n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成了浅红 n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 nA B C D n5B n(按事物的发生过程排列:霞光逐渐变浅 霞光消失天空变成深蓝启明星出现 ) 二、现代科技文阅读(69小题,12 分,每小题3分) n6.下面各项陈述中,最能说明“通感”特征的 一项是( ) nA.弹拨乐器而具有某些打击乐器的发音效果 。 nB.玉使人联想起悦耳的“乐音”有“水灵灵”的 特性。 nC.珠与玉的光彩,有着东方人的含蓄之美。 nD.在中国民族乐器中,琵琶最具珠玉之美 。 n6B n(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 要词语的含义能力。“乐音”属于听觉,“水 灵灵”属于视觉,根据第二段“把一类事物的 特性比附到另一类不同的事物上去,或者 说把一种感官对象的性质移到另一种感官 对象上去”的信息可以得出答案。) 7.下面对“珠落玉盘”用来形容琵琶声 能引起美感的原因解释,不当的一 项是( ) nA.珠是接近球形正圆体的天成之物,玉是温 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nB.珠和玉的光彩粗看并不“耀眼”、“逼人”, 但细察则“绚烂之极”。 nC.人们把空间上的高低位置以及视觉对象和 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声上。 nD.浅层是“比喻”以“拟声”,深层是“通感”以 “会意”。 n7C n(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 文中信息的能力。 nC项“味觉对象转移到琵琶声上”为无中生有 , nA.B两项在第二段有相关落脚点, nD项信息在第三段。) 8.文章开头说难以正面、直接回答什么样的琵琶声是好的, 但最后一段又说历来有正面、直接而具体的标准,下面对此 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nA.起到先抑后扬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 准”的长赴。 nB.起到以退为进的作用,从而强调“五字标 准”的缺陷。 nC.起到正反对比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 准”的优点。 nD.起到前后比较的作用,能够说明“五字标 准”的局限。 n8D n(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整合文中信 息的能力。 n根据第四段中“五条标准过了头”“把这 五条标准结合珠玉之美这一条来综合考察 是有裨益的”等信息可以作答。) 9.根据全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恰当的 一项是( ) nA.如果从“乐音”的角度考虑,以“大珠小珠 落玉盘”形容琵琶声并不合适。 nB.浑圆之珠,温润之玉,光彩绚烂,给人以 美感,成为中国人“美的理想”。 nC.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文曲讲究余韵,武 曲注重声势,故而最具珠玉之美。 nD.与丝弦琵琶相比,钢弦琵琶发音更“尖”、 更“脆”,余音更长,声势更大。 n9C n(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 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nC项强加因果,“文曲讲究余韵,武曲注重 声势”是“中国传统的琵琶音乐”的标准,文 中是借以说明“五字标准”“难以使人认可”。 ) 三、文言文阅读(1014小题,21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 n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nA孝莫著于长沙定王 著:显著,昭著 nB议修定王台,有志未逮 逮:达到,实现 nC言定王载米博长安土筑台 博:增加,丰 富 nD夫整纲饬纪,守土之责 饬:整治,整 顿 n答案:C(博:求取,换取,换运)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 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nA云以同治九年庚子奉命来湘 斧 斤以时入山林 nB. 谈某也忠、某也孝,辄勃然色动 吾 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nC. 不忍薄于其亲,则必有忠爱其君者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nD. 而知彝伦秩叙之有由来 臣闻求 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11D n(A以:介词,在;介词,按,按照。 B也:语气词,用在句中,舒缓语气; 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疑问语气。 nC则:连词,那么,就;转折连词,却 ,可是。 nD之:皆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 取独) 12下列陈述和理解与原文不符的 一项是( ) nA作者认为湖湘一带的人由于崇尚为人的根本 ,久之而成风习,故即便是偏僻地方的愚鲁之人 谈及忠孝,也会神情激越。 nB作者奉命来到湖南后,先修整了贾太傅祠,但 定王台的重修不太顺利,后在一些地方绅士和官 员的支助下才了却心愿。 nC长沙王刘发的母亲因出身微贱,故而得不到景 帝的宠爱,她与程姬表面上虽然都有太后的称呼 ,但实际上并没有分封。 nD关于定王刘发修筑高台的目的,历来有多种 说法,作者以水经注楚宝等典籍为据, 认为应该是为了遥望唐姬。 n12C n(本题考查信息筛选,错在无中生有或曲 解文意,文中并无此信息。“并无封号”不 是没有分封,而是没有封号)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 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句 3分) n(1)立斥白金二千有奇,不日蒇事。 n译文: 。 n(2)以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 n译文: 。 n(3)明伦尚孝,风俗之良。 n译文: 。 n13一下子扩展(或“凑足”)白银有二千 余两,没过多久事情就完成了。斥、奇 、不日 n 由于母亲出身微贱没有受到宠爱,所 以他就被分封到低湿贫困的地方为王。 以、微、王 n 明确(或“光大”)伦常崇尚孝道,这 是风俗中优良的(民风)。 14本文第四段描述定王台重修后“风景殊胜”的情 形,回应第二段“焕然一新”四字。首尾两段是怎样 呼应的?试作简要分析。(3分) n简答:文章结尾,作者认为孝思其亲,就 会忠爱其君,湖南“明伦尚孝”“化行俗美”, 这与第一段说湖南“尚风俗、崇根本”、重 忠孝相呼应;而“登斯台也”又与“一宅一台” 回应,首尾圆合。 参考译文: n湖湘地方的人崇尚气节,民风敦厚。即使是穷乡僻壤的愚 鲁之人,谈到某某忠义、某某孝顺,往往神情突变、感动 奋发。大概是这里的人尊崇为人根本,浸染磨砺后,形成 一种风气很久了。那千古以来不可磨灭的人,忠义方面没 有比贾太傅更显著的,孝道方面没有比长沙定王更有名的 ,一幢贾谊宅,一座定王台,岿然独立在湖湘大地上。 n我在同治九年(庚子年)奉命来到湖南。光绪二年,修整 贾太傅祠的工作完成了,就商议重修定王台,但心愿没有 实现。今年春上,地方绅士李兴谟君等人拿重修之事请求 (政府)。官府里和绅士中都有心愿相同的人,一下子就 凑足白银二千余两,没过多久事情就完成了,定王台面貌 焕然一新。 n查考汉书的记载,汉景帝二年时,分封他的儿子刘发 做长沙王。因为刘发母亲出身微贱,没有受到宠爱,所以 他就被分封到低湿贫困的地方为王。他的母亲与程姬都有 太后的称呼,但唐姬并没有封号。相传定王刘发修筑高台 ,有的说是为了遥望程唐二位母亲,有的说是为了眺望生 母唐姬。长沙县志提到过“双女墓”,但地方已经不能 查考了。从水经注方舆胜览楚宝通志等 典籍里查考那留下来的记载看,遥望唐姬应是正确的。宋 代朱熹、张栻两位夫子登临定王台时写有诗作,元朝许有 壬最先提到定王的孝思。楚宝记载说定王派人运米到 长安,再换运来长安的土修筑高台,以表示思亲之情,这 种说法一定没错。北海碑记载说:“炎汉太宗,长沙 清庙。”光武帝刘秀中兴后,开始到湖南舂陵祭祀先祖, 李邕的北海碑足以弥补祭祀大典的缺失,也表达出文人骚 客尊敬崇尚的心意。有关蓼园的记载见于任昉的述异记 ,修建蓼园更是刘发孝思的证明。又据考证,宋代时候 定王台曾做了长沙学宫,现在我们仍照原来的构建情形祭 祀。 n如今明窗大开,风景特别优美。再在空地上恢复 蓼园的原貌,高台侧旁有一道细泉叫作古涧泉。 泉流旁边是东涧草堂,向南是望云山馆。这里有 泉池,有山馆,又交杂种植着花草竹木,足够当 作流连停憩之所,可以在此表示崇敬仰慕之意。 n整顿好秩序法纪,是把守一方土地的官员的职责 ;光大伦常崇尚孝道,这是风俗中优良的民风。 不忍心对父母无情无义的人,那一定会忠于爱戴 他的君王。我在湖南从政的这段时间,一点点贡 献都没有,看到这地方教化流行、风俗纯美,就 明白这里的伦常秩序法度纲纪大有来由。登上这 个高台,那一定会在百世之后再听闻到这种遗风 而人心振奋。这些聊当作记。 n作文范文: 四、诗文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516 小题,11分) n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 n 夏日西斋书事 n 司马光 n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n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n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 所作。 n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传达出 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n答: _ _ n(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 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地自 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试简要分析两者 情感的不同。(3分) n_ _ _ n15 n(1)夏日大雨将至,榴花未全开,槐影沉 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志不得伸、压抑苦 闷的心情。(景物2分,情感2分,共4分) n(2)司马诗“地偏”两字,明写住地偏远, 实则储蓄地表现了不为朝廷所用的孤寂( 或:辞官后朋友同僚尽散的冷落);陶诗“ 地自偏”,说明居地虽处闹市,可心情却因 摆脱了官场束缚而 n16、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n(1)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 。(诗经氓 ) n(2)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 。(诗经 氓) n(3)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 其黄 而陨 。(诗经氓) n (4)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涉江采芙 蓉) n (5)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短歌行曹操 ) n (6)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其一陶渊明) 五、现代文阅读(17分) n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n17草本无声,如何理解“青草的声音”?( 4分) n答案: n.这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表现青草生 长的酣畅淋漓和勃勃生机,更是告诉人 们要有不屈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 18“父亲说,这样的人在世上多些好啊,人不是专 为名为利而活着的,人活着总有些好的东西。”这句 话有何深刻含义?(4分) n答案: n人不能为名利所羁绊,应该多为他人着想 ,具有像青草一样不屈不饶、默默向上的 精神。(要考虑是否回答充分,到位) 19本文在记叙的顺序上有何特点 ?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n答案: n在记叙的顺序上采用了插叙的写法。 插叙父亲用茵陈草给他人治病的故事, 既使文章有起伏美,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既使草的精神具象化,又突出了文章 的主题。(四个要点各给一分) 20 纵观全文,分三点概括草的作用 。(5分) n答案: n.使村庄变诗意葱茏,使田野变得生机勃 勃,使山变得绿意盎然。 n能给人治病,让人恢复健康。 n虽然卑微渺小,却清雅高贵,给人不屈 的精神力量。(三个要点各占1分,回答得 充分到位再给两分) 六、文章赏析(14分) n21从下面的文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赏析 短文,字数300左右。 n(1)“柔韧”之精神赏析本文“草”的形 象 n(2)草的语言和精神赏析本文的主题 思想 n(3)物我同化,浑然天成赏析本文的 构思技巧 21鉴赏示例 n(1)“柔韧”之精神 赏析本文“草”的形象 n本文中的“草”不仅仅是指自然界的草,更是比喻象征了像 草一样“柔韧”的人。草是柔的,它能使村庄、田野、山峦 变得生机盎然;能给人治病,使人恢复生命的活力,如茵 陈草。而像董奉和“我”的父亲一样的人,也是柔的,慈爱 的,他们禁得起风雨的摧残,不屈不饶,默默向上,这是 作者经历人生的风吹雨打之后的独特感悟,因此,这种草 的精神其实就是人的坚强不屈,奋力向上的精神。 n总之,本文中的“柔韧”的草比喻象征了温柔、慈爱、顽强 不屈的人,写草就是在写人,所以作者说:“没有谁不熟 悉草,它们其实是与人类共存在的。” n(2)草的语言和精神赏析本文的主题思想 n本文运用比喻和拟人等手法对青草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揭 示了青草所蕴涵的生命意义,表明了作者对生命的赞美和 对人性回归的渴望。 n作者先从以下几个方面诠释了草的语言和精神:“春天了 ,它们从睡眠中醒来舒展着腰身。竞相伸出手来 ,和春天相握。”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揭示了小草虽 然卑微渺小,却清雅高贵的顽强的生命活力。“草色驱走 了山脊上的灰暗,将大山渲染得绿意盎然。”揭示了小草 倔强峥嵘的生命意志。“那片片叶茎,在风的细雨中悄悄 地伸大伸长,宛如一支春之曲”用形象的比喻解读了 小草居柔守拙、不屈不饶、默默向上的精神。“那时父亲 经常领着我我一看到他们就心里产生一种欣喜,并对 它们产生了深深的敬畏”可见绿草不仅是生命的良药,更 是生命的良药。 n “我想起了故乡的那片青草覆盖着的原野我的心里出 奇地温暖和激动。”可见小草是我战胜困难的精神之源。 最后,点明题旨:它们其实是和人类同存在的,草的语言 和精神正是我们每个人所应该拥有的。 n(3)物我同化,浑然天成赏析本文的构思技巧 n本文不仅语言清新明丽,构思也别具匠心,以我对亲草的感受和描写 来贯穿全文,同时插穿儿时的记忆和对远古的遐想,给人以物我同化 ,浑然天成之美感。在作者的每一个文字里,我们都清晰地感受到作 者搏动的灵魂和思想的跳动:我倾听,迷恋,接触小草,他给了我儿 时记忆。我感悟到了对生命的渴望和对死亡恐惧的心情,我向往幸福 和爱情。我跋涉,失望,心被烙伤,挣扎。我震颤,分明听到了一首 小草之歌,真正地懂得了草的语言,草的精神。我心情沉静,平缓, 如一台明镜。 n与此同时,小草像一位美丽的天使,就像那美丽的精灵一样在作者的 情感天空里如影随行:草们竞相伸出嫩嫩的小手来,和春天握手。以 自己的柔韧步入了这个世界,草的呢喃是那么柔和,回应着大地母亲 的爱抚和呼唤,翠绿的茵陈草是最先长出来的,甲古文把一茎两叶叫 作草,草们带柔弱的身体和不屈的精神从远古时走来。我的窗前总会 有一抹绿草,一丛丛小草。从作者情感的变化和流动中,从作者对青 草的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经历了一个从迷恋到触动,从向往 到失望,从挣扎到震颤,从感悟到平缓的情感变化过程。而在这一变 化过程中青草的声音就想一曲生命的赞美诗一样带给他美的感受、真 挚的回忆、走出彷徨和困境的力量。真正达到了物我 同一,浑然天成 的境界! 七、作文(60分) n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n阅读罗素我为何而生一文的节选和有关罗素的简介,结合自己的 实际情况,以我为何而生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n 我为何而生节选: n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 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这些感情如阵阵巨风,吹拂在我动 荡不定的生涯中,有时甚至吹过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绝望的边缘。 爱情与知识的可能领域,总是引领我到天堂的境界,可对人类苦 难的同情经常把我带回现实世界。那些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内心深处 引起回响。我发现人是值得活的。如谁再给我一次生活的机会, 我将欣然接受这难得的赐与。 n简介: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一生著书71种, 涉及哲学、数学、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社会学等领域,其中尤 以哲学、数学最有成就,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晚年,他以自己 的巨大声誉积极干预国际政治,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其中 以“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素爱因斯坦的禁核声明”最为世人瞩目。 范文欣赏 n体验生命的距离 n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叫距离的东西,距离可以让你获得 ,距离又或许会让你失去。 n生命存在的状况,从始至终,在追求与现实之间总有着距 离。并非悲观,理想的岸与脚下的路每每无法重合,总被 这样那样的险滩和鸿沟分隔,甚至难以逾越。个性思考 :追求与现实之间总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 n然而,一苇渡江的赶路人满怀着悲悯与执著,劈波斩浪, 穿云破雾,把距离看成生命中的定数,坦然以对,有泪可 落,却再也不悲凉。坦然面对生命中的定数,“有泪可落 ,却再也不悲凉”,这真是一种对生命存在的透彻理解。 n法国学者加缪在希腊神话里获得了灵感,阐发了 二战之后最积极也最能鼓舞万众的学说:西西弗 斯日复一日地推着石块上山,永无解脱,一段山 坡的距离使他困顿在生无所歇的劳役里。既然明 了了结局的无可更改,那么,请体验过程吧,用 思想征服生命的距离。诺贝尔奖的授奖词中 说:加缪的理论为人类重建理想做了杰出贡献。 “用思想征服生命的距离”,这样的认识并非空谷 绝响,但出自一个高中女生的手笔,无疑是深刻 且震撼性的。 n生命的鸿沟横亘在追求与现实中间,人类无数美 丽的愿望变成了一厢情愿。二战过后,瓦砾能够 清扫,废墟已经重建,心灵的创伤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