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中国油画人物的时代特征).doc_第1页
毕业论文(中国油画人物的时代特征).doc_第2页
毕业论文(中国油画人物的时代特征).doc_第3页
毕业论文(中国油画人物的时代特征).doc_第4页
毕业论文(中国油画人物的时代特征).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代码:050401 学 号:081201010014贵 州 师 范 大 学(本 科)毕 业 论 文题 目:中国油画人物的时代特征学 院:美术学院专 业:美术学年 级:2008级姓 名:李远东指导教师:刘力(教授)完成时间:2012年4月10日中国油画人物的时代特征李远东摘要:自油画传入中国以来,中国油画人物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打下了时代的烙印;在每一个时期都会出现不同的人物图式并逐渐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油画人物从不同的角度以图像的表现形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及精神状态。通过对中国油画人物发展的各个时期进行分析,来揭示目前我们创作油画人物时怎样去把握时代的脉搏。关键词:油画人物、时代特征Abstract:Since the oil painting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China h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il painting figur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a the branding of the ages; In every period will appear different characters schema and gradually to diversification development direction. People from different angles to oil painting forms of image reflects the peoples social life and mental state. Through to the Chinese characte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il painting each period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reveals the at present we create characters when oil painting the pulse of The Times how to grasp.Key words:Figure painting、The features of The Times引言:纵观历史,人物题材的油画作品一直都是油画作品的主流,即使在当下艺术氛围非常活跃的今天,各种艺术流派和表现手法的艺术品让我们应接不暇,然而,在各式各样的艺术大展中,油画人物依然占据相当大一部分空间。本文通过把我国油画发展的历史大致划分为四个不同阶段,十七世纪至清末为第一阶段,二十世纪初年至1949年为第二阶段,1949年至1978年为第三阶段,1979年至今为第四阶段。对不同阶段中具有较大影响的油画人物作品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每一个阶段我国油画人物的特点,最后对比总结出我国油画人物在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正文:明朝万历年间,油画由西方传教士带入中国,虽然迄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是在中国局部地区传播,油画在中国并没有得到真正发展。在这段时间里它主要是承担宗教宣传的任务和记录和再现图像的一种技术,更是被当时的文人画家认为是“虽工亦匠”。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油画才真正得到传播和发展。油画刚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尽管被文人画家所不屑,但由于油画所描绘的事物比中国传统绘画更为逼真,因此也被当时上流社会所接受。所以这个时候比较常见的油画都是皇宫贵族肖像画或者日常起居的画面。如慧贤皇贵妃像、王致诚达瓦像,这些肖像画画面上人物结构严谨,色彩层次变化细腻。除了肖像画外当时也有一些记事性绘画,如郎世宁弘历击熊图、弘历刺虎图。从技法上看,由于西方油画在描绘人物肖像时大多利用光影的对比,使得画面中人物有很多比较重的暗部以及阴影,这是皇宫贵族们所不能接受的,为了迎合宫廷贵族们的需求,这个时候画家们所画的油画大多都去掉了很暗的阴影而使画面带有很浓的中国画的装饰味道。在描绘人物时画家故意减弱了侧光所造成的明暗对比,而以正面平光的效果使脸部清晰柔和。有的画面甚至算是用油画的材料画中国画一般,如郎世宁哈萨克贡马图。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闭关锁国、国势衰弱的清帝国大门,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屈辱和忧患的年代,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动荡。为振兴国家,大批留学生奔赴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新思想,其中就有许多美术青年到西方学习油画。20世纪初期,留学生们纷纷回国,用学到的西方艺术来改造传统的中国画,在美术届掀起一股“西画东渐”之势。中国油画从此得到了真正的发展。30年代,国难当头,当人民处在贫穷及战争带来的苦难之时,艺术家们首先需要关注的是现实与人生的艺术,这是环境和现实生活的需要。所以这一时期的油画人物作品大多致力于抗战宣传和表现人民苦难的现实生活。如徐悲鸿的箫声、吴作人的空袭下的母亲、司徒乔的放下你的鞭子等。1949年新中国成立,油画艺术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尽管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和政治性,但也在这一时期推动了油画人物在中国的发展。由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开始积极组织优秀艺术家创作革命历史题材油画人物作品,歌颂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为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缅怀那些为新中国而流血牺牲的先烈。其中在徐悲鸿领导下完成的就有徐悲鸿的欢迎解放军、王式廊的井冈山会师等。罗工柳的地道战、艾中信的红军过雪山、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靳尚谊的毛主席在十二月会议上、陈逸飞占领总统府等同样是这个时期历史题材作品的集中反映。据记载,1967年刘春华创作的毛主席去安源被数以百万计印刷,以至家喻户晓。可见当时伟人油画肖像的影响之大。作为新中国油画人物的经典之作开国大典,更是以磅礴的气势表现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虽然董希文没有像徐悲鸿一样成为家喻户晓的画家,但他这件作品的知名度和政治意义却远在他们的名声之上人人皆知。从题材上看,这段时期的油画人物作品主要是以军事、历史、英雄肖像形为题材,以表现火热的革命斗争场景,强调社会功能的表达,讴歌英雄形像为目的,文革时期更是以“三突出”和“红光亮”来要求油画人物的表现形式,充分体现了这一时期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方针。从技法风格上看,主要受到苏联写实主义影响,以写实为主要表现形式,形成了单一化的审美观念。因此,宏观看来这一时期我国的油画人物是以写实主义表现军事、历史、伟人和英雄人物,体现了油画人物服务于政治的时代特征。70年代末以来,党的三中全会的召开对文革时期“极左”思潮造成的灾难性后果进行了“拨乱反正”,全国思想解放运动的掀起,拨开了笼罩在中国大地上的重重阴霾,迎来了中国油画人物春天。艺术家认清了政治代替艺术和艺术家失去“自我”的深切教训,对历史的惨痛反思成为大多数油画家的共识。于是一批带有感伤和具有人文关怀风格的油画人物作品便应运而生。如罗中立的父亲、陈丹青的西藏组画、何多玲的春风已经苏醒、高小华的为什么等等。其中罗中立的父亲成为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父亲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上获得一等奖,同时也在美术界掀起了极大反响。这幅画运用超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突破常规以类似领袖画像的巨幅尺寸创作的普通农民肖像画的出现,在极“左”思潮控制的年代是难以想象的,它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陈丹青何多玲高小华等人的作品中也表现出了真正的现实人物,给人们给人一种强烈的真实和亲切感。艺术家们直接参与批判现实关注民生,一扫文革时期的“高、大、全”、“红、光、亮”的油画风格,转而开始了对人生价值的追问,中国的油画逐渐摆脱政治的控制开始追求自身的独立。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发深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加上西方哲学思潮的涌入以及现代主义艺术的引进,中国的艺术家开始以哲学家的眼光关注人生价值,以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形式对本国现实和历史进行哲学思考与评价;视觉也从宣扬空洞的理想转向思考个人存在的意义。如张孟禄丁、张群的在新时代亚当夏娃的启示、王广义北方极地系列等。 这一时期艺术家的作品在表现形式上借鉴西方塞上、梵高和高更的后印象主义和达利、佛洛依德以及怀斯、毕加索为主的现代主义理念,以前卫的姿态出现,丰富了人们的视觉经验,拓宽了油画人物创作的渠道。哲学观念图式化和反对传统观念的束缚成为这一时期的油画人物特点。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电视、手机、互联网等现代化通讯工具普及和艺术市场的确立,使各种艺术观念和油画作品得到自由传播。加上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价值观也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并逐渐成熟。艺术家更加关注时事,注重与生活的近距离接触,重视作品的现实感,更多地注入对自身存在的价值关怀。以写实和表现的油画语言描绘身边的平凡的琐事,以调侃、冷漠或玩世不恭的人物形象反映身处流行文化和商品经济影响中的人们的精神状态。运用夸张的形象、符号化的表情或动作,以及或强烈或苍白的色彩形成视觉冲击力,从而表达某种情绪。如张晓刚的家族老照片系列、孙仕荣的青春驿站、孙为民的两个年轻人以及方力钧、岳敏君、等艺术家的作品。这类作品做表现的东西带有某种象征意味和情绪在画面中。或麻木或倦怠,甚至是无聊。而运用表现主义手法的画家则风格各异,刘晓东作品中多表现的人物非常平庸而具有强烈的近距离的亲切感,画面中人物造型随意,平凡无聊,却也代表了我们的真实生活状态。毛焰的作品中人物形象或俯视或仰视,夸张变形却又表情细腻,有点猥琐甚至神经质。女画家夏俊娜的作品以一种梦幻而浪漫的画面展现在人们眼前,从那介于似是不似之间的光影和色彩中,体现画家对梦想与现实、高贵与通俗、含蓄与绽放的表达,这种欲语还休的尺度恰恰与当下都市青年男女暧昧迷离的情感世界想暗合。与此同时各种实验、行为艺术的兴起,将人们的视野倾注于社会的负面和人性的负面,极端或偏激的非理性行为艺术的创作,以否定一切和玩世不恭的态度,表现消极、无聊感和近距离感成为这一时期的油画人物的重要时代特征。油画艺术在中国真正的发展不过百余年,从这些油画人物作品中可以看出中国历史的发展状况,油画人物从某种程度上它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从不通角度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以及精神生活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对油画人物的风格和特点都紧密相连。在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寻找独特的视角和个性化的艺术表现方式来表现时代是特征成为当代艺术家的首要任务。参考文献:1 刘淳 .中国油画史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2 赵笺 .试论新时期革命历史题材油画创作的特征J. 美术 ,2011年07期.3 凌承纬 .时代与艺术上、时代与艺术下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