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在高处名家书评_第1页
自由在高处名家书评_第2页
自由在高处名家书评_第3页
自由在高处名家书评_第4页
自由在高处名家书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 自由在高处名家书评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自由在高处书评 唐志伟 100 年前,中国还有凌迟, 50 年前,中国还在喊万岁, 40 年前,中国还在破四旧,30 年前,中国还不许跳舞, 20 年前,中国还在争论姓社姓资, 15 年前,中国还没有普及互联网, 10 年前,中国还有收容遣送条例, 5 年前,中国还没有物权法,两年前,中国还没有微博,一年前,中国还没有通过城乡居民选举同票同权 社会终究是在进步。 我们需要做的,只是点点滴滴的累积之功,每个人尽一份力 不是为国家,不是为别人, 而是为自己尽一份力,我们的社会就会向善发展, 上世纪做不完的事情,可以这个世纪来做,那些一天永远做不完的事,可以用一生来做。 自由在高处一书是重新发现社会的续篇或重要的补充,着力理清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旨在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这本书的主要线索,就是生活自由与思想自由,以及个体如何超拔于一个不尽人意的时代之上,收复我们与生俱来的身心自由,盘活我们已经拥有的自由。 相较十六世纪法国早期民主主义思想家拉波哀西抨击的 自愿奴役 而言,在一个正 经受着新旧交替的国家,不2 / 9 自由的状态并非人们自愿,而在于适应与沿袭,得过且过。至于如何走出这种日常的甚至为许多人所不自知的奴役状态,既有赖于个人的勇气,也关系到个人对时代与自由的理解,以及时代本身的演变。 有一种鸟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 ! 这是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经典台词,用来做本书的标题再合适不过。一直以来,熊培云先生致力于推动社会多元化建设,倡导左右携手,共为民生谋福祉,用社会的进步来推动国家的进步,这些主张,正融入集体意识,正成为当下最亮色、最理性的声音。而 这一切,都离不开自由,无自由则无边界,则必然失去责任与担当,最终不是与世沉浮,就是失去自己。当一代代人接续这份无奈时,民族的命运就永远无法被改变,而超越宿命就只能遥遥无期。 相信我们的国家,比我们想象的自由 是自由在高处一书后记的题目,熊培云在后记中也阐明了自己的信念: 相信没有人能剥夺你的自由,相信 你即自由 );相信时代在变,相信中国正在朝着一个自由而开阔的道路上走,没有谁能改变这个大趋势。与此同时,相信人类会有一个好的前途,毕竟,人不只是爱自己,还爱自救,没有谁 不希望过上美好的生活。这既是一切共识的基础,也是我信心之来源。 自由在高处,这是一个仰望的方向,也是一个需要通过我们努力才能企及的方向,3 / 9 但是我们,总向着那个方向努力,向着高处攀登。让我们一起,为实现这样的理想努力。 书评 2 我对王蒙作为公共知识分子时的世故和圆滑是颇不以为然的 (见本人拙文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王蒙 ),但他也有我深以然的时候,比如他在对当今中国知识精英的表现发表看法时说: 知识精英从西方发达国家趸进了那么多知识观念,却因为中国与西方的多元制社会大异其趣,精英们便只 能吞吞吐吐,磨磨叽叽,不能不令人觉得他们是没有找到感觉或找错了对象,他们找不到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还不如赵本山。 这样的例子当然很多,但刚好我的手头有熊培云的自由在高处,只好以此为例来证实一下王蒙老先生的观点,希望培云不要觉得冤枉。 2016 年熊培云的重新发现社会热卖,获奖无数。熊培云的获奖可谓实至名归,虽然他所讲的无非是已经被西方社会广泛认同并且作为治政理念正在实施的观点,重新发现社会厚厚四百多页,其实无非说的是 还政于民、还权于民,还利于民 ,虽然说的都是 常识 ,但因为触 及了中国的 根本 ,还是足见熊培云的勇气,他的书能得以出版,也足见我们的社会正在走向开明。 比如在在 历史三峡 与 敦刻尔克撤退 一文中,4 / 9 熊培云说: 由于时代的原因或者局限,今日的政治改革一次次被 矮化 为行政体制改革。 、 如果说政治学的一些重要原则在中国也能适用的话,那么让一个无须问责的政府自我革新,并不会比让一个人抓住头发把自己拽离地面更为容易。 、 只有政治权利能够在公民之间平等地分配,才会有契约型国家。在这样的国家,政府及其组成人员只是民众授权的社会管理者,管理者并不固定地在某一集团, 并须不断面对民众定期及不定期的问责。政治动力学的分析表明,在契约型国家,政府系统将不断趋于公正、高效、透明和廉洁。 、在民间是个好东西一文中熊培云又说: 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阻力,在于对民间动力的不信任不鼓励甚至压制 ;而所谓新一轮思想解放,最需要解放思想的并非广大民众,而是执政理念落后又失去深化改革愿望的官员,是那些在第二阶段的改革发展中获取巨大利益的既得利益阶层。 等等等等。 熟悉卢梭社会契约论及卡尔 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等著作的读者知道,熊培云的这些观点,无非是先哲们论述的转述,但无论 是熊培云的所思所想还是转述,因为中国还未通过 历史三峡 ,这些观点的价值对于中国的进步都是无法衡量的,只有一些 普世价值 的东西为大多数中国人接受,并且成为一种共识,中国的进步才有希望。十多年前,我在一篇文章里说: 抓理性应该从孩子们开始,5 / 9 等我们这些人全部在这个世界死光光了,这个世界肯定是个理性的世界,那时候我们在天堂里看着这个理性的世界是该哭,还是该笑 ? 这里的 理性 几乎可以换成任何一个美好的词,比如自由、民间、平等、博爱什么的,这些其实也正是熊培云所有宣讲的。 让人奇怪的是,熊培云在他的重新 发现社会获得无数掌声之后,并没有 欲将剩勇追穷寇 ,而是突然变得温和与理性起来 (他一再强调他是温和理性的 ),说什么 不自由,仍可活 、 相信我们的国家,比我们想象的自由。 ,他没有对中国人不自由的根源展开猛烈的批判,而是告诉那些不自由者,即使你带着镣铐,你仍然可以舞蹈,区别是,有些人舞得好,有些人舞得不好。生生地把 自由 这样美好的词,弄成了 不自由者 的一锅不温不火的心灵鸡汤,或许哪里有混乱,哪里就一定有不自由、虽自由无以言说、要新闻联播,还是宣传联播等少数篇章可以除外。 与重新发 现社会大段大段地引用先哲观点与历史资料借以说明自己的观点不同的是,除前面的自序与后面的几篇演讲,自由在高处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事一议,或者一点一议,即使这样,按照熊培云章节的分类,还是可以疏理出一些脉络来。 第一部分面包与玫瑰想说的是即使是战争都挡不住人们对生活本身的热爱,生活本身是有力量的 ;第二部分自6 / 9 救与自由想表达的就是熊培云一再强调的观点, 不自由,仍可活 ; 第三部分演讲与独白是对 不自由,仍可活 的进一步阐述,以及熊培云截止目前的心灵成长史。 我说熊培云把 自由 做成了心 灵鸡汤,在第一部分面包与玫瑰里就可以找到许多现成的例子,比如在第一篇国家与玫瑰里得先是举古罗马的军队挡不住生活的诱惑、即使纳粹的铁蹄都踩不碎巴黎人对于生活本身的热爱,文章最后说: 偶尔走失,从未失去。没有比生活更古老的过去,也没有比生活更高远的未来,无论经历了多少波折、困苦与残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寻,亘古如新。 这样的话,可以是毫无新意,放在任何时代都是不会错的,永远 政治正确 而又等于没说。 在梭罗的树林里在批判了物质对现代人的奴役之后说: 什么时候我们能够象流浪汉一样自由 ?什么可以 我们可以碎步徜徉在梭罗笔下郁郁葱葱的树林里 ?在那里,简单生活不被视为一种堕落,勤劳的人节制勤劳。在那里,你可以坐在时间的溪水里垂钓天上的星星,不必终于奔波于风尘。看大地寒来暑往,四季消长分明 ;看种子播撒信念,古树支起苍穷。 ,这样的句子美则美矣,但在拆迁而导致自焚时有频发的时代和国度,多少有些娇情,魏晋时代政治黑暗,不是有竹林七贤已经过上这样的生活了吗 ? 其他的几篇也无不 政治正确 而了无新意,比如在7 / 9 为情侣求饶里批判的是校方对学生情侣的隐私权的侵犯、在今夜,谁在搜捕圣诞老人里倡导的是我们应该 共享人类文明而不是排斥它、在好色关乎心灵里赞美人的本能、在绑架为什么流行里告诉你一些让绑匪不能得逞的技巧、在能养政府,为什么不能养猪及开公司还是开法院里揭露和批判公权对私权的侵犯等,这些或许几乎都和公民的自由沾得上边,问题是,谁都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有必要把众所周知的道理再讲一遍吗 ?如果这些是为了稻草谋,挣稿费,我倒可以理解,但如果为了伸张正义,我倒理解不了了。 一个人中国人的不高兴大多数网友或者读者看着比较解气,如果作者只是一个不知 外面的世界多么美好的 普通中国人,或许是 值得赞许的,但熊培云是个受过西贤训练的中国知识精英,一口气列举了十几年他作为一个中国人的不高兴,他几乎一眼就能看出症结所在,却止言于 不高兴 ,未免也有些娇情。 如果以上还谈不上是什么大是大非的问题的话,那么熊培云一再强调的 不自由,仍可活 则最有可能把读者引向犬儒主义,虽然他一再担心过中国的犬儒主义。 即使在一个不自由的环境中,生活仍是可以选择的,是有希望的。因为你即你选择,你的世界也在于你如何选择,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人可以自主地生活,我们所能感觉8 / 9 到的不自由,很多是自我强加的。 、 大环境可以决定你的自由度,但你内心还有一个小环境,那里有你对美好生活的自由裁量权。而这完全在于你的觉悟,在于你对生命、对世界的理解,只要你足够独立和自由,你可以 个属于你的美好世界,即使是在集中营里,你也可以将它变成一个游乐场,哪怕它转瞬即逝,此所谓,你可以推毁我自由的创造,却不能摧毁我对自由的向往。 ,这些话在不少的篇章里以不同的面丰出现过多次,可以看出,正是熊培云所强调的,但这实在是 态度决定一切 的无限放大版,不仅犬儒,而且 唯心 了。 应该承认的是以上观点又 政治正解 了一次,但我要说 的是,这样的话任何一个写 心灵鸡汤 的作者都可以写出来,而如果出自以 重新发现社会及改造社会 自诩的中国知识分子精英的笔下,我就会很失望。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面对限制人自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