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咏物言志类 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题材特征 咏物言志诗是指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 来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类诗歌。其所咏 之物可以是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山川日 月、风雨雷电、器物玩好,等等。诗中的“ 物”或是描写的对象,或是抒情的对象。 形式标志 从表达上看,或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 行刻画,或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 行吟咏。总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 而写景诗常常是写多个物(或景)。 从题目上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例如虞世南 的蝉、罗隐的蜂雪,齐己的早梅 等。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 式,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黄巢的题菊 花、于谦的石灰吟等。也有一些咏物诗不 是以所咏之物为诗名,例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 张十八员外、杜牧的山行等。 内容 1、单纯咏物。仅仅状物之形貌,言物之神态,仅 求其形似,不赋予个人的感情色彩,最多表达诗 人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如贺知章的咏柳 赞美春柳的轻盈姿态,仅透露一点对自然之物的 喜爱之情。 2、托物言志(寓意)。名为咏物,实则为了咏人 与抒情。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与精神,融 入个人的情感,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 己伤时。如李纲的病牛借牛任劳任怨、志在 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表达自 己不忘抗金报国,为社稷苍生甘愿劳苦的心志。 内容 3、托物喻理。通过咏物来表达一定的哲学 或社会道理。如苏轼琴诗道出只有主 体与客体密切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 来的道理。 4、托物讽世。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 的不公平现象。如罗隐的蜂赞颂勤劳 无私者的同时,更讽刺那些不劳而获者。 主旨 1、托物言志。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与豪情 壮志。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2、以物比兴(比喻)。或寄寓高尚的节操 ,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 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3、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 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常用技法 咏物诗不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 ,诗人们更注重对所咏之物的神韵、品格 进行发掘,即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 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其常用的技法有正 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 从整体构思看,其常用的技法有比喻(比 况)、象征、拟人、对比。 从抒情的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1、这首诗写菊时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 2、诗人借“菊”表达了什么感情?试分析。 1、这首诗写菊时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对比的手法。把自己对菊的喜爱与王孙对 菊的鄙视对比,把秋菊的香溢池岸与高高 在上却无用的瓦松对比,突出菊之高洁。 2、诗人借“菊”表达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仓库消防改造工程合同
- 商品砼合同范例
- 建筑合同范例查询
- 摆摊玩具转让合同范例
- 救援物质采购合同范例
- 培训合伙企业合同范例
- 总包和商混站合同模板
- 商品代销合作合同模板
- 小区绿化修护合同范例
- epc合同标准合同范例
- 北师大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学情评估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二十届三中全会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高清版)JTG 5142-2019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 物流运输项目 投标方案(适用烟草、煤炭、化肥、橡胶等运输项目)(技术方案)
-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23年版)解读课件
- 医院检验外包服务项目招标文件
- 正高级会计师答辩面试资料
- 样品承认书标准版
- 田间生产管理记录档案
- 智慧城市建设论文5篇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