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复课交流材料宋红英.doc_第1页
[初三语文]复课交流材料宋红英.doc_第2页
[初三语文]复课交流材料宋红英.doc_第3页
[初三语文]复课交流材料宋红英.doc_第4页
[初三语文]复课交流材料宋红英.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阅读、综合性学习复习方法刍议商南县初级中学 宋红英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将拉开帷幕,在这温馨而又紧张的日子里,迎来了复课工作研讨会的召开。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让我在这里与各位同仁交流我校语文老师在复习中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两方面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做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指正。一、阅读部分从2010年中考命题理念来看,中考语文阅读试题的题型已相对稳定,命题技巧也相对成熟。各地在试题的创新上变化不大,可谓波澜不惊。阅读以考察精读能力为主,主要考察现代文阅读和古代诗文阅读,优秀诗文记诵积累以及课外名著阅读。复习过程中我校老师主要以教材为范本,向外拓展。体现“精选”、“精讲”、“精练”三条主线并行的原则(一)精选文本,触类旁通1现代文阅读是中考的一个重头戏,也是一个难点。在浩如烟海的试题中,特别是各地历年的中考试题、模拟试题,有一些阅读试题设计比较精巧,我们从中选出具有典型性、灵活性、实用性的小题,作为典型题例,作为课堂讲解和学生课堂练习的范例,让学生接触一些中考试题,可以明确中考试题的命题意向,掌握中考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技能,为参加中考作好心理上和技能上的准备。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记叙文阅读适当增加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说明文阅读适当增加与现实密切相关的社科类文章;议论文阅读适当增加文化评论类文章;在整个阅读测试中适当增加文学作品的比例。就以现代文中的哲理性散文阅读为例来说吧。我们在复习中间都是反复琢磨,选名家名篇,选富有哲理性的文章,精心设计一些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问题。通过训练让学生能具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二)精讲文本,“授人以渔”。哲理散文是通过对社会、人生、日常生活的独特体察,感悟出某些哲理的散文。那么,我们如何教会学生阅读哲理散文呢?(1) 整体阅读,明确主旨哲理散文往往通过一两件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深刻的哲理。阅读时,应先从整体出发通读全文,辨明是托物言志,还是阐述人生哲理?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还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悟?是就历史作阐发,还是就现实作联想?然后在此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哲理散文一般采用“卒章显志”的结构方式,所以,如果我们认真研读文章的结尾部分,大多能明确文章的主旨。(2)理清思路,把握结构一般来说,散文总有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找准文章线索的办法是抓文章的关键词句。作者写作时,往往会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段落中安排一些起统摄、提挈、凸现作用的词语或句子。在阅读时,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和句子,找准文章的线索,从而理清文章的思路。(3)鉴赏技巧,品悟效果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通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透视自己的阅读品位。所以,阅读哲理散文还要注意鉴赏常见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常见的表达技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2.结构安排: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3.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4.表达方式: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肖像、心理、语言、动作描写,侧面、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抒情和议论等。(4)品味语言,感受风格散文的艺术可以称之为语言的艺术。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一篇好的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富有哲理,充满诗情画意。作家在创作时,一定会用同他的思想感情完全贴切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其思想感情,因此,读者只有透彻地了解了其语言文字所具有的意义和情味,才能感知作品的艺术形象,领悟作家的思想感情。 (三)精炼文本,题海拾贝。至于学生的课下练习,我们尝试选择比较典型的题目,注重题型的多样性,讲解某一类型的题目时,能够适当地拓展,有层次地提升,讲解时重视技巧的传授,讲练结合。课下练习少而精,学生完成质量高,教师批改相对轻松,课堂上还能讲深讲透,效果甚好。如文言文阅读复习中,我们总是让学生精炼四种题型:理解归纳型 例1、阅读桃花源记回答问题:从第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1) ;(2) ;(3) 。(2009年广东省汕头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此类试题既考查了考生对文段的整体感悟能力,又考查了理解归纳能力。解答时应从文段出发,先概括内容,再作分析。第段大致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环境方面(优美);二、物质方面(富足)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乐);四、能避乱,无战乱(没有压迫、剥削)。考生只需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议论评价型 例2、阅读岳阳楼记回答:文中“庙堂”、“江湖”分别指什么?对于“古仁人”这种“进亦忧,退亦忧”的态度,你有何评价?(2009年浙江省中考嘉兴语文试题)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能联系实际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必要的阐述,言之成理即可。“庙堂”指朝廷(或:在朝为官),“江湖”指民间(或:在野为民)。如何评价的答案是开放性的,肯定与否均可。示例l :值得肯定,不管是为官为民,都应关心国事,心系天下;示例2:不予肯定: 其一味宣扬忠君的思想和态度有历史局限。当然,如能辟蹊径,出新意,答出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答案效果会更好。 补充论据型 例3、【甲】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选自 送东阳马生序)【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颤(zhn )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选自宋名臣言行录)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读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 (要求填写两个)。(2010湖北黄冈中考语文试题) 解析此类题目在中考文言文试题中较为常见。要求考生充分理解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只要平时留心生活,多读书,多积累,考试时就可以信手拈来了。示例: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 比较分析型 例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王之蔽甚矣”是一种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也是一种谏,捕蛇者说中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可以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谏,进谏者都关注到了民意或民生。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2010年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解析比较阅读是近几年兴起的中考阅读新题型。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本题显然是同中求异,应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言之有理即可。示例: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甚矣”要求齐王广开言路,听取民声,关注民意;曹刿论战中“忠之属也”要求鲁庄公取信于民;比较阅读可以激发思维的创造性,这是文言文阅读中较高的能力要求,也是中考文言文阅读的亮点。以上四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学生如果掌握了,那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其次议论文、说明文、小说等文体的复习,只要我们掌握了其文体特点,采用“精选”、“精讲”、“精炼”地方法,就能借用选来的“它山之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二、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我们一贯的做法是:走出去,把课堂投放进社会,作真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社会中间开发利用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我校开展的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是:真实性强,且地方性特点明显,乡土气息浓郁。内容涉及学习交流、推广普通话、采访、写公益广告、设计栏目、提建议、办手抄报等。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综合性强。与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求相一致;与近几年来陕西省各大名校初三的毕业考试中涉及到的综合性实践检测题型大同小异。通过研究2010年中考说明,可以看出各地考试命题上的特点是:在内容上注重对能反映考生生活的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机地扩展考生自我表达的答题空间;在试题的呈现方式上以独立的综合性学习考试板块出现,题内所需的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交*比较充分;题干设置的文字量较大,富含信息,表述比较亲切,注意拉近与考生的距离,具有一定的审题难度;在评价上关注考生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考生的语言表述、对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以及各种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都是重要的采分点。纵观近几年来各地的中考题型,试题的类型有单一式和综合式两种:单一式: (1)语言创作类编拟欣赏广告、宣传语;对联知识及创作赏析;心愿表述;主题访谈;话题辩论;景点介绍。(2)材料整理类语段压缩;材料的整合与探究。(3)图表转述类表格分析;图表理解。(4)活动参与类拟活动方案或计划;设计活动主题或主题语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综合式:多种类型融为一体,在设置的情境或活动中去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归纳推理、总结概括、观察理解、联想想象、语言表达等各方面能力。由于中考过程限于以笔试的形式呈现,因此知识与能力综合型、专题活动型将是主要的考查方式。我们在平时学习、复习中注意了以下几点:1、实际操作,贮备技能。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性强,必须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去经历,去探究,有了活动的积累和贮备,就不会担心临场考试,从一定程度上说,考试是对过去语文活动的回顾及梳理总结。2、吃透教材,提炼主题,适当归类。通过对教材的充分掌握,注重教材所体现的几大主题(体验成长类,语言文字类,历史文化、专题探究类,科技生活类,其他类)上培养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