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物理中考试卷分析.ppt_第1页
2010年物理中考试卷分析.ppt_第2页
2010年物理中考试卷分析.ppt_第3页
2010年物理中考试卷分析.ppt_第4页
2010年物理中考试卷分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物理中考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及试题特点 2010年的中考仍然是物理、化 学二科合卷,二科总的考试时 间与往年一样仍为140分钟, 物理部分满分80分。 试卷结构 题号一二三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 试题 数 量 1076 分值202040 突出重点知识,各个知识块分布合理 ,具体为: 内容考试题号考试内容分值比例% 力学5、6、10、26 、27、31 、33、34 、37 力与运动、压强、滑轮组、 密度、浮力、机械能、杠 杆、功率 3138.75 电磁学4、7、8、9、 29、35、 38 静电现象、电路、滑动变阻 器、电磁现象、电路、电 功率、欧姆定律 2531.25 光学33、36光的反射定率、凸透镜成像 规律 1012.5 热学2、3、28物态变化、分子运动论、热 量的计算 78.75 能量与能源30、32太阳能、卫星通信56.25 声1声22.5 命题紧扣课标“三维”目标,体现新课程教学要 求,强调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注 重基本方法和能力的考查。其主要特点体现为 : 1、试题体现两基知识的考查。 2010年中考物理考试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广, 侧重对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为了突 出新课程学习的特点与要求,考查中加强基 础知识、主干知识与社会、科技、生产、生 活实际的联系,避免了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的试题出现。 2、试题朴素,体现生活实践 试卷中的命题立足于学生学习生活实践,在“物理知 识情景化,物理情景理性化”方面还有点遗憾,但对 社会的热点问题有一定的涉及,切实有效地发挥了试 题的教育功能,例如32题,以世博会为背景,考查 了卫星通信。试题全面落实新标准中“知识与技 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并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第6题是关于公共汽车上 的逃生锤。 3、试卷的计算量降低,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 力的考查 试卷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是强化了物理基础知识的考查,特别是突出考查了 物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其中力学和电学占 了56分。 二是突出了能力的考查,能力点约10分。 三是降低了试题的计算量,涉及到计算的题目有第10 、26、27、28、34、35、37、38题,约占25分,但 是都没有繁琐计算,这对今后的教学有导向作用,有 利于教学中克服题海现象,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 对于要升学的学生体现不出较好的开放性、综合性, 就是单纯知识点的考查,不具有选拔性,不利于学生 的后继学习能力的培养。 4、试题体现物理学科特点 很多试题都有实验背景,如第1、4、7、9 、26、36、37、38题对基本的实验知识和 操作技能有一定的要求。命题时针对探究过 程的某一个要素进行探究,是在提倡回归实 验教学,改变纸上做实验、题海战术的教学 方法和学习方法。解答题包括第36、37、38 题,其共同点是在科学内容的考查中突出科 学探究能力考查,基本涵盖了科学探究能力 的各个要素。 二、徐州市试卷各分数人数统计: 得分 人数 得分 人数 得分 人数 得分 人数 0 1121 20 764 40 1248 60 1695 1 4 21 839 41 1261 61 1807 2 64 22 864 42 1229 62 1859 3 16 23 893 43 1208 63 1916 4 175 24 916 44 1250 64 2065 5 69 25 959 45 1286 65 2173 6 253 26 983 46 1306 66 2307 7 106 27 1074 47 1349 67 2395 8 308 28 1162 48 1339 68 2540 9 218 29 1181 49 1290 69 2593 10 439 30 1161 50 1327 70 2867 11 302 31 1181 51 1363 71 3103 12 500 32 1197 52 1402 72 3262 13 406 33 1261 53 1420 73 3518 14 548 34 1265 54 1469 74 3831 15 534 35 1268 55 1442 75 3930 16 614 36 1291 56 1404 76 4073 17 588 37 1349 57 1474 77 4004 18 665 38 1274 58 1504 78 3977 19 702 39 1239 59 1560 79 2852 80 2197 全市各题的得分率 题号ABCD 193 5 1 1 21 2 89 7 33 2 11 85 43 78 12 6 54 3 17 76 688 4 5 4 74 4 88 3 850 30 10 10 95 78 13 4 1015 11 69 5 题号得分率题号得分率 260.74 33.10.67 270.71 33.20.81 280.60 36.10.61 290.74 36.20.59 300.79 36.30.36 310.68 37.10.90 320.57 37.20.88 330.73 37.30.64 340.62 37.40.68 350.55 38.10.50 360.54 38.20.50 370.77 38.30.82 380.58 38.40.51 咱们县的平均分 优分率全市第3 三.考生答题质量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选择题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考查中 没出现死记硬背公式、概念等现象。从学生答题得分率来 看,第1、2、3、6、7题的得分率超过85%,选择题得分率 最高的是第1小题,达到了93 %.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 的还好,第4、5、8、9、10题有学生得分率较 低,特别是第8题得分率只有50%,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 变,开关闭合后,在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滑动的过程中, 电压表的读数 A变小 B变大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本题考察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欧姆定律的应用,难度偏大 ,说明学生缺少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大题填空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所学的基 本概念、基本规律、常用的信息处理方法 等物理知识。得分率较低的为第28、32 题,说明学生的计算能力,审题能力还有 待提高。其余考题给学生的第一感觉便是 熟悉、容易,从而增强了学生考好物理的 信心,使学生能顺利进入下面试题的解答 ,这是试题依据新课程理念及课程标准命 题成功所在之处。 第三大题解答题,得分率最低的是第36题, 3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 实验 中 (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 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 . (2)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时,光屏上得到清晰 的像.此时物距为 cm,像的大小比物 . (3)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左右移动光屏均接收不到像,接着应 该() A.上下移动光屏去接收 B.将光屏放到凸透镜左侧去接收 C.取走光屏,直接通过凸透镜观 察 其中第3问最低仅为36%, 它反映了我们的学生实验能力不够,提醒我们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 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在教学中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培养。 今年计算题没有绕弯的。但学生解题依然不理想,只要是计算题失分都很高 ,说明学生基本运算功底较弱。提醒我们教师应注意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 四、教学反思建议 1、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 有实验的地方错误率较高。学生经历实验的探究过程,将是一个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暴露学 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发展学 生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也是学生所要具 备的各种“能力”的形成过程。因现在的试题很多都取材于学生身 边的生活及社会实际,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要重视开 展学生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物理知识 点为载体,选取结合实际的事例,丰富和充实物理课程的内容, 在课堂上将知识点发散开来,注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教 学。并提倡通过多种形式将这些知识延伸到课外、校外,尽可能 鼓励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开展物理小实验,让学生广泛接触生活 和社会,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从生活走向 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引导学生 能自主学习,学会科学探究,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2、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面向全体学生, 使基础教育得到均衡发展。 新标准要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使 每一个学生都有公平的发展机会,都能够在 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而部分教师只注意 培养尖子生,而那些基础、能力偏差的学生 却被忽视。从阅卷中可发现,有相当多的学 生一些基础性物理知识和计算都不会,所以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忽略基础知识教学 ,应面向全体学生;从平时教学抓起,特别 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加帮助,多鼓励 。 3、立足平时,注重基础。 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组成物理学的基本元素,掌握 好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是学好物理学的基础。教师在平 时教学中要为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多下功 夫,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中建立概念,形 成规律;让学生在相应物理情景中应用概念、规律解决 问题,加深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同时提高应用知 识的能力。在抓好基础教学的同时,要注意抓好物理主 干知识的教学,如密度,压强,机械效率,比热容,欧 姆定律,电功率等,要让学生在这些方面掌握得好一些 。对于概念和规律在认识概念时讲清楚,重视新课的教 学和理解。掌握好一些,是要求学生对这些知识要理解 得深一些,能用这些知识来分析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 但不要求作繁难的计算。 4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现在的学生真的有必要进行审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对 于题目的理解是越来越不行了,且有这样的特点:越 来越耐不住性子进行阅题,只凭主观臆测即刻进行解 题。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而且是关键的一步。要完成好物 理题的解答,就必须善于在解题过程中认真审题。审题 就是阅读、理解题目中所涉及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 以及题目中所提供的条件和要求的结论。有些同学在 解题时往往急于求成,题意尚未弄清楚就着手解题,因此 常出现残缺不全或错误的解答等现象,这都与在解题过 程中不善于审题有关。还有的学生对物理试题望而生 畏,对解题严重缺乏自信,导致不能正常审题,甚至无法解 题。下面仅就如何培养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审题能力, 谈几些点个人看法。 (1)、培养审题习惯、强化审题意识 审题意识的提高和审题习惯的培养 既需要教师潜移默化的熏陶,也需要着意 进行训练。 A. 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良好的审题习惯是提高学生审题能力的前提 。首先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力量,尤其是 在讲解例题或上习题课时,要重视带领学生分析 题意。每讲一道题都要有意识的教给学生如何全 面分析条件;如何寻求各因素之间的关联。同时, 在解题过程中,应尽量规范板书出已知条件和要 求的内容。这些在培养学生审题习惯提高学生审 题能力上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B. 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强化学生审题意识,对于书 面作业应要求学生每一题都写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物 理量。同时善于发现和暴露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 不善于审题造成的困惑。比如常听学生说“这题不会 做”,不会做,首先就是不善于审题。这时教师应先让 学生自己重新读题,认真分析题意,找出已知和要求物 理量,然后再和学生一起分析解决。还要时刻给学生 敲警钟,督促学生步步注意审题。题目愈难,愈需在审 题上下工夫,以求突破。即使题目容易,也不能掉以轻 心,否则会导致失误。 (2)、教给学生科学的审题方法 A. 认真读题,找出关键性字句 审题以阅读题目为基础,不能就字读字,应边读边想,对一些关键 性的词、句应引起注意,并认真思考。 例如, 28.氢气的热值为14.3107J/kg,完全燃烧0.1kg氢气可以 放出 J的热量,这些热量可以使100kg水温度从20升高到 .作为燃料,氢气燃烧后的生成物仅为水,和煤炭相比具有 的 特点.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第3问得分率要严格起来改 更低。所以使学生认识到了审题的重要性,在以后做题时注意认真读 题,查找关键性字句。 另外,逐字逐句“推敲”是审题的第一步,关键词语要抓得准 ,就会切中题目的要害,它经常是解题的突破口。能否正确地发现 和理解“关键词语”是审题能力高低的重要表现。因此在“推敲”中注意 众多问题中经常出现易看错的易误解的文字,如:“恰好”、“可能”、 “一定”、“正在”、“最大、最小”等。 B. 注意审清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任何物理问题,都是在特定物理条件和范围内根据 物理现象的变化规律拟定的。一部分题设条件可直接 给出,也有一部分条件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明显条件的背 后,如果不找出和利用这些隐含条件,就会导致解题错 误甚至无法解题。 例如:一看到家庭电路,就知道电压为 220V。 C. 记录信息,排除干扰 记录信息、排除干扰,指的是当你弄清题目的各种信 息后,应坚决排除那些分散注意力、干扰思路的多余的无 用条件。 例:如图1,重为20 N的物体在100 N压力作 用下 处于静止状态,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大小为_。 这是一道易错题,很多同学不假思索,直写摩擦力是100 N 。很明显,这是一道无用条件较多,干扰能力较强的物理 题,但只要审清题意,自然明白,此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物体 受到的为静摩擦力,静摩擦力和重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 与重力相等为20 N。其中压力是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