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复习要点.doc_第1页
普通心理学复习要点.doc_第2页
普通心理学复习要点.doc_第3页
普通心理学复习要点.doc_第4页
普通心理学复习要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心理学要点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 认知(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言) 心理过程 动机和情绪 意志 注意 个体心理现象 个性心理倾向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现象 行为: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无意识:人们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社会心理:它是在团体的共同生活条件下和环境中产生的2.心理学的任务P7-93.心理学研究的类型P10-11(1)因果研究*探索心理现象的因果关系。AB。即事件A的发生导致事件B的发生。*确定因素: 自变量:是实验者选择用来引起被试心理或行为变化的刺激变量 因变量:由自变量引起被试心理或行为的变化 控制变量:无关变量(干扰因素:被试的个别差异、性别、疲劳程度、饥渴状态、气质和性格等)。*例:照明条件对反应时的影响。噪音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包装对销售量的影响。颞叶受伤可以引发记忆受损。 杏仁核受损会导致情绪失常。*注意事项:确定变量,控制好无关变量。因果联系是有条件的。(2)相关研究*是一种探索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互联系的性质与紧密程度的研究。要确定两种事件之间有关联。如A变化伴随着B的变化。*如:大学新生的自我价值感和普通心理学的学习成绩是否有关系;吸烟与肺癌;左撇子赚的钱平均值比习惯用右手的人高10;努力与学习成绩提高。(三)个案研究*从个别案例中发现有价值的结果。强调个体之间的差异 。*如:弗洛伊德对达芬奇的人格分析。1910列奥纳多达芬奇一个对童年的记忆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形成4.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18-21(1)观察法*定义: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优点:自然、真实、前期探索 *缺点:不可进行重复检验、难以作精确的分析、被试的行为比较被动、代表性差、主试偏见(2)测验法*定义: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优点:能够数量化的反映人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缺点:测验量表的可靠性还在完善中。(3)实验法*定义: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如记忆方法与记忆效果的关系。*优点:明确因果关系*缺点:无法研究复杂现象。外部效度难以确定(4)个案法*定义:个案法对某人进行深入详尽的观察和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原因的方法。*优点:若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可以收集更丰富的个人资料。*缺点:研究结果缺乏代表性。(5)调查法*定义: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其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优点:快捷、数据量大。*缺点:对被试的态度不便进行控制,获得的材料不能保证详尽。5.重要心理学派P25-27学派名称主要观点代表人物方法构造主义试图确定意识经验的基本成分和结构冯特 铁钦那内省法机能主义关心意识的用途:我们的心理是什么,为何是这样?这些信息是怎样应用到实践中去的?詹姆士实验法 测验法内醒法格式塔学派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韦特海默克勒考夫卡重视心理学实验知觉研究行为主义主要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而不是意识,强调学习是控制和影响所有行为的关键华生斯金纳实验法精神分析学派无意识控制着行为,儿童时期的经历是影响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精神分析方法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低等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脑的进化方向 P45-46脑的相对大小、皮层相对大小、皮层内部结构的变化。2.神经元 P47-48*神经元由胞体(含细胞核、细胞质(特有神经原纤维、尼氏体)、树突、轴突组成。*神经元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神经元的种类: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分单极、双极、多级神经元*胶质细胞功能:支持、保护、营养3.神经冲动 P49-51(1)概念:当任何一种刺激(机械的、热的、化学的或电的)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由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动的状态,这就是神经冲动 。(2)神经冲动的电传导*静息电位:当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测到的电位变化,叫静息电位。代表着神经抑制状态。*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神经冲动的传导服从于全或无法则。神经元反应的强弱并不随外界刺激的强弱而改变,信息在传递途中不会变的越来越弱。 (3)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神经细胞间的传导*突触包含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4.神经回路 P52*神经元与神经元通过突触建立的联系,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回路。*神经元与神经元的连接方式:1.发散式连接 2.聚合式连接 3.环式连接*反射弧是最简单的神经回路。5.神经系统 P54-59 大脑 脑 间脑 脑干:中脑、脑桥、延脑 中枢神经系统 小脑 脊髓(主要作用)神经系统 脑神经:12对 躯体神经系统 脊神经:31对(4种机能成分) 周围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兴奋作用) 植物性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让兴奋的神经休息)6.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P60-65(1)大脑结构一条胼胝体;两大半球;三大沟裂(中央沟、外侧裂、顶枕裂);四大叶;灰质和白质。(2)大脑皮层功能1.初级感觉区( 视觉区 枕叶, 听觉区 颞叶,机体感觉区 中央沟后)2.初级运动区(感觉区与运动区对身体的支配是左右支配、上下倒置)3.言语区 左半球( 布洛卡区 ; 威尔尼可区 颞叶上方)4.联合区(感觉联合区;运动联合区:精细运动;前额联合区::注意、动机、记忆、问题解决等) 脑的各部分通过通力合作来实现心理活动;人脑没有为任何一个功能准备单独的处理中心 大脑半球优势(一侧优势:不同大脑半球承担不同的任务)单侧化:功能不对称 右利手:惯用右手的人,左半球言语功能占优势。 语言 形象左利手:右半球。空间知觉和形象思维活动。 逻辑 想象布洛卡区:受损导致运动性失语症 抽象思维 空间能力能听、能读、能写,但不会说。 数理化学习 创造 艺术美国神经学家罗杰斯佩里“割裂脑”实验。实现某项活动,两半球共同合作。如语言;代偿功能。 左半球 右半球 7.脑功能的学说 P67-70(1)定位说 (脑的不同区域承担不同功能) 加尔和斯柏兹姆 颅相说 1825年 波伊劳德 语言 额叶区 左半球 1861年 布洛卡区 “汤”案例 1874年 威尔尼克 颞叶 潘非尔德(2)整体说 (心理机能是脑整体活动的结果) 19世纪中叶 弗罗伦斯 局部毁损法 动物皮层 20世纪中叶 拉什利 白鼠迷宫实(3)机能系统 鲁利亚 (3个机能系统,中心思想)(4)模块说 人脑在结构上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构成的。第三章 感觉1. 感觉和感觉的意义P78感觉(sensation):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理解:(1)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反映事物个别属性(2)是各种具体感觉的统称。(3)是对当前事物的反映。(4)感觉是一种极简单的心理过程 。是其他一切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2.感觉的编码 感觉的编码 P81 外界输入的物理 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 能量和化学能量 感官的换能作用 神经能或神经冲动感觉的编码理论:德国生理学家缪斯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学说。特异化理论(不同神经元传递信息不同)模式理论(pattern theory)编码是由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只不过某种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大,而其他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小。 3.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是反比关系)感受性:感官对刺激的敏锐程度。 感觉阈限:最小刺激量或最小差异量 绝对感受性( absolute sensitivity)人的感官器官觉察某种微弱刺激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absolute sensory threshold):刚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 E=1/R (E代表绝对感受性 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反比例关系 差别阈限也叫最小可觉差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韦伯定律(德): KI / I 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JND;K为常数。根据韦伯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某种感觉的敏锐度。韦伯分数越小,感觉越敏锐。但是,韦伯定律只适应于中等强度的刺激。不同感觉韦伯数值不同。 刺激强度和感觉大小 (记住定律及内容课本) P82-87(德)费希纳的对数定律 PK logI 公式表明当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算术级上升。当物理量迅速上升时,感觉量是逐步变化的。美 斯蒂文斯的乘方定律: PK In 感觉的大小是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例的4.视觉的生理机制 P89-95视觉光刺激于人眼所产生的。其生理机制:折光机制、感觉机制、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 网膜是眼球的光敏感层。其最外层是锥体细胞(视锥细胞)和棒体细胞(视杆细胞),第二层含有双极细胞和其他细胞,最内层含有神经节细胞。分布机能特点视锥细胞网膜中央对物体细节的精细辨别含有昼视觉所必需的视紫质,是昼视觉和颜色视觉的器官视杆细胞网膜边缘起到光放大作用,使视觉对光敏感含有夜视绝所必需的视紫红质,是夜视器官,但不能分辨颜色视觉产生生理过程 光刺激 视觉感受器 视神经纤维 大脑 视觉产生 侧抑制:相邻的感受器之间相互抑制的现象。5.视觉的基本现象 (记住名称及属下分支及概念,详细内容见课本P96108)(1).明度 明度和视亮度 色觉缺陷 颜色三特性(2).颜色视觉 颜色混合三规律 两种色觉理论 视觉对比 (3).视觉中的空间因素 马赫带 视敏度视觉适应(明适应,暗适应。及理论) 后像(4.)视觉中的时间因素 闪光融合 视觉掩蔽 6.听觉 P110-112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为16Hz-20000Hz 7.听觉的生理机制 外耳:耳廓、外耳道 (详细内容P110,111)中耳:鼓膜、三块听小鼓、卵圆窗和正 圆窗。内耳:前庭器官和耳蜗。 听觉的传导机制和中枢机制 传导方式(生理传导,空气传导,骨传导)8.听觉理论 P113-114频率理论也叫电话理论。是1886年,物理学家罗费尔提出来的。这种理论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不足:频率理论难以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人耳基底膜不能作每秒1000次以上的快速运动。这是和人耳能够接受超过1000赫兹以上的声音不相符合的。共鸣理论(钢琴论、竖琴论)也叫位置理论,赫尔姆霍茨提出。声音刺激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作出反应;声音刺激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作出反应。不足:人耳接受频率是20-20000赫兹,最高和最低频率之比是1000:1;纤维长短之比是10:1.行波理论生理学家冯贝克西发展了共鸣理论提出了新的位置理论行波理论。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由耳蜗底部向顶部推动。频率高时,基底膜底端振动较大;频率低时,基底膜蜗顶振动较大。但是行波理论难以解释500赫兹以下的声音对基底膜的影响。神经齐射理论韦弗尔提出。当声音频率低于400赫兹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频率对应的,当声音频率提高,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可以对5000赫兹以下的声音进行分析。四种理论的划分位置说(5000赫兹以上) 频率说(5000赫兹以下) 共鸣 频率 行波 神经齐射9. 其 他 感 觉 P117-124 名称 概念,影响因素外部感觉内部感觉嗅觉产生嗅觉的条件(适宜刺激和感受器)味觉适宜刺激(溶于水的化学物质)感受器(味蕾)皮 触压觉肤 温度觉觉 疼觉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产生条件:外界温度,感受器意义,影响因素,动觉身体运动的信息,感受器位于肌肉、肌腱和关节中。平衡觉反映头部位置与身体平衡的感觉,其感受器是半规管和前庭器官。它和视觉、内脏觉联系紧密内脏感觉内脏器官活动状况的感觉,感受器位于各脏器的壁上。 第四章 知觉1.知觉概念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理解: 1.刺激直接作用于感官。 2.对事物整体的认识(解释)。 3.是对感觉属性的概括。 4.与过去经验有关。(例如马食草图、上帝也疯狂)2.知觉过程:觉察 分辨 确认感知觉的区别和联系区别 1.产生的来源不同 2.反映的具体内容不同。 3.生理机制不同4. 知觉是高于感觉的心理活动联系: 1.感觉是知觉产生的基础。2.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3.都属于感性认识阶段。3.知觉加工机制 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对象与背景)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P132-1404.知觉的特性 3知觉的理解性(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4知觉的恒常性5、知觉的适应性具体内容:(记住概念及影响因素)一)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它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例如,在课堂上,教师的声音为知觉的对象,而环境中的其它声音成为背景。影响因素: 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 (对象和背景的差异; 对象的运动;)2.个体的主观状态:兴趣、动机、经验(知觉定势)等。二)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影响因素:1.知觉对象的特点。 2.对象各组成部分的强度关系。3.知觉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知觉组织原则) 4.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三)知觉的理解性 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作用: 1.有助于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 2.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3.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四) 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它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特性。 种类: 形状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明度(视亮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影响因素:1.视觉线索:指环境中的各种参照物,给人们提供了关于物体距离方向和照明条件的信息。2.知识经验。五)知觉适应当视觉输入发生变化时,我们的视觉系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使之恢复到正常状态。 例,新换一副眼镜时,开始会觉得不习惯,半天或一天后,这种不适感就消失了。空间知觉 P142 148 150 1565.形状知觉 形状知觉是人类和动物共同具有的知觉能力。人类具有独特的形状知觉能力,如识别文字的能力、分辨各种劳动产品和各种复杂社会表情的能力等。主观轮廓:当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 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4)图形识别 (5)注意 (六).眼动(生理) 微动:微小的不随意的眼动;对维持视觉映像,维持形状知觉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 跳动:随意的较大的眼动;它是眼睛从一个注视点到另一个注视点的单个运动。眼跳保证了对新的信息的提取 。6.大小知觉影响因素:(1)距离 大小距离不变假设 网膜投影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正比,而与距离成反比。a=A/D a网像大小,A物体大小,D物体与眼睛的距离(2)物体的熟悉程度 (3)邻近物体的大小对比 (4)体态变化7.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名称及概念)P150-155 深度知觉的线索 生理线索 单眼线索 双眼线索 调节 辐合 双眼 对象 线条 空气 相对 结构 运动 视差 重叠 透视 透视 高度 级差 级差8.听觉方向定位:规律:1、人耳容易分辨两侧声音2、容易混淆头部中切面上的声音3、若以两耳联线中点为顶点作一圆锥,从圆锥面上各点发出声音容易混淆。影响因素:时间差,强度差,位相差。(具体概念) 9.时间知觉 P160-162(1)时间知觉的四种形式(2)时间知觉的各种依据(3)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1.感觉通道的性质(听觉最好,触觉其次,视觉较差)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3.人的兴趣和情绪10.运动知觉:是物体空间移位和移动速度在人脑中的反映。 似动(概念)(分支)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 动景运动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 诱发运动 记住 基本概念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 自主运动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运动后效11.错觉 概念:错觉是人在特定的条件下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例,我们觉得太阳在天边时比在天顶时大。研究错觉成因有助于揭示人们正常知觉客观世界的规律。 第五章 意识第一节 意识的一般问题 P173-175一、意识概念和理解 意识(consciousness)就是我们的觉知状态,即对我们自身、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知状态。不同角度的理解:是一种觉知。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是一种心理状态。二、无意识的内涵 P175概念 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无意识行为:自动化的行为不受意识控制。种类 对刺激的无意识:没有觉察到对其行为产生影响的事件。盲视:由于脑损伤而引起。第二节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P178-186(一)睡眠及其阶段1、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S1:浅睡期(0.5-7分钟)S2:中度睡眠期 纺锤波S3:深度睡眠过渡期S4:深睡期2、快速眼动睡眠(REM)总特点:睡眠更深,肌肉更加松弛;内部现象更加活跃 睡眠的作用: 恢复和调整体力 保护大脑皮质,促进脑发育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 提高机体免疫力 保证有效地信息加工(二)有关梦的观点 P183-184梦的功能解释精神分析观点:梦是被压抑的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它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生理学观点: 霍布森 ,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认知观点: 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将个体知觉和行为经验重新编码和整合,将新旧记忆联系起来。(记忆与创造性思维)第三节 注意的一般概述 P186-194(一)注意的基本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特点: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其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集中性: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征。注意和意识的区别与联系注意不等于意识: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而意识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注意和意识密不可分:当人们处于注意状态时,意识比较清晰。注意决定意识内容。(二)注意的种类类别名称概念影响因素按注意的*分类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刺激物自身的特点:新异性、刺激物的强度、运动变化等。人本身的状态。需要、情感、兴趣等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努力的注意。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对兴趣的依从性。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对人格的依从性。随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按注意的性质分类选择性注意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注意分配的条件:所参与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熟悉的,甚至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所从事的几种活动应有内在联系。两种活动如果是同一感觉道,用同一心理操作来完成的话,这两种活动很难做到注意的分配。持续性注意是指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也叫注意的稳定性。分配性注意(注意分配)是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第四节 注意的认知理论 P195-197注意的认知理论理论名称代表人物注意的选择功能过滤器理论布罗德本特(英)1958神经系统在加工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只有一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而其它的信息就被阻断在它的外面,而完全丧失了。衰减理论特瑞斯曼 1964年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不同刺激的激活域限是不同的。后期选择理论多伊奇1963诺尔曼1968所有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经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的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多阶段选择理论约翰顿 1978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都有可能发生。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注意与认知资源分配认知资源理论注意不是一个容量有限的加工通道,而是一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这些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对刺激的识别需要占用认知资源,当刺激越复杂或加工任务越复杂时,占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 双加工理论谢夫林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化进行的。这些加工过程由适当的刺激引发,发生比较快,也不影响其他的加工过程。意识控制的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朝向反射概念:是由情境的新异性引起的一种复杂而又特殊的反射。它是注意的初级的生理机制。第六章 记忆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 P206-208记忆就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记忆的分类按 1形象记忆:以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具有直观性。 内 2语词逻辑记忆:以语词、概念、命题、思想为内容的记忆,具有概括性、理解性的特点。 容 3情绪记忆:以个体经验过的情绪和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分 4动作记忆:以学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记忆分类(不同的角度) (记住概念,理解,能举例子)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情景记忆 外显记忆 程序性记忆 长时记忆 语义记忆 内隐记忆 陈述性记忆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记忆的脑学说 P210212 (记住学说名称,代表人物,及观点)(一)整合论(非定位理论) 美 拉胥里记忆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 。(二)定位说(定位理论) 法 布洛卡记忆和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有关系 。在大脑中存在着视觉记忆的中枢、听觉记忆的中枢、语言记忆的中枢和运动记忆的中枢 (三)SPI理论 图灵 1995在记忆中有两个重要的概念:记忆系统和记忆过程。此理论试图把记忆系统和记忆过程的概念统一到一个更综合的框架中。五种记忆系统:程序、知觉表征、初级记忆和情景记忆系统。这些系统的记忆过程:编码是串行的;储存是并行的;提取是独立的。第三节感觉记忆 概念:当客观刺激停止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 感觉记忆的特点 :1)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记忆容量较大。在瞬时能储存大量的信息。 进入感受器的信息几乎都被储存。 视觉刺激图像记忆;听觉刺激-声像记忆;触觉刺激触觉记忆;嗅觉刺激嗅觉记忆;味觉刺激味觉记忆;(2)信息保持时间极短。 图像记忆(视觉的感觉记忆)的时间为0.251秒,声像记忆(听觉的感觉记忆)的时间为24秒。(3)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未经任何加工的。是按刺激的物理特征原样直接加以编码和储存的。(4)感觉记忆中的一部分信息由于注意而被传送到短时记忆中,并在那里赋予它以意义。 第四节 短时记忆(STM) P215 218 229短时记忆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的加工与编码的记忆。短时记忆的特点 :(一)短时记忆代表着心理上的现在;具有明确的意识;具有心理运作的功能。(二)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大约为5秒1分钟(若无复述15秒30秒)。(三)记忆的容量有限。 记忆广度为7+2块(chunk)第五节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 长时记忆的特点:(一)信息保持的时间很长 (二)记忆容量无限 (三)信息加工第六节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外显记忆: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意识的影响。 内隐记忆: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的不同:1、加工深度对两者影响不同2、保持时间不同3、记忆负荷量(记忆的数量和项目)的变化4、呈现方式的改变对两者的影响不同5、干扰因素对两者的影响不同第七章 思维一、思维的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思维的间接性思维的特征 思维的概括性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重建、改组和更新) 三、思维的分类(一)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二)直觉思维、分析思维 (三)常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四)辐合思维、发散思维(五)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第二节 表象和想象 P250 P254-256表象(image)是指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二)表象的特征1直观性2概括性 3可操作性二、想象 内涵:是人对头脑中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二)想象的功能1想象具有预见的作用。2想象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3想象还有代替作用。4想象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有调节作用。(三)想象的综合过程(构成方式)1黏合 2夸张(强调) 3.典型化 4.联想 (四)想象的种类1.无意想象2.有意想象 : 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幻想第三节 概念和推理 P257258 P261-264概念的含义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二)概念的种类 1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2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 3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 (三)概念形成的策略 1.保守性聚焦。1.冒险性聚焦。3同时性扫描。4继时性扫描。第四节 问题解决 P269270 问题解决:由一定的情景所引起的,按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心理活动阶段,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活动过程。(二)问题的种类1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2对抗性问题与非对抗性问题 3语义丰富的问题和语义贫乏的问题二、问题解决中的策略 P278-280(一)算法(二)启发法1手段目的分析2逆向搜索3爬山法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一)知识表征即记载或表达知识的方式。可以用符号、图形、文字等来表达知识。(二)学习迁移旧学习影响新学习效果的现象。正迁移:学习过旧事物所得的经验有助于以后学习新事物。负迁移:学习了旧事物所得经验有碍于学习新事物。(三)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先前形成的一定的心理操作模式,使解决问题带有一定倾向性。(阿西莫多) ( 四)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五)动机(六)情绪(七)人际关系四、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P282-284(二)创造性的心理成分 (记住创造性的感念及测量)1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流畅性: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 变通性:指发散项目的范围或维度。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独特性:指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第十章 情绪和情感(一)情绪情感含义 P364-366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三个层面: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外部行为情绪和情感的关系区别 :1、从内涵上:情绪是感情的表达过程;情感是感情的体验和内容。2、在起源上:情绪是自然性的、原始的:情感是社会性的。3、和需要的关系上:情绪主要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侧重于生理反应和外部表现;情感主要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侧重与心理感受。4、反映特点上: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与外显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联系: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同时又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 (三)情绪、情感的功能1、动机功能(情绪伴随动机产生而产生;情绪本身即为动机) 2、信号功能日常生活中,55%的信息是依靠非言语信息来传递,3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