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等教育心理学识记部分(简答论述分析)1、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等。(二)高等学校学习心理研究 学习的基本问题、知识技能、学习迁移、问题解决、创造力、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三)高校德育、自我意识及群体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四)高校教师心理与教学心理研究。2、掌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第三节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系统性原则(四)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五)教育性原则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一)观察法:在自然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被试的言语和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以判断其心理特点的方法。(二)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研究方法。(三)调查法:通过收集被试的各种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以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方法。(四)个案法:收集特定个人的各种有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的方法。(五)测量法:用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验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3、掌握人类心理的界定,人类心理现象的主要内容。一、人类心理定义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二、人类心理现象的主要内容(二)个性 心理面貌,稳定的心理情绪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1. 心理动力系统: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 2. 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三)心理状态 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如,应激状态 4、 掌握大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一、高校学生生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大学生外于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生长高峰期”后期,身体各器官的功能趋于完善和成熟,生理发育已全面接近或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二、高校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大学生认知、情感、自我意识、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特点(P31-32) (二)不同阶段大学生的心理特点5、 掌握学习的基本含义,了解学习的分类。(一) 广义的学习 有机体由后天获得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或行为倾向的变化。 (二)狭义的学习 专指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掌握前人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 学生学习的两个特点: 1. 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 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6、 掌握学习的主要理论。一、联结型学习理论(掌握主要观点) (一)桑代克的学习理论 1. 准备律 2. 练习律 3. 效果律(二)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斯金纳的动物学习实验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1.应答行为和操作行为 应答行为是由特定刺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又叫引发反应; 操作行为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又叫自发反应。 2.强化(效果律)(了解强化的概念和作用) 正强化 负强化二、认知型学习理论(掌握主要内容)(一)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 1. 学习是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是对完整结构的组织,而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2. 学习的过程是顿悟而不是试误。(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发现理论: 1. 学习的实质是个体把自己的认知结构与学科结构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有意义的过程。 2. 学习的过程 新知识的获得 知识的转化 评价 发现学习:学生自己主动探索和发现(三)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1.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言语接受学习 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2. 同化是学习的心理机制: 同化的实质是新知识通过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起固定作用的知识或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3.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客观条件:材料的逻辑意义; 主观条件:心向;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4. 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代表性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了解代表性观点)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1. 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2. 关注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3. 尊重学习者的个别差异;4. 重视兴趣、情感在学习中的价值。7、掌握高校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一)学习具有较高的职业定向性(二)学习具有更突出的主观能动性 1.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2.学习的内容有较大的选择性(三)学习途径具有多样性(四)学习具有研究和探究的性质8、能采用不同的方法学习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方式 1. 命题(一种关系和一组论题) 2. 命题网络(科林斯和奎林) 3. 图式(现代认知心理学)(二)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 1. 符号表征学习(如词汇学习) 2. 概念学习(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 3. 命题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方式: 同化(接纳、吸收和合并为自身的一部分) (1)下位学习 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容性和概括性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新知识与旧知识所构的关系是类属关系,即下位关系。这种新知识的学习即为下位学习。 (2)上位学习 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几个观念,在几个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高的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3)并列结合学习 当新的命题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特殊观念既不能产生从属关系,又不能产生总括关系时,它们在有意义学习中可能产生联合意义,这种学习称为并列结合学习。三、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一)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 1. 产生式(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 条件活动(Condition-Action)规则 2. 产生式系统(二)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 1. 陈述性知识学习 2. 变式练习 3. 自动化9、能掌握多种不同的认知策略,并能熟练运用几种认知策略。策略性知识即学习策略,也是程序性知识。(P89)(一)认知策略 1. 复述策略 2. 精细加工策略 3. 组织策略(二)元认知策略 1. 计划策略 2. 监视策略 3. 调节策略(三)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努力管理、社会资源利用10、 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培养高校学生的运动技能。 1. 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2. 必要而适当地练习 高原期 3. 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 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11、 掌握学习迁移的概念与学习迁移的不同类型一、学习迁移的界定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二、学习迁移的分类 1.正迁移与负迁移(影响性质) 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知识水平) 3.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发生方向) 4.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学习内容)12、 掌握学习迁移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教学的意义。几种经典的迁移理论(一)形式训练说: 人的“心灵”由意志、记忆、思维、推理等官能组成,各种官能可以通过练习来增强力量。一种官能的改进会加强其它所有的官能。 迁移是通过对种种官能进行分别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是自动的。(二)共同要素说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共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当学习情境与迁移情境具有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即产生学习迁移。 共同要素或共同成分是指共同的刺激和反应的联结。(三)经验类化说 先期学习中所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期学习,是因为在先前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运用于前后两种学习活动中。(四)关系转换说迁移不是由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而自动产生的某种东西,而是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的关系的结果。 学习者所迁移的是顿悟两个情境突然被联系起来的意识。 (五)学习定势说学习定势是先前习得的态度倾向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如果先行学习为后继学习准备了迁移的条件,或者使后继学习处于准备状态,就有利于迁移。(六)分析概括说学习的迁移在于通过对两种学习情境的综合分析,概括出两者之间本质上相同或相似的条件,这种综合分析和概括就是迁移发生的基础。学习迁移取决于学习者对两种学习情境的分析程度。13、 掌握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和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一、合理确立教学目标二、科学精选教学材料三、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四、有效设计教学程序五、教会学生学习与迁移14、 掌握问题及问题解决的基本含义(一)什么是问题和问题解决 1. 什么是问题 问题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 问题的三个要素: 给定:问题的初始状态; 目标:问题所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 障碍:2. 什么是问题解决 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得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15、 掌握创造力的基本含义1. 什么是创造力 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各种信息,生产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16、 简要叙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1. 有关的知识经验 2. 定势与功能固着 3. 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1)问题情境 (2)表征方式 4. 酝酿效应 5. 原型启发 6. 情绪和动机状态陆钦斯的定势实验定势对问题解决影响17、 知道如何利用学习动机理论来激发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一、强化动机理论(联结主义) 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人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 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表扬、评分、等级、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相应的学习行为。二、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成就动机是人类所独有的,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三、归因理论(维纳)1. 成就动机的归因模式(三维度六因素)2. 归因理论的理论价值和实际作用(1)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2)根据学习者自身的归因倾向预测以后的学习动机;(3)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四、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有二:一是个体行为成败经验,二是个体的归因方式。第三节 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一、设置合理目标;二、有效利用反馈信息与评价;三、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四、合理运用奖励与处罚:五、利用竞争与合作;六、增强自我效能感;七、进行归因训练。18、 重视学生群体对群体成员的影响(三)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1.社会助长 社会助长是指个人对他人的意识,包括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2.社会惰化 社会惰化是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3.群体极化 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中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使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到具有支配地位的现象。 4.从众 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 影响从众的因素:群体的一致性;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个性特征19、 学会指导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一)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1.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2. 主动交往 3. 发现并赞赏别人的优点 4. 合理对待批评(二)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 1. 避免争论 2. 维护他人自尊 3.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4. 学会批评 5. 加强交往,密切关系20、 掌握对高校学生良好品行的塑造一、道德认识的形成与培养二、道德情感的形成与培养三、道德意志的形成与锻炼四、道德行为的训练与培养21、 懂得如何矫治高校学生的不良品行一、学生不良品行形成的原因(一)客观原因1.家庭;2.社会;3.学校(二)主观原因二、学生不良品行的矫正常用方法:1.防范协约法;2.表征性奖励法;3.强化暂停法;4.过错矫正法;5.榜样示范法22、 掌握心理健康的含义及标准一、心理健康的界定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效能状态,主要包括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良好、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智商在80以上 2.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3.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4.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 5.适应社会生活 6.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和工作 7.人格完整和谐 8.心理行为特点符合年龄特征23、 了解教师的职业心理与角色,增强职业认同一、教师职业认同的界定认知、认可、有情感、有投入二、促进教师职业认同的策略1. 促进社会对教师身份的认同2. 改善学校管理3. 加强自我认同建构24、 懂得合理运用期待效应,掌握提升胜任力和教学效能的策略二、教师期望效应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1. 树立期望教育观,促进教师适度期望与学生自我期望的整合2.慷慨地使用赞美之辞,注意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3.在课程教学中主动、合理地运用期望效应4.在道德教育中充分发挥期望效应的效能一、教师胜任力结构1. 专业知识2. 教学技能3. 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育机智、教学效能感、教学监控力4. 职业素养教育爱与良心、教育公正、教育威信、心理健康5. 人际关系25、 学会规划自己的专业成长,有效缓解职业倦怠一、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过程1.适应阶段2.分化定型阶段3.突破阶段4.成熟阶段二、教师成长与发展的策略1. 系统的理论学习2. 完善的技能训练3. 科学的自我反思4. 自觉的科学研究三、教师职业倦怠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高校教育心理学(了解理解部分)1、 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界说狭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的科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高等院校情境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科。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特色是“高”与“专”(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四)高等教育心理学要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提供心理学依据 高校的三大职能: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 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研究原则、方法、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等。(二)高等学校学习心理研究 学习的基本问题、知识技能、学习迁移、问题解决、创造力、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三)高校德育、自我意识及群体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四)高校教师心理与教学心理研究。2、 认识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特色是“高”与“专”(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四)高等教育心理学要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提供心理学依据 高校的三大职能:教学、科研、服务社会3、 了解高等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相互关系4、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一、教育心理学思想的追溯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二)西方教育心理学思想二、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二)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科学教育心理学在美国的发展 2.科学教育心理学在前苏联的发展:乌申斯基 3.科学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1924年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5、 理解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关系6、 了解学习的分类1. 依据学习目标进行分类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 认知领域的学习、情感领域的学习、技能领域的学习。 认知领域的学习分类: 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2. 依据学习结果进行的分类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1)智力技能 (2)认知策略 (3)言语信息 (4)动作技能 (5)态度3. 依据学习内容的分类(冯忠良) ( 1)知识的学习 (2)技能的学习 (3)行为规范的学习7、 了解强化的概念和作用 2.强化(效果律) 正强化 负强化8、 了解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性观点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1. 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2. 关注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3. 尊重学习者的个别差异;4. 重视兴趣、情感在学习中的价值。9、 了解学习理论的新发展趋势一、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 1.观察学习的对象:榜样 活的榜样;符号榜样;诫例性榜样 2.观察学习的类型 直接性的观察学习;抽象性的观察学习;创造性的观察学习 3.观察学习的过程: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动机过程二、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一)学习的串行处理的认知模型: 时间顺序的连串信息加工 1.样例的归纳学习 2.类比学习(二)学习的并行处理认知模型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基本观点: 1.知识观知识相对论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2.学习观意义的生成与建构 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能由他人代替。 3.学生观有准备的头脑 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10、 了解高校学生学习的一般过程一、学习的一般过程 (一)中国古代的学习过程观 (二)加涅的学习阶段观(P71页图) 1.动机阶段;2.领会阶段;3.获得阶段; 4.保持阶段;5.回忆阶段;6.概括阶段; 7.操作阶段;8.反馈阶段。11、 了解知识的分类,理解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1. 陈述性知识:即描述性知识 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的问题 2. 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 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12、 了解高校学生策略性知识的内涵策略性知识即学习策略,也是程序性知识。(P89)13、 了解高校学生运动技能的含义、分类、心理结构及其形成过程一、运动技能的界定(一)运动技能的定义 运动技能是人类习得的技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任务的能力。 (二)运动技能的分类 1. 连续继续 2. 精细强壮 3. 内反馈外反馈 4. 简单复杂二、运动技能的结构(一)运动技能的构成成分 1. 动作或动作组; 2. 知觉能力; 3. 体能。(二)运动技能层级 1. 动作语汇的获得; 2. 连锁与辨别; 3. 问题解决。三、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四个阶段: 1. 操作的定向 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 2. 操作的模仿 3. 操作的整合 4. 操作的熟练14、 了解如何结合教学实际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一、合理确立教学目标二、科学精选教学材料三、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四、有效设计教学程序五、教会学生学习与迁移15、 了解问题及问题解决的特征、分类 3. 问题的分类 (1)精确问题与模糊问题 (2)呈现型问题、发现型问题和创造型问题 (3)对抗性问题与非对抗性问题 (4)语义丰富的问题和语义贫乏的问题16、 了解创造力的特征、分类2. 创造过程 华莱士四阶段论: (1)准备阶段 (2)孕育阶段 (3)明朗阶段 (4)证实阶段 3. 创造力的种类(1)前创造力、潜创造力和真创造力(2)初级创造力、中级创造力和高级创造力17、 了解问题解决和创造力的关系二、问题解决和创造力的特征(一)问题解决的特征 1.问题情境性 2.目标指向性 3.操作序列性 4.认知操作性(二)创造力的特征(P136页) 吉尔福特: 敏感性 流畅性 灵活性 独创性 再定义性 洞察性18、 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模式一、问题解决的过程 1.发现问题 2.明确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二、问题解决的模式(一)早期问题解决的主要观点 1.联结主义 2.格式塔学派 3.杜威五步模式(二)现代问题解决模式 1.奥苏伯尔和鲁宾逊的问题解决模式 呈现问题情境命题 明确问题与已知条件 填补空隙过程 2.吉尔福特智力结构问题解决模式19、 了解激发创造力的训练方法与教学策略一、影响创造力的因素 (一)知识与创造 (二)智力与创造 (三)人格与创造 创造性高的个体具有自信、自重与胸襟开阔等人格特征。二、创造力的开发(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二)激发问题意识开发创造力;(三)运用创造思维规律开发创造力;(四)教学活动具有创造性。20、 了解学习与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第一节 学习与学习动机一、动机与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界说 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产生于需要。 学习动机是推动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 动机的功能: 激活功能、引导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学校情境中的动机 1.认知内驱力 2.自我提高内驱力 3.附属内驱力(获得他人认可)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1.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2. 动机与行为效果的关系21、 了解主要的学习动机理论一、强化动机理论(联结主义) 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人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 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表扬、评分、等级、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相应的学习行为。二、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成就动机是人类所独有的,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三、归因理论(维纳)1. 成就动机的归因模式(三维度六因素)2. 归因理论的理论价值和实际作用(1)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2)根据学习者自身的归因倾向预测以后的学习动机;(3)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四、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有二:一是个体行为成败经验,二是个体的归因方式。22、 了解大学生群体不同于一般群体的特征一、学生群体与群体特征(一)群体和群体特征 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三人以上的人群。 群体的特征: 1.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 2.组织化的人群(规范、结构) 3.成员间心理相容度比较高 (二)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三)群体对个体的影响23、 了解高校班集体心理、群体间的相互作用(一)大学班集体的类型和作用 1.班集体的类型: 简单聚合型;一般型;成熟型。 2.班集体的作用:(二)集体目标的确立 1.集体目标 2.集体目标的确立: 将目标具体化; 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三)集体舆论及其作用 集体舆论是集体成员对某一事件公开表达一致的意见和看法。集体舆论对集体的成员起着一种评价、监督和行为引导的作用。(四)集体凝聚力的培养 1.集体凝聚力:集体对成员的一种吸引力 2.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方法: (1)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3)发挥学生干部骨干作用(五)班集体内的非正式群体 1.非正式群体的特点:心理相容;凝聚力强;有非正式领导。 2.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影响: 积极作用: 满足心理需求;及时解决问题;增强信息沟通。 消极作用: 阻碍班集体工作的开展;传播小道消息24、 了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人际交往的原则一、高校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 1. 平等性 2. 感情色彩浓厚 3. 富于理想化(二)人际交往对大学生发展的意义 1. 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2. 有助于大学生学习知识和开发智力;3. 有助于大学生走向社会; 4. 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高校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1. 平等原则交往中的平等指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尊严的平等。2.尊重原则:包括自尊和尊重别人两个方面。3.真诚原则4.理解原则5.社会交换原则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25、 了解品德与道德的关系一、品德与道德的界定 道德是社会现象,是协调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以及集体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品德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采取行动时,经常表现出来的一些稳定特征和倾向。二、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联系:1.品德的内容来自道德; 2.个体品德是在社会、家庭、学校道德教育影响下形成的; 3.社会道德影响个人的品德。 区别:1.道德是社会现象,品德是个体现象; 2.道德有完整体系,品德是其中局部的反映; 3.道德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品德还受身心规律制约。 三、品德的心理结构 1.道德认识 2.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 4.道德行为26、 了解并理解品德的几种理论一、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儿童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1.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遵守的义务) 2.从客观责任(结果评价)到主观责任(动机评价) 3.从服从的公正到公平公道的公正 4.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惩罚 二、科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1.前习俗水平 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自己利益定向)2.习俗水平 “好孩子”定向阶段 维护权威或秩序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普遍的道德良心或原则定向阶段三、班杜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内部劳务分包合同纠纷的解决方法探讨
- 投标过程中的诚信实践
- 浙江省杭州市高桥初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上学期九年级期中数学试卷(无答案)
-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教案 新人教版
- 广东省肇庆市高中英语 Unit 2 Working the land-Ving form for Subject Object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 2023六年级数学下册 五 奥运奖牌-扇形统计图 统计与可能性第2课时教案 青岛版六三制
- 八年级生物上册 20.4《性别和性别决定》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古代历史的变革(下)第7课 忽必烈改制教学教案 岳麓版选修1
- 汽车试验技术 课件 项目4 CAE虚拟试验技术
- 租用月嫂合同(2篇)
- 课题-初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研究报告及课题研究报告
- 冬季预防训练伤的
- 2023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扶手带技术要求
- 证据法司考真题
- 机床行业培训资料
- 项目管理培训之沟通管理课件
- 过敏性鼻炎与过敏性哮喘的治疗
- 九省高三适应性联考诗歌鉴赏《临江仙+正月二十四日晚至湖上》译文赏析及试题含答案解析详解讲评课件
- 美甲店创业商业计划书
- 反洗钱考试题库及答案
- 《软件项目质量管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