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与发展我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毕业论文参考.doc_第1页
完善与发展我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毕业论文参考.doc_第2页
完善与发展我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毕业论文参考.doc_第3页
完善与发展我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毕业论文参考.doc_第4页
完善与发展我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毕业论文参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完善与发展我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经营理念、企业内控制度、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影响日益加剧,诱发企业经营风险因素也日益增多,我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完善与发展我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制度非常必要。同时,国家审计和金融监管等外部监督力度也不断增强。因此,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企业发展趋势和潮流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有效的内部控制,包括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部分。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内部人”约束机制,是现代企业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在需要。企业内部审计在评价和监督企业内控机制的有效运转,保障企业依法合规、稳健经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许多企业一直在不断探索实践一种既符合国际现代企业标准体系,又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内部审计体制。在这种新形势下,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快建设企业内部审计体制改革的步伐。如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第三道防线的作用,提高审计监督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障建企业业务健康运行,为实现全行发展战略、防范金融风险、提高银行价值等整体目标提供支持和保证,是企业而临的一个崭新课题,这正是本文想加以研究并探讨解决的问题。内部审计是根据组织的内在需要而设立的,作为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已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健全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我国内部审计制度从1983年建立至今,经过多年的努力,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同国际水平相比尚有相当大的差距。虽然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起步较晚,但同时也意味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发展潜力巨大。这一潜力的充分发挥有待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逐步完善。有鉴于此,笔者提出必须重新认识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并就如何改进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进行探讨。关键词: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公司治理;1.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概述内部审计制度是指以公司审计委员会以及内部审计机构为主体实施的财务审计、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价、绩效审计等制度。1.1内部审计的作用1.1.1有助于控制健全内部约束机制通过对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内部审计能够促进企业完善各项内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优化产品质量、扩大产品利润。当前,谁抓住了转换经营机制的机会,谁就抓住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大旗,而企业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的前提就是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以健全、严密、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为保障,促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然而约束机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内部审计。1.1.2有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就是由小规模的家族式管理转变而来的,随着引进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方式,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公司制,从而存在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并产生受托责任。企业所有者在理性理念的支配下,为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受托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建立了内部审计制度,监督所委托的管理者和经营者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状况,促使其更好地为自己服务,最终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1.1.3是完善企业治理的推动器通过内部审计,可以检查和评价管理者的履约情况,充分披露管理者的经营状况,为股东大会和经营管理层双方履行守约责任创造了条件。同时,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企业所有者组织改善经营管理方式,进一步开展业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充分利用企业各种生产要素,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开支,促进经济责任的履行,优化管理方法,增加组织的价值。1.2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1.2.1所有者和经营者目标不一致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的不一致在会计信息利用上表现为:所有者主要通过会计信息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通过对会计信息的分析掌握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状况及其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影响因素,了解经营者履行受托责任的业绩情况,从而对经营者进行必要干预而经营者的目标决定了其在多数情况下更看重的是短期经营利益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这种利益驱动在会计上则表现为夸大受托经营成果,掩盖决策失误和经营损失,损害所有者利益,如随意改变会计政策、提前确认收入、过度消费等,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此外,从所有者和经营者对会计信息的掌握程度看,由于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各当事人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完全的,并且是不对称的,一方面由于人的有限理性,人们所掌握的信息不可能预见一切,由于客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人们所掌握的信息也不可能涵盖一切;另一方面,由于当事人所处的地位不同,一方可能持有与交易行为相关的信息而另一方不知道,而且不知情的一方对他方的信息由于验证成本昂贵而在经济上不现实经营者作为占有和掌握会计信息资源的一方,为了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完全有可能利用其手中暂时的控制权,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决定会计信息的生成和利用,粉饰会计报表去迎合所有者的要求,掩盖某些会计信息,如占有资产收益权等侵害所有者利益的信息,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由此可见,经营者和所有者目标的不一致,使经营者可能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要约束经营者的行为,内部审计监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2.2企业内部控制弱化现代企业制度强调自我约束机制,企业自我约束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内部控制制度,二是内部审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依赖于内部审计监督,换言之,内部审计监督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保障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措施和程序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弱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如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来,会计人员职责不明,企业内部业绩考评与激励机制不完善(2)会计基础工作混乱如常规性的印单(票)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会计人员内部分工牵制制度等均不规范,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凭证支持(3)内部财产物资管理失调如有的企业物资购销制度松弛;存货采购、验收、保管、运输、付款等职责未严格分离;存货的发出未按规定手续办理,也未及时与会计记录相核对;对毁损、报废、短缺、积压、滞销等产品不作及时处理等(4)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如有关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钻企业内控不严的漏洞大量收受贿赂、贪污挪用公款、隐瞒收入、乱挤成本等要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2.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第一阶段是1983年一1994年,为初步建立内部审计制度阶段。1983年8月国务院批转审计署关于开展审计工作几个问题的请示的通知(国发19831130号)首次提出:“对下属单位实行集中统一领导或下属单位较多的主管部门,以及大中型企业事业组织,可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内部审计机构,或配备审计人员,实行内部审计监督”。1985年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国发19851105号)中第十条明确规定: “县以上政府部门应当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内审机构由本部门负责人领导,任务是负责所属单位和本行业的财务收支及经济效益审计。”198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报告的通知(国办发1987142号),肯定了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取得的显著成绩,同时指出还有一些单位对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不够重视,要求单位领导要提高认识,抓好内部审计机构组建工作,还首次提出了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定期审计制度,对厂长(经理)实行离任审计制度。1988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第六章对内部审计作了较全面的规定,1989年审计署发布了审计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内部审计的部门规章。这一阶段,一是通过行政法规确立了内部审计的基本制度,使内部审计走上了依法审计的轨道;二是内部审计得到了发展。据统计,到1993年底全国内审机构发展到78万多个,内审人员达21万多人(不包括乡镇内审和民营内审人员),比1986年的48万人增长3倍多。第二阶段从1994年2002年,是内部审计立法进一步完善的阶段。1994年8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29条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各部门、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全内部审计制度。”从而在法律上确立了内部审计制度,同时也为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规定、准则提供了法律依据。1995年7月审计署发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对内审定义、机构设置、职责、权限、审计任务、工作程序、职业道德以及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的指导、监督职责等做了具体的规定,进一步落实了审计法的规定。2002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准则中规定,上市公司董事按照股东大会决议可以设立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由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的主要职责,把内部审计正式纳入了公司有效治理的框架中。第三阶段从2003年开始至今,以2003年3月4日发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为标志,是全面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法规体系的阶段。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第二条明确规定“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和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与1995年规定中的定义相比,新定义强调了监督和评价的职能,并跳出了财务审计的范围,将对象扩宽到经济活动。随后,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在2003年至2004年问陆续发布了15个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控制和风险成为准则的核心概念。2006年1月12日召开的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五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确定了今后五年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基本实现从以真实性、合法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为主,向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并重的全面转型与发展。今后内部审计要通过开展对经营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事项的监督和评价,实施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为改善组织的运营、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服务,为管理层当好参谋和顾问。从以上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经历的三个阶段我们不难看出,在1994年之前,我国的内部审计主要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与政府审计的区别不大,在这个时期的内部审计更多的是代表国家的审计,由国家强制推行,但也正是如此,才为我国内部审计以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法律以及组织人员的基础。1994年国务院选择1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大部分国有企业已改组为公司,这就要求内部审计的定义,职能,范围相应的发生变化,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进入了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内部审计不再仅仅存在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都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这个阶段是内部审计制度的具体化阶段,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初步形成。2003年至今,可以说是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重点建设阶段,也是我国内部审计制度逐渐与国际接轨的阶段,是全面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法规体系的阶段。我国的内部审计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3.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现状分析3.1我国公司治理的基本模式依据我国目前企业的所有制类型和股权结构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公司治理的模式分为三种: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家族主导型治理模式和法人主导型治理模式。3.1.1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主要存在于股权高度集中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也包括少数集体企业。在这个模式下, “内部人控制”的特征明显,中小股东参与程度低,董事会的决策职能与经理的执行职能没有分离,对经营管理者欠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企业各个权利组织间关系复杂。国家是企业资源的所有者,决定主要经营管理人员的任命以及审批企业重大的决策,对经营管理者实施外部监督。兼并、收购和接管等市场机制很少能发挥应有的作用。3.1.2家族主导型治理模式家族主导型治理模式主要存在于私营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中,股权集中在家族成员手中。企业的决策以企业主个人或家族内部决策为主,经营管理人员通常也都是家族的成员,具有封闭性和家族化的特征,对管理人员主要以报酬激励为主。家族既是企业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经营者,虽然减少了委托代理问题的风险,但是面临来自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务市场的竞争的巨大压力。3.1.3法人主导型治理模式法人主导型治理模式主要存在于法人控股的公司制企业中,股权相对集中,法人股东积极参与董事会的决策,通过在董事会的相应席位拥有任免经营管理者的权利,内部治理机制比较有效,对管理人员的也主要是报酬激励。相对于前两种模式,对外部市场机制的依赖性较强。3.2我国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3.2.1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先天不足我国的内部审计是在政府的要求下,在国家审计部门的推动下建立起来的,1993年国家审计署成立,为了尽快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体系,补充刚刚复兴的国家审计力量的不足,政府和政府审计机构都极力敦促内部审计的组建。甚至有的地方政府或企业主管部门还将是否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作为考核和评价企业业绩和达标升级的重要指标,在此背景下,很多企业仓促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依赖政府法令要求和行政手段建立起来的内部审计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滞后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使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形式上既远离现代企业制度的潮流,在实务操作上难免有叠床架屋之感或疏漏之处。内部审计的建立缺乏内在的动因,也就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因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3.2.2内部审计缺乏完整的法律保障各国法律对实行审计制度、建立审计机关以及审计机构的地位和权力都做了明确规定,使审计组织具有了法律的权威性。我国对审计监督制度在宪法中做了明文规定,并在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做了具体规定,审计机构依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实施审计监督。目前,我国调整内部审计的法律规范主要是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2003年开始实施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企业依照审计法等法律法规,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自身特点,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已经逐步走向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稳步发展的道路。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够健全。我国现行有关内部审计的法律规范许多只有原则性的条款规定,比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强,致使实践操作五花)kf-,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规范性和严肃性。比如, 审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都是总括性的,没有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操作和执行进行规范。我国尽管制定了内部审计准则,但还处于不断的制定和完善过程中,目前的内部审计实务中缺乏一套完整、科学和具备相当权威的准则用于指导实务。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无论是总体框架还是具体内容都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最新发布的内部审计准则存在较大的差异,反映了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上仍有较大差距。3.2.3内部审计较差的独立性企业内部审计必须具有相对独立性,才能保证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从目前内部审计的状况来看,我国内审机构和人员受到多方利益的牵制,独立性较差。目前,我国内审机构的设置种类多样。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多数设立了专职的内部审计机构,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多数没有设立专职的内审机构,而是将其并入财务部门或其它监督部门。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通常是由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直接领导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置于经营管理者的领导之下,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是造成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尽管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提供了依据和法律保障,但内审人员往往因单位领导干预、利益关系制约、人际关系影响而不能客观、公正、全面地开展工作。3.2.4企业领导者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我国的内部审计是在政府推动下发展起来的,所以我国的内部审计最早是作为国家的代言人,以监督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维护财经法纪法为目的。也正是受到这种观点的影响,内部审计地位与政府审计地位之间,内部审计职能与国家派驻企业的各种形式的监督职能之间的界定模糊,内部审计地位不明确。此外,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通常是由企业的经营管理直接负责的。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3.2.5内审人员素质较低,企业内部审计方法落后我国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起步较晚,内审人员多由原来的财务会计人员转岗而来,有些企业甚至由财务会计人员兼职内部审计工作,因而,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基本技能不足,习惯于对被审单位进行财务收支审计,往往重视账面审计而忽略账外内容,对经济业务的复杂性的了解不足,难以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刻地披露与揭示。我国审计法和审计署的有关文件也明确规定了内审人员的任职资格、要达到的业务素质和其它任职条件。而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多数只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了解不多,识别和判断经营风险的能力较差,风险管理观念淡薄。在内部审计过程中,抽样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但是目前,内审人员在运用这一技术时,基本上全凭主观经验来确定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这种判断抽样极易遗漏重要事项,形成审计风险。此外,个别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欠佳,不能经受各方面的诱惑。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水平不高,综合素质偏低,还不能适应内部审计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一直以手工查帐为主,主要凭借审计人员个人经验和职业判断、通过随意抽样进行,较少运用统计抽样和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审计工作的风险无法量化;多数内部审计以事后审计、静态审计为主,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很少开展,不利于审计部门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致使审计结果起不到应有的作用。4.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4.1完善内部审计法规目前,应加快立法建设,在审计法的指导下,制定企业内部审汁的法规。在立法的过程中,要注意立法的全面性、科学性、长远性。做好立法前的调查论证工作,使法规具有严谨的逻辑结构足较强的操作性,真正做到与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结合起来。同时由于企业内部审计涉及面很广,综合性强,为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应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以作为本企业内部审计办法的补充和细化,确保各级责任到位,使内部审计在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运行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处理的作用,使内部审计的审计建议,审计决定真正转换成一种具有强制性的管理措施,从而推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发展。4.2提高内审工作的有效性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各种职能。提高内审工作的有效性,只开展常规的审计项目查错防弊还不够,还必须向管理审计转变和扩张,应特别突出监督、评价、服务职能。起到监控、参谋和建设作用。利用内部审计接触面广的特点,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及时把下属单位或有关部门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公正地反馈给领导,发挥上下之间信息沟通的作用;在对下属单位实施审计的过程中,对存在的经营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向下属单位提出审计建议等,发挥服务职能的作用。4.3确立内部审计的重要地位企业所有者要明确授权,内部审计直接接受董事长领导,便于内部审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理顺并明确这种关系中的领导关系后,内部审计可以直接代替企业所有者参与管理,这种管理是通过服务来实现的,是间接的。内部审计的地位、职权、责任、工作范围必须像法律一样在企业中公开发布并实施。通过独立、客观的审计工作能够迅速发现和反映问题以及公司风险,尽最大可能缩短企业所有者对企业风险及其程度了解的时间。4.4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素质搞好内部审计工作,关键在人。现代企业着手培养内部审计人才、提高审计队伍素质首先要善于发现人才,大胆使用人才,制定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审计工作的政策,把那些具有专业特长、综合素质高的同志充实到审计队伍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必要时,可以从外部引进高素质的人才,重视人才的流动问题,要为审计人员大胆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注重人才培养,鼓励人才竞争,奖勤罚懒,优胜劣汰。其次,要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通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法制教育、审计案例教育等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的法纪意识,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5结论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是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要求,它既可以维系公司治理结构中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权力的相互制衡的关系,促进企业内部形成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的合力,又可以确保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和正确,最大限度地保护各利益主体的权益。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存在制度建立先天不足,缺乏完整的法律保障,独立性较差,企业领导者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内审人员素质较低,企业内部审计方法落后等问题,这里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技术的原因,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我们不能期望一步到位的改革,任何事物的完善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只能针对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假设在一个相对理想的审计环境下来尝试构建一个目前来讲比较理想的内部审计制度,使其拥有以下特点:明确的内部审计目标,适当的内部审计的地位,拓展的内部审计范围,服务导向型的内部审计职能,独立权威的内部审计模式,参与性的内部审计方式,高效的内部审计方法以及完善的人力资源战略。本文的不足之处是缺乏实地调查研究,只是从理论上对内部审计制度的现状进行探讨,难免对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具体实施了解的不够透彻,在认识上存在片面性,这使文章的说服性受到影响。有待于通过参加实践和加深相关知识的学习来进行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李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42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2):9153陈国英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J当代经济2006,44杨有红主编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与运行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5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1,(1):24326金或防,李若山,徐明磊COS0报告下的内部控制新发展从中航油事件看企业风险管理J会计研究2005,(2):32387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新视野J会计研究2005,(7):49548张砚内部控制历史发展的组织演化研究J会计研究2005,(2):76819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J会计研究2006,(2):53510傅建设财务管理中心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1王光远管理控制与内部受托责任审计J财会月刊2002,(5):3-512王光远管理审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