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业评价改革 与2004年中考分析 台州市教研室 张 丰 二OO四年九月 n新课程背景下学业评价改革的方向 n2004年中考的背景与形势 n2004年中考的命题设想 n中考试后的统计分析 n试题评价的通用标准与学科标准 n试题的主要特点及其导向 n对教学测验命制与研究的要求 报告的主要内容 n学生学业评价活动的要素 n当前学生学业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n学业评价改革的操作建议 新课程背景下学业评价改革的方向 学生学业评价活动的要素 评价策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运用) 目标参照评价 常模参照评价 个体发展参照评价 评价内容 学习状态 学习能力 学习结果 评价方式 纸笔测验 成长记录 教师评价 行为观察 学生自我评价 情景测验 家长参与评价 等等 水平性 (目标参照) 发 展 性 (个体发展参照) 选拔性 (常模参照) 当前学生学业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 过多地采用常模参照评价模式,对所有学生的 各学习阶段都采用选拔意义的评价策略,导致越 来越多的学生以失败的、被淘汰的体验面对学习 。 2 评价技术限于对即时的学科的知识掌握的评价 ,而对通用的学习能力的评价显得捉襟见肘,从 而导致学校教学只是关注在纸笔测验中能够显性 的结果,而忽略了一些可能影响学生一生的隐性 的能力的发展。 当前学生学业评价中的突出问题 3 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仅仅停留 在理论讨论,而实践层面以纸笔测验为惟一方式 ,导致应试训练的逐渐成熟,以及随之出现的简 单地以应试训练替代本质学习的“过度学习”现 象的泛滥。 4 被动地认识考试,应对考试的老师多,主动地驾 驭评价,运用评价改善学生学习状况的老师少, 再加上学校对于评价结果的过度运用,使得老师 的教、学生的学和考试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脆弱, 师生的教学常常为考试所“振荡”。 有69.8%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目标 只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否尝试将这些目标纳 入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特 别是体现到纸笔测验 97.5%的校长反映实际教学中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 还是纸笔测试 纸笔测验独当大任,既 是改革所要克服的,但 又是客观的现实 1 提倡分项评价 2 建立成长记录 3 提高教学测验命制质量 学业评价改革的操作建议 要体现学生多维学习能力的协调成长 要体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性原则 余杭区初中学业评价改革的做法 初中实施“基础性学力评价+发展性学力评价 ”。基础性学力评价采用笔试的考试方式,由教研 室提供样卷;发展性学力评价采用多种方式考试, 一般要采用多主体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 定、家长评定),具体测试方案由各校教研组根据 教研室和学校的指导负责设计,报学校领导批准后 组织实施,教研室负责必要的教师培训。基础性学 力评价采用百分制;发展性学力评价采用等级制, 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第,一般情况下,优 秀占2030%,合格占6575%,不合格在5%以下。 基础性学力评价,考查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 技能;适当增加主观题、开放题和选做题。 发展性学力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 听说能力、书写能力、语文综合活动能力等 ,评价方式以语文综合活动成果评议为主。 基础性学力评价,考查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 技能,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采用听力测试和笔试的方式。 发展性学力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用英语获取、 处理和使用信息的水平,及用英语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如就某个话题,以学习小组形 式展开讨论,或通过合作完成某项学习任务 ,从而根据学生讨论中的表现、任务实施中 的参与程度和实际成效进行成绩评定。 语 文 英 语 基础性学力评价,考查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 适当增加主观题,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允许使用 计算器。 发展性学力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 参与活动的程度和行为表现、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 力、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评价的具体目 标是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 与应用”的基本过程;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获得一些研究问 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 数学知识,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 ,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评价的主要方式是以合 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课题学习与研究”,课题 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也可以由教师给出并让学生 挑选。课题学习完成后,由组内互评和教师评定相 结合,给出等第和必要的评语。 数 学 基础性学力评价,依据生命科学、物质 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三个领域内 容标准提出的科学知识要求,注重科学 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注重从整体上对科 学的认识以及对统一科学概念的领会。 发展性学力评价,重点考查学生的观察 技能、实验技能和查阅信息资料技能等 ;考查方式主要采用实验考查或研究性 学习成果评定等。 自 然 科 学 基础性学力评价,考查课标规定的知识、技能, 考试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经验,适度增加主观题 、开放题和选做题的比例。 发展性学力评价,内容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水平 、社会探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情感态度; 形式主要有主题活动评价、研究性成果评定等 。 基础性学力评价,考查所学的知识和运用所学的 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所体现的价 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题型适度开放。 发展性学力评价,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 ,考查方式以行为实践能力和政治研究性学习 成果评议为主。 历史 与 社会 思想 政治 持续的挑战: 教学测验命题的研究与评价改革 n纸笔测验目前仍是无法替代的学业评价方式 n纸笔测验的局限性以及现实存在着的随意性 n改变学习方式必须同时改变评价方式与技术 n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研究教学测验命制问题 2002-2003-2004-2005-2006-2007 n全市初中教育工作的重点 (1)促进均衡发展; (2)实施课程改革 n全市初中教研工作的重点 市级: 把握评价导向 提高中考命题质量 县级: 指导课程教学改革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 建立校本教研制度 促进教研的有效开展 n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需要中考恰当及时地 正确引领。 n高中段教育普及的任务仍然艰巨。中考的定位要有 利于鼓励下层学生的升学愿望。 n对2003年中考命题的逐渐认同与一年来关于稳定试 题难度的舆论支持。 n学校教学中依赖习题训练的教学习惯仍顽强地存在 ,学生学习负担和过度学习似减犹增。 n重点高中提前组织了保送生综合能力测验。 n温州加盟过来,组成以台州市为主的联合命题组, 共同完成2004年中考命题。 2004年中考的背景与形势 n稳定试题难度,争取难度系数的小幅提高 n体现新课程教学导向,促进学生学习方式 的转变 n适当调整学科贡献率,以求更为科学地反 映学生学业水平与潜力 n中等难度以上试题尽量原创,继续克服“过 度学习”的影响 2004年中考的命题设想 1 在稳定试题难度的基础上,争取难度系 数的小幅提高. 语文 数学 英 语 自然科学 社会政治总分 200 2 0.63 0.54 0.560.570.640.584 200 3 0.64 0.62 0.610.660.710.645 200 4目 标 0.67 0.65 0.650.670.730.671 2002-2003年各科难度系数与2004年目标 2 体现新课程教学导向,促进学生学习方 式的转变. 关注意在能力培养和联系生活实际的实践学习 注意各学科新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的内容与学习方式; 重视基础,重视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 重视信息的获取、归纳和表达的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以致用。 3 适当调整学科贡献率,以更为科学地反 映学生学业水平与潜力. 2003年各科得分率在70%以上段的分布情况 得分率100% 90% 80% 70% 语文 0.1% 10.0% 29.1% 数学 16.0% 15.9% 12.1% 英语 14.9% 19.7% 10.3% 自然科学 18.7% 16.5% 11.6% 社会政治 18.3% 25.9% 16.3% 4 中等难度以上试题尽量原创,多以新情 景下的试题考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继续克 服“过度学习”的影响 n各学科的主要指标 n各学科难度的纵向比较 n总分分布曲线的变化 n低分段学生分布的变化 n各学科高分段学生分布的变化 n各学科成绩分布曲线的变化 中考试后的统计分析 1 2004年各学科的主要指标(不含附加分) 语文 数学 英 语 自然科学 社会政治总分 难度 0.74 4 0.61 8 0.621* 0.64 0 0.655* 0.660 0.665* 0.759 0.784* 0.678 0.687* 及格率 86.6 59.4 60.964.380.869.5 标准差 系数 18.3 36.8 37.833.227.627.8 表中第一行下方带* 的数据系包含附加分的难度系数 2 各学科难度的纵向比较(不含附加分) 语文 数学 英 语 自然科学 社会政治总分 200 2 0.62 1 0.54 4 0.55 7 0.5720.6360.583 200 3 0.63 8 0.61 8 0.61 2 0.6580.7110.645 200 4 0.74 4 0.61 8 0.64 0 0.6600.7590.678 n各学科试卷的难度把握基本合理 语文 数学 英 语 自然科学 社会政治总分 计划目 标 0.67 0.65 0.650.670.730.67 实际结 果 0.74 4 0.61 8 0.64 0 0.6600.7590.678 加附加分 0.62 1 0.65 5 0.6650.7840.687 数学、英语、自然科学试题的难度下降由于学生现实的影响, 继续下降的空间已经不大。今后惟一的努力就是改变现状。 3 今 年 总 分 分 布 曲 线 的 变 化 2002 2003 2004 4 低分段学生分布的变化 学生比例 得分率 2002年2003年2004年 30%10.57%5.21%3.93% 40%23.38%14.33%9.79% 50%38.0%23.4%18.4% 得分率 100% 90% 80% 70% 语文 3.7% 36.5% 27.6% 数学 1.5% 10.7% 19.6% 15.2% 英语 0.4% 18.7% 17.1% 10.8% 自然科学 0.4% 13.9% 19.1% 15.2% 社会政治 7.5% 27.5% 20.1% 10.8% 5 各学科高低分段学生分布的变化 6 各学科成绩分布曲线的变化 语文数学 社会政治自然科学 英语 n通用标准 试卷评价的通用标准与学科标准 教育价值 应用意识 试题创新 难 度 效 度 试题素材的选择 试卷结构 试卷规范 将通用标准转化为试题评价的四大方面 n基本情况:考试方式、考试时间、分值分布 、试题数量、整卷阅读量等; n考查内容: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和 思想方法、情感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考 查; n技术特征:主客观题的种类与比例、难度、 区分度、开放性、综合性、试题素材来源等 ; n形式特征:试卷格式、文字、插图等。 试卷定量分析的主要数据 难度系数 语社0.700.75 数英科0.650.70 及格率 语社0.70 以上 数英科0.65以上 标准差系数 语社2530 数英科3035 描述分化状态 区分度 目前情况下总体区分度肯定是优秀的, 对于高段区分度需合理,但不可过大。 效 度 覆盖率与题量的合理关系,题干的设计技术 信 度 根据新生入学后的相对标准测验来测度 期末测验的难度系数应比中考试卷高0.05-0.1,不要太仿真 n学科标准 语 文 1.体现初中阶段语文的学科特点、阶段性特点 2.体现汉语母语学习的基本规律,着重考查语言文化 知识的积累和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要有 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利于开展课内 外语文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与人文精神 3.阅读材料要规范,并以课外材料为主,注重学生对 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试题设 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发挥水平,题量是否恰当。 4.写作题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设审题障碍。题目 要有利于学生表述自己的思想,表达真情实感。 n学科标准 数 学 1.应着重考查数学核心内容和对数学的基本认识,关 注对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 理能力等的考查。 2.要突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简单应用,着重考 查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关注学生 获取数学信息、认识数学对象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3.要有利于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应用题应体现 时代要求、贴近学生生活。 4.要杜绝人为编造的繁难计算题和证明题。 n学科标准 英 语 1.应着重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正确、合理使用 语言的能力,要兼顾听、说、读、写能力的考 查。 2.听力材料应尽量采用句子、对话、短文等内容 ,侧重于考查学生通过听来接受信息的能力。 3.对阅读能力的考查不能停留在对细节和字面意 义的理解上,要切实考查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 。 n学科标准 自然科学 1.应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 理的理解。 2.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态 度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3.要突出对科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简单应用,关 注学生在科学实践活动中获取信息、和运用 知识或设计实验,解释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要体现综合理科的整合优势,不局限于几个学 科内容的简单组合。 n学科标准 社会政治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与社会实际,注重考查学生 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尤其应注意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 2.要注意体现综合学科与学科间综合的特点。 3.开放性试题要让学生有充分发挥的余地,同时 能保持评卷的较好操作性。 4.试题材料应短小、通俗、新颖,阅读量与书写 量应适当。 试题的主要特点及其导向 n继续重视基础,重视核心知识与能力的掌握 n强调能力考查,重视信息获取、归纳与表达 n目标细化,注重三维目标与能力的分项评价 n联系学生实际,关注生活与实践的知识应用 n创新题式,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进试题的尝试 n更加重视考试中人文精神与教育功能的体现 n改进了开放性主观题的参考答案与评卷说明 1 继续重视基础,重视核心知识与能力的掌握 知识 (简洁的记忆) 概念 (定义及其形成) 基础 方法 (运用及其运用条件) 修养 数学观科学观语言修养 基础简单 学科的基础修养 基础死记硬背 理解 熟练 新 情 景 老 背 景 基础概念 基础方法(Exp.) 试题4 如图,ABC中,C=90 AB=5,BC=3,CA=4,那么sinA 等于( ) 试题5不等式组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 (A) (B) (C) (D) 基础修养 (符号感 空间观念) (Exp.) 试题6火车票上的车次号有两个意义,一是数字越小 表示车速越快,198次为特快列车,101198次为直 快列车,301398次为普快列车,401598次为普客 列车;二是单数与双数表示不同的行驶方向,其中 单数表示从北京开出,双数表示开往北京根据以 上规定,杭州开往北京的某一直快列车的车次号可 能是 试题15 把一个边长为2cm的立方体 截成八个边长为1cm的小立方体, 至少需截 次 2 强调能力考查,重视信息获取、归纳与表达 考核的重点不在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而是 学生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多方面的学习能力 n广义的阅读理解能力 图文表式 n概括归纳能力 理解概括运用反 思 n探究意识与能力 科学过程技能与科学方法 问题的感知、尝试、分析与发 现 n阐述表达能力 最基础的表达要求 表达交际阐述示 意 能力立意 n广义的阅读理解能力 图文表式 数学、英语学科增加了对读图识图能力的考查 (图既要起到形象的理解台阶的作用,同时又要作为 简洁描述规律的重要方式) 重点加强了对表格中信息分析能力的考查 (表格记录与分析是科学实验活动的必须能力) 文本解读成为影响数学、自然科学试题难度的重要原因 尝试让学生画装置图示意图 能力立意 n概括归纳能力 理解概括运用反思 更加清晰地看到概括归纳能力的渐进评价 11. 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12. 第段画线句子中的“这个过程”是指什么?(3分) 1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段的事实材料。(3分) 14.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3分) (1)读了上文,请你写一句与思考有关的名言名句。 (2)在第、段中用了两个事实论据,请你再补写一个 事实论据。 能力立意 n探究意识与能力 科学过程技能与科学方法 问题的感知、尝试、分析与发现 n阐述表达能力 最基础的表达要求 表达交际阐述示意 自然科学 温州市中考说明中关于学科探究能力的考查要求 n语文(12%) 1. 能比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迅速获取重要信息; 2区分中心、观点与材料 (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 发现中心、观点与材料的关系,并作出判断; 3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 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阅读文章,能从内容、表达两个方面提出有探究价值的 问题,并能简要回答、分析或简要阐述问题设计的理由 ; 5阅读文学作品,提倡多角度的理解,能有自己的情感体 验,并能作出评价。 n数学(12%) 1. 能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并作出合理的推断 或大胆的猜测; 2. 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 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 3. 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 解决问题;能用文字、字母或图表清楚表达解决问 题的过程,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温州市中考说明中关于学科探究能力的考查要求 n英语(10%) 1. 能从有关文字、图表等材料中提取、理解、解释信 息和观点;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2. 能就有关熟悉的话题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正确地 陈述自己的意见; 3. 能就有关图片或文字提示提供简单文字说明。 温州市中考说明中关于学科探究能力的考查要求 n自然科学(12%) 1. 对提出问题能力的考查; 2. 对提出科学假设能力的考查; 3. 对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 4. 对信息的分析和解释能力的考查; 5. 对根据有效信息推出结论的能力的考查。 温州市中考说明中关于学科探究能力的考查要求 n社会政治(10%) 1. 能从文字、图表、图片等材料中获取、利用信息 的能力; 2. 运用知识对现实或历史现象和问题进行比较、分 析、解决和评价的能力; 3. 讨论和设计解释一些现实问题的策略、措施和方 法。 温州市中考说明中关于学科探究能力的考查要求 3 目标细化,注重三维目标与能力的分项评价 如何将传统测验难以评价的目标体现在试题设计中 n三维目标的测验体现 从体现到实现 Exp. 语文现代文阅读 语篇二 科学发现故事中的思维方法 语篇三 人生的另一种财富 n语文、英语中的“间接口语” n分项评价的过程性体现 生活化试题 4 联系学生实际,关注生活与实践中的知识应用 B 在学科实践活动过程 A 中考查知识与能力 以学科固有的抽 D 象方式呈现知识 应用知识去解决 与能力的考查 C 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生活作为知识与能力 考查的背景与情境 生活化试题的范式与演变 传统试题 如何易而不死 生活化试题 如何活而不难 试题生活化的取材与切入 n取材分析 生活领域自然科学社会政治数学 环境与资源221812 生活观察30+10412 社会事件1220+1010 其 他258 2004年分值89+1050+1034 2003年分值864039 试题生活化的取材与切入 n切入视角分析 自然科学 社会政治数学 背景应用 题 16826 生活分析37328 问题 解决36+1010+10 5 创新题式,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进试题的尝试 附加题是2004年中考的特殊设置。意在加强新课程精神的体现, 导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而非具体学科知识的深化,通过 题式创新,有利于基础较好,比较灵气,善于学用结合的学生。 社会政治附加题 最近媒体有则报道在社会上炒得沸沸扬扬,事情是这样的 : 小徐在路上捡到一手提包,内有10万元现金,小徐按包里 找到的电话号码与失主取得联系,失主愿意以1万元现金作为酬 谢。于是小徐按地址将包送还失主,但失主却反悔不愿意支付 酬金,于是小徐将失主告上法庭。 同学们对此事众说纷纭,各持己见。班委会决定就此事组 织一次辩论会。请你从不同的角度为本次辩论会设置三组辩题 。 自然科学附加题 小柯生日那天,爸爸送给他一架价值150元的“傻瓜”相 机(镜头焦距35mm)。它无需调焦(根据景物的远近调节镜 头到底片的距离)就能拍照。这是为什么呢?小柯去请教 老师。老师说:“你的照相机镜头可以看作一个凸透镜。凸 透镜成像时,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有一个定量关系。我 告诉你公式,你自己算出一组数据再琢磨琢磨吧。”小柯用 公式算出了下列数据: 物距和像距的变化(f=35mm) 但他还是找不到答案。他又去翻看说明书,当看到说 明书上“拍摄时,景物要在3 m以外”的提醒时,一下子有了 主意。你也能想出小柯的办法吗?请完成以下研究。 u(m).0.1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 v(mm ) 53.8 5 37.9 5 36.2 7 35.8 4 35.6 2 35.5 0 35.4 1 35.3 5 35.3 1 35.2 7 35.2 5 35.2 2 35.2 1 35.1 8 一、提出问题: 为什么用小柯的“傻瓜”相机拍照时,无需随着景物的远近调节 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二、建立假设 假设: 三、实验验证 (1)接下来到实验室选择器材进行模拟实验。请你写出2-3步 关键性的实验步骤。 (2)请在右边画出模拟“傻瓜”相机拍摄时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四、延伸研究 在获得上述结论后,你还会产生哪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请举两例) 6 更加重视考试中人文精神与教育功能的体现 n选材上突出人文精神的体现 n注意材料内在的教育意义 n切入学生心理体验,激发学生思想 n导向学生知识面的扩大 n对卷首语从针对性出发进行了调整 7 改进了开放性主观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理冲生髓饮有效组分对卵巢癌血管生成影响及JAK2-STAT3信号通路调控的机制研究》
- 《黄河流域碳排放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 《多吡咯有机分子笼的合成及识别性能研究》
- 《渤海湾卤虫培养条件优化及不饱和脂肪酸积累的机制研究》
- 《绿色电力产业动态跟踪及趋势洞察月报(2024年7月)》范文
- 《人脸识别信息安全的法律保护》
- 2024-2030年版中国电瓶行业运营模式及未来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版中国旅游景区市场营销创新策略研究及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 2024年承台工程合同书(含工程安全要求)
- 2024-2030年湿固化胶粘剂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代运营合作服务协议
- 婚内财产协议书(2024版)
-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
- 2024全国普法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化工企业中试阶段及试生产期间的产品能否对外销售
- 篮球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国开作业《公共关系学》实训项目1:公关三要素分析(六选一)参考552
- 碳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XX部分:铅冶炼企业
- 物业及物业管理:提升旅游景区品质
- 财政收支业务管理制度
- 肺功能进修总结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