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鱼我所欲也 孟子 读准字音 箪( ) 蹴( ) 苟得( ) 不屑( ) dn c gu xi 鱼我所欲也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 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 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 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 ,他提出“民贵君轻”、反对掠夺 性战争等主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 对“霸道”,提倡以“仁”“义” 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孟子七篇。它是先秦诸子 中文学性较高的著作。宋代朱熹把 它和大学中庸论语编 在一起,称为“四书”。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主要思想主要思想 施仁政施仁政 民贵君轻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人性本善 “性善论”的要点: (1)“善”是人的本性。“人性之善也。犹水 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 敬心、是非心。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 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 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孟子的名言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本文选自本文选自孟子孟子告子上告子上。 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的主要内容是阐明“ 性善说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 善的种子,这种善的天性,就是善的种子,这种善的天性,就是 人的人的“本心本心”。 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本心”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 保有自己的保有自己的“本心本心”。 正音正音 不不为为苟得也(苟得也(wiwi,动词,做,干动词,做,干 ) 所所恶恶(WW,动词,厌恶)动词,厌恶) 箪箪(dn dn 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羹羹(gnggng 汤)汤) 蹴蹴(c c 用脚踢)用脚踢) 为为宫室之美(宫室之美(wiwi,介词,为了)介词,为了) 通假字 故患有所不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 “乡”通“向”,从前 正句正句 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有甚于生者 如使如使人之所欲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莫甚于生 呼尔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弗受 乡乡为身死为身死而不受,今而不受,今为宫室之为宫室之 美美为之为之 今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而为之 万钟万钟则不辩礼义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而受之 是是 / / 亦不可以已乎亦不可以已乎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 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 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 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所喜爱的 能同时得到 重要 比 做苟且偷生的事 祸患也有(我)不躲避的 所厌恶的 表并列舍弃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 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 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 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 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 勿丧耳。 假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什么不可使用呢 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用来避祸的手段 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 因此(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不仅 不丢掉 这样 本性 一箪食,一豆羹gng,得之则生, 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c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一碗饭,一碗汤 得到 不 就 吆喝 给 过路的饥民不接受 用脚踢 不愿意接受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 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 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 之谓失其本心。 对于很多的俸禄如果不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 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从前为了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丽却接受了 这样看来 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羞恶廉耻之心) 停止 有什么益处 一、文章主旨 本文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 的说理散文。作者以严肃的态度,庄 重的言语,阐述生死与“义”的关系, 指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一个正直 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当为义而 生,为义而死,在必要时要“舍生取义 ”,而不能“见利忘义”。不辨礼义而贪 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三、内容结构分析 第一段:用比喻的方式提出中心论点:舍生 取义,并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加以阐明 。 本段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提出论点? (“鱼,我所欲也”“ 舍生而取义者也”) (比喻论证) 鱼是美味,人人可食;熊掌也是美味,但其 美远远胜过鱼,且不易得,因此舍鱼而取熊 掌。孟子以鱼喻“生”,以熊掌喻“义”,形象 地区分了“生”与“义”的价值高下。第二句是 由第一句的设喻引出来的论点:“舍生而取 义者也”,这是本文的主旨? 所欲所欲 鱼、熊掌鱼、熊掌 生、义生、义 提出提出 论点论点 舍鱼取熊掌舍鱼取熊掌 舍生取义舍生取义 由浅入深由浅入深 这段文字用鱼比喻 生 ,用熊掌比 喻 义 ,用舍鱼而取熊掌比喻 舍 生取义 。文中还把生 和 死 进 行对比,指出人世间有比 生 更宝 贵的东西,就是 义 ;也有比死更 可怕的东西,即不义。 第二层:论证论点(“生亦我所欲”“所恶有甚 于死者”)(对比论证) (“生亦我所欲”“故患有所不辟也”),从正 面阐述,说人们把“义”的价值看得高于生命,所 以不能苟且偷生,宁愿赴死也不愿行不义。这里 所说的“甚于生者”就是指“义”,“甚于死者”就是“ 不义”。 (“如使人之所欲”“所恶有甚于死者”),正 反对比,进一步阐述“义”重于“生”的道理。先从 反面论述,用两个假设复句反问,如果人只是欲 生恶死,那就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接着用“由是 ”开头的句子做正面论述,说明事实上人能不贪生 ,不避患;最后用“是故”两句得出结论,证明“所 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因而人能舍生 取义。 所欲所欲 甚于生(义)甚于生(义) 故不苟得故不苟得 所恶所恶 甚于死(不义) 甚于死(不义) 故不避患故不避患 正正 面面 论论 证证 反反 面面 假假 设设 论论 证证 所欲所欲 莫甚于生莫甚于生 (最喜生)(最喜生) 何不用何不用 (不择手段求生)(不择手段求生) 所恶所恶 莫甚于死莫甚于死 (最恶死)(最恶死) 何不为何不为 (不择手段躲祸)(不择手段躲祸) 由是则生由是则生 由是避患由是避患 不用不用 不为不为 有甚于生者有甚于生者 有甚于死者有甚于死者 因因 果果 分分 析析 (原因)(原因)(结果) (结果)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 情? “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 情? “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 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群众的 安危等。 “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 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 用职权,杀人放火等。 “患”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 第三层:得出结论(“非独贤者”“贤者能 勿丧耳”)。这句话运用了递进论证,进一步 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 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 够保有“本心”而已。 孟子认为人的本能固然是求生而恶死,但世上还存 在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也存在比死亡更可怕的东 西,那就是“义”与“不义”。“义”是人类最宝贵的一 种品德,为了“义”,人们可以不避祸患,直至献出 自己的生命。一个真正的人,决不能因贪生怕死而 行不义之事。孟子从“性善说”出发,认为人生来就 具有羞恶之心,这是一种善心,它可以帮助人们在 “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 分析第一段 舍鱼而取熊掌 比喻论证舍生而取义 正面 论证 反面 论证 不为苟得不为苟得“甚于生者” “义” “甚于死者” “不义”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所欲莫甚于生 所恶莫甚于死 论点 患有所不避患有所不避 论证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 人人都有 向善之心 (“(“性善论性善论” ”) ) 第二段:正反对比,举例论证中心论点 本段可分为二层。 第一层贫者不食嗟来之食,证明人人都有“本心”。 (“一箪食”“乞人不屑也”) 从正面举例,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呼尔”、“ 蹴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也不屑接受, 这就是“羞恶之心”。以食“嗟来之食”为“羞,这就是 “义”的观念。 (贫贱不能移) 第二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所识穷乏者得 我与”),从反面举例,说明不辨礼义而收万钟之禄 ,是失其羞恶之心,是为求“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这些比生死都轻的身外之物,这样 的做法,不过是见利忘义。(富贵不能淫) 一箪食一箪食 一豆羹一豆羹 “呼尔呼尔” “蹴尔蹴尔” ” 不屑不屑 接受接受 羞恶羞恶 之心之心 舍生舍生 取义取义 得得生生 舍舍死死 宫室之美宫室之美 妻妾之奉妻妾之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所识穷乏者得我 接受万钟接受万钟 不辨礼义不辨礼义 接受万钟接受万钟 不受食羹不受食羹 丧失本心丧失本心 身外之物身外之物 关乎生死关乎生死 保有本心保有本心 义存于心 举 例 论 证 见利忘义 正 面 举 例 反 面 举 例 对 比 论 证 不食嗟 来之食 1行道之人 2乞人 不辩礼 义而受 万钟 1宫室之美 2妻妾之奉 3所识穷乏 者得我 排 比 文中说得了“万钟”是为了什么? 为了“宫室之美”,为了“妻妾 之奉”,为了“所识穷乏者得我”。 作者认为这种作法如何? 认为“此之谓失其本心”应当“可以止” 。 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 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 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 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探究探究 为什么高官厚禄诱惑不了?试举 例说明。 因为高官厚禄与礼义的价值不同,如 果不符合礼义的高官厚禄则不能接受。比 如说,叛变革命,到国民党去当大官,真 正的共产党是宁死不为的。再比如说,出 卖国家机密得到很多钱,爱国志士是宁死 不为的。再比如说贪污受贿得了很多钱, 正直的干部是宁死不为的。 正义生命 正义物欲 正义一切 中心:人应保持本性,舍 生取义;不顾礼义,只求私 欲的可耻的。 讨论 一、孟子为何如此看重“义”?(练习一) 孟子主性善,“义”是其性善说的主要 内容之一。他认为,仁义 、礼义、道义、 正义、忠义等是人先天就具有的本性,所以 人们应该保持这种比生命更重要的向善向义 之心,应重义轻利,舍生取义。 只要“本心”在,关键时刻就能经受住考 验,舍生取义,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 会作出亏心事。 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 提倡的“杀身成仁”,一起成为中华民 族的最高道德准则,激励着历代仁人 志士,慷慨赴难,为国捐躯。孟子由 口腹之欲推衍到道德之美的独特论证 方法,则体现了中华民族以善为美、 美善合一的独特审美观念。 二、讨论本文论证方法 1比喻论证。开篇以鱼和熊掌设喻,引出中心论 点。第二段以“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比喻守 义不辱,形象生动。 2正反对比论证。第一段正反对比阐述“义”重于“ 生”的道理,从反面假设推理,又从正面事实说明人 能不贪生,不避患。第二段举例论证,以正反两个 事例进行对比,说明人们对待利欲引诱的不同态度 ,批判为追逐个人名利而丧失羞恶之心的人,重申 中心论点。 3.道理论证 议论严密,道理层层深入。 文章围绕“舍生取义”的 中心论点立论,从正面论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 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从反面论述见利忘义是丧 失人的本心,从而再次重申文章论点。 三、讨论本文修辞方法? 比喻。“舍鱼而取熊掌” 恰当地说明在所喜 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 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 说明饮食对 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 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 ,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 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 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 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 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这就起到了突出 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 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四、结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谈谈孟子 散文的语言特色。(练习三) (1)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 汇。 (2)大量使用排偶句。这样就使文章读起来 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3)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 理设计的。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举的 战争中的事例,鱼我所欲也中举的“鱼”和 “熊掌”不可得兼的例子。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 ,既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 富有文学趣味。 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 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 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 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 患有所不辟也。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 与之,乞人不屑也。 第句意思相反,第句意思相近。 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严密,语气连 贯,气势恢弘。 五、内容进步性局限性 鱼我所欲也的论点是“舍生取义”。孟子 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 出各种不义的坏事来。他表扬了那些重义轻 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 贪图享受、为利忘义的人。这种思想显然有 它的进步性。当然,孟子在文中阐发了唯心 主义的性善说,说什么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这是不合事实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 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 裴多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 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要正确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生为尊严 ,生为自由,生为名声,生为正义。 一词多义(练习二) 1.与 通“欤”,语气词,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给 呼尔而与之 2而 连词,表修饰 例句:蹴尔而与之 转折连词,却 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表并列 例句:舍生而取义者也 3于 比 例句:所欲有甚于生者 对于 例句:万钟于我何加焉 5得 得到 例句:二者不可得兼 通“德”,感激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6为 为了 例句: 乡为身死而不受 做 例句: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古今异义 1钟 古义:一种量器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2是 古义:代词,这样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今义:判断动词,是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例句: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2省略句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 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 省略了主语“我”。 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六、虚词 之: 助词 行道之人弗受 此之谓失其本心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代词 呼尔而与之 人皆有之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的 宾语提前 不译 他 指羞恶之心 指不辨礼义而受之这件事 v2、于:介词 v所恶有甚于死者 v万钟于我何加焉 表示比较,比 表示对象,对、对于 3、为: 介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动词: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故不为苟得也 为了 为了 做,接受 做 v4、则:连词 v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v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表示假设,如果 表示结果,就 而:连词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呼尔而与之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表并列,不译 表转折,却 表修饰,不译 表承接,就 表转折 表承接,就 舍生取义:生,生命。义,正义。 为了维护正义而牺牲生命。 嗟来之食:表示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相关成语: 写出下列划线字的拼音。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尔而与之( ) 不屑( ) dn gng c xi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鱼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故不为苟得。 是亦不可以已乎。 想要 兼得,同时得到 苟且偷生 停止、放弃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 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 我何加焉! 如果人们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 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 段有什么不可以采用的呢? 见了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 乎礼义就接受了,那么,这优厚的俸禄 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鱼我所欲也 (1)体现本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2)为什么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混凝土路面热天施工方案
- 梧州职业学院《行草创作(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建设项目投资与融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数字化施工方案
- 江苏师范大学《秘书从业技能训练》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外国语大学《播音学(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净化彩钢板施工方案
- 脱硫塔平台施工方案范本
-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河北医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无人机租赁合同
- 军事理论(2024年版)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YS-T 5226-2016水质分析规程
- 国开2024年秋《生产与运作管理》形成性考核1-4答案
- 国家病案质控死亡病例自查表
- 2024年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中考英语押题试卷含答案
- DB3305-T 57-2018幸福邻里中心建设与服务管理规范
- AIGC基础与应用全套教学课件
- 9.1.3二项分布(解析版)
- 神经生长因子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
- 国有企业采购管理规范 T/CFLP 0027-2020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