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我县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调研报告.doc_第1页
关于加快我县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调研报告.doc_第2页
关于加快我县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调研报告.doc_第3页
关于加快我县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调研报告.doc_第4页
关于加快我县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调研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推行农村幼儿教育改革的调研报告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科学发展,我县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解放思想大讨论中,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了推行农村学前班免费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新课题。我围绕这一新课题,多次深入全县各乡镇进行专题调研,对#幼儿教育,特别是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体会,也对下一步如何加快推进作了一点思考。一、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举步维艰,现状令人堪忧 我县在实施省幼儿教育发展规划的“九五”、“十五”期间,特别是实行幼儿教育体制改革以来,社会力量办幼儿园从无到有,迅速发展成为推动#幼教事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基本形成了“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幼儿教育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涌现了机关幼儿园、西区幼儿园、爱童幼儿园等先进办园集体。但由于#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力量办园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后劲不足,加上政府投入不足和引导鼓励政策不完善等因素,#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主要体现在“四个偏少”: (一)办园数量偏少,布局结构极不合理截止2009年5月,全县共有幼儿园13所,占全省幼儿园总数的1.5%,附设学前班小学2所。其中公办幼儿园仅有1所,占全县7.7%;民办幼儿园有12所,占92.3%。在乡镇开办的幼儿园仅2所,占全县15.3%;县城开办的幼儿园11所,占84.7%。按海南省幼儿教育事业“十五”教育规划中幼儿教育入园率达到55%的目标测算,全县8663名适龄儿童入园人数应为4764人,全县至少应有136个班才能满足入园需求,现有71个班,开设班数严重不足。城乡办园布局结构严重失衡:县城密集,乡镇稀疏,11所县城在园儿童为2338人,2所农村在园儿童为159人,城乡在园儿童人数比例为15:1,城乡幼儿教育发展差距巨大,农村儿童“无园入”问题十分突出。(二)在园儿童人数偏少,大部分农村儿童不能接受学前教育目前,全县有学前适龄儿童8663人,在园儿童 2497人,入园率为28.8%,距省下达#的达标率35%差6.2个百分点,比2009年春季全省入园率46.9%低18.1个百分点,比全省发展目标55%低 26.2个百分点;其中学前一年儿童2427人,在园儿童762人,入园率为31.4%,比省下达#的达标率70%低38.6个百分点,比全省发展目标80%低48.6个百分点,造成入园率不达标的根本原因,是学龄前儿童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这些数据说明,我县幼儿教育覆盖面小,仍有大量农村学龄前儿童接受不到应有的幼儿教育,农村幼儿教育成为我县名副其实的教育“短腿”。(三)幼儿教师数量偏少,师资力量比较薄弱2009年全县共有幼儿教师121人,其中公办园教师为21人,占17.4%;民办园教师为100人,占82.6%,幼儿教师队伍以非公办教师为主体。按教育部颁布的1:3的幼儿教育每班配备教师标准来测算,我县有2497名在园儿童,应设71个班,应配幼师为213名,全县应配幼师缺口达到98人之多。幼师学历达标率为71%,其中以幼儿教育专业中专学历为主。因为教师配备数量不足,人少事多,教学工作任务重,加上工资待遇较低、社会福利无保障、职称评聘不兑现、进修培训机会少等因素制约和影响,造成占据全县幼师队伍主力的民办幼师流动性大,整体素质得不到提高,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四)经费投入偏少,严重制约了幼儿教育健康发展幼儿教育推行“以社会力量为办学主体”体制改革以来,幼儿园主要依靠收费来维持。目前,由于公办幼儿园才有1所,政府对民办幼儿园又缺乏鼓励性扶持政策,因此,政府财政对幼儿教育的经费投入实际上很少。据调查,1990-2001年,我县每年幼儿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总数比例不到1个百分点。以2008年为例,县本级财政划拨教育经费预算是7566.46万元(其中工资为4675.80万元),幼儿教育经费仅占0.84%。这极为有限的财政预算内经费,也基本用于我县唯一的公办幼儿园-县机关幼儿园,其它的幼儿园基本没有享受到政府应有的支持。社会力量办园为谋求生存或谋取更大利润空间只有不惜压低教育成本,这也是造成幼儿教育滑坡、乱收费行为多发和无序办园现象的重要原因。由于政府对幼儿教育投入不足,我县农村幼儿教育陷入“死胡同”发展局面2006年以来,包括县城在内,全县没有出现一所新办的幼儿园。二、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严重滞后,导致基础教育发展不协调从我县幼儿教育发展现状来看,农村幼儿教育几乎是空白区域,发展水平远远滞后于其他阶段的基础教育,与我县的经济、社会、教育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幼教需求不相适应,直接影响全县教育的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导致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严重脱节近些年来,我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政府对教育投入力度,顺利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中小学课改、高中扩招等重要教育改革,实现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12年免费教育,全县小学至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发展取得历史性的新突破。但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的幼儿教育,却长期游离于义务教育范畴之外,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没有被纳入本地区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基础教育布局调整中被忽视,导致幼儿教育特别是农村幼儿教育整体水平很低,落后于其他阶段教育的发展,跟小学教育发展水平衔接不上,成为制约我县基础教育协调发展的“瓶颈”。(二)造成城乡幼儿教育严重失衡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来抓,在实行小学至高中12年免费教育的同时,还在全省率先推行职业教育“四免一补”政策,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在全国率先推行教育移民扶贫工程,实现民族教育跨跃式发展。但对幼儿教育的经费投入非常之少,我县社会力量办园基本处在“自筹自办、自给自足、自生自灭”的发展状态,除了按国家政策享受免税办学的优惠之外,长期以来得不到地方政府应有的政策鼓励或资金扶持。15年的幼儿教育发展历程证明,没有政府行为的介入,农村幼儿教育根本无法发展,农村儿童“无园入”问题根本无法解决,直接导致农村儿童无条件跟县城儿童平等接受三年学前教育,明明白白地输在了启蒙教育的起跑线上。(三)引发小学低龄化入学新问题面对农村“无园入”的无奈和城镇入园开支大的压力,加上2006年我县全面实行小学免费教育政策的吸引力,小学生低龄入学的人数不断剧增。根据目前小学生入学的基本情况统计和调查中掌握的情况看出,小学新生入学年龄相对偏低已成畸形发展趋势,特别是农村地区,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及早入学就读,千方百计找关系,托人情,甚至不惜更改户口虚增年龄,学校方面多方劝阻,教育部门三令五申限制也无法阻止。从学生家长的角度看,低龄入学既解决了“无园入”难题,又减轻了家庭负担,好处多多。但从教育规律来看,让孩子跳过学前教育阶段提前入学,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必然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因为#是个多方言少数民族地区,许多孩子的学前“四个基本关”,即语言关、识数关、识字关、写字关都还不过关,其心理状态、接受能力与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课业结构设置不相适应,容易造成“小牛拉大车”现象,儿童会学得很吃力,产生超负荷的心理压力。同时,一年级教师还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辅导这些低龄小学生过好“四个基本关”,必然拖慢教学进度,影响教学效果,导致低年级教育教学整体水平低下,造成恶性循环从近些年的高考情况来看,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发展也因为先天不足,难有整体性的突破。三、加快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主要对策省教育厅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县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严重滞后及所遭遇的困境,是全省幼儿教育的普遍性问题。我所走访的幼教专家学者分析认为,这主要是政府对幼儿教育投入不足、过度依靠市场、缺乏有力的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农村幼儿教育导致的。为了不断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我县城乡幼教差距,满足广大农村儿童对学前教育的需求,让农村儿童真正享受“学有所教”的教育公平,必须要进一步深化幼儿教育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办学责任,坚持并不断完善公办与民办“两条腿走路”的办学体制,加大公办投入力度和民办帮扶力度,共同促进我县幼儿教育发展。我提出新的“两条腿走路”的主要思路是:(一)加大公办幼儿教育投入力度,学前班教育实行免费政策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幼儿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起步阶段,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个人,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发展幼儿教育,政府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在以社会力量为办学主体政策下的农村幼儿教育走到“死胡同”的困境下,政府在财力可为的前提下,应不失时机把幼儿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纳入免费义务教育范畴,给幼儿教育“补课”,保障农村学前儿童入学权益,遏制小学入学低龄化问题,全面提升学前教育水平。1、办班方式:目前,全县共有幼儿园适龄儿童8663人,其中3岁儿童2997人,4岁儿童3239人,5岁儿童2427人。按照省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对我县的要求,即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要达到85%的目标来计算,2063人至少也需要开设59个班级。由于农村幼儿园接近零开办状态,无任何办园基础,如果想一蹴而就,在全县范围内开办幼儿园,让适龄小、中、大班和学龄前儿童都能同时免费就读,显然是不现实的。从我县实际出发,建议依托生源相对集中,办学条件较好,辐射作用较强的学校,由政府投资开办小学附属的日托制免费学前班。2、办班规模:参照适龄儿童人数、相对集中原则、学校办学条件三项主要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全县符合开设附属学前班的小学有25所,可开设班级28个,按每班35名学生的标准测算,接纳学生人数为980人。全县学前班分布情况如下:石碌镇3个、十月田镇4个、乌烈镇4个、昌化镇5个、海尾镇6个、叉河镇2个、七叉镇3个,王下乡1个。按照每个学前班配备3名教师的标准测算,共需要教师84名。3、办班经费:据幼教管理部门提供的办班费用标准测算,全县开办28个小学附属学前班共需投入资金329.54万元(不含校舍、食堂改造及县城幼儿园学前班740名儿童的生均经费和课本费,儿童伙食费由家长支付),其中每年需要拨付的项目为课本费、教师工资及生均经费,课本按60元/年/人的标准计算,每班需2100元,28个班每年共需5.88万元;教师工资参照去年录用的上岗教师标准1300元/月/人计算,每年共需131.04万元;幼儿人均经费参照小学生300元/年/人的标准计算,980名儿童每年共需29.4万元,三项合计166.32万元。基础设施及培训经费共计163.22万元。(二)加大民办幼儿教育帮扶力度,学前三年教育实行“民办公助”政策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机构应向多元化办园方向发展,引进市场机制,这是历史的必然。但幼儿教育不仅仅是教育事业,它首先更应该是社会公益性、福利性的事业,政府不应该将其完全推向市场,把成本转嫁给老百姓。长期以来,由于政府财力有限,我们在“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办园”政策落实上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扶持举措。当前我县经济社会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地方财政收入明显增加,学校布局调整后闲置校舍增多,师资数量相对充足,为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引导鼓励创造了有利条件。建议采用“民办公助”的模式,创办乡镇中心幼儿园。1、“民办公助”的模式:即以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政府与办园单位签订办园协议,办园业主承担办园责任,负责投资开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园标准为乡镇示范园。政府则从物力、人力、财力三方面进行适当扶持,降低社会力量办园风险,吸引民间资金投入,保证幼儿园的合理合法效益,正确引导鼓励民办幼儿园办园重心向农村转移,加快农村幼儿教育发展。2、“民办公助”的扶持举措:一是免费提供场地。以全县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和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为契机,重新整合教育资源,制定全县乡镇中心幼儿园(示范性幼儿园)建设计划,将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后的闲置学校,免费用于开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幼儿园的校舍改造、食堂建设和教学设施由办园业主负责投资。2010年春季率先在乌烈、昌化、海尾三个乡镇试点推行。二是调配特岗教师。改革教师管理机制,推行公办教师到民办幼儿园任教的特岗任教制度,按照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办园规模和在园儿童人数核定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