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命运》word版.doc_第1页
《知识改变命运》word版.doc_第2页
《知识改变命运》word版.doc_第3页
《知识改变命运》word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其实改变的是人生向上的机会和能力,而不是立竿见影的知识货币化。如果说今天上了学,明天就能换来豪车别墅,如此才配得上“知识改变命运”的话,那么这只是以性价比来计算知识。其潜台词就是:博士收入一定要高于硕士,大学毕业要高于中学毕业,而小学文化的将永远只在底层。这种思维逻辑,让很多人把知识当成了课本。以为上几年学、念几本书,就有知识了。他们对知识的态度是急功近利的,所以当这“知识”换不来想象中的“收益”时,就自然抱怨知识无用、上学无用。 课本是知识,但只是一部分,甚至是很小一部分。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一直以来人们对智力定义太狭隘,于是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在他看来,语言、逻辑、肢体、音乐、人际、内省等都是人的能力,也即都可以看做广义的知识。这也就解释了很多并没有上过什么学的人,最终能成为政治家、作家、画家、企业家、运动家的原因。我们今天的教育固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有不少毛病。最为显著者,就是很大程度上仍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在潜移默化中,学生认为这就是“知识”了。而这种潜移默化的弊处更在于,学生自小就形成“知识货币化”和“知识现实化”的意识。而不懂得,真正的知识所改变的,是一个人的视野、心胸、思维和能力而这些,才是改变命运的力量 追问“干吗上大学?”是对教育预期的颠覆,也是教育投资无法实现良性循环的折射。还有评论说,我坚信,知识改变得了命运,也必须依仗知识改变个体及社会的命运。在纵横捭阖的历史演义里,知识越是不那么急功近利,时代越有生生不息的活力。其实,评判读书是否有用,收入不能是唯一的杠杆。不能因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与农民工工资差距在逐渐缩小,就得出读书无用的结论。一方面,如果单纯从金钱或收入来考量读书是否有用,这是对读书、读大学的一种狭隘理解。读书、考大学,带给人们的不止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改变。另一方面,拿农民工对比也是偏颇。难道农民工就该低收入吗?事实上,一些农民工由于拥有一技之长,且有工作经验,其收入相对来说高一点十分正常,再说不少农民工工作量大、劳动强度也大,为何就不能有高收入呢?此外,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或者说收入低,应该看综合因素,比如学非所用,或者说没有学到知识,师生共同混课堂就值得关注。更需辩证看待的是,大学生虽然起薪不高,但其事业发展后劲、职业提升空间都是民工所无法比拟的。收入之外,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前途也是民工望尘莫及的,这才是大学毕业生与农民工的根本差距所在。大学生刚毕业时经济较为窘迫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摆脱这一窘境的途径就是通过工作锻炼自己,成为真正的人才,提高身价。 “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似乎社会分配又有了“脑体倒挂”的趋势。问题出在哪里?社会分配机制或许有问题,但主要根源还在于我们对于知识的误解和过高的期待。一些大学毕业生之所以在劳动力市场争取不到较高的身价,通常不是知识的价值出了问题,而是没有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信息时代,知识爆炸,如果一个人只是把书本上的知识复制到脑子里,即便学富五车,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也是百无一用,毫无价值。一个人掌握了许多无法运用的知识,不但不是财富,有时还成了祸害。赵括、马谡都出身于军事世家,谈起兵法也头头是道,打起仗来最终还是全部乱套,性命都丢进去了。事实上,知识和技能是两码事,一个有知识的人不一定就是有能力的人。劳动力市场已经用价格做出了判断。恢复高考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学毕业生虽然失去了包分配的就业制度,失去了那种安全感,同时却有了更多追求自由的机会,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改变命运。其实到底是什么改变命运很多人只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也是为什么励志书与奋斗改变命运、知识改变命运之类的话大行其道的原因。但古人有时候比较明白,在古人眼中一个人的成功要素是这么排列的: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功五读书。要知道,做官是中国古人最大的梦想,而实现这个梦想的要素中,最后一个才轮到努力读书。一是您是否认为,教育是改变命运的最好通道?二是在某些地区,大量农村大学生毕业即失业,长期举债供养学生的农村家庭血本无归,那么,您认为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教育是较低阶层人们向上流动的垫脚石,还是绊脚石?:教育就是改变命运的最好通道。这一观点,可以从多方面得到证明。 再看中国现代一个群体性事例。十年“文革”,大学停办,学生停招,一代风华正茂的年青人,不得不离开学校,上山的上山,下乡的下乡,回村的回村,进厂的进厂,既无法学习先进科学知识,也不能掌握现代劳动技能,他们不管生在城里,还是天生就是乡下人,几乎面临着差不多相同的人生命运,大部分人的大好年华、青春岁月就这样稀里糊涂“蹉跎”过去了。“文革”后恢复高考,一些人才重新获得受教育的权利。他们非常珍惜这次失而复得的学习机会,在学校上课听讲记笔记,课后进阅览室查资料,像“牛进了人家菜园子一样”拼命啃书本、吸取知识,百米冲刺一样和时间赛跑,试图把过去丢掉的时间全部补回来。工作后,他们也不放弃利用一切机会学习,通过持之以恒,终身学习,日后有的成为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有的成为某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有的成为地方、部门或单位的优秀管理人才,至少也是各自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他们通过接受教育,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改变了家庭的命运,也为改革开放,为发展经济,为科教兴国,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巨大贡献,已经改变了和继续改变着国家的命运。可以说,没有高考制度的恢复,这代人就不可能重新获得接受教育的权利;他们不接受教育,就不可能进入现在的工作领域和工作岗位;没有他们进入这些工作领域和工作岗位,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发展成就。从这种意义上讲,教育不仅能改变个人的命运,也能够改变国家的命运。 教育能够改变国家的命运,还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典型事例,就是以色列。以色列这个拥有700万人口、实际面积比北京市略大的国家,半个多世纪以来面对10倍于己的敌人,历经5次中东战争而不倒,堪称奇迹。原因在哪里?就在于以色列重视教育,如光明日报驻特拉维夫记者陈克勤所说:“犹太人是最重视教育的民族,尊师如敬上帝,教师重于父亲。以色列建国后,把教育兴国作为基本国策。开国总理古里安说,犹太历史经验就一条:质量胜过数量,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以色列建国第二天爆发战争,战火中古里安也没忘把只有两个人的教育部留在后方起草义务教育法。总理梅厄夫人说,教育投资是最有远见的投资。纳冯总统说,教育投资就是经济投资,他甚至在卸任后甘当教育部长。以色列重基础教育,突出犹太传统、宽容精神,鼓励科技创新人才。”(参见光明日报驻特拉维夫记者陈克勤:以色列人为何最重教育,载光明日报2010年9月18日5版)重视教育,使每1万名以色列人当中,就有140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比美国的80人和日本的75人还多。从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奖到2001年的100年间,在总共680名获奖者中,犹太人或有犹太血统者共有138人,占了约15。老百姓有句俗话:“家里有病人,外面有仇人。”一家人两样同时具备,日子就很难过安生。以色列这个国家,说不上“家里有病人”,但外面绝对“有仇人”,因为与它相邻的国家,几乎都和它打过仗。但依靠教育,以色列在周边国家几乎都与它为敌的环境中不仅生存了下来,而且“日子”过得还很不错。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奇迹,是“教育改变国家命运”的一个范本。 没有“五、四”的开蒙,哪有今日的中国,没有新文化运动,何谈中华的崛起,鲁迅之言,犹在耳畔,从学医的科学救国,到写作的文化救国,中国缺的是知识! “华北之大,竟然放不下一张课桌”,我们可以没有训练有素的士兵,可以没有装备精良的武器,但中华儿女有的是黄帝蚩尤的热血,是中华文明带给他们的骨气,从“五四”到“九一八”,从“反帝反封建”到“抗日救国”,中国正是在民众的觉醒中重生,在知识的感召下复兴。从谭嗣同到闻一多,从维新到民主,我们是踏着父辈的思想前进,在思想的升华中走向文明。 是知识的人民挽救了中国,改变了中国落后挨打的命运,是知识给了我们这个民族以韧性,是人民的知识建设了中国,塑造了中国蒸蒸日上的今天,是知识赋予我们伟大复兴的动力。 我们的祖先曾经用纸张、火药、印刷、指南针改变了整个世界,那么,今天的我们,在座的各位,用我们的知识去创造自己的、不!是去创造我们国家的美好的未来,去续写中华的辉煌吧。 三国时代,诸葛亮羽扇纶巾,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力量就来自于知识;一代伟人毛泽东博览群书,海纳百川,领导全国人民改变了中国的命运,用知识谱写出了光辉的篇章;是知识,让高尔基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是知识,让爱迪生从贫民窟走入了曼哈顿;是知识,让轮椅上的霍金成为了全世界的骄傲!知识是石,敲出生命之火;知识是火,点燃命运之灯;知识是灯,照亮命运之路;知识是路,引我们走向灿烂的明天!那么,今天的我们,在座的各位,赶紧行动起来,抓紧时间学习,用知识创造全新的自己,用知识创造美好的未来,续写中华的辉煌吧李大钊说:“知识是引导人们看到光明和真实境界的灯烛o”高尔基说:“没有知识就不可能对生活做出正确的解释o”雨果说:“知识是人生旅途中的食粮o”我说:“知识改变命运o”切斯特菲尔德: 读书能获得知识;但更有用的知识对世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