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过关训练 北师大版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过关训练 北师大版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过关训练 北师大版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过关训练 北师大版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过关训练 北师大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过关训练 北师大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汕头质检)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据此,与“封建”含义相近的是()A宗法制B中央集权制C分封制D君主专制C分封制是天子把自己直接管辖的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并授予他们爵位,诸侯再分封贵族,诸侯和贵族在自己的领地上有相当的自主权,与材料中的“封建”意思相符,故C项正确。2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春秋时鲁晋两国就不可通婚,秦晋两国却世为婚姻。“喜结秦晋之好”目的是通过婚姻关系建立起贵族间的宗法伦理关系。从政治角度看,他们这样做()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D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B“通过婚姻关系建立起贵族间的宗法伦理关系”表明诸侯国之间和睦相处,这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故B项正确。3“春秋争霸”的“霸”是伯的通假字,伯是一方诸侯首领的意思。可见,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A推动社会结构转型B以维持秩序为目的C强化了周王的权威D本质上是爵位之争A从材料中“霸”字的含义可知,春秋争霸是争夺首领地位,必然冲击当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会促进制度变革,社会转型,故A项正确。4(2017益阳质检)据中国史纲,春秋时人主的最高尊号是王,天神的最高尊号是帝。战国中期后,诸侯称王,人主的尊号只好为帝,原为光大之义的“皇”字称天神。到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他自称为“始皇帝”。人主尊号的这些变化反映了()A借助于天加强统治B人主权力不断加强C地方势力左右人主尊号D人主尊号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适应A由材料内容可知,处于春秋战国乃至秦朝时期的统治者用对神的称呼的词语来作为自己的称呼,这是借助于天来加强统治的一种体现,故A项正确。5晚清七十年载:“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这次转型()A摧毁了宗法观念B发展了分封制度C确立了专制政体D创立了科举制度C宗法观念至今还存在,故A项错误;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故B项错误;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转型,故C项正确;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度,故D项错误。6(2017武汉调研)“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CA项是对郡县制“是什么”进行描述,是史实,错误;B项是单纯对郡县制的评论,属于史论,错误;史识是在分析大量的史实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C项涉及整个中国历代国家组织结构的形式,显然是在科学研究中国历朝历代国家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得出来的结论,故C项正确;D项属于史实,错误。7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B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D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B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掌握决策、审议,都是决策机构,决策程序由三公九卿时的一个机构转变为两个机构,体现了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故B项正确。8(2017韶关摸底)有学者认为:“历代封建王朝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与此背离的是()A汉中外朝制B唐三省六部制C宋二府三司制D元一省制D汉武帝时期提拔品级较低的官员组成内朝,成为汉朝的决策机构,实现了权力的转移和分散,故A项不合题意;唐朝设置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通过三省之间相互分工、合作,巩固了皇权,故B项不合题意;宋代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宰相只保留行政权,军政归枢密院,财政归“三司”,权力相互制衡,而大权则系于皇帝手中,这是权力的转移和分散,故C项不合题意;元朝废除三省制,只保留中书一省,这不是权力的分散,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9宋太宗初年,西北边境上的州郡大都以文官充任,在官衔前加上“权知”二字,如“权知州事”,以表示其“名若不正”,“任若不久”,并规定“三岁一易”。这表明当时()A地方武将拥兵自重现象普遍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趋加强C西北边患的威胁得到了缓解D事权分割导致冗官现象严重B“名若不正”“任若不久”“三岁一易”说明中央为扼制地方官专权的野心和地方势力的抬头,对地方的控制日趋加强,故B项正确。10旧唐书载,(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曰:“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审知其乡间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自县至省,不得令举人辄自陈牒。”材料反映杨绾()A主张恢复察举的古制B反对科举取士的制度C要求完善科举的流程D注重科举的品德考察D从“(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可知,杨绾指出了科举制的弊端,因而材料是对弊端提出的解决措施,即要增加对孝廉品德方面的考察,故D项正确。11有学者总结中国古代“皇权的强化,一方面表现为有一定独立性的外朝中枢机构权力被削夺殆尽,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部分内廷臣属或机构因得皇帝信任而不断培养发展势力,成为实际上的权力中枢”。能支持上述观点的朝代是()A西周B秦朝C元朝D清代D根据题干中“外朝中枢机构,内廷臣属或机构”可知该朝代应该存在内、外两种机构,西周时期尚未形成完整的朝廷机构,故A项错误;秦朝设立三公九卿制,只存在一种机构,故B项错误;元朝实行一省制,不存在内外中枢机构之分,故C项错误;清代在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独立于六部成为皇帝的秘书班子,形成内外中枢机构之分,故D项正确。12提高皇帝身边近臣的权力来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的一种方式。以下机构的设置能体现这种方式的是()A枢密院、中书省、军机处B中朝、内阁、军机处C中书门下、枢密院、内阁D中朝、三司、尚书省B枢密院、中书省是元朝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掌握实权,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汉武帝重用身边的近臣组成“中朝”参与政事,以削弱相权;明成祖设内阁置大学士作为皇帝的秘书机构,强化了皇权;雍正年间设军机处,以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商议军国大事,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一人裁决,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故B项正确。中书门下、枢密院是宋朝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掌握实权,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尚书省是唐朝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掌握实权,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7济宁质检)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明张燧千百年眼材料二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据钱穆秦汉史整理材料三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1)材料一中“封建”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封建”所存在的弊端。(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王国对中央构成哪些方面的威胁?汉代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实践的效果说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10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综合以上分析,指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9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可知“封建”是指周朝分封制;第二小问,从“列国擅威命于下以至于移祚”中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逐一归纳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结果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政府,说明分封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总体上反映了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答案(1)封建: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弊端:地方权力过大,中央难以控制。(2)威胁:经济上,诸侯王铸造钱币,实施商品专卖,严重扰乱国家的经济秩序,影响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政治上,诸侯王发展个人势力,借以对抗中央,严重威胁中央集权。问题:分封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郡县制是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3)影响: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趋势:中央对地方的管理逐渐趋于多层次;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逐渐加强。14(2017全国名校联盟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观点有学者提出,君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说,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两千多年全都一样,并无变化。史料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史料二汉武帝时杜周为延尉,“善候司。上所欲挤者,因而陷之;上所欲释者,久系待问而微见其冤状”。有人责怪他“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周曰:“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据汉书卷六十杜周传史料三唐太宗对宰相房玄龄等说:“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据贞观政要卷二从三则史料中选取两则可以论证题中观点的史料,并通过对史料的解读论证题中观点。(12分)解析题干中的观点即“皇权独尊”。史料一中“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倚办于上”说明君主权力的至高无上。史料二中“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说明君主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治大于法治。史料三反映了唐太宗要求大臣积极进谏,以此约束个人的独断行为。做答时应先选取史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