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秋水》(第1课时)教学案_第1页
高三语文复习《秋水》(第1课时)教学案_第2页
高三语文复习《秋水》(第1课时)教学案_第3页
高三语文复习《秋水》(第1课时)教学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秋水非攻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章节与课题秋水非攻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课时安排课时1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学习目标和任务1、把分散的文言基础知识前后勾连、连点成线,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2、重点掌握“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对文中重点句子能准确翻译。3、背诵并默写相关课文。重点难点建议1、注意课本相关知识的积累与巩固。2、默写要常抓不懈。教学资源的使用学习过程个性备课栏一、考试说明规定的背诵篇目的默写。(10分钟)二、组合快练讲评(20分钟)三、系统梳理课内文言基础知识。(15分钟)(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思。1、兩涘渚崖之间2、河伯始旋其面目3、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4、众闻则非之:5、至攘人犬豕鸡豚者 6、罪益厚7、陈力就列 8、则将焉用彼相矣9、相夫子 10、且尔言过矣1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12、河内凶13、邻国之民不加少 14、弃甲曳兵而走15、直不百步耳 16、谷不可胜食也17、数罟不入洿池 18、斯天下之民至焉(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1、不辩牛马 2、其不仁兹甚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6、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三)、找出句中的偏义复词并释义。入人园圃(四)、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指明用法并释义。1、秋水时至 2、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3、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4、既来之,则安之 5、填然鼓之6、七十者衣帛食肉 7、然而不王者(五)、指出下列句中的文言句式并翻译。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无乃尔是过与?4、何以伐为? 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六)一词多义过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过犹不及故尝与过宋将军 是谁之过与无乃尔是过与 且尔言过矣疾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四、即时巩固。1、下列各句与其它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臣乃市井鼓刀屠者C.是社稷之臣也 D.非我也,岁也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以天下之美为己任 B少仲尼之闻C而轻伯夷之义者 D泾流之大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谒见 B.无乃尔是过与过错C.是社稷之臣也国家 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跌倒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于其身也,则耻焉B.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C.既来之,则安之彼竭我盈,故克之D.昔先王以为东蒙主以五十步笑一百步5、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项()A既来之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C则安之 D吾恐季孙之忧6、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A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B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C虎兕出于柙D龟玉毁于椟 E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F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对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抓得不够紧,找问题的多,批评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