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政治试卷答案_第1页
中考试政治试卷答案_第2页
中考试政治试卷答案_第3页
中考试政治试卷答案_第4页
中考试政治试卷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岗双责落实还不到位。受事务性工作影响,对分管单位一岗双责常常落实在安排部署上、口头要求上,实际督导、检查的少,指导、推进、检查还不到位。参考答案1.A2.D3.B4.A5.D6.C7.C8.D9.B10.B11.D12.C13.D14.A15.B16.D17.C18.D19.B20.A21.D22.C23.D24.B25.B26.C27.C28.C29.A30.B31.D32.B33.A34.A35.C36. 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躬行。我们坚持从中国出发、从实践出发、从问题出发,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究文化发展的规律。我们把革命热情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树立中国自信和中国主体意识,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把自己的工作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实践。(每点3分) 37.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中国有名茶品种,却无名茶品牌,要努力实现从名茶品种到名茶品牌的升级。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正视当前我国茶产业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市场,实现中国茶产业的快速发展。矛盾具有特殊性,要立足中国实际、挖掘茶文化内涵,彰显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中国茶产业要借鉴其他国家茶品牌的成功经验,开创中国茶品牌。(每点3分) 38.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念,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改革要统筹规划。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连结,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改革在上海和浙江先行试点,然后全面推进。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改革要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每点3分) 【解析】 1. 略 2. ABC不合题意,均排除; D符合题意,如果乌鸦们只看到了“清水免费供应”,而没有看到“石子每枚十元”,那么说明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没有做到全面地看问题,可以启示我们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故选:D 本题考查: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分歧的表现: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和处理一切矛盾的关键 题目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正确把握题干的主旨,围绕主旨选择选项,不符合题意的均可以排除 3. 此题考查思维与存在关系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时要准确解读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中科院研发出新型燃料组件及包壳材料,解决了铅基堆堆芯高份额燃料、高密度冷却剂、耐高温耐腐蚀结构材料等关键技术难题,这一成果打破了国外相关技术垄断,实现了第四代核裂变反应堆核心技术自主掌握,这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故B符合题意;材料中中科院取得的科研成果,体现了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未体现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也没有涉及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故AD不符合题意;思维是存在的反映,但不一定是正确反映,故C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 4. 此题考查学生对实践的基本特征的识记和理解。首先排除不是实践特征的选项,再结合对题意的理解选择合适的选项。客观规律性和普遍有效性不是实践的特征,故排除BD;实践是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是对理论认识的运用,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故A正确,C不符合题意。故选A。 5. 此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考查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针对我国流通产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了主要任务、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坚持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意识的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不符合题意;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错误。故选D。 6. 略 7. 此题考查真理和认识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关于碘盐的争议体现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也说明了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故符合题意;关于碘盐的争议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不能体现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也不能说明认识具有上升性和无限性,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8. 拟古的诗句强调:世界上万事万物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着 A不合题意,“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不合题意,“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意思是:太阳刚升到正中,同时就开始西斜了;一件东西刚生下来,同时又走向死亡了,此观点看到了绝对运动但否认了相对静止; C不合题意,“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符合题意,“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句话是赫拉克利特辩证法的最经典反映赫拉克利特把存在的东西比作一条河,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因为当人第二次进入这条河时,是新的水流而不是原来的水流在流淌 故本题选D 本题考查: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区别: 一是含义不同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二是特点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联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近年来,在政治高考试题中,以古文诗词为材料的试题占据了相当的部分以古文诗词命题,考查的不仅是同学们的文学功底,更是考查大家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应运,充分体现了学科间知识的交融做好这类题目,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能阅读理解题好题干中古文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排查,从中抽取出符合题意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对照可见,这类型题目在高考中是算难度较高的题型,但通过同学们有意识的去整理、储备以往书本练习考试中出现的同类型题目也能做到熟能生巧,提高答题正确率 9. 此题考查真理和认识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世界本无对错”是错误的,它违背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故正确,错误;“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强调的是主观因素对认识的影响,即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影响人们的认识,时间、地点和条件强调的是客观条件,故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 此题考查意识的能动性,考查调动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题中材料表明网民对于拥堵费征收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表明意识具有能动认识世界的作用,B符合题意;材料并不涉及实践检验理性认识,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认识的阶级性,C不符合题意;真理是客观存在的,D说法错误。故选B。 11. 此题考查实践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把握材料主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承载着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并将首次在空间尺度验证量子理论的真实性。这说明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故符合题意;事物发展状态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故说法错误;实践的认识的唯一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直接经验,二是间接经验,故错误。故选D。 12. 此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读懂漫画寓意。漫画耍几下给我看看,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耍几下给我看看”,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故C符合题意;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意识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性反映,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也没有体现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故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 略14. 此题考查量变与质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把握材料主旨。材料中“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形容做事情不达目标不罢休,有坚持到底,做就要做好的精神,体现的哲理是要重视量的积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意思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和积累然后才能大有可为,施展作为,体现了要重视量的积累,故A符合题意;B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故B不符合题意;C强调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故C不符合题意;“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意思是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使国家稳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民心。强调人民群众的重要性,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 略16. 略 17. 此题主要考查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强调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都强调矛盾双方的转化,与题意相符,故入选;“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强调矛盾的主要方面,与题意不符,故排除;“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强调量变引起质变,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选C。 18. 此题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漫画的主旨。漫画体现的是矛盾的特殊性,未体现矛盾的普遍性和抓主要矛盾,故排除AB;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故C错误;漫画中昨天的失眠与今天的失眠是不同的,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启示我们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9. 此题考查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把握材料主旨。在人山人海的体育场看一场演出,有一个人站起来看演出,其他的人也会紧跟着站起来,这一个人的行为却使所有人都不能看到比原来更好的观赏结果。这个事实告诫我们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故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重视关键部分的功能和作用,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 A符合题意,“合适的距离产生美”强调要将量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坚持适度原则; B说法错误,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并不都是必然的; C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D说法错误,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并不都是偶然的 故本题选A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辩证关系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2)指导意义(方法论要求):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又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当不想事物发生某种质变时,就要将量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坚持适度原则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我们应学会从试题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核心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整合,得到正确的答案本题难度适中 21. 此题考查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和理解。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材料中“到2020年中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解决了贫困问题,扶贫将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但道路是曲折的,事物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的,因此要对扶贫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要有思想准备,故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矛盾的特殊性,故不符合题意;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故错误。故选D。 22. 此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解答漫画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漫画寓意。漫画“最诱人处最危险”表明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故C符合题意;漫画未强调矛盾具有不平衡性、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相互否定,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3. 略 24. 材料中“2014年先在上海,浙江两地启动考生招生制度改革试点”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2020年全国实施新方案”说明特殊性转化为普遍性,故材料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B符合。 25. 此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主旨。材料未体现自在事物的联系,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文学意境和数学观念是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故B符合题意;把握系统和要素的关系要立足系统,故C错误;材料未体现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要把握全局,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6. 略 27. 此题考查矛盾观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的主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阿里巴巴的创业是一路被批评跟挨骂过来的,没有骂声我反而会特别紧张。”该观点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故符合题意;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发展,故错误。故选C。 28. 略 29. 此题考查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考查调动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学生对材料的准确理解。题干说人们通常都是看到那个黑点,而忽视了黑点之外的那一大片空白,说明看事物没有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往往只看到次要方面,反而忽视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即启示我们要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解决主次矛盾,不符合题意。故选A。 30. 此题考查矛盾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准确理解教材知识是解题的关键。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把改革主张转换成法治规范,让改革的“破”与法治的“立”、改革的“进”与法治的“稳”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