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第三单元南北朝时期一、选择题12017滨州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他”是()A拓跋宏 B苻坚 C李世民 D忽必烈22017齐齐哈尔中国是礼仪之邦,提出学习汉族礼法,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风气的改革是()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齐桓公改革 D戊戌变法32017济南“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的部落习俗密切相连改革鲜卑的习俗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孝文帝决定()A地方建立县制 B实施汉化政策 C创立科举制度 D册封鲜卑贵族42017成都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某次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是()鲜卑姓汉姓拓跋元丘穆陵穆步六孤陆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52017龙东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迁都长安官员及家属都必须穿戴汉族服饰改用汉族姓氏A B C D62017岳阳小明正在准备一篇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小论文,下列素材可以入选的有()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颁布均田令革除鲜卑旧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颁布“推恩令”迁都洛阳A B C D二、非选择题72017重庆改编阅读下面材料,完成要求。材料具有先进农业、手工业技术的汉族劳动人民,和具有汉族封建传统文化修养的汉族士人的流入,壮大了拓跋氏的政权实力。拓跋珪建国后,开始重视和发展农业经济,农业在北魏社会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成为北魏统治的重要社会经济基础;他还提倡儒学,任用汉族人为官吏这为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摘编自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文化研究促进会乌兰察布史根据材料归纳“为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的因素。82017襄阳节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始终。请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学习汉族文明的一项措施。指出孝文帝改革对民族关系的发展作出的贡献。【能力强化练】一、选择题1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胡人汉服图汉人胡食图A民族交融 B中外交往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2采取“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等改革措施的是()A商鞅 B汉武帝C孝文帝 D元世祖3下面是小明同学整理的某皇帝施政政策要点。这些政策产生的结果应是()迁都城讲汉话 改姓氏通婚姻穿汉服A推进大一统格局 B形成三国鼎立局面C加快江南经济开发 D促进北方民族融合4下列现象出现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是()鲜卑贵族改用汉姓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君臣一律用鲜卑语讨论国事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A BC D5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中原族体和文化为中心,周边边疆族体和文化不断与中原族体和文化交流汇聚,使中原文化不断丰富,族体不断壮大。下列改革中最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C孝文帝改革 D秦始皇统一全国6龙门石窟中的宾阳洞窟建于北魏迁都洛阳后,洞中主佛服饰已明显具有汉族服饰的特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张骞出使西域 B北魏孝文帝改革C文成公主入藏 D成吉思汗统一蒙古7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们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A促进了民族大融合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C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二、非选择题8改编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内迁各族中哪一民族为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而进行了改革。改革的影响如何?(3)请你谈谈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参考答案1A解析 由材料中的关键词“新都洛阳”“鲜卑国主”可以判断“他”是指拓跋宏。B项苻坚是氐族人,C项李世民是汉族人,D项忽必烈是蒙古族人。2B解析 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之一是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故本题选B项。3B解析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改革。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也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4C解析 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因此选C项。5C解析 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等,符合题意;北魏孝文帝为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迁都到洛阳,表述错误。故本题选C项。6A解析 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把都城迁到了洛阳,并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颁布“推恩令”是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带的选项B、C、D三项不正确,故选A项。7汉族劳动人民和士人的流入;拓跋珪采取了重视农业和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的措施。8措施:迁都洛阳;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或说汉话);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或穿汉服);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或改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或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或学汉制);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任写一项即可)贡献:促进了民族融合。(或促进了民族交融;或促进了民族交流)【能力强化练】1A解析 图片下的文字信息“胡人汉服”“汉人胡食”,反映了少数民族和汉族在服饰、饮食方面出现了融合的现象。2C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旧俗”可确定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孝文帝为鲜卑族,其改革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3D4.A5.C6B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中的“服饰已明显具有汉族服饰的特点”,由此可判断这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结果。7D解析 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中国古代史上成功的改革,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融合。所以A、B两项与孝文帝改革有关,C项是商鞅变法的作用,D项是其共同作用。8(1)丝绸之路的开辟或者张骞通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书面流转合同样本
- 中铁物资购销合同样本
- 亲子游泳员工合同样本
- gf2013施工合同样本
- 专利许可合同-合同样本
- 个人建冷库合同样本
- 全英文佣金合同样本
- 仓库建设招标合同样本
- 公司车棚租赁合同样本
- 共享锂电租赁合同标准文本
- 2023-2024学年辽宁省沈阳市南昌中学八年级(下)月考英语试卷(4月份)
- 国服中山装的设计特点及含义
- TB10001-2016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 19S406建筑排水管道安装-塑料管道
- KA-T 20.1-2024 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写提纲 第1部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编写提纲
- 绿色生活实践
- (2024年)硫化氢安全培训课件
- 《聚焦超声治疗》课件
-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湘教版2019)地理试题(解析版)
- 妇科炎症介绍演示培训课件
- 如康家园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