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50 南 京 艺 术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n a n j i n g a r t s i n s t i t u t e 美 术 与 设 计 版 f i n e a r t s 但对世界艺术和手工艺产生了 深远影响。学者尼古拉斯福克斯韦伯(nicholas fox weber)的著作包豪斯小组:六位现代主义大 师 (the bauhaus group:six masters of modernism) c a r o l i n e v a n e c k a n d s t i j n b u s s e l s :t h e v i s u a l a r t s a n d t h e t h e a t r e i n e a r l y m o d e r n e u r o p e , i n a r t h i s t o r y , v o l . 3 3 , n o . 2 , 2 0 1 0 : 2 0 9 - 2 2 3 . l a u r a w e i g e r t : “t h e a t r i c a l i t y ” i n t a p e s t r i e s a n d m y s t e r y p l a y s a n d i t s a f t e r l i f e i n p a i n t i n g , i n a r t h i s t o r y , v o l . 3 3 , n o . 2 , 2 0 1 0 : 2 2 4 - 2 3 5 . j a e l s n e r :a r t h i s t o r y a s e k p h r a s i s , i n a r t h i s t o r y , v o l . 3 3 , n o . 1 , 2 0 1 0 : 1 0 - 2 7 . m a r t i n p o r r :p a l a e o l i t h i c a r t a s c u l t u r a l m e m o r y : a c a s e s t u d y o f t h e a u r i g n a c i a n a r t o f s o u t h w e s t g e r m a n y , i n c a m b r i d g e a r c h a e o l o g i c a l j o u r n a l , v o l . 2 0 , n o . 1 , 2 0 1 0 : 8 7 - 1 0 8 . 南 京 艺 术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n a n j i n g a r t s i n s t i t u t e 美 术 与 设 计 版 f i n e a r t s 战后这些藏品收归国有。此人收藏范围非常广 泛,包括稀有动物、宝石、书籍、家具、挂毯、工 艺品到雕塑、绘画。这些藏品价值连城,而此人为 了得到这些艺术品不惜手段和金钱。从其收藏中, 我们还可以直接看出此人的艺术趣味非常痴 迷早期荷兰、弗兰斯绘画,以及德国绘画和法国洛 可可雕塑、绘画等。 赫尔曼戈林的收藏: “第三 帝国”时期的收藏家、艺术和贪欲的作者汉恩 克里斯琴洛尔(hanns christian l hr)考察了 赫尔曼戈林获取这些艺术品的手段、作品的原属 地和相关信息,以及此人如何获取金钱以满足其收 藏欲望,如何掩盖罪恶行径等。作者还讨论了德国 工业主义者对此人收藏的协助、当时对劫掠艺术品 行径的合法解释,以及在卡琳宫内的陈列展览情 况。作者还编辑了赫尔曼戈林的绘画收藏目录, 指出其中约有 150 幅作品下落不明。而第一部书的 作者南希n耶德(nancy n.yeide)更是编撰了 赫尔曼戈林的全部收藏目录,对每件作品进行详 细研究,这些目录将成为未来研究者推进研究的重 要文献资料。 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作为美国艺术成就的 重要代表,也成了本年度艺术史和艺术家传记讨论 的中心,有三部著作专门讨论沃霍尔。一是詹姆斯 罗森奎斯特(james rosenqiust)和戴维多尔顿 (david dalton)的零度下的绘画:艺术中的生命 (painting below zero: notes on a life in art) ,另 一部是托尼谢尔曼(tony scherman)和戴维 多尔顿(david dalton)合著的波普艺术:天才 安迪沃霍尔的天才 (pop: the genius of andy warhol) ,第三部则是阿瑟c丹托(arthur c. danto)的新作沃霍尔 (andy warhol) 。 波普艺术家首先拒绝承认,甚至谩骂艺术是个 人“情感”的表现这一观点。当沃霍尔将坎贝尔公 司的罐头瓶图像用丝网印刷在画布上呈现出来时, 艺术创作的动力就从不可言说的潜意识层转变为 一种明确的消费目的。波普艺术最早被认为是带有 反讽性质、非个人、不包含情感的创作。虽然波普 艺术已出现半个多世纪,但依然是许多艺术研究者 探讨的主题。 零度下的绘画的作者詹姆斯罗 森奎斯特本人就是美国著名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 与里奇登斯坦、安迪沃霍尔等人共同推动了美 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此书由波普艺术家撰写的回忆 录,他坦承、幽默、真实地讲述了其艺术生涯;描 绘了从抽象艺术到波普艺术的内在转变历程。所 以,此书也是我们了解 50 多年前美国视觉文化全景 的重要文献。 戴维多尔顿曾协助詹姆斯罗森奎斯特完成 零度下的绘画 。同时他自己也和另一位音乐批评 家托尼谢尔曼一起合作讲述另一位波普艺术家 沃霍尔。他们主要记述了沃霍尔从 1961-1968 年间 的艺术生涯,此间是沃霍尔艺术创作的高峰期;为 我们描绘了一个真实生动的艺术家及其艺术演变 过程。沃霍尔重新定义了艺术的含义。作为一位成 功的波普艺术家,他拉近了高雅艺术和低俗艺术之 间的距离。他的创作包括漫画书、画报、好莱坞电 影海报、超市货物等。 而作为重要学术著作的沃霍尔 ,则是当代知 名的哲学家、艺术批评家阿瑟 c . 丹托长期以来一 直想讨论的话题。这部书是“美国肖像”丛书之一。 此丛书将沃霍尔与乔治华盛顿、舞蹈家兼演员弗 雷德阿斯坦(fred astaire) 、汉堡并列,作为美 国历史和文化的代表。丹托将沃霍尔在某种程度上 看做是一位哲学家。他回顾了 1964 年 4 月,沃霍尔 在纽约斯得堡美术馆举办的第二场个人展,沃霍尔 在展览现场堆了一大堆空的看上去如同超市纸箱 056 南 京 艺 术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n a n j i n g a r t s i n s t i t u t e 美 术 与 设 计 版 f i n e a r t s 可以说,此书是首部研究这一期间音乐 史的重要著作,对战后艺术运动、冷战时期的音乐、 苏联音乐,以及俄罗斯文化和社会史都有深入讨 论。剑桥大学的音乐学学者玛丽娜弗罗洛娃沃 克(marina frolova-walker)在谈到彼得副教授的 这本著作时说,这是她近十年来所读到的令其满意 的一部研究俄罗斯音乐的著作之一,也是最优秀的 一部。 众所周知, 欧美的许多基督教教堂内都会配置 一架管风琴。当我们提起管风琴时, 大部分人都情 不自禁地将其与基督教礼拜仪式联系起来。但从 19 世纪早期开始, 管风琴与德国犹太教之间有着十分 密切的联系。当时,出现了大量犹太作曲家和演奏 家,许多欧洲大型的犹太教堂也安装了管风琴,如 柏林的新犹太大教堂和布达佩斯的大犹太教堂。犹 太启蒙运动之后,管风琴就一直被视作是宗教改革 运动的重要工具,因此也成为许多宗教政策争论的 焦点和犹太礼拜仪式重要组成部分。蒂娜福豪夫 (tina fr hauf)在2009 年度的研究著作德国-犹 太文化中的管风琴及其乐曲 (the organ and its music in german-jewish culture)为我们理解管 风琴的历史及其在德国犹太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给 出了权威而翔实的解答。此书考察了一个长期被人 忽视的问题,即管风琴在犹太教音乐和德语世界犹 太人圈的音乐生活中的角色问题。作者探析了管风 琴在犹太文化中的历史,从早期耶路撒冷塔尔穆德 时期开始一直到 19 世纪管风琴成为欧洲犹太人宗教 和世俗生活中的必需乐器。这样,作者考察了管风 琴如何融入德国犹太教,并使得犹太教在启蒙运动 后发生了重要改变,将管风琴看做是犹太团体、东 正教和宗教改革派区别的象征物。有了此种区别之 后,新编写的犹太教礼拜仪式管风琴音乐具有一种 跨文化的特点,它融合了 19、20 世纪德国包括犹太 音乐在内的各种传统音乐元素,形成了独特的管风 琴音乐风格。此书还讨论了以色列和美国的犹太社 区的管风琴音乐,讲述了当代犹太人生活中管风琴 的价值;从而全面呈现管风琴在犹太民族中的使 用情况。作者将文献研究和音乐分析、接受史、社 会和民族志等方法相结合,探讨犹太人的管风琴文 化,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德国犹太人身份的建立,以 及流散海外时的转变等情况。此书研究资料丰富, 内容翔实,不但研究了众多犹太管风琴的演奏者, 而且考察了很多管风琴制作者的文献档案,为我们 提供了真实可信、较为全面的历史图景,让我们重 新认识了作为乐器的管风琴,而且也对犹太管风琴 研究家和作曲家,以及犹太教音乐文化有了深刻理 解。可见,此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此外,西方学者本年度有关现代流行音乐的 研究也取得了颇为显著的成绩。学者蒂莫西怀 斯(timothy wise)在音乐季刊上的一篇吉 米罗杰斯与山区约德尔的记号现象就讨论了美 国乡村音乐之父吉米罗杰斯的音乐特色。 罗杰 斯的歌曲融合了布鲁斯、约德尔、民谣等艺术手法, 深受美国人喜爱,其唱法最有特色的是把传统的约 具体论文包括 : j o y h . c a l i c o :s c h o e n b e r g s s y m b o l i c r e m i g r a t i o n : a s u r v i v o r f o r m w a r s a w i n p o s t w a r w e s t e g e r m a n y ; l a u r a s i l v e r b e r g : b e t w e e n d i s s o n a n c e a n d d i s s i d e n c e : s o c i a l i s t m o d e r n i s m i n t h e g e r m a n d e m o c r a t i c r e p u b l i c ; l e s l i e a . s p r o u t : t h e 1 9 4 5 s t r a v i n s k y d e b a t e s : n i g g , m e s s i a e n , a n d t h e e a r l y c o l d w a r i n f r a n c e , i n t h e j o u r n a l o f m u s i c o l o g y , v o l . 2 6 , n o . 1 , 2 0 0 9 ; s t e p h e n a . c r i s t : j a z z a s d e m o c r a c y ? d a v e b r u b e c k a n d c o l d w a r p o l i t i c s , i n t h e j o u r n a l o f m u s i c o l o g y ; r o b e r t f a l l o n : b i r d s , b e a s t s , a n d b o m b s i n m e s s i a e n s c o l d w a r m a s s ; l i s a j a k e l s k i : g r e c k i s s c o n t r i a n d a v a n t - g a r d e m u s i c i n c o l d w a r p o l a n d ; p h i l f o r d : m u s i c a t t h e e d g e o f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 i n t h e j o u r n a l o f m u s i c o l o g y , v o l . 2 6 , n o . 2 , 2 0 0 9 . t i m o t h y w i s e : j i m m i e r o d g e r a n d t h e s e m i o s i s o f t h e h i l l b i l l y y o d e l , i n t h e m u s i c a l q u a r t e r l y , v o l . 9 3 , n o . 1 , 2 0 1 0 : 8 - 4 4 . 062 南 京 艺 术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n a n j i n g a r t s i n s t i t u t e 美 术 与 设 计 版 f i n e a r t s 进而研究电影的情 感实质并说明电影情感如何为了修辞目的而进行 表达。卡尔使用认知科学和哲学美学的理论证明电 影为何会在不同的观众中间产生相类似的情感。可 以说,卡尔的这部著作是 2009 年度一部很重要的研 究认知电影理论的著作。在 1996 年,曾出版一本论 文选,可以说是最早提出、而且广泛而深入地讨论 过认知电影理论的首部学术著作。而认知电影理 论几乎动摇了原来精神分析对观看研究的主导地 位。认知电影理论界学者认为认知心理学比弗洛伊 德的精神分析对从观看电影角度来研究人类心理 模式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模式。卡尔赞同精神分析电 影理论的目标,也试图要让自己的研究与原来对认 知电影理论的假设保持一定的距离,即认为观看电 影行为属意识层而不是无意识层。他认为关于电影 对观众的有效冲击力的研究可以用“认知 - 知觉” 的理论来解释说明,因为这个理论既强调观看电影 的认知过程,又强调观看电影经验中发生在意识层 之下的知觉内容。显然,卡尔对电影效果的认知层 面研究与此前占据主流地位的精神分析理论不同。 而且我们也能发现在此书中,卡尔十分支持观看的 经验,以及肯定其它理论家所批判的在电影观赏中 产生的“愉悦”感受。因此,他在没有完全接受弗 洛伊德对无意识的解释的基础上,试图为观看电影 的非意识层面的内容加以正名。卡尔在此书的前半 部分中主要是建构自己的基本理论框架,以示如何 通过这些理论来解释观众对一些主流电影的有效 此前两部重要的电影研究著作是 : r o b i n w o o d : h o l l y w o o d f r o m v i e t n a m t o r e a g a n , c o l u m b i a 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 , 1 9 8 6 ; j o n a t h a n r o s e n b a u m : m o v i e w a r s : h o w h o l l y w o o d a n d t h e m e d i a l i m i t w h a t m o v i e s w e c a n s e e , c h i c a g o r e v i e w p r e s s , 2 0 0 2 . d a v i d b o r d w e l l a n d n o e l c a r r o l l ( e d s . ) : p o s t - t h e o r y :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n g f i l m s t u d i e s ,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w i s c o n s i n p r e s s , 1 9 9 6 . 南 京 艺 术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n a n j i n g a r t s i n s t i t u t e 美 术 与 设 计 版 f i n e a r t s 其次, 认为这种感觉是一种“联觉效 果” ,电影通过音乐、灯光、演员的处境的真实再现 等一系列手法,传达出内疚和羞愧经验的诸多特点。 虽然在观看过程中,观者没有真正觉得内疚和羞愧; 但他们在观看电影的情境中感受到了这种情感状 态的各种特点, 所以形成一种类似的心理效果。 乔治伯特林尼(giorgio bertellini)的著作 早期美国影片中的意大利:异族,异域,和风景 (italy in early american cinema: race, landscape, and the picturesque)体现了跨学科研究在电影研 究中的有效性。博学的乔治伯特林尼穿梭于社会 史、艺术史、人类学、电影理论和历史之间,内容 涉猎广泛、视野开阔且观点新颖。作者研究了意大 利人和美国意大利人的历史、文化和思想意识,特 别对纽约1900 和1910 年代意大利移民文化进行了深 入分析。他追溯了美国电影一个世纪以来与意大利 和意大利移民之间的复杂关系,分析了前摄影时代 的美学,即如画的电影美学追求及其传播。如画的 观念曾与北欧风景画相关,表现了一些远处山水的 迷人景致和异国风情的如画山水风景;而这些如 画的景致则成为地中海地区国家的象征。作者从 教父 ii中表现的如画背景开始分析这种美学追求 如何进入到 19 世纪美国的绘画中以及 20 世纪早期美 国的电影中。本书详细解读了美国早期电影如何表 现不同的故事情节,从电影场景中传达出完全不同 的思想,来反映不同民族的命运。 除了对美国电影的研究外,本年度还出版了两 部研究意大利电影的著作。彼得邦德内拉(peter bondanella)的意大利电影史 (a history of italian cinema)研究了从默片时代研究到今天意大利的电 影发展状况。彼得邦德内拉在 1983 年曾写过一本 有关意大利电影的专著,对战后意大利电影做过 详细研究;本书可以说是在前书的基础上扩展而 成。作者细致梳理和分析研究了电影发展与大众文 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大公司和产业发展之间 的关系,意大利电影业与国外少数商业企业控制之 间的角逐,民族电影中的本民族特色,电影发展经 验与社会的关系,电影风格及其与所讲述故事之间 的关系,以及这些电影所产生的意义等在电影发展 史上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本书整体框架 独特,细节考察翔实,认为新现实主义电影是“第 七种艺术革命的分水岭” ,指出罗伯托罗西里尼 (roberto rossellini)在 1954 年拍摄的罗马不设防 (rome, open city)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 品,完全反映了电影创作时代的道德和心理的社会 氛围,是时代的象征;因此它代表着意大利新现实 主义电影的诞生。 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电影史与电影批评教授吉 安皮耶罗布鲁内塔(gian piero brunetta)是意 大利电影方面最具权威的历史学家,近 30 年来一直 从事意大利电影史的研究。他在 2009 年度出版了 意大利电影史:从诞生到 21 世纪意大利电影导读 (the history of italian cinema:a guide to italian film from its origins 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一书。在许多学者看来,这部书超越了电影研究的 范围,用一种传统的历史文献形式呈现意大利电影 发展的光辉历史。可以说,此书是目前研究意大利 电影最全面的著作,它不仅对意大利电影进行整体 概览,而且为研究意大利电影提供了众多综合性的 参考资料。他细致分析了包括大约 1,500 部影片,以 及对许多知名导演进行批评论述,还阐释了各种电 影类型,如恐怖片、喜剧、西部片,甚至包括常被 忽略的法西斯时代的电影等。他极为严肃地分析了 意大利电影产业的形成, 以及对意大利文化的影响 和对世界的影响,涉及电影产业中的社会、政治、技 术要素等。因此, 他的研究可以让我们对意大利电 影中的演员、摄影师、电影批评和制片商等各方面 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在此著作中,吉安皮耶 罗布鲁内塔认为意大利电影不仅是世界上伟大 的电影产业,而且是主要的“20 世纪的艺术形式” 。 近些年德国电影在国际上影响力日渐增大,在 国际电影节上德国电影渐渐崭露头角,如从 2002 年 以来就有 3 部影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还有 2 部获得提名奖。英语界著名电影杂志视听 (sight 而是要表达对生命和真理的认识,展现他们心 中的“乌托邦”理想。 在德国出生,后流亡到美国的著名电影理论家 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siegfried kracauer)曾在 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德国电影中的哲学史 (from caligari to hitler:a psychological history of the german film)(1947 年初版)一书中认为魏玛时期的 电影预言了纳粹的兴起。在 2009 年度,加利福尼亚 大学著名德国电影研究专家安东卡尔斯(anton kaes)推出了一部重要的研究著作弹震症电 影:魏玛文化与战争之痛 (shell shock cinema: weimar culture and the wounds of war) ,将弗里 德克拉考尔之前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在 此部著作中,深入研究了这段时期的电影史,试图 寻找一些新的角度来考察魏玛时期人们对电影的 狂热与一战之间的关系,以及战败后对德国人民造 成的创伤。他认为当时的一批经典影片,如卡里 加里博士的小屋 (the cabinet of dr.caligari)、 吸 血僵尸 (nosferatu)、 尼伯龙根 (the nibelungen) 、 大都会 (metropolis)等,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 面、士兵参战的故事,但它们与战争均有某种密切 联系,是从侧面表现战争带来的悲惨后果。这些电 影反映了这个民族在战争中受到的严重心灵创伤, 对此,官方从未正式承认。安东卡尔斯借用一战 期间鉴定士兵因战争而受到神经伤害的术语“弹震 症” (shell shock)来隐喻魏玛时期电影中表现的心 理伤害。他考察了罗伯特威恩(robert wiene) 、 弗里德里希威尔海姆茂瑙(f.w murnau) 、弗 立茨朗(fritz lang)等当时重要的导演,以及 他们作品中描绘人们患偏执病、恐慌症,害怕受到 侵害等病态症状,以及一些连环杀人狂魔、疯子科 学家、病态的年轻人。他把细节深入分析与广泛的 材料收集结合起来,向我们展现了弹震症电影如何 将极端的心理状态转变为视觉表现形式,如何通过 应用一些独特手法克服当时电影拍摄的局限,如何 通过最先进的电影语言推动后来灰色电影的发展, 以及对今天电影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欧洲电影史上,捷克斯洛伐克的电影业一度 在世界电影业界引起轰动,但对其的研究一直并不 多。本年度史塔福郡大学电影和媒体研究中心彼 得黑姆斯(peter hames)教授出版了捷克和 斯洛伐克电影:主题与传统 (czech and slovak cinema: theme and tradition)一书。本书作者长 期从事这一课题研究,曾在 2005 年编辑出版了一部 关于捷克电影的著作。书中汇集了作者近些年来 研究捷克和斯洛伐克电影的历史、喜剧、现实主义 电影、政治、大屠杀、抒情性、滑稽戏和前卫、超 现实主义、动漫片等问题。而这部书也将成为研究 捷克和斯洛伐克电影史极具影响力的重要著作。彼 得黑姆斯将社会主义之后的战时电影与战后电 影的发展联系起来,考察了主题、类型和视觉风格, 以及贯穿于不同时期和政治环境中的电影风格和 传统。他认为捷克和斯洛伐克电影在中欧电影史上 具有独一无二的重要地位。所以,他的研究必将使 东欧的电影在英语世界的影响发生改变,并且可能 促使东欧电影成为学者研究、讨论的热点话题。 德国新马克思主义学者乔治卢卡奇的名字一 般不会与电影联系在一起,在 20 世纪的西方世界,无 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非马克思主义者都视其著 作为经典。然而, 今天随着后结构主义等新思潮的 兴起,大部分学者已对此类著作渐渐失去了兴趣。 但学者琼 -皮埃尔戈恩斯(jean-pierre geuens)认 为卢卡奇主张的艺术美学形式与当时社会组织结 构有一定关系的观点在今天的电影研究中还是非 常有效的研究手法。卢卡奇坚信重大历史事件“必 然会在当时人的意识中反映出来,因此也会反映在 当时的诗人和思想家的意识中” ;琼 - 皮埃尔对此观 点极为赞同, 认为此观点在今天依然可以“光芒四 射” 。我们都知道,卢卡奇认为 19 世纪西方小说演变 是和当时资本主义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关系。让 - 皮埃尔接着此说法, 认为此观点可运用到今天的电 影研究中。在他的研究论文中, 琼 - 皮埃尔回顾了 卢卡奇的三个重要概念异化、具体化、整体性, 以及这些概念与当前电影之间的关系。在解释卢卡 奇思想的同时, 也借助美国新派马克思主义学者的 代表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思想来分析近年来美国 好莱坞电影制作现象。他认为我们不能简单地从美 学角度来阐释近年来好莱坞电影的剪辑制作, 而是 要看到这些影片需要为哪种行为与目的服务比 如,首先是使观看者内心产生自发的操控。可见,他 的此种观点与卢卡奇对小说的看法极为类似。 m a r c o a b e l :u n d e r g r o u n d f i l m o f g e r m a n y i n t h e a g e o f c o n t r o l s o c i e t i e s : t h e c o l o g n e g r o u p , i n q u a r t e r l y r e v i e w o f f i l m a n d v i d e o , v o l . 2 7 , n o . 2 , 2 0 1 0 : 8 9 - 1 0 7 . p e t e r h a m e s ( e d . ) : t h e c z e c h o s l o v a k n e w w a v e ,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a l i f o r n i a p r e s s , 1 9 8 5 . j e a n - p i e r r e g e u e n s :g e o r g l u k c s a n d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f i m l p r a x i s , i n q u a r t e r l y r e v i e w o f f i l m a n d v i d e o , v o l . 2 6 , n o . 3 , 2 0 0 9 : 2 1 6 - 2 2 5 . 南 京 艺 术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n a n j i n g a r t s i n s t i t u t e 美 术 与 设 计 版 f i n e a r t s 但仍需更多的学者对此进行研究。 印度德里大学副教授本曼曲伟迪(poonam trivedi)与日本爱知教育大学英语教授南雄太(minami ryuta)合著的莎士比亚在亚洲 (re-playing d a v i d d e s s e r :t r i a d s a n d c h a n g i n g t i m e s : t h e n a t i o n a l a l l e g o r y o f h o n g k a n g c i n e m a , 1 9 9 6 - 2 0 0 0 , i n q u a r t e r l y r e v i e w o f f i l m a n d v i d e o , v o l . 2 6 , n o . 3 , 2 0 0 9 : 1 7 9 - 1 9 3 . 2 0 0 6年,英国利兹大学传媒研究中心亚洲国际传媒教授格雷d 罗恩斯利(g a r y d . r a w n s l e y )和传播研究所研究员 蔡明烨( m i n g - y e h t r a w n s l e y ) 曾合作撰写 中国的政治交流: 身份的建构与反思(p o l i t i c a l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i n g r e a t e r c h i n a :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r e f l e c t i o n o f i d e n t i t y ) 。 南 京 艺 术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n a n j i n g a r t s i n s t i t u t e 美 术 与 设 计 版 f i n e a r t s 最近她在思考于 演员表演中如何把想象、动作和语言与移情、模仿 联系起来,以塑造成功的角色,并与搭档在演出期 间获得完美配合。所有的神经和认知科学都将人看 做是一个整体,身、心不可分。所以,此种理论要 求我们思考的是“表现出的内心” (embodied mind) 、 “有意识的身体” (conscious body);这些都是近期西方 研究舞蹈者的重要概念。早在 19 世纪末期,西方就出 现了一位用现代方法研究舞蹈动作的重要学者, 康 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konstantin stanislavski, 1863-1938) ,他受到reflexologists(行为主义者的早 期称呼)影响。当他的表演遇到“瓶颈”状态时,就 会向科学寻找解决之道,探寻如何使演员的动作更 加连贯一致,更具感染力,以及更能引起观者的注 意力。 在分析认知神经科学与舞蹈动作之间关系 时,作者认为目前有两个领域非常有价值,那就是 认知语言学,具体来说就是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 合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与浓缩理论(compression), 以及对移情的研究。这两个领域为研究演员的演出 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这也是斯坦尼拉夫斯基方法 中的关键因素。所以作者具体分析了两方面与表 演、想象之间关系,以及导演和演员需要思考的新 问题和表演方式。 这一期的戏剧评论文章,包括了对纽约先 锋戏剧的代表伍斯特剧团(wooster group)实验剧与 认知科学关系的研究。此剧团一般会摘取一些家喻 户晓的名作剧本,重新组织情节结构,借鉴其他形式 的舞台元素来表演。学者埃米库克(amy cook) 就专门撰文讨论了伍斯特剧团在 2007 年上演的哈 姆雷特 ,它既非电影,也非古典剧的重新编排上 演,而是探索介于电影和戏剧之间的表演空间,处 于媒介和现场之间,自我和他者之间的一种演出形 式。作者在此文中分析了这种表演形式中的镜像神 经元及其对理解作品的价值。 此外在体验未来 一文中,讨论了在表演中通过美学体验实现未来。 依据德国历史学家科泽勒克(reinhart koselleck, 1923 2006)的观点,将“经验”看做是当前的过 去,把“期望”看做是现代的未来;作者乔伊(joy kristin kalu)为了建构一种历史可能性理论,考察 了不同时期、不同层面和表演的潜在性之间的关 系,认为每次表演都构成了一种空间的可能性,因 为它穿行于过去与未来之间。纽约伍斯特小组创作 表演的哈姆雷特 ,成为乔伊分析表演中审美地 体验未来的最佳例证。 哈姆雷特的舞台表演是 对很久以前电影版哈姆雷特的舞台重复,揭示 了过去与未来在时间上的复杂关系。 还有一篇文 章讨论的是 2008 年春季在多伦多上演了一场实验剧 立体城市 (vertical city)。它融合了各种表 演元素,由七位不同背景的艺术家共同演绎,包括 身体表演、空中演出、音乐乐曲和舞蹈表演。这次 演出的首要目的是为了突破原来的表演“习惯” ,实 现不同艺术之间的融合。其次是为了改变观众的观 看习惯和原有对各种舞台演出的关注点。正是从这 场演出的主要目的出发, 此文作者借助认知理论对 人类认识和记忆的研究,以及在表演艺术中的应用; 分析了这场演出中的表演艺术问题,以及未来演出 在这方面可能的发展空间与需要注意的问题。 随着数字文化的到来,及其对媒体和艺术的影 响;德国媒体研究者从 20 世纪 80 年代晚期开始提出 一种跨媒体的表演研究和分析概念。 他们关注的 对象包括现有的各种媒体和艺术形式之间的合作, 它们之间融合后所发挥的新功能,以及这些新的合 成媒体和艺术对观众的接受带来的冲击。在这些媒 r h o n d a b l a i r :c o g n i t i v e n e u r o s c i e n c e a n d a c t i n g : i m a g i n a t i o n , c o n c e p t u a l b l e n d i n g , a n d e m p a t h y , i n i n t h e d r m a r e v i e w , v o l . 5 3 , n o . 2 , 2 0 0 9 : 9 3 - 4 . r h o n d a b l a i r :c o g n i t i v e n e u r o s c i e n c e a n d a c t i n g : i m a g i n a t i o n , c o n c e p t u a l b l e n d i n g , a n d e m p a t h y , i n t h e d r a m a r e v i e w , v o l . 5 3 , n o . 2 , 2 0 0 9 : 9 3 - 1 0 3 . a m y c o o k :w r i n k l e s , w o r m h o l e s , a n d h a m l e t : t h e w o o s t e r g r o u p s h a m l e t a s a c h a l l e n g e t o p e r i o d i c i t y , i n t h e d r a m a r e v i e w , v o l . 5 3 , n o . 2 , 2 0 0 9 : 1 0 4 - 1 1 9 . j o y k r i s t i n k a l u :e x p e r i e n c i n g e x p e c t a t i o n : p e r c e i v i n g t h e f u t u r e i n p e r f o r m a n c e , i n t h e a t r e r e s e a r c h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 v o l . 3 4 , n o . 2 , 2 0 0 9 : 1 6 6 - 1 7 2 . p i l h a n s e n a n d b r u c e b a r t o n :r e s e a r c h - b a s e d p r a c t i c e : s i t u a t i n g v e r t i c a l c i t y b e t w e e n a r t i s t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a p p l i e d c o g n i t i v e s c i e n c e , i n t h e d r a m a r e v i e w , v o l . 5 3 , n o . 2 , 2 0 0 9 : 1 2 0 - 1 3 6 . 提出这一观点的著作主要包括 : k a r l p r m m :i n t e r m e d i a l i tt u n d m u l t i m e d i a l i tt , t h e a t e r z e i t s c h r i f t , v o l . 2 2 , n o . 4 , 1 9 9 8 ; f r a n z - j o s e f a l b e r s m e i e r : t h e a t e r , f i l m u n d l i t e r a t u r i n f r a n k r e i c h : m e d i e n w e c h s e l u n d i n t e r m e d i a l i t t , w i s s e n s c h a f t l i c h e b u c h g e s e l l s c h a f t , 1 9 9 2 ; j r g e n e . m l l e r : i n t e r m e d i a l i t t f o r m e n m o d e r n e r k u l t u r e l l e r k o m m u n i k a t i o n , n o d u s p u b l i k a t i o n e n , 1 9 9 6 ; jr g h e l b i g : i n t e r m e d i a l i t t t h e o r i e u n d p r a x i s e i n e s i n t e r d i z i p l i n r e n f o r s c h u n g s g e b i e t s , s c h m i d t , 1 9 9 8 . 072 南 京 艺 术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n a n j i n g a r t s i n s t i t u t e 美 术 与 设 计 版 f i n e a r t s 但在“五四”新文 化运动后,女性角色逐渐开始由女演员来出演。从 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西方性别观念间接对中国的影 响。所以,20 世纪 10 年代的中国被认为是西方现代 性别观念进入中国并开始在现实中发生影响的时 代。但作者同时也指出,性别身份在日本新派剧和 中国现代话剧中的情况实际上很复杂,不能简单将 其视为在东西方、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 中生成的一种新事物。 (五)舞蹈研究 本年度国外舞蹈研究成果颇丰,其中首先体现 在对舞蹈的科学研究中。随着科学实验和理论的不 断发展,舞蹈研究这门本身与科学实验之间有密切 关系的学科能积极将这些理论吸纳进自己的研究 方法中,并借鉴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进而在本领 域的研究中产生新成果,比如对身体运动的研究, 身心学与舞蹈的关系、舞蹈教学、采用实验法研究 舞蹈等等。这些研究方式是对舞蹈的技术分析,当 然这并不能与舞蹈者的思想分离。此外,也从社会 文化的角度分析不同地区、民族的舞蹈现象和历 史。而这些分析方法却与当前的流行理论密切结 合,不但使一些传统话题值得重新审视,而且也开 辟出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和话题。这方面突出表现在 对欧洲之外舞蹈文化的研究,当然西方某些重要思 想家的哲学思想对舞蹈研究的价值从来没被人遗 忘过。 “如果没有思想做裁决的话,没有人会从经验 中知道身体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这是斯宾诺 莎伦理学中的一句话。法国哲学家吉尔德勒 兹也曾问过相类似的问题: “身体能做什么?”这 些问题引发人们对身体潜在创造力进行思考。身体 是舞蹈的主要表现媒介,同时也是舞蹈研究者研究 的中心内容。2009 年5 月,在纽约大学提斯克艺术学 院(tisch school of the arts)召开一场以“理论 和实践中舞者身体” (the performing body in theory and practice)为主题的研讨会。学者的讨论和论文 最后都刊登在舞蹈研究学刊2010 年的第一期上。 作者们分析了舞蹈和舞蹈相关的实践,认为在舞蹈 的表演过程中要坚持传统和有限度的主观性表达; 并对“身体表达”与表现之间关系进行了热烈讨论, 同时也从科学和哲学的角度分析了舞蹈和相关实 践。 首先是来自柏林自由大学戏剧和舞蹈研究教授 加布里埃尔布兰兹塔特(gabriele brandstetter) , 他在论文中考察了 20 世纪早期俄罗斯芭蕾舞团(b allets russes)到后现代舞蹈中体现的假设、局限、 r a v i c h a t u r v e d i :t h e a t r e r e s e a r c h a n d p u b l i c a t i o n i n i n d i a : a n o v e r v i e w o f t h e p o s t - i n d e p e n d e n c e p e r i o d , i n t h e a t r e r e s e a r c h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 v o l . 3 5 , n o . 1 , 2 0 1 0 : 7 5 . h y u n j u n g l e e :p e r f o r m i n g k o r e a n - n e s s o n t h e g l o b a l s t a g e , i n t h e a t r e r e s e a r c h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 v o l . 3 5 , n o . 1 , 2 0 1 0 : 5 4 - 6 5 . s i y u a n l i u :p e r f o r m i n g g e n d e r a t t h e b e g i n n i n g o f m o d e r n c h i n e s e t h e a t r e , i n t h e d r a m a r e v i e w , v o l . 5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随堂测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湖南省张家界市(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随堂测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4年染料类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上海市市辖区(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专题练习(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上海市县(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随堂测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郴州文物百颂作者:湖南省郴州市五岭大道陈友训
- 2024届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三1月月考(期末)数学试题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妇幼保健机构公益目标评估指标调查表
- 搽剂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矿山规模划分标准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重点练习试题(全册)
- 木兰辞(拼音打印)
- 心血管介入考试器械植入模拟试题卷
- 意愿类能愿动词偏误分析——以“要”、“想”、“敢”、“肯”为例
- 职业病防治监理实施细则
- 水轮机检修规程钟
- 变压器类产品型号注册管理办法
- 废钢渣综合利用项目建议书范文
- 基于PLC四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 柴油购销合同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