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优质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1页
初中化学优质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2页
初中化学优质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3页
初中化学优质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4页
初中化学优质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优质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它不仅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奠定基础,也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提供帮助。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入门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如何优化初中化学教学呢?下面我就初中化学教学策略跟大家作一些探讨。一、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去探究知识,去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若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激昂、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脑力带来疲劳。”因此教师备课重点应放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一切入点上,通过创设问题情景、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等达到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目的。(一)以生活为原型,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英国科学家波普尔指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创见性。化学是一门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广泛而密切的学科,教学中密切联系化学在尖端科技、环境保护、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发展和应用,可以使学生切身地感受到化学的奇妙,认识到化学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而促使其产生探索的欲望和创新的热情。在生活中找到化学问题的原型,有利于学生从心理上拉近与化学知识的距离,乐于寻求生活问题的化学本质。 化学课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可选择以下内容切入。 1.从具有影响的重大化学事件切入。不仅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向心力。案例1:燃料与热量教学设计:本节课的引入,可以紧密联系“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有关材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师:同学们,举世瞩目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于当地时间2009年11月19日结束。经过了艰苦卓绝的谈判,会议最终以通过毫无法律效力的哥本哈根协议而收场,远远低于世人的预期。为什么与会代表都非常清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在自己所属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上却丝毫不肯让步呢?生:(跃跃欲试,急于交流)生1:因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就影响发展。生2:因为要发展就要消耗煤和石油,煤和石油燃烧就会产生二氧化碳!师: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正确!能源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然而当今社会所利用的能源主要就是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我们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更重要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燃料与热量。2.从学生有争议的问题切入。争议是学生思维参与活动、认知发生冲突的表现,也是科学探究的前提。争议能使学生思维得到优化,更能揭示现象的本质。案例2:在二氧化碳的用途一节课,利用学生对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引起温室效应的矛盾的感情,引发学生开展“二氧化碳的利与弊”的大讨论,在正方、反方的论辩中,辩证认识事物的两面性,认识“化学是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带来巨大的破坏作用”。3.从学生身边体验较深或较困惑的化学知识切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价值,就会萌发强烈的学习兴趣。案例3:讲新型材料时,让大家通过事实认识到没有半导体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就不可能有目前的计算机技术;没有高温高强度的结构材料,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宇航工业;没有低消耗的光导纤维,也就没有现代的光纤通信等。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化学工业为新材料的研发、社会发展的推动所起的重大作用。(二)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发展人的潜力是无穷的,特别是现在的学生,他们与世界的沟通途径多种多样,网络、电视、书籍、报刊等等,特别是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青少年学生见多识广,接受能力较强,看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相信学生,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发挥“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放开手让学生主动发展。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只有充分相信学生,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学生才会发表各种见解,才敢于将个性的主体力量充分地释放。课堂上应积极诱导学生生发疑问,鼓励学生思考提问,拓宽思维空间,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案例4: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而博闻强记的学生们对于此类的社会热点话题都有一定的认识,教学设计时要突出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引导学生主动开口进行交流。案例5: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学生对二氧化碳有比较多但是并不系统的知识,如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供给呼吸,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为了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新课学习服务,可以设计能激发兴趣并能让学生积极发言的问题情境。师:在意大利某地有个“屠狗洞”,人走进这个山洞安然无恙,而狗走进洞里就一命呜呼,迷信的人说洞里有一种叫做“屠狗”的妖怪。为了揭开“屠狗洞”的秘密,一位名叫波尔曼的科学家来到这个山洞里进行实地考察。他在山洞里四处寻找,始终没有找到什么“屠狗妖”,只见岩洞里倒悬许多的钟乳石,地上丛生着石笋,并且有很多气泡从潮湿的地上冒出来。波尔曼透过这些现象经过科学的推理终于揭开了“屠狗妖”的奥秘。那么真正的屠狗妖是谁?为什么人能够安全出入而狗却一进洞就会死亡呢?(三)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激励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培养科学精神李政道说过:“实验教学怎么强调都不过分。”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参与情感体验2。有位教育家说:“我们会掌握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15,但亲身经历内容的80”。教学中要利用好实验,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首先,要充分准备,做好演示实验;其次,对实验形式加以变通,增加实验的探究性,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实验能力;另外,要重视家庭小实验和一些趣味实验,实验生活化、简单化、微型化,是21世纪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和趣味实验布置给学生并跟上相应的监督反馈措施,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还可以适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去探索新知识或解决疑难问题。1.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所谓验证性实验,即是让学生尝试和利用实验手段,对已知的现象和规律进行检验的一种实验方法;所谓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实验并付诸实践,根据实验现象或实验结论进行严密推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实验方法3。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停留在学生观察到了现象,学会了实验操作,实验验证了所学知识点等浅表的层面上,而应该以教材实验为依据加以深化,增加探究的比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对真理的探索比占有更加宝贵。”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转变为探究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案例6:学习“金属的活动性”时,首先创设疑问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思辩,激发起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做试验,感受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各种可行的途径寻求答案。师:同学们,实验室常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为什么不用更为常见的金属铁或者铜呢?另外,金属镁也是实验室常备的金属,可不可以用镁来制取氢气呢?生:(疑惑,这个问题激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师:让我们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寻求问题的答案吧!然后通过探究实验,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为什么不同的金属与同种酸作用现象会有很大不同呢?于是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产生了探索新知的强烈愿望。在这种心态的作用下,学生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各种新奇的思想都有可能产生,这就起到了放飞学生的思想,让他敢于创新的作用。2.将部分分组实验变为边讲边实验。边讲边实验是在演示实验教学改革中诞生的一种教师讲解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它凸显了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顺应了化学教学由教室向实验室转移的改革趋势。它以知识获取和实验能力培养为双重目标,并在化学学科思想的指导下,将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适合进行“边讲边实验”教学的内容为:凡是装置和操作简单,可见度大,现象明显,无危险的演示实验,尽可能改为边讲边实验;补充一些有关培养能力的实验内容,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案例7: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对于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可以通过教师边讲学生边实验的方式开展教学。师:在我国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万毕术中,有关于“湿法冶金”的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意思是在硫酸铜的溶液中加入金属铁,就可以产生金属铜。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事发也同的记载。那么,金属和盐溶液间是否都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呢?如果要反应能够进行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呢?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通过对铝和硝酸银、铁和硫酸铜、铜和硝酸银、锌和硫酸亚铁的试验不同结果,然后对比反应的现象、分析反应的产物及其原因,这样在每位同学的参与下很自然的得出金属与盐反应的规律。通过实际操作,既丰富了感性认识,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加大实验的探索性比重。 实验课上,在老师的有效调控下,要允许甚至鼓励学生去做一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自主性”实验。具备了积极的心态与主动参与意识,创造性思维才有生长的土壤。探索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它运用了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并从中体验到类似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那种探索的愉悦感。在积极、自觉的思维活动中,创新思维意识会被激发,创造能力会得到充分的发展。案例8: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时,在气体实验室制取的思路和方法指导下,自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制取等内容后,提出能否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或者用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让学生分组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答案。在学生作出正确判断后,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探索,提出如果用碳酸钙粉末与稀硫酸反应可不可以?如果利用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该对实验装置进行怎样的改动?这样通过给学生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的讨论、认真思考、质疑辩难,使探究更深入,使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步步设疑,步步深入,学生必然情绪倍增,效果良好。4.实践探究,科学记录,加强反思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 “初步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的信息加工,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已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方法” 4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有学生自身经验的成份,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更科学更有效的学法达到整体组合。动手操作、探寻结果,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环节。在该环节中,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研究方案进行操作和实验论证,并不断加以调整,直至最终完成研究计划;教师作为助手,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如果学生偏离研究方向则及时加以引导,辅助学生完成探究。这样的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在试误、更正、成功的探究过程中磨炼其探求的意志。在探究结束后,学生应详细地将探究过程和结果记录整理,养成求实的态度。实践过程中落实对于探究过程和结果的记录,能有效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加深对科学现象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更富有逻辑性,还能培养学生求实的科学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案例9:在学习“中和反应”时,做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实验中,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详实的记录。在实际操作中,刚开始滴入盐酸时一段时间内溶液没有出现明显颜色变化,部分同学缺乏耐心,急于求成,于是不再遵守“慢慢的、逐滴滴加”的操作要求,一滴管的稀盐酸一次性的快速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于是出现了溶液颜色迅速变为无色的结果。并且自己意识不到操作中出现了问题,实际上有可能是盐酸过量了。这时,就要引导学生对反应后所得溶液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以确定酸碱是否恰好完全中和。通过对后续试验的进一步探究,学生更容易对实验进行反思,反思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反思实验严谨性等,从而养成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态度。(四)挖掘化学发展史的教育功能,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更可以给人以智慧”。丰富的史料,会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活跃思维,有利于唤起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积极性,甚至能萌发他们献身化学的决心。化学发展史的教育功能,渗透德育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为什么要学习化学”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感悟到化学这门课是有趣的,有用的,学好化学对自己受益匪浅,能更好地为社会作贡献。我国是世界上文化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国是陶器和瓷器的故乡,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陶器的制作。3000年前已开始出现原始的瓷器。早在公元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年,蔡伦在技术上又作了重大改进。这项化学史上的重大发明,为世界物质和精神文明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黑火药最先发明于我国唐代,它在唐末已在军事上得到应用,是人们实现从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先声。此外,我国古代在酿造、冶铁、医药化学、煤和石油的开发等方面都有许多贡献。祖国悠久而灿烂的文化,能够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强烈自豪感,从而激发出“我要学好化学”的积极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也才有可能主动发展自己的内在潜力,创造性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性,才能真正体现出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原子结构的教学,从道尔顿最初发现所有原子的结构中都存在电子,从而认识到原子的可分割性,并进一步提出最初的原子模型假说,到卢瑟福通过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揭开原子内部结构奥秘,推翻道尔顿的原子模型假说,再到近代夸克的发现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结合这些史料介绍化学概念和理论的发展过程,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可使学生体会到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螺旋式上升的,化学知识是有阶段性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概念在不同的认识阶段其内涵是不同的,从而为他们将来进入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学习化学打下基础,培养他们探究化学真理的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探究化学奥秘的信心和决心。二、分散难点、趣味记忆,加强化学用语教学因为化学是初三新开设的科目,开始时绝大部分的学生都会很感兴趣,但当学到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枯燥乏味、抽象难懂,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呢?这就需要老师对教材作适当的处理,将难点分散。(一)分散难点,消除畏难情绪化学用语是化学的第一个知识分化点,为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我们要适当的将化学用语分批分期的布置给学生。例如,教材第四单元第二节,一下子就出现了27种要求学生必须记住的元素符号,如果一次性的要求学生将它们背过,就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并且在心理上留下阴影,甚至对化学学科产生反感。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从上第一节化学课开始,我们就可以将化学用语中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常见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的化学式制成小卡片,利用课前1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复习、记忆,每节课凡是涉及到常见物质时,都在名称下面写出对应的化学式。由于不断重复出现,日积月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记住了常见的元素符号及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另外,讲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时,教师应适当放慢授课速度,想方设法让学生及时掌握这部分的知识,千万不能盲目赶进度。(二)趣味记忆,提高学习兴趣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我们可以采用编顺口溜的方式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使学生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更快更好的记住。例如,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钾,钠,氢,银+1价;钙、镁、钡、锌、汞+2;铜一二、铁二三;铝三、硅四是正价。氧、硫-2,氯-1,都是常见化合价。”再如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我们归纳为“正价前,负价后,标价约减定个数”,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我们结合课本介绍的方法归纳为 “左反应,右生成,条件箭头要标明,左右两边要配平”等。这样在正确方法指导下,反复训练,学生就不会再害怕化学用语了。(三)变换考查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 随着化学用语学习内容的增多,有的对化学用语的意义理解不深刻;有的开始不注意记准练熟,学多了又混淆不清,张冠李戴以至失去了信心。这就要求每学一种化学用语,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记准练熟。如果总是师问、生答或者是默写的单一方式,势必会让学生感到厌烦。为此,可利用各种形式加强练习,如采用游戏、抢答、竞赛、教师抽查等形式,及时给予评价,并适当的进行一点小小的精神奖励或物质奖励,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有帮助的。通过及时反馈信息,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得到纠正。总之,对化学用语的教学,教师要精心组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激发、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要加强方法的指导和规范化的书写训练,在应用中巩固记忆、提高书写技巧。三、加强化学观念教学,提高学生化学素养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化学教学的任务绝不仅仅是培养未来的职业化学家或化学工作者,而且要为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服务。初中化学是启蒙化学教育,要帮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让学生了解化学家对世界是怎样想的,化学能回答那些问题。向学生展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化学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文明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所做的巨大贡献,以及化学面临的种种责任。从而形成能从化学的视角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具备一些化学基本观念。(一)微粒观现代化学是从道尔顿和分子、原子概念开始的,因此微粒观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之一。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微粒构成的,微粒很小,微粒是运动的,微粒间有间隙,微粒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教材中安排一系列有关微粒的知识,使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循序渐进的建立起这一观念。(二)元素观元素观是人类认识物质组成史上最早出现的观念,虽然最初的元素观与现代的元素观已大相径庭。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按元素原子序数大小排列元素,元素的性质发生周期性变化(即元素周期表);通常条件下,化学元素不会转化是整门化学科学的基础。新教材先在第一单元对元素作了简单的介绍,及至第三单元又较系统学习与元素有关的知识,初步形成元素观。(三)化学反应与能量观该观念所包含的认识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化学反应无处不在,时时都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成新物质,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的化学反应要放出热量,即放热反应,有的化学反应要吸收热量,即吸热反应。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在众多观念中,化学反应与能量观应该是最重要的。因为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是化学的核心。(四)物质的分类观 分类是根据事物的特点分别进行归类,这不仅仅是亿吨重要方法,而且应该是亿吨重要的化学观念。在初中化学中,分类观体现在物质变化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物质的分类等内容。 (五)化学的价值观 新教材在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就让学生通过熟悉的、能够理解的典型事例,使学生理解化学的重要作用,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学习化学,初步建立科学的化学价值观。化学的科学价值观包括:化学的两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