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论文巧妙出示助读材料,生成课堂别样精彩【内容摘要】文本之外的助读材料在语文课堂上起到了媒介作用。要提高助读材料的有效性,就要准确把握出示时机。本文从于困惑处出示、于肤浅处出示、于争议处出示、于动情处出示四个方面来阐述。【关键词】助读材料 出示时机 困惑处 肤浅处 争议处 动情处助读材料,是语文课堂上经常出示的辅助性的教学材料,包括图片材料、音像材料、文字材料等。在师生对话过程中,衍生精彩的可以是教师生动的讲述,可以是巧妙的点拨,可以是方法的渗透,可以是精彩的感悟。文本之外的助读材料在导入新课、感悟理解、探究阅读、拓展深化等方面能起到不可小视的作用。使用助读材料要以有助于文本阅读为目的,以有助于联系课情与学情的实际构建教学为宗旨。但有时,教师在课堂上过于追求形式,华而不实,忽视学生的个性阅读,用精美的图片、警醒的名言、深奥的评论代替自己对教材的解读;有时,教师不分时机胡乱出示助读材料,以为材料出示完毕就等同于教学目标的完成,课堂实际收效甚微。因此,如何提高语文助读材料的有效性,把握助读材料的出示时机,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去探讨。一、于困惑处出示,别有天地文学总是仿拟现实但又高于现实。阅读文本,就是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我对话的过程。年龄的差异、社会的变化、思想的碰撞决定了这个过程是个漫长的“探索体验反思”的过程。有时文本反映的生活距离学生的生活世界较远,学生缺乏切身体验;有时文本的文字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就造成了学生的思维困惑。于困惑处,适时出示相关材料,能引导学生顺利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促进感悟理解。星星变奏曲是一首朦胧诗。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然而如果不理解朦胧诗产生的背景,就无从谈对诗歌的品味、意象的把握。一位老师在学习诗歌前,花费大半节课出示了大量的背景资料,介绍了文革初张志新、遇罗克因为讲真话而被残忍杀害的事实,让学生明白朦胧诗之所以“朦胧”,在于那个特定的时代不允许讲真话。从教学时间的分配上看,这一环节的安排似乎是喧宾夺主,但“磨刀不误砍柴工”,背景的引出促进了学生对朦胧诗艺术表现手法的理解,以后的教学则如大江东去再无阻碍。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没有什么难点,但其中高超的白描手法及于平淡的记叙、描写中不动声色抒情的特点却引人玩味。所以,教授此课就需借用助读材料了解白描手法,体味景中情,感受这类知识分子孤傲脱俗的审美情趣和九死不悔的人生抉择。【案例片段】教师引导学生把握了文眼“痴”之后,学生也朗读了文中的“余”有关“痴”的表现的句子。学生初步体验了“痴”之后,师提问道:“为什么而痴?”生甲:“为雪景而痴。”教师给予肯定之后要求学生划出描写雪景的句子,读一读。齐读、翻译。师:“句中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量词的缩小,目的是什么?学生思索,无人回答。屏显助读材料:课文插图师:欣赏这幅图片,你能从中感受到这是怎样的雪景?生乙:我觉得这里的雪景是清冷的,画上没有雪花,可我却仿佛感觉到了天地白茫茫的一片。生丙:这里的雪景给我悲凉的感觉。严冬、大雪、万籁俱寂,好像一点生机也没有。生丁:画上的湖心亭、长堤、小舟、人看去都很小。师:再来读读写景的文字。你觉得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有什么好处?生戊:突出了景物的渺小。景物依稀可辨,使人惟觉其小。师介绍白描手法。文中的插图是教材内容的一部分。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插图,在学生卡壳时及时展现,引导学生认识这就是白描的画法。艺术是相通的,让每位学生进入图中,不用过多的解释和启发,学生就能形象地体验到西湖雪景的寂寥和悲凉、亡明遗老的孤独与无奈,更深刻地体会文章的艺术手法和人物的思想情感。二、于肤浅处出示,曲径通幽学生在学习、思考中,思维会遇到障碍和矛盾,表现为不能更进一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得思维缺乏深度。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时出示助读材料,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拓思路、突破障碍,从而曲径通幽,领略鸟语花香。【香菱学诗案例片段】师:香菱为什么要学诗?生:因为她搬进了大观园,跟姑娘们朝夕相处,很羡慕姑娘们的生活。生:而且她现在也有时间。师:你怎么知道香菱很羡慕姑娘们的生活?生:看题目。这个章节的原题是“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我从“慕”里看出来的。师:你阅读很仔细。(出示助读材料一)香菱,本名甄英莲,三岁那年被人贩子拐走,后卖给薛蟠为妾。可薛蟠对她只有虐待和凌辱,她内心很是孤独、苦闷。(出示助读材料二)甄家原是乐善好施的书香门第。书中第一回介绍说:“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脂批:是金陵),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有一女,乳名唤作英莲,年方三岁。”师:香菱如果没有被拐,她想必和大观园的这些姑娘们一样,是个锦衣玉食的大小姐。这样看来,香菱学诗,其实是在她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渴望和追求。你知道是什么吗?生(恍然大悟):香菱学诗,其实是对贵族身份的追寻和回归。一个好的助读材料,往往能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在学生思考肤浅处牵一牵、引一引,引领学生去探索、去想象。在谈及香菱学诗的动机时,由于人生阅历所限,学生无法真正理解香菱的内心追求和苦闷。他们要么没想过这个问题,要么只看到了皮毛香菱羡慕大观园里姑娘们的生活。这时出示的助读材料让学生了解了香菱的身世,很自然地走进了香菱的精神世界,感受到了人物的情怀。三、于争议处出示,拨云见日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在课堂上,教师不是给学生一个个“句号”,而要激发学生让他们产生一个个“问号”,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思考和理解,使他们保持创造的动机和热情,能独立钻研问题,对别人的见解持批判精神。教学愚公移山时,学生对“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不能毁山之一毛”中的“曾”的读音产生了分歧。有的学生说读“cng”,因为课文注解里没有注明,就要按一般的读音处理。有的学生说读“zng”,因为以前学核舟记时有“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两者用法相同,读音也应相同。课堂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莫衷一是。于是老师就临时改变教学环节,先让学生把以前接触过的“曾”的用法找出来,归纳后有:“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文下注:“曾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核舟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曾不吝情去留”,文下注:“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五柳先生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曾不事农桑”,文下注:“曾,一直、从来”(观刈麦)。“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不若孀妻弱子”文下注:“曾,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愚公移山,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所有的注解中都没有标出“曾”的读音。“曾”到底念何音?作何解释?老师适时补充助读材料,查阅了电脑后发现:“曾不”连用的结构中,“曾”应读音为“zng”,解释为“乃”,即“竟然”之意,可以翻译为“连都”,用来加强否定语气。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产生的不同看法,并巧妙地引导他们将“真理越辩越明”,在争论中求真知。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争议处改变了预设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查找、归纳后出示助读材料,恰如重锤响鼓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四、于动情处出示,余音绕梁语文教育的过程是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和情绪感染的过程。有人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人头脑装到另一个人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语文教学的特性决定了语文必然以真挚的情感感染人,以美好的情趣熏陶人。在学生动情处出示助读材料,必能在学生心湖掀起轩然大波,言有尽而情无穷,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乡愁案例片段】学生读第三节后谈感受:外头和里头的距离就是生和死的距离,特别远,再也见不到了。师:最遥远的距离就是那么近却是生死相隔了,我们再一起读,把这种感觉传达出来,怎么读出来?请几位学生朗读。师:这位母亲,生他养他的母亲,更是战乱时代带他逃亡的母亲,从上海到香港,从香港到越南,到昆明,到重庆,但是从没有放弃教育儿子,而就是这样一个母亲,他如今却已经是阴阳两隔,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种揪心的感觉(屏显助读材料一) 招魂的短笛一男生读。再请一女生读第三节。师:我想说的就是余光中的诗歌语言的魅力,用浅近的语言让我们为之动容,有一位画家因此为之作了一幅画,画中画了一只天鹅雏鸟同学们看这幅画,品品这幅画中的鸟,看看他表达的是哪一节的文字。(屏显助读材料二) 出示画作生谈感受。(配乐)师:诗人就这样望大陆,望了半个世纪,望白了头,那么后来回到故土的余光中他的乡愁还在吗?生:诗人的乡愁还在,因为大陆和台湾没有真正团圆生:还在,因为母亲不在了,只要我还活着,就会思念母亲生:因为他会发现很多事情都改变了,故乡已经不是那个故乡了生:我想到了“物是人非事事休”(屏显助读材料三)看视频,央视对诗人的采访片段,片段中诗人说高楼林立,故乡已经找不到了,那种感觉已经找不到了,长江黄了,胡同不在了沧桑感也不一样了师:他再也回不到那个故乡了,见不到母亲了,回不到那个最初的岁月了,乡愁里有回不去的乡愁啊。周杰伦有歌词说,到不了的地方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这种回不去的感觉就是乡愁。我们每个人都有回不去的岁月啊,他们回不到天真的搬个梯子就能摘到星星的童年,回不到钓凉凉的云的天真烂漫,所以这是每一个人的乡愁。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乡愁,它呼唤我们回归,回到心中的那个故乡,回到那个永远也不肯老去的最初,最后我们再次来用心用情地读(屏显助读材料四):这份乡愁如同一叶方舟,载着我们回到心中那永远不肯老去的最初这一教学环节,教者多次出示了助读材料。材料一和二的使用,在学生有所悟时再轻轻地推一把,悱而后启,水到渠成。材料三和材料四,选择在学生动情时呈现,由家而国、由作者而读者,情感在材料的展示中迁移深化。助读材料的给出如果不注意合适的时机,就成为一种简单“告诉”,甚至成为一种阅读替代。这一教学环节的助读材料的穿插,放在师生充分对话之后,是一种有机的点拨,是一种思维的拓展。这样的一铺垫一提升,让课堂变得简约而精致,让对话变得凝练而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千年梦圆在今朝》说课稿
- 2024年加工设备购买合同
- 《平均分(二)》(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人教版
- 2024年养殖场改造升级合同
-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综合应用 第四课时 人教新课标
- 《认识人民币》(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高校实验室应急值班制度
- 2024年【初中历史】中考历史试题(附答案)电子版可打印
- 中班教案:夏日
- AA银行郑州分行信贷风险管理方案
- 管理英语4Unit-7-学前热身-会话演练-边学边练-写作训练等参考答案
- 陕西省西安三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 2022级西学中班《方剂学》 考试试题
- 2025年蛇年春联带横批-蛇年对联大全新春对联集锦
-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含解析)
-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小数混合运算
- 南京某校2023-2024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案 项目5 组建创业团队
- 第12课 明朝的兴亡【知识精研】 《中国历史》 中职中专 高效课堂课件
- 99版-干部履历表-A4打印
- 小学道德与法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