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问题探索.doc_第1页
论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问题探索.doc_第2页
论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问题探索.doc_第3页
论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问题探索.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问题探索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发展现状 在经济增速放缓和经济结构改革调整的大背景下,国内融资成本依然高居不下,房地产市场泡沫显现,国有企业亟需调整转型。在行业方面,钢铁、煤炭、电力、石化产业等都出现产能过剩,部分中小企业面临倒闭,跑路问题依旧存在,我国商业银行在受到经济下行与市场流动性双重压力的影响下,周期性、结构性、系统性风险呈现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复杂化特征,从08年到10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比率的双降到目前的温和双升。表一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情况表 单位:亿元、%(数据来源于中国银监会)占全部贷款比例不良贷款余额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一季度末64605265438243334009.61.040.960.941.101.41二季度末69445395456442293839.81.080.960.941.001.30三季度末76695636478840783674.11.160.970.950.901.2四季度末5921492942793646.11.000.951.001.15以上表格说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温和增加,不良贷款率保持稳定状态,当然其中也存在客观因素:银行经营发展,信贷规模扩大,不良贷款的增加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是,随着市场利率化的逐步推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壮大,民营银行的诞生,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受到严峻考验。因此,如何化解潜在的不良贷款问题亟需提出,否则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将会波及各个银行业,进一步影响经济下行趋势,并可能引发经济危机。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特点及原因分析 为了提出最佳防范不良贷款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方案,首先必须认清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不良贷款的来源、各行各业所占比重等特点。(1) 不良贷款“行业集中,区域聚集” 从行业分布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比较多的行业为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不良贷款率比较高的行业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从区域分布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的不良贷款增加较多,其中长三角仍是不良贷款最为集中的地区。 从行业分布上分析,由于目前我国制造业产能过剩,许多国有企业资金回报率低,回报时限长,而批发零售业对资金的流动性有较高要求,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苛刻要求;从区域分布上分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这些区域经济发达,比如温州中小企业众多,管理水平良莠不齐,尽管银行拥有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温州依旧出现企业老板“跑路”现象。(2) 不良贷款机构分布不均以 2013年不良贷款余额的机构分布看,大型商业银行所占比重最大,总体占到60%左右,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所占比重较小;从不良贷款率分布看,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是最高的,外资银行最低,具体如表二:表二 2013年不良贷款机构分布表(单位:亿元、%)机构时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商业银行52650.9653950.9656360.9759211.00大型商业银行32410.9832450.9733650.9835001.00股份制商业银行8960.779560.8010260.8310910.86城市商业银行4540.834960.865260.875480.88农村商业银行6121.736251.636561.627261.67外资银行620.59630.60620.57560.51由此分布特点说明,由于大型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主体,其不良贷款余额所占份额最大,而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小于大型商业银行,但是其不良贷款率却是五类银行中最高,可见农村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方面仍有待加强与监管。(3) 不良贷款规模逐渐扩大根据银监会统计的数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规模自2010年开始逐步扩大,不良贷款率也在低水平上上升,结合当前国情以及银行业经营管理现状分析有以下三个因素:1.经济增速放缓,融资成本居高不下,行业利润被挤压。现阶段政府不再追求gdp的增速发展转而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效率与质量、结构优化,因此房地产、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的融资渠道收窄,融资成本相对增加,其利润被迫降低,资金回收难,回收时间加长,从而导致不良贷款上升的发生。2.企业“互联但不再互保”。互联互保是一个交易成本低的融资方式,其既不需要担保公司担保,也省去了银行对贷款对象的多方位考查力度,还可以降低谈判的成本。但是目前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这种“抱团取暖”的方式将会造成不良企业拖垮优秀企业,造成企业批量死亡,从而波及银行体系,增大了不良贷款发生的范围。3.银行金融风险管理能力增强,不良贷款显现。我国商业银行均普遍加强了对不良贷款的预防和控制的要求,特别是针对产能过剩行业z房地产行业及政府平台等领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进一步做实了贷款的五级分类,从而主动暴露信贷风险,也是造成不良贷款上升的原因。3、 国内外不良贷款处置办法(1) 国外不良贷款处置情况 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是一个世界性的金融问题,一下介绍日本相关实践过程。 日本银行的不良贷款产生于1985年至1990年日本经济产生泡沫以及90年代初期泡沫破裂的过程中。据统计,当时日本银行业不良贷款总额高达8000亿美元左右,许多银行濒临倒闭。在1998年10月初日本通过了金融再生法,设立三个机构,金融再生委员会直接领导解决不良贷款处置问题;存款保险机构出资继承银行,取得特别公共管理银行业的股份,对特别公共管理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的股份的承销;清理回收机构处理或收购瘫痪银行的坏账。日本的方案主要针对濒临破产的银行,在专门的处理坏账措施方面,一是政府向问题银行注入公共资金,救助陷入经营危机的银行,支持银行处理坏账。二是政府设立处理银行坏账的专门机构,接受、管理和处置问题银行的不良资产。三是金融监管当局设立新的金融监管标准,促进民间金融机构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和建立风险预警制度,并推动银行加快坏账核销、扩充资本规模和改善资产负偾结构。(2) 国内不良贷款处置现状 我国不良贷款处置方式有两种:一是银行自主消化,二是引进市场竞争机制。 1.银行自主消化不良贷款。一是加快呆账核销;二是采取批量贷款证券化、拍卖债权、间接实行债转股等;三是授权银行在处置不良信贷资产时可以援引国家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出台的特别法律、法规和政策;四是关闭无前途的金融机构或者重组部分有潜力的金融机构。 2.引进不良贷款处置业务的市场竞争机制。我国成立了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向国有商业银行按照账面价值收购不良资产,其资金来源于人民银行再贷款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向商业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除此之外,随着不良贷款业务的不断庞大,市场也逐步多元化发展,国内民营专业化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国际上处理相关业务的各类基金公司和投资银行。 当然,有银行业务开展的地方,不良贷款必然出现,因此优化不良贷款处置方法,防范不良贷款规模扩大化发展是一场漫长而艰辛的战役。4、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对策优化与建议 不良贷款对商业银行的危害是巨大的,商业银行应该高度重视在这方面的风险管控方式方法。 1.加快处置不良贷款节奏。由于不良贷款中可能存在固定资产,如制造业的机器设备、厂房等,为了避免这类资产随时间而产生的折旧,银行应该加快处置不良贷款节奏,精简处置步骤。 2.商业银行内部归并不良资产处置部门。通过职能整合,形成不良资产处置的完整工作体系和流程,将不良资产的形成、预警、清收、诉讼、执行、收回等环节有机衔接起来,有利于统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3.债券转股权。针对存在不良贷款的企业,银行方面可以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方向,将一部分企业贷款转化为银行对该类企业的投资,实现双赢。当然,在做此决定前,应该充分调查该企业在此行业中的创新点,是否可盈利,国家政策是否支持等一系列条件。 4.进一步引进市场对不良资产处置的机构。利用市场机制,灵活运用法律手段追索、抵押资产拍卖、债券转股权、资产转让、信贷资产证券化以及自主催收等处置手段清理、消化存量不良贷款,盘活不良资产,扎实地推进信贷资产保全工作。 5.分门别类处置不同性质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针对不同类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