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儿cpr课件_第1页
妇儿cpr课件_第2页
妇儿cpr课件_第3页
妇儿cpr课件_第4页
妇儿cpr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肺复苏 (CP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1 武汉市第三医院 胡梦 心肺复苏新理念2015 2015 AHA心肺复苏急救指南 2015国际心肺复苏急救指南及治疗建议 *2 前言 前次(2010)心肺复苏指南距今 已5年,5年来出现了新情况: 1.猝死呈现全球性升高趋势 2.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差异性明 显 3.AED已加入心肺复苏的救治中 4.部分循证医学的结果与前截 然不同 *3 迫切需要新的指南 心肺复苏新理念2015 心脏骤停 现分为三期: 心电期:此期多有室颤,早期除颤高度有效 循环期:持续410min,需高质量心肺复苏( CPR) 增加血液循环,改善心脑氧合和预后 代谢期:10min后开始,疗效差, 长时间缺血引起代谢异常 *4 技术关键: 早期除颤 有效按压 直击猝死!(残酷的事实) 他们的猝然离世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小心心脏性猝死! 猝死流行病学 1.发生率: 欧美35岁者,年发生率 0.1%0.2% 根据这一发生率:中国 总数130260万/年 美国每年45万,一分钟 一人猝死 中国每年130万,一分钟 三人猝死 *6 艾滋病 2 乳腺癌1 肺癌1 心脏性 猝死3 14,000 41,400 335,000162,500 1947年美国首次报道为室颤病 人进行电除颤获得成功 1958年美国人发明口对口呼吸 法,被确定为现场呼吸复苏首 选方法 1960年 发表胸外按压复苏心脏 骤停成功报告,被称为心肺复 苏里程碑 口对口呼吸法、胸外按压法、 体外电击除颤,构成了现代心 肺复苏的三大要素 心肺复苏的历史 心搏骤停 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丧失。 是临床最紧急的危险情况。 心肺复苏术(CPR)就是对此所采用的 最初紧急措施。 *10 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 心源性 :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肺栓塞 突然的意外事件 严重的酸中毒、高血钾、低血钾。 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和中毒 手术及其他临床诊疗操作中的意外事件 麻醉意外 *11 心搏骤停临床表现 心搏骤停的预兆征象 多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 出现烦躁不安、血压骤降;严重酸中毒及电解质 紊乱;呼吸出现叹息样呼吸及临终前潮式呼吸等 。 心搏骤停的临床征象 患者突然意识丧失,大 动脉脉搏动消失,面色苍白或紫绀,出现不规则 呼吸、喘息甚至呼吸停止等表现。 *12 心搏骤停的心电图表现 心搏完全停止 室颤 /无脉性室速 无脉性电活动 *13 室 颤 *14 “黄金8分钟” 心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 30秒-全身抽搐 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8分钟-脑死亡-“植物状态” *15 BLS(基础生命支持)的“黄金时刻” 心脏骤停后CPR开始的时间 CPR成功率 1分钟内 90 4分钟内 60 6分钟内 40 8分钟内 20 10分钟 0 *16 CPR开始时间 24681012 分 20% 40% 60% 80% 100% CPRCPR 成功率成功率 指南回顾 1974年美国心脏协会制定了正规心肺复苏指南 ,从1980年开始又多次进行修改。 1992年制定心肺复苏指南,首开国际合作的 先河。也是多国家首次达成共识。第一次提出“ 生命链”概念。 2010年10月 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 血管急救指南,针对心肺复苏实施中出现的一 系列问题进行了更改和阐述。 *17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 基础生命支持备受关注 简单化、标准化 连续不间断按压 尽早电除颤 避免过度通气 最简单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 整个指南贯穿了强调基础心肺复苏和除颤的观点,强调其他措 施不能影响基础心肺复苏和除颤。 *18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 继续强调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包括: 按压速率至少100次/分,而不是大约100次/分 。 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5cm,儿童大约为5cm,婴 儿大约为4cm。 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19 *20 早期早期 识别与呼叫识别与呼叫 早期早期 CPRCPR 早期早期 除颤除颤 早期早期 有效的有效的 ALSALS 心脏骤 停后综 合处理 + + 急救成人生存链:加强及四步变五步 为增加复苏后存活率,实施: 多学科、综合、完整的治疗体系, 包括:心肺复苏和神经系统支持 (例如:急诊PCI和低温) “黄金时刻” 抢救患者的生命中最关键 的措施是CPR 21 C C- - 人工循环支持(人工循环支持(Circulation) Circulation) A A-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畅(AirwayAirway) B B-人工呼吸人工呼吸 (Breathing) Breathing) D D- - 电击除颤(电击除颤(defibrillator)defibrillator) 判断与呼救 *22 判断心跳 (非专业急救者如不能确定,可 立即实施胸外心脏按压) 脉搏检查一直是判定心脏是否跳 动 的金标准 方法:患者仰头,急救人员一手按住 前额,用另一手的食、中手指找到气 管,两指下滑到气管与颈侧肌肉之间 的沟内即可触及颈动脉 评价时间不要超过10秒 23 判断呼吸 l看:胸廓有无起伏(可做判断标 准) l听:趴在患者鼻部听有无呼吸音 l探:用手指、小纸片或棉花等纤 维放在鼻前 *24 C-胸外心脏按压 *25 心脏按压技术患者体位和抢救者位置 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如为软床,身下应放一木板,以保 证按压有效,但不要为了找木板而延误抢救时间。 抢救者应紧靠患者胸部一侧,为保证按压时力量垂直作用 于胸骨,抢救者可根据患者所处位置的高低采用跪式或用 脚凳等不同体位。 *26 胸外心脏按压定位方法 *27 胸骨位置及按压部位 胸外按压另一种方法 心脏按压技术按压要领 *30 心脏按压技术 *31 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 继续强调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包括: 按压速率至少100次/分,而不是大约100次/分。 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5cm,儿童大约为5cm,婴儿大约为 4cm。 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有效的胸外按压,可以触及到颈动脉和股动脉 *32 A-保持呼吸道通畅 (Airway control) *33 清理呼吸道 口腔有分泌物或异物者应在胸外按压一个循环后 立即清理,有假牙者应取出。 开放气道的方法 l仰头抬颏法 l托下颌法 l推举下颌法 lHemlich(哈姆立克)手法 (腹部冲击法 ) *35 开放气道仰头抬颏法 把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用手掌把额头用力向后推,使头部向后仰,另一只手 手指放在下颏骨处,向上抬颏。 勿用力压迫下颌部软组织,否则有可能造成气道梗阻,避免用拇指抬下颌。 开放气道有助于患者自主呼吸,便于CPR时口对口呼吸。如患者假牙松动,应 取下,以防脱落阻塞气道。 36 开放气道托下颌法 仰头 开口:如患者紧闭双唇,可用拇指 把口唇分开。 托颌:手放置在患者头部两侧,肘 部支撑在患者躺的平面上,握紧下 颌角,用力向上托下颌。 效果肯定,但费力,有一定技术难 度。对于怀疑有头、颈部创伤患者 ,此法更安全。 *37 开放气道推举下颌法 38 推举下颌法:提起下颌,不需要仰。当患者脊椎损伤可能时,应选择这种方法开放气道。 开放气道Hemlich手法 主要针对气道异物梗阻(FBAO),可采用Hemlich 手法(腹部冲击法)予以排除。 *39 Hemlich手法(腹部冲击法) 立位或坐位有意识的患者:急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臂环 绕着患者腰部,一手握拳,握拳手的拇指侧紧抵患者腹部 ,位置处于剑突下脐上腹中线部位,用另一手抓紧拳头, 用力快速向内、向上冲击,使膈肌抬高,气道压力骤然升 高,这种压力足以产生人为咳嗽,把异物从气管内冲击出 来。 *40 孕妇或肥胖者Hemlich手法 有意识妊娠终末期孕妇或过度肥胖者 采用胸部冲击法。 方法:站在患者身后,把上肢放在患 者腋下,将胸部环绕起来。一只拳的 拇指则放在胸骨中线,应注意避开剑 突和肋骨下缘,另一只手抓住拳头, 向后冲击,把异物冲击出来。 如患者失去意识:启动EMS系统 。 *41 解除婴儿窒息 拍背: 用手掌根部在婴儿的肩胛之间用力拍 背5次(图A)。每次用足够的力量拍 打,以尝试清除异物。 胸部快速按压: 在胸部中央的胸骨下半部分提供最多5次 快速往下的胸部快速按压(图B),以每 秒钟1次的速率进行胸部快速按压,每次 都以产生足够的力量来清除异物为目的。 B-人工呼吸 (breathing) 口对口人工呼吸 口对鼻人工呼吸 口对通气防护装置呼吸 球囊面罩装置通气 *43 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 简易的通气方法,呼出气体中氧气足以满足 患者需求。 人工呼吸时,要确保气道通畅,捏住患者鼻 孔,防止漏气。施救者正常吸一口气,用口 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呈密封状,每次吹气 持续1秒钟,确保患者胸廓起伏。 *44 人工呼吸球囊面罩装置 使用球囊面罩可提供正压通气,一般球囊充气容量约为1000 ml,足以使肺充分 膨胀,但急救中挤压气囊难保不漏气,单人复苏时易出现通气不足,双人复苏 时效果较好。 单人复苏 45 双人复苏 *46 为什么电除颤归于BLS 大多成人突发非创伤性心跳骤停的原因是心室颤动 ,电除颤是终止VF最有效的方法. 除颤时间的早晚是决定能否存活的关键,每延迟电 除颤一分钟,其死亡率增加7%10%。 在社区,早期除颤指EMS接到求救5min内完成电除 颤。 在医院和其它医疗机构中,无论在医院中的任何部 位,或在救护车中,对因室颤造成的心跳骤停患者 ,应在心跳骤停后的3分钟内给予除颤。 *47 *48 Early Defibrillation Improves Survival 100100 80 6060 40 2020 0 0 Survival Rate (percent) Time to De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