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论坛高颖20131012修ppt课件_第1页
中药论坛高颖20131012修ppt课件_第2页
中药论坛高颖20131012修ppt课件_第3页
中药论坛高颖20131012修ppt课件_第4页
中药论坛高颖20131012修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成药上市后评价研究范围 安全性 评价 干预效应 评价 适应症 适用人群 扩展 给药方案 病 证 结 合 指 导 临 床 应 用 中成药疗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化学药物 评价方法 疾病中间 终点指标 借鉴 辨证论治 注重 忽视 中药复方 治疗特点 干预证候 中 药 疗 效 评 价 方 法 的 构 建 形 式 内 容 工 具 中成药疗效评价方法构建的难点 基于 病 证 结 合 辨 证 论 治 难 点 复杂干预 动态时空 多变量多因素 如何客观、准确、全面地评价疗效 中成药疗效评价的关键问题 5 判断一致性、准确性、可重复性 统一性、特殊性 可测量、可操作 证候诊断 证候评价 病证关系 针对关键科学问题的探索 改善证候 证候干预 证候诊断 6 中医四诊信息术语规范化临床信息采集规范 名词委、973、北京市重大项目 中医四诊规范化研究成果 整理、分析 诠释 借 鉴 建立常用临床 四诊信息术语规范 依据病证特点、药物治疗目的 信息采集人员 采集信息的选择 采集方式与时点 信息客观化 建立临床信息采集规范 常用临床术语 中药临床试验术语 标准化数据库 基于电子CRF的标 准化数据库 中药临床安全性评 价术语编码数据库 搭建了中药临床药效评价硬件和软 件技术平台,并已用于多中心临床 研究 建立临床信息采 集质量控制体系 质量控制规范 初步建立 中医四诊信息术语规范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规范 中成药疗效评价中质量控制规范的建立 如何客观反映中药干预的效应? 研究中风病证候评价量表 如何将患者感受纳入临床疗效评价中? 研究中风病PRO量表 如何提高证候诊断的一致性? 建立中风病证候要素诊断量表 提高辨证 一致性 客观反映 中医药疗效 诊断与评价量表的研制 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研制 - 临床信息采集与专家问卷同步进行 临床信息采集专家问卷 缺血性中风 1023例 14880例次 量表条目 量表权重 210位 专家共识 四诊/量表 理化/影像 内风 内湿 瘀 阴虚 气虚 痰 内火 诊断条目池 量表条目 量表权重 诊断界值 专家调查 数据 临床四诊 信息数据 第一轮专家调查问卷 第二轮专家调查问卷 诊断条目池 临 床 采 集 交集 一致性 检验 量表诊断学试验 缺血性中风证候 要素诊断量表 方法ROC曲线下 面积 优登 指数 阈值 等权法0.798730.430 8 9 等差法0.789140.416 3 11 等比法0.782990.423 5 8 改进Fisher判 别法 0.853640.568 0 13 logistic判别 法 0.853530.562 1 10 基于遗传算法 的线性模型 0.846350.564 2 10 赋权方法比较内火证为例 专家经验共识与 临床数据相结合 关联分析 K-NN法 支持向量机 遗传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ROC曲线 列联系数 Spearman相关系数 量表条目提取方法 中风病证候要素诊断量表 (2008年) 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 (1994年) 中风病证候要素专家经验判断表 4+1模式 第一轮:第一轮: 2121省市省市/23/23家单位家单位/849/849例例 第二轮:第二轮: 9 9省市省市/10/10家单位家单位/204/204例例 急性期、恢复期急性期、恢复期 证候要素诊断量表临床验证 - 创立4+1模式 指标94血瘀08血瘀94内风08内风94气虚08气虚 灵敏度40.80%73.60%67.26%89.38%38.81%59.70% 特异度94.94%86.08%65.93%69.23%94.16%95.62% Youden指数35.74%59.68%33.19%58.61%32.97%55.32% 正确率61.76%78.43%66.67%80.39%75.98%83.82% 94标准与08量表诊断性试验指标比较 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临床验证结果 诊断与评价分开 提高诊断正确率 覆盖时点延伸到 恢复期 证候要素诊断量表推广验证 63家 脑病中医 重点专科 协作组单 位,在临 床诊疗方 案验证中 ,共纳入 880例。 证候评价内涵的界定 证候诊断 ? ? 程度重 程度轻 诊断成立 不成立 证候评价 “是”与“否”的判断 对证候轻重程度的具体测量, 是“量”的判断 “证候评价”界定为是一种对证候轻重程度的标准化、定量化的评定 国家科技重 大专项 国家973计划 证候评价内涵的界定 证候评价量表的解构 量表条目池的建立 及可操作性条目的设计 量表条目的筛选 量表信度、效度、反应度测评 12家脑病中医重点专科协作组单位共完成了600例患者与证候评价量 表相关的临床信息采集,通过量表条目筛选对条目池进行完善,制定了 中风病证候要素评价量表。 中风病证候要素评价量表研制 中风病证候要素评价量表 研制临床信息采集过程 中风病证候要素评价量表 研制临床信息采集表 截止至2012年1月12日12家临 床研究中心共回收600份病例报 告表,应用sq17软件剔除不符合 条件的65例130例次数据 中风病证候要素评价量表研制 克朗巴赫系数法 区分度法 相关系数法 经典 测量 理论 项目 反应 理论 项目信息函数 区分度参数a 项目特征曲线 中风病证候要素评价量表研制 心理测量学 克朗巴赫系数 标准关联效度 反应度 评价多个调查项目和谐水平的信度指标 较满意的信度、效度、 反应度 信度、效度、反应度考评 量表条目筛选方法 量表初稿 条目池现场调查 确定 认知 测评 适用 人群 统计分析 临床 数据 量表 性能 信度 效度 反应度 中风病PRO量表 (终稿) 考评 培训调查员 制定调查手册 制定填表说明 确定条目反应尺度 基于中风病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研制 2009.112010.2 通过对国内13家医院的380例 患者进行基于患者报告的结局评 价(PRO)量表现场施测,考评 量表初稿的性能。其中361例完 成了先后两次量表测评。 效度 信度 反应度 统计分析结果: 良 好 的 基于中风病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临床验证 PRO量表培训 12家临床研究中心 共纳入480例 其中453例完成先后 两次量表测评 PRO量表测评 临床研究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 信度 效度 反应度 良 好 基于中风病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临床验证 测评所需时间短,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本量表平均 完成时间为13.1分钟,而SS-QOL平均完成时间为 18.5分钟,二者有显著差异 条目数相对较少,问题简单易懂,便于临床应用 本量表包含4个维度36个条目,而SS-QOL虽包含 13个维度50个条目,某些条目代表性却不强 更加贴近中国国情本量表从研制到临床验证一直 关注的是中国病人,SS-QOL则是国外量表的译本, 有些条目并不是中国病人关注的重点 与SS-QOL 相比本量表 的优点在于 基于中风病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与SS-QOL的比较 基于中风病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特点 基于中风病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 (PRO) 中风病证候要素评价量表 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无溃破患者证候要素诊 断量表(fortaine分期1-3期)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已破溃患者证候要素诊 断量表(fortaine分期4期) 专家审定会 国家药监局新药审评中心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 国家版权局 量表的被认可程度 证候量表研制方法的推广应用 针对证候的中药临床药效评价方法探讨 安宫牛黄丸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证)随机、多 中 心、平行对照临床研究 不同类别中药疗效评价方法的探讨 病证结合模式:证候阶段性评价、动态评价 证病结合模式:不同疾病共性证候的评价 针对证候的中药临床药效评价的示范性研究 方案顶层设计 伦理审核 注册 方案培训、实施、质控 -安宫牛黄丸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证)随机、多中心、平行对照临床研究 28 实用性随机、对照、多中心 对照组 内科基础治疗 0 48h 7d 14d 随访期 90天 中风急性期患者 试验组 内科基础治疗+安宫牛黄丸 证候评价 疗效 评价 安宫牛黄丸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证)随机、多中心、平行对照临床研究 证候动态评价、阶段性评价 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 中风病证候要素评价量表 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 基于中风病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 疾病评价 安宫牛黄丸治疗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证)随机、多中心、平行对照临床研究 中风病急性期发病7天内痰热证证候变化趋势图 组间发病48小时与发病第7天痰湿证、内火证分值降低程度比较 发病48小时至发病第7天,试验组痰湿证、内火证证候分值降低程度明显 真实世界条件下的中药临床药效评价方法 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实用性医院登记临床研究 反复发作性疾病的中药临床药效评价方法 正天丸治疗偏头痛的多中心、安慰剂对照研究 正天丸治疗偏头痛的多中心、阳性药物对照研究 针对基本病机的中药临床药效评价方法 华佗再造丸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有效性和安全性 临床评价再研究 基于临床实践的中药临床药效评价方法探讨 组成 桃红四物汤、鸡血藤 麻黄、白芷、防风、独活、羌活、细辛 附片、钩藤 功能主治 疏风活血,养血平肝,通络止痛,用于外感风 邪、瘀血阻络、血虚失养、肝阳上亢引起的偏 头痛、紧张型头痛、神经性头痛等 适应证候 广泛 不明确 正天丸临床评价研究案例 方案设计依据 Guidelines For Controlled Trials Of Drugs In Migraine: Second Edition 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 ICHD2 偏头痛循证指南 头风病证候诊断标准 正天丸的功能主治 方案设计 类型 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 分组及比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比例1:1 随机化 区组化中央随机 研究流程图 当天4周8周12周16周 基线期 治疗期 随访期 第1次 发药 第2次 发药 合并用药 头痛不能耐受,可服用止痛剂,详细记录 服用时间、用量、头痛程度和持续时间 合并疾病如高血压等必须服用的药物可继 续服用,须记录药名、用量、使用次数和 时间等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 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2版 无先兆的偏头痛 有典型先兆的偏头痛 纳入标准 符合偏头痛诊断标准(无先兆或有典型先兆) 年龄18-65岁 首次发病年龄50岁 病程1年 近3个月来,未服用过预防偏头痛发作的药物且 每4周头痛发作26次 排除标准 服用止痛药10天/ 月者 正天丸或正天胶囊无 效或过敏者 入组前3个月内使用 过抗精神病药或抗抑 郁药者 酒精或其它药物滥用 者 合并心血脑血管、肝 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 发性疾病者 精神病患者 头痛作为高血压、脑 外伤等器质性病变症 状出现者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其他特殊类型的偏头 痛 观察与评价指标 结局指标 主要结局指标:头痛发作次数、头痛发作天数、 头痛发作次数/天数减半率 次要结局指标: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 混杂因素 安全性指标 血常规、肝肾功能、不良反应 头痛发作减半率组间比较 随访时,头痛发作次数减半者人数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正天丸组优于安慰剂组 组别 N 发作天数减少50% 发作次数减少 50% 正天丸 90 57 ( 63.3% ) 57 ( 63.3% ) * 安慰剂 99 50 ( 50.5% ) 48 ( 48.5% ) 头痛发作天数组间比较 天 头痛发作天数混合线性模型比较 P=0.0110.05, 且组别的系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