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图书馆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图书馆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图书馆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图书馆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概概 述述.1 一、项目基本情况1 二、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2 三、可行性报告编制内容3 四、可研报告主要结论4 第二章第二章 投投资项资项目建目建设设的背景和必要性的背景和必要性.7 一、政策背景7 二、项目区域概况7 三、市图书馆基本情况 14 四、 “5.12”汶川大地震中心受损情况.15 五、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6 六、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7 第三章第三章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19 一、中国公共文化的形势19 二、未来预测19 第四章第四章 项项目目选选址与建址与建设设条件条件.21 一、项目建设地点21 二、地理位置21 三、工程材料供应条件21 四、供水、供电条件.21 五、气象条件22 六、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22 七、市规划与区域规划条件24 八、支持条件24 第五章第五章 地地质质灾害灾害评评估估.25 一、抗震设防烈度25 二、地质灾害评价25 第六章第六章 建建设规设规模及建模及建设设内容内容.26 一、项目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26 二、建设内容与规模26 三、依据国家标准应达到的用房指标27 第七章第七章 项项目建目建设设方案方案.28 一、建筑设计28 二、结构部分30 (一)、结构设计采用的主要标准30 (二)、设计参数取值30 (三)、设计载荷取值30 三、配套设施31 (一)、给、排水系统.31 三、无障碍设计34 第八章第八章 节节 能能.36 一、概述36 二、建筑节能措施36 三、供热节能措施36 四、给水节能措施37 五、电气节能措施37 六、管理措施37 第九章第九章 环环境影响境影响评评价价.38 一、环境影响分析38 二、环境保护依据标准38 三、项目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38 四、项目水土保持方案40 五、项目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40 六、环境评价结论41 第十章第十章 劳动劳动安全安全卫卫生消防生消防.42 一、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42 二、安全措施及安全设施42 三、建筑防火43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项项目的目的组织组织机构与人力机构与人力资资源管理源管理.44 一、建设期间管理44 二、建成后的组织机构45 三、人力资源配置45 四、员工培训45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项项目目实实施施进进度度.46 一、项目进度计划的起点和终点46 二、项目实施内容和建设阶段46 三、项目进度计划表46 四、实施保障措施47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投投资资估算与估算与资资金筹措金筹措.52 一、投资估算内容及方法52 二、投资估算52 三、资金筹措57 四、资金使用计划57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招招标标方案方案.58 一、招标方案依据58 二、招标范围58 三、招标组织形式58 四、招标方式59 五、招标基本情况表59 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经济评经济评价价.60 一、财务评价60 二、国民经济评价60 三、经济评价结论61 第十六章第十六章 社会社会评评价价.62 一、社会影响分析(即社会效益分析).62 二、互适性分析62 三、社会风险分析62 四、负面影响与对策63 五、社会评价结论64 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研究研究结论结论.65 一、推荐方案概况65 二、项目建成后可达到的预期目标65 三、结论65 第一章第一章 概概 述述 一、一、项项目基本情况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市图书馆灾后重建项目 2、建设单位:市图书馆 3、建设单位法人代表: 4、建设性质:新建 5、拟建地点:省市诗城路西段 6、主要建设工程规模:新建图书馆 5500 平方米,并且购置设备设 施清单如下: 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 1 服务台及配套桌 椅 套13 2 放映台机配套桌 椅 套1 3 电脑 台143 4打印复印设备套2 5座位个1380 6阅览桌 张 275 7柜式空调台27 8阅览书架架50 9藏书架架100 10放映设备套1 11投影设备套1 12会议圆桌套1 13办公座椅套26 14文件柜 组 18 15会客沙发套5 16办公电脑台18 17挂式空调台5 18柜式空调台1 19采编书架架10 20藏书书架架900 21办公桌椅套5 22杂物架个20 23杂物柜个20 24灭火器个100 25消防栓个10 26自动灭火系统套1 27报警装置套1 28安全监控系统套1 29监控摄像头个40 30书库用恒温设备套5 31保湿设备套5 7、本建设项目总投资金额为 2000 万元。 8、资金来源:申请国家灾后重建专项资金 9、该项目建设工期根据资金到位情况,拟从 2009 年 8 月底开工, 2010 年 8 月竣工。 二、可行性二、可行性报报告告编编制依据制依据 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设计法规 (1)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526 号) (2)市 5.12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设的若干意见 (4)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 108-2008) (5)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 (6)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gbj38-99)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 (8)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国电力出版社 (7)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合同 (9)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 149 号) (10) 该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11)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第 38 次) 2、编制原则及研究内容 (1)编制原则 在市 5.12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指导下,根据市的现状 及发展规模,对省市图书馆灾后重建项目进行总体规划设计。 依据省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有的服务人群和功能,合理 确定该项目建设规模。对工程从技术上、经济上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 确定最优方案,达到投资少、见效快的效果。 本着化解当前突出矛盾与实现长远发展目标相结合的原则。 做到技术与经济相结合,以技术为前提,力求取得最好的社会效 益和合理的经济效益。 依据国家、市 “十一五”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市图书馆灾后 重建项目的发展目标。 本着“安全、适用、经济”的原则,合理确定市图书馆灾后重建 项目的建设规模。 三、可行性三、可行性报报告告编编制内容制内容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1)项目区人口、社会经济调查分析; 2)项目的必要性、紧迫性、现实性及社会经济意义; 3)项目社会特征与建设项目关系; 4)服务人数分析预测及规模确定; 5)地质灾害评估; 6)建设方案设计; 7)场址选择; 8)项目防火; 9)项目节能; 10)项目招投标,建设进度安排; 11)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社会、经济评价和环境评估。 四、可研四、可研报报告主要告主要结论结论 (一)(一)项项目建目建设设必要性必要性 1、是维护社会稳定、 激励灾区人民的抗震自救的需要 2、是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恢复重建的需要 3、是改善民众的精神生活条件的需要 4、可促进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5、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树立地方形象 (二)建(二)建设设内容及内容及规规模模 根据市图书馆灾后重建项目规划方案,市图书馆灾后重建项 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新建图书馆位于省市诗城路西段,土地利用江油工业学校原 有教学用地,建设规模 5500 平方米及购买配套的设备设施。 (三)工期安排(三)工期安排 项目建设期 12 个月,跨两个年度,2009 年 8 月底动工,2010 年 8 月全部竣工交付使用。 (四)投(四)投资资估算、估算、资资金来源及使用金来源及使用计计划划 1、投资估算 市图书馆灾后重建项目总投资为 2000 万元,其中:第一部分 工程费用为 1290 万元,第二部分设备费用 300 万元,第三部分工程建 设其他费用为 210 万元,预备费为 200 万元。 2、资金来源 本项目所需资金全部申请国家灾后重建专项资金解决。 3、资金使用计划 本项目建设期为 12 个月,跨两个年度,资金使用计划按国家专项 资金计划分年到位,具体资金使用计划初步为: 2009 年 800 万元 2010 年 1200 万元 (五)主要技(五)主要技术经济术经济指指标标 主要技主要技术经济术经济指指标标 序号指标类别及名称单位数据或指标备注 一一规规划指划指标标 1 建设内容 1.1 新建建筑面积 m25500 1.2 新增设备台(套) 3185 二二投投资资估算和估算和资资金筹措金筹措 1 总投资万元 2000 1.1 第一部分工程费用万元 1290 1.2 第二部分设备费用万元 300 1.3 第三部分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 210 1.4 第四部分预备费万元 200 2 资金筹措万元 2000 2.1 申请国家专项资金解决万元 2000 (六)(六)结论结论与建与建议议 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 发展“十一五”规划、 市“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实施规划,该 项目可切实恢复和改善灾后损毁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文化设备, 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增强人民整体素质。 市图书馆灾后重建项目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5.12”汶川大地震 灾后恢复重建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是省文化旅游局关于 汶川地震灾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恢复重建规划的进一步落实。项目的 实施,充分体现了国家思灾区人民之所想,倾力支援灾区人民的精神, 有利于树立广大受灾群众重建家园的信心,同时,项目的实施,亦是深 入推进“三个集中”、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项目建设条件具备,社会效益明显,是十分必要 和可行的。 建议相关部门批准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利于项目尽早组织实施。 第二章第二章 投投资项资项目建目建设设的背景和必要性的背景和必要性 一、政策背景一、政策背景 在 5.12 汶川大地震中,市被国务院列为“汶川大地震” 重灾县 (市、区)之一。全市 40 余个乡镇全面受灾,全市房屋大面积倒塌损坏, 交通、通讯、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全部受损,公用设施严重毁损, 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遭受巨大损失,全市灾害造成直接经济 损失 420 亿元。汶川地震使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重大损失,市 图书馆建筑及设备在这次地震灾害中遭受重大损毁,严重地影响了该 图书馆工作的正常运行。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重建项目的精神, 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根据市发展的需要以及市图书馆的受灾情 况,为加快灾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拟进 行本项目的建设。 二、二、项项目区域概况目区域概况 (一)区位(一)区位优优越越 市处于盆地西北边缘龙门山脉中段,东与梓潼、剑阁接壤, 南与、安县毗邻,西与平武、北川相邻,北与青川、广元连界。其地理 位置南起北纬 3132,北迄北纬 3219,西起东经 10517。南北长约 86.5km,东西宽约 57.4km,幅员总面积为 2720 平方公里。市城区位 于市域中南部涪江河畔,涪江由北向南穿过市区,宝成复线铁路贯穿市 域南北。南距成都 138km,市 35km,北距广元市 126km。 市为省辖县级市,隶属市。行政区划管辖 20 个建制镇、21 个 乡、4 个街道办事处和 482 个村。全市总人口 87 万人,自然增长率 2.5,其中非农业人口 22.53 万人,占总人口的 25.92。市 1988 年 由县升级为县级市,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已具有现代化城市的雏形,现城 区人口达 16 余万,建成城区面积 25km2。江油全境土地面积 410 万亩, 耕地总计为 70 万亩,其中水田 47 万亩,旱地 23 万亩。国家级商品粮 基地和省重点农业发展开发区,素有川西粮仓之称。江油人文历史 渊源流长,自然山川风光秀丽,属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二)、市公共文化服(二)、市公共文化服务务体系体系现现状状 市致力于整个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政 策措施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 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显著改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文化消费方式发生了深 刻变化。但原市图书馆仅 1500 平方米,已经极不适应市发展规 模和信息化社会需要。 (三)基(三)基础设础设施完善施完善 按照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总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 布局和建设市政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档次,美化城市形 象。 1、电力设施 新建彰明220kv变电站,同时在保留现太白110kv变电站的基础 上,新建河西、青莲二个110kv变电站,将中坝35kv变电站升压为 110kv,对现三合110kv变电站进行扩容,并保留厂矿企业自备110kv 和220kv变电站。逐步取消城区35kv电压等级,由110kv变电站直接 通过10kv线路向城区供电。城区电压等级为 220kv、110kv、380/220v,减少电压层次,优化供电网络结构。城市供 电负荷2010年达到45万kw,2020年达到70万kw。 2、供水 江油城市供水水源以地面为主,辅之以地下水。为节约水资源,保 证供水质量,提高供水效益,必须逐渐减少自备水源供水量,关闭规模 小的自备水源,生活用水由城市供水管网统一供给。城区供水管网采用 环网供水,形成多个环网加枝状网的城市供水系统,城市供水分别由一 水厂、城北水厂、二水厂、城南水厂按供水能力统一安排供水。 3、排污排水 旧城区通过改建逐步实现雨污分流制;新城区要高起点,一步到位, 形成雨污分流制。 雨水排放:西山女儿堰自岩咀头沿西山脚拦截汇水流入让水河;东 山利用六合堰干渠将东山汇水区的雨水截入涪江;城区昌明河以及雷 鸣堰、六合堰等农灌渠结合城市布局,改造整治为天然河道或雨水明渠; 城区雨水管道系统结合地形和天然河道及雨水明渠布置,就近排入天 然水体系。 污水排放:2010 年前,利用现 5 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对城市生活 污水进行集中处理,达标后排入涪江。2010 年后,逐步对工业污水进行 集中处理,实行达标排放;到 2020 年,城市规划区内的工业污水全部实 现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4、燃气 沿规划建成区外围布置一条环型高压输气管线,形成城市输气环 网。江电燃气机组气源主要由北二环线供气,城市生活用气和其它 工业用气主要由城东气田供气。城市供气能力 2010 年达到 236 万米 3/ 日,其中生活用气 15.5 万米 3/日,工业用气 220 万米3/日(江电燃气机 组用气 200 万米 3/日);2020 年达到 242 万米3/日,其中生活用气近 19 万米 3,工业用气 222 万米3/日(江电燃气机组用气 200 万米3/日)。 5、电信、邮政 按照建设“数字江油”、 “建成信息高速路”的目标要求,建成一个以 光纤传输、atm 交换为核心的宽带多媒体通信网。城区通信线路原则 上沿规划道路敷设,与电力线异侧布置一股,道路东、北侧布置,采用 埋地电缆。2010 年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 21 万门,2020 年电话交换机容 量达到 25 万门。 建成区内共设置 5 个邮政局(支局),其中邮政局设置在金轮干道 三段,除现有二个邮政支局外,在城西南及江东南新区各新设置一个邮 政支局,并按服务半径要求布置邮政所,形成局、支局、所三级邮政服 务体系。 6、绿地和开放空间 绿地指标:2010 年城市绿地面积达到 477.75 公顷,占城市建设面 积的 16%,人均拥有绿地面积 14.93 平方米。 公共绿地:结合自然山水环境,设置太白、西山、华丰、靛池四个市 级公园和三合、小河坝二个居住区公园,构成公共绿地主体。 环境绿地:根据环境绿地所处的位置及其生态作用的不同,分别建设自 然绿地、防护绿地、分割绿地和基础绿地。 城市风貌和景观:从体现整体效果出发,美化自然山水环境,保护 文物古迹,发掘和延续历史文化,塑造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协调的城 市风貌和文化精神。要特别突出表现城市的建筑特色和文化特色。 (四)交通条件(四)交通条件优优越越 尽管江油地处盆地西北周边,但宝成铁路和绵广高速公路、省道 万阿公路穿越境内,绵江快速通道使江油与融为一体,具有比较优越 的交通条件。正在规划的成绵峨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必将进一步优化江油 的发展环境。 (五)(五)资资源丰富源丰富 江油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石灰石、石英砂等矿产开 发潜力较大。江油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 “李白文化、红色文化、 道教文化、火药文化”等人文资源,境内不仅有窦团山、乾元山、李白故 居三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还有武都水库风景区以及老君山、观雾山、吴 家后山等众多旅游景点,开发前景广阔。 (六)市(六)市总总体体规规划概要划概要 1、城市定位 根据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在及的地位,结合江油被列入 科技城百万人口大城市核心层的实际情况,市的城市定位是: 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历史文化名城,重要的旅游发展区,联系 川西北山地经济区的重要中枢,成都经济区北部重要的现代化中等城 市。 2、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力争重返全省“十强”县(市),努力把市建成中国西部经济强市。 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提前 5 年,即到 2015 年实现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目标。 (2)具体目标 经济经济持持续续快速快速发发展,展,结结构更加构更加优优化。化。到2010年,在提高经济效 益和质量的基础上,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 12.4%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2650元;到2020年,全市gdp达到605亿 元,年均增长10%。2010年,财政收入达到17.8亿元,年均增长18.9%;固 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221.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2.1亿 元,年均增长18.9%。 (注:gdp年均增长为可比增长) 社会事社会事业业全面全面发发展,社会更加和展,社会更加和谐谐。 。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人均 受教育年限2010年达到10年,2020年达到12年;城乡医疗卫生体系进一 步健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率2010年达到100%;社会保障体系不 断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参保率2010年达到95%,城镇职工医疗参保率达 到92%。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2010年达到45%,2020年达到55%。 人口适度人口适度发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展,人民生活水平进进一步提高。一步提高。到2010年,人口规 模控制在88.3万人以内,2020年控制在90.1万人以内;农村居民人均纯 收入2010年达到5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50元;城镇 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生生态环态环境持境持续续好好转转,生活,生活环环境明境明显显改善。到改善。到2010年,森林覆盖 率达到43.2%;城市绿地率达到3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70%(其中江油城区达到95%);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2010年达到 60%(其中江油城区达到90%)。 “十一五”期间江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指 标单位 2005 年 2010 年 年均增长 (%) 指标属 性 全市生产总值亿元 99.2520012.4预期性 财政收入亿元7.5417.818.9预期性 人均生产总值元1135422650 -预期性 城镇化率%37451.6导向性 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亿元 92.37221.3-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35.5482.118.9预期性 人均受教育年限年810-导向性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 率 %-100-约束性 总人口万人87.4 1 88.30.2约束性 城镇职工养老参保率%93950.4约束性 城镇职工医疗参保率%90920.4约束性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347950007导向性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 元846012250 8导向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4.54-预期性 森林覆盖率%4243.20.24导向性 城市绿地率%30351导向性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 理率 %50704约束性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30606约束性 2、产业布局 绵江经济带是以涪江为主轴,沿绵广高速、宝成铁路和绵江快速通 道,北起市武都镇,南至市城区,在地理空间上连接的涪江流域带 状经济区。 (1)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重点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调整产业区域和用 地指标,搭建发展平台,引导项目进入,优化产业结构;工业增加值年 均增长 18%。2011 年至 2020 年,年均增长 14%。 (2)空间布局 绵江经济带在我市境内涉及中心城区及涪江两岸 10 余个乡镇。 涪江以东,沿江油三合镇、彰明镇、龙凤镇至游仙公路建设新型工业走 廊;涪江以西,沿绵江快速通道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药材(附子) 和商贸、旅游、文化、服务等第三产业。 涪江以西规划建设江油至安县的快速通道;涪江以东改建江油至 游仙快速公路。在涪江东岸形成五条连接工业走廊的区间道路;在涪江 西岸形成五条连接绵江快速通道的区间道路。2006 年至 2020 年,从武 都至九岭,在涪江上新建 23 座大桥,使涪江东西两岸更紧密地联成 一体。 三、三、市市图书馆图书馆基本情况基本情况 市图书馆是财政全额拔款的事业单位。是保存、供阅图书资料; 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图书资料征集、借阅、维护、管理;图书馆学研 究;图书、期刊、资料编辑;知识培训与社会教育;电脑上网服务、数据 查询;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一个单位。荣获“国家二级图书馆”、 “省级图 书馆”、 “省文明图书馆”、 “省二级图书馆”等荣誉。 (一)历史沿革 江油是川西北工业和旅游重镇,市图书馆 1997 年与文化馆分 离,江油图书馆成为独立性事业单位,成为民众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场 所。党和政府历年重视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1979 年建立了江油县图 书馆,1988 年县改市后,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江油县图书馆升格为 市图书馆。1988 年在市文风街 30 号新建市图书馆 1500 平方米, 成为市本级唯一面向市民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建馆以来,市图书 馆积极主动开展服务,社会效果明显,先后被评为省文明图书馆,国 家二级图书馆。 (二)单位现状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标志之一,是党和政府为人民 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和场所。市图书馆是市属公益 性事业单位,是市政府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是市人民群众享受 党和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 图书馆位于市文风街 30 号,占地面积 3.8 亩,现有 1500 平方 米图书馆大楼,是市面向市民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市图书馆现有 固定资产 131.02 万,功能性有三个:书库、报库、办公区。服务窗口有 展览厅、少儿阅览室、图书外借室、期刊阅览室、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 室等,服务人口约 87 万余人。 (三)经营管理情况 市图书馆是党和政府举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它始建于 1979 年,其前身是三馆一所(文化馆、李白纪念馆、图书馆、文管所),1988 年升格为市图书馆。1988 年新馆大楼落成,可收藏图书 20 万册,同 时接待 150 名读者。 市图书馆现有馆藏文献 13.7 万册。年订购中文报刊近 300 种, 年新购图书 1000 余册。 市图书馆现开设有图书外借室、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少儿 阅览室、地方资料室等服务窗口,是市民信息咨询、科技查新、科技 成果登记、社会教育的重要读书学习场所,是为全市公众开放服务的文 献信息集散中心。 近年来,馆领导班子积极拓宽服务领域,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先后 成功组织开展了“市民读书活动”、 “演讲比赛”、 “送文化下乡”等大型社会 活动,在全市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受到了市委、市府领导和社会各界人 士的好评,为市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四、 “5.12”汶川大地震中心受汶川大地震中心受损损情况情况 “5.12”特大地震灾害,给市图书馆大楼主体建筑造成了严重破 坏。震后勘察表明,市图书馆计算机设备损失惨重,书库钢制书架大面 积扭曲倾斜,木制书架倒塌、折断。古藉线装书、地方文献和馆藏文献 损毁严重,大楼顶部仿古塔楼严重倾斜,成为危险建筑(已拆除)。根据 国家建设部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房屋局部出现危险点,鉴 定结论为 b 级房屋,轻微破坏。 五、五、项项目建目建设设的必要性的必要性 1、是维护社会稳定、 激励灾区人民的抗震自救的需要 市图书馆是江油城区唯一一座公益性的图书馆。图书馆重建是 灾区人民群众精神寄托的场所,民族文化的核心载体,人文关怀和心理 疏导、心理抚慰的服务网络,是构筑灾区和谐稳定、社会安定和青少年 健康成长的社会条件,本项目的修建,对于保障灾区人民群众基本文化 权益,丰富灾区人民文化生活,激励灾区人民的抗震自救的奋斗精神,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是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恢复重建的需要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市图书馆现有建筑 1500m2,已经极不适 应江油城市发展规模和信息化社会需要,经过 5.12 地震破坏,更使 市图书馆的服务功能遭受创伤,新建一座具有现代化的、服务功能齐全 的综合性市级公共图书馆,是市灾后重建、完善服务设施、进一步提 升市的科技含量和文化水平的需要。 3、是改善民众的精神生活条件的需要 本项目为市图书馆灾后重建项目,目的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上 升的精神文化需要。该项目实施后,基本可以满足该市民众的精神文化 需求,进一步改善了民众的精神生活条件,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的生活 目标。 4、可促进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江油是李白故里、省历史文化名城、省先进文化县、中国优 秀旅游城市和新兴的工业城市,也是 2006 年省首批“扩权强县”之一, 城市文化底蕴浓厚。而图书馆更是一个城市文化产业精华的浓缩, 市图书馆灾后重建项目的实施,对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 的推动作用。 5、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树立地方形象 新建成后的市图书馆将成为综合型、开放性、现代化、多功能的 公共图书馆,成为市重要的知识信息枢纽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 地,根据市城市的发展要求,逐步打造成西部地区一流的现代化的 县级公共图书馆。图书馆是城市文明建设的窗口,标志着物质文明、精 神文明和区域人口素质的高低。该项目建成后,能够更好的树立地方形 象。 综上所述,原市图书馆已严重不满足社会需要和行业标准, 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第 38 次)原则通过与江油工业学校合作建 设图书馆方案。 六、六、项项目建目建设设的可行性的可行性 1、符合灾后重建总体规划 市图书馆灾后重建项目已纳入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及省 文化旅游局汶川地震灾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恢复重建规划,因此,本项 目的建设是符合国家政策和投资方向。 2、基础条件有保证 市图书馆灾后重建项目由市图书馆与江油工业学校联合承办, 图书馆在江油工业学校原址上新建,项目位于市诗城路西段,给水、 排水、电力、电讯、供暖、道路等基础设施已恢复,具备本项目的建设条 件,水源、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条件均满足需要。 3、人力、技术有保证 仅地区能承担该项目,拥有具备资质的施工队伍多达上百家,有 一批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4、广大居民对项目建设热情高 建设市图书馆,是城市社会发展重要标志,是完善城市功能名片, 更是广大市民关心的热点,项目的实施,关系项目区群众的切身利益, 本项目的建设将彻底改善目前的公共文化设施状况,项目区群众对项 目的建设热情高,为本项目的实施带来积极的影响。 5、组织管理有保证 本项目的建设,市图书馆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项目建设领导 小组,以负责项目总体协调和计划安排,项目资金的落实,以及工程进 度、工程质量、资金安排和工程验收等的全面管理。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第三章第三章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 一、一、中国公共文化的形中国公共文化的形势势 社会状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经济体制由计 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发展,社 会各方面和人民群众对图书馆将会提出多方面的越来越高的要求。信 息在工农业生产中和人民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图书馆理应为经 济建设、科研、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提供新颖、正确、急需的文献资料, 使图书馆由知识的宝库变为知识喷泉。 二、未来二、未来预测预测 1、预测内容与方案 在市委和市政府各部门的努力下,市的公共文化体系计划正在 兴起,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文化素质也将 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抓紧抓好启动工作,奠定实施纲要的基础。为了保证全民文化素 质计划迅速而扎实地启动,并为今后顺利实施准备条件,今明两年要抓 住灾后重建的有利时机,作好以下工作: (1)、突出一个重点:抓住市的文化底蕴,发展公共文化事业。江 油是李白故里、省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文化底蕴深厚, 要形成“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取得全社会的理 解和支持,唤起人民群众对文化教育的热情。 (2)、加强软硬件及配套设施建设:图书馆是人民取得文化知识的 一个重要的途经,是人民群众精神寄托的物质场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 载体,加强图书馆的软硬件及配套设施建设,为社会安定和青少年健康 成长提供社会条件。 根据对设计年度服务人数和规模的预测,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 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本项目定量分析选用弹性系数法。预测程序见下 图: 2、分析预测 根据市“十一五”规划:江油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中坝镇全部、三 合镇14个村,太平镇8个村以及彰明镇部分村社。到2010年,城市人口 达到30万人,城区面积控制在30平方公里以内;2020年城市人口达到35 万人,城区面积控制在35平方公里以内;2050年城市人口达到50万人, 城区面积控制在50平方公里以内。 相关分析 建立模型 历史服务人数指标 未来需要达到的目标和条件 未来服务人数 未来的公共文化设施规模 第四章第四章 项项目目选选址与建址与建设设条件条件 一、一、项项目建目建设设地点地点 项目位于:市诗城路西段,属于迁址新建。诗城路西段位于 市涪江以西,南距市 41 公里,距成都市 170 公里。属亚热带湿润 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均气温 16。 根据市上规划,由市图书馆与江油工业学校合建市中心图书 馆工程,该项目建设用地属于江油工业学校已有用地。根据省人民 政府办公厅关于发展技师学院的意见,江油工业学校将发展为万人中 职集团的重点职业学校。市图书馆以江油工业学校为依托,选址 市诗城路西段,符合市图书馆建设规模和发展要求。 二、地理位置二、地理位置 项目位于市诗城路西段,基地地面比较平整,整体环境良好。 三、工程材料供三、工程材料供应应条件条件 工程位于市诗城路西段,道路交通网络健全,完全能满足施工 用建材的运输要求。 该项目所需工程材料主要是河砂、卵石、料石及水泥钢材。河砂、 卵石由附近涪江河滩砂石场供应; 水泥由本地水泥厂供应,钢材由外地供应,工程物资有可靠保证。 四、供水、供四、供水、供电电条件条件 项目的水供应由自来水厂提供,日供水能力完全能满足项目工程 施工用水。 施工现场附近有专门的动力线路,项目施工用电有可靠保障。 五、气象条件五、气象条件 勘查区属盆地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据江 油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气温 16.3;多年平均降水量 960.4,最大日 降水量 186,降水时间多集中于 79 三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 75.5%,风向以北东向为主,最大风速 15.7m/s,平均风速 1.1m/s;年平 均相对湿度 79%。 六、工程地六、工程地质质与水文地与水文地质质条件条件 1.地貌概况 根据地勘资料:勘探场地位于涪江右岸一级阶地后缘,地形平坦、 开阔,沿南北方向东侧、南侧略低于西侧、北侧,高程在 533.769534.8 米间。 2.地质构造地层特征 场地地层属第四系全新统,成因类型为河流冲积层。岩性具二元结 构。上部为亚粘土、亚砂土、粉砂、夹少许碎石块,粉砂呈透镜体分布。 该层东南侧薄,而西北侧偏厚,最薄者 zk18 孔,为 1.30 米,最厚者 zk23 孔,为 4.3 米。下部为砂砾卵石层,砾卵石成分多为石英岩、石英 砂岩及燧石等硬质岩石。磨园度为圆状、次圆状。大者一般在 1015cm。卵石含量占 3545%,孔隙中赋存较丰富的地下水。 3.地下水 地下水类型属松散岩夹孔隙潜水。地下水主要储存于第四系砂砾 卵石孔隙之中。初见水位为 0.651.09 米,水位埋藏较浅,为 0.451.0 米。地下水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径流畅通,富水性良好,具 弱承压性。如场区供水井经抽水试验,降深 2.09 米,涌水量为 8.048 升/ 秒。稳定时间为 24 小时 30 分,静止水位为 0.45 米。地下水物理性质为 无色、无味、无嗅、透明、水温 18。水质类型为重碳酸钙-镁型水。ph 值 6.8,矿化度 423.1 毫克/升,游离 co2为 22.9 毫克/升。 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按地下水的侵蚀性指标计算如下: (1)、分解性侵蚀:侵蚀指数 phs-0.19-1.19,phphs,为无分解性 侵蚀。 由于 ph 值6.4,因此也无酸性侵蚀。 碳酸性侵蚀指数为游离 co2,场区地下水游离 co2含量为 22.9 毫 克/升,小于计算值,因此也无碳酸性侵蚀。 (2)、结晶性侵蚀:分析结果 so4 为 25.4 毫克/升,小于 250 毫克/升, 为无结晶性侵蚀。 (3)、分解结晶性侵蚀:分析结果侵蚀指数 me 为 423.1 毫克/升,无 分解结晶性侵蚀。 4.土体主要工程地质特征 亚粘土,褐黄色,含云母和氧化铁,少许腐植质,可状态。中密,湿- 很湿,下部受地下水影响呈流塑状态。 亚砂土,灰褐色,黄褐色,厚 0.21.52m,密-中密,湿-饱和状态。 粉砂土,青灰呈透镜体,结构疏松、质地软、饱和,分布不均,厚薄 不一,西侧最厚 zk23 孔,厚度为 2.05m,薄者为东侧、北侧, zk14、16、31、34 孔及 38 孔,厚度为 0.10.2m,即中部厚,南北侧稍 薄。 砂砾卵石层、砂卵石成分为石英岩、石英砂岩、脉石英及变质岩等, 磨圆度为圆状和次圆状,处于地下水位之下,中密密实。 5.持力层优选 亚粘土层一般在地下水位以上,允许承载力 1012 吨/平方米,易 开挖。如在枯水其施工水位下降,可避免地下水不良影响,经济较合理。 砂砾卵石层,均在地下水位以下,地质结构单一、密实,触探试验允许 承载力大且比较均匀,一般在 3060 吨/平方米之间。但开挖深度大。 粉砂层饱水,不稳固,不易做持力层。 6.建议 (1)、亚粘土、亚砂土层,允许承载力 1020 吨/平方米。下部有不 稳固的粉砂层,如果基础放在亚粘土层内,则要进行加固处理。 (2)、砂砾卵石层较厚,分布均匀,强度较高,允许承载力一般为 3060 吨/平方米,可作为建筑物的持力层。由于地下水位埋深浅,砾 卵石层埋深较大,基坑开挖困难。 (3)、基于上述条件,建议采用灌注桩基,桩基深度自地表到贯入砂 砾卵石层 0.5 米左右为宜。 七、市七、市规规划与区域划与区域规规划条件划条件 本项目符合市总体规划和汶川地震灾后公共文化设施恢复重 建规划要求。 八、支持条件八、支持条件 项目建设规模、使用功能和各项技术指标均依据公共图书馆建设 标准(建标 108-2008)、 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 图书馆建筑设计 规范(gbj38-99)的相关文件。项目从土地利用、设计、建筑施工和配 套设施完善,都严格执行土地法、 环境保护法、 建筑法和能源节 约法等国家及有关部、委颁布的法律、法规,不会有违反停止实施项 目建设法规的可能。 综上所述,该项目拟建场地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环境相对安静、 符合安全和卫生及环保标准。同时该地具备良好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 质条件,市政配套设施条件良好,且符合市的总体规划,所以本项目 选址满足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 108-2008 的要求。 第五章第五章 地地质质灾害灾害评评估估 一、一、抗震抗震设设防烈度防烈度 按照全国地震区划图编制委员会编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 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 2008 年 6 月 11 日批准发布并实施的 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甘肃陕西部分 地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的划分,5.12 地震后,江油地区抗 震设防烈度按 7 度计算。 二、地二、地质质灾害灾害评评价价 依据“512”汶川地震之后,于 2008 年 6 月 11 日由国家标准化管 理委员会批准发布的 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100 万)国家标准第 1 号修改单、2008 年 8 月 1 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 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发布的第 71 号公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 ,以及“省汶川地震灾区(市)各乡镇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地震 动参数一览表”的规定,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值 0.15g,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40s。 拟建场地地形较平坦,地质情况清楚。本区虽属于地震波及区,但 远离龙门山大断裂,地貌单一,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第六章第六章 建建设规设规模及建模及建设设内容内容 一、一、项项目目设计设计的指的指导导思想和原思想和原则则 1、全民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执行市委、市府关于全市公共文 化系统灾后重建的指示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2、将灾后图书馆重建和江油工业学校结合在一起,建设一所有可 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型中心图书馆。 3、参考其他县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经验,以及图书馆未来发展和 图书馆的特殊性,因地制宜进行针对性的规划设计,并符合市整体 发展规划的要求。 4、在用地较为紧张的场地内,力求规划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空 间丰富、经济适用的有特色的图书馆,从功能、空间上考虑人与物的和 谐。 5、充分体现图书馆的特点,并结合当地的环境和传统风格,在建 筑的文化理念上体现时代与传统的有机结合,体现可持续发展并符合 生态节能建筑的要求,打造既现代又有一定地方特色的新颖建筑群体。 6、结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的精神,在满足使用功能 的前提下,同时考虑建设的经济性,节约有限的重建资金,力求使建设 资金效益最大化。 二、建二、建设设内容与内容与规规模模 新建图书馆一座,建筑面积 5500,包括藏书、借阅、咨询服务、 公共活动与辅助服务、业务、行政办公、技术设备、后勤保障用房。 三、依据国家三、依据国家标标准准应应达到的用房指达到的用房指标标 1.根据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 108-2008 的第十一条按服务人 口分类,市图书馆服务人口在 3040 万人之间,所以本项目属于中 型图书馆。 2.根据市城区服务人口数量,本项目拟建 5500,满足建筑面 积 45007500的要求,符合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 108-2008 的 规定。 第七章第七章 项项目建目建设设方案方案 一、建筑一、建筑设计设计 (一)(一)设计设计采用的主要采用的主要规规范及范及标标准准 1.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t500012001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3.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 gbj3899 4.总图制图标准 gbt501032001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 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002 年版 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 (二)(二)项项目建目建设设目目标标 1、设施健全、布局合理 完善和加强图书馆内部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考虑各类读者、各层 次读者的需要,让群众能充分享受到党和政府创造和提供的文化权益 服务。 2、资源丰富、特色分明 实现市区常住人口人均拥有藏书 1 册以上的指标,即图书馆 总藏书达到 30 万册以上。基本建成配置合理、优势互补、具有规模效 应特色鲜明的地区性文献资源体系,以满足江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 要。 3、联合发展,模式多样 创新图书馆发展模式,建立现代图书馆体系,与市、省和国家图 书馆互联互通,共享资源互补的纵横交错的图书文献和信息服务网络。 通过联合发展之路,使图书馆群体为城市配套服务的效能大大提高。 (三)、(三)、总总体布局体布局 该建筑位于江油工业校校园主轴线的前端西侧,紧临市诗城路 西段,与培训中心相邻,设有相应的进出车辆停车位,避免了车辆进出 校区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该建筑与教学区有直接而短捷的联 系路线,可以通过地面、空中连廊等通道紧密联系,方便学生的学习活 动。建筑面积为 5500 平方米,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造型上 除反映图书馆特有的建筑气质外,更多的考虑其处在空间序列前列的 主导地位和与工业学校行政办公建筑的协调性、统一性,使其与行政 办公建筑共同构成校园空间的序列起始,形成虚的“大门”感。 (四)、功能分区(四)、功能分区 新建图书馆大楼,设藏书区、借阅区、咨询服务区、行政办公区、 技术装备区、后勤保障区均严格按照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中公共图 书馆各类用房使用面积比例确定。本项目各区域面积详见下表: 各类用房使用面积表 序号用房类别比例(%)本项目面积(m2) 1 藏书区 2 借阅区 556030253300 3 咨询服务区 53275165 4 公共活动与辅助服务 区 1513825715 5 业务区 109550495 6 行政办公区 5275 7 技术装备区 4220 8后勤保障区6330 (五)、建筑装(五)、建筑装饰饰 本规划主体建筑拟采用砖红色为主色调,以灰白色为辅助色,形 成对比,穿插色彩鲜明的构架、飘板、小品,形成整洁、宁静、清新而又 不失生气的整体格调。 二、二、结结构部分构部分 建筑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8 度抗震设防烈度,满足国家 的相关要求。 (一)、(一)、结结构构设计设计采用的主要采用的主要标标准准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8 版)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