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_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克_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克_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克_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数学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一、 课前预习,初步了解所学内容。二、搜集自己喜欢的食品及饮料的包装袋。三、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 教学课题教养方面: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育方面:1, 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及互相合作学习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2, 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发展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三、 教材分析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动物趣闻”教材24页,克、千克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怀着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四、 教学方法“克与千克”是学生第一次认识质量单位,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克与千克单位,但对于学生来说,在脑子里并没有形成1克和1千克的概念。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联系生活实际,无论是课前情境导入,还是课堂中的实践操作,课后的练习设计,都以生活实际为基础。一、从课前实践调查入手,初步认识克与千克。在课前,我就布置了要求学生到超市商场调查有关物品的质量因此,在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直接进行汇报:一管牙膏是30克,蛋卷是7 5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一袋牛肉干是50克,一袋盐是500克,一瓶牛奶的重量是250克、一包方便面的重量是100克学生的回答有声有色,说明大家在课前都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对克与千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二、在动手操作中,形成质量概念。在克的认识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通过“称、掂、找、说”四个层次,让学生认知克是用来称量比较轻的物体的重量单位,通过用天平称出1克,再用手掂一掂以及让学生举出身边的例子来加深对克的感受,明确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三、通过各种练习,强化认识克与千克。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差不多都形成了克与千克的重量概念。 五、 教学过程说明如何导入该课程,主要教学点的设计,知识拓展等。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动物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几个有关动物的小知识.谁知道世界上最小的鸟是什么鸟? 学生: 蜂鸟,像蜜蜂一样大。 师:你知道吗?蜂鸟刚孵出来时还不到一克呢! 板书:1克 师:你喜欢小狗吗?谁知道世界上最小的狗有多重吗? 学生回答问题。 师:世界上最小的狗大约重一千克。 板书:1千克 师:你了解袋鼠吗?最大的袋鼠大约重40千克,最小的约重4克。 板书:40千克 4克 师: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重150吨,它的肾重一吨。 板书:150吨 1吨 师:老师还调查收集了一些同样的数据:一盒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45克,小明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茶叶450克,一袋大米是10千克。(ppt出示)师:你有什么发现吗?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表示物品有多重时,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除了克和千克,你还知道那些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公斤、斤、两)斤、两是我们国家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所以大家要学好它。克通常用字母g表示,千克用字母kg表示。(板书g kg)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表示物体质量轻重的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究1感知、认识“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2分硬币请同学们拿1枚放在手上,掂一掂,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师:这种轻轻的,像没有感觉的一个2分硬币大约重1克。你能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吗? (生举例) 生:一颗扣子。 生:一个爆米花。 生:一根吸管。 生:一颗豆子。 师:有没有同学提出异议? 生:我不认为,因为一颗豆子比一枚2分硬币轻一些。 师:那你认为是几颗呢? 生:我估计是4颗。 师:是4颗黄豆?还是4颗绿豆? 同学们纷纷说:应该是4颗绿豆。评析:通过学生充分的掂量、感知,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一些事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1克很轻很轻的质量意识,通过学生充分比较、衡量到底有几个绿豆重1克?从而让1克的质量概念逐渐清晰、深刻。 2感知并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质量观念。 师:同学们举例说出了这么多重约l克的物体。大家再来掂一掂硬币。请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币,闭着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15枚,大约重15克再闭着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20枚。大约重20克,再闭着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学生掂量并感受)师:我们桌子上还有一些物品(小包装标识为10100克左右的袋装或盒装物品),你们从中任选一样,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后再看标识是多重。(同学们纷纷掂量、猜测,然后又迫不及待地揭开胶布。很自信的给自己的小组插上了一面红旗。)评析:通过趣味性的掂量、猜测活动,巩固学生对较轻质量的认识,为学生估计生活中的物品的质量做了知识的储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学的主动,积极性很高,充满喜悦之情。3、感知、认识“千克”师:现在桌面上有一袋洗衣服重1千克,大家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l千克有多重。生:不轻也不重。生:有点重。师:请你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生举例)生:家里用的大手电简。生:两袋白糖。生:一块红砖。师:老师这有几袋物品(1千克的铁块1千克的锯末,1千克的苹果),请你们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各小组活动)师:请大家汇报各小组估计的结果。(有大约2千克重的,1千克500克重的3千克重的,1千克重的)、 师:实际上发给大家的物品都重1千克。(教室内传出了“耶”!)然后,老师拿出1袋锯末,1袋铁块从这两袋重1千克的物品中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纷纷说:锯末看起来多一些,铁块看起来少一些。 。 师: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也就是他们体积不同:但是他们都重l千克。 评析:学生通过掂量亲身体验1千克重的洗衣粉的质量先形成1千克的质量表象又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举例1千克重的物体然后,再来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质量相同但体积不同的物体的质量充分的体验、感悟形成了1千克的质量观念。 4、认识“克与千克”的关系 ( 1)建立1000克=1千克的等量关系。 师:老师这里有两袋盐,每袋重500克,两袋一共有多重? 生:1000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计算的:500克+500克=1000克。 生答后,板书:1000克。 生:我们把两袋盐放在电子秤上称,屏幕上显示的是1kg。 师:1kg就表示1千克,板书:1千克。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1000克与1千克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因为它们都表示的是这两袋盐的质量所以1000克和1千克是相等的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1000克=1千克。 2形成1千克里面有1000个1克的观念。 师:现在樱桃与菠萝正在争吵,请同学们来评评理。(多媒体播放课件:一个樱桃重1克。一个菠萝重1千克,樱桃与菠萝争吵:1000个樱桃冲着菠萝说:“我们个多,我们比你重”;1千克的菠萝冲着樱桃说:“我个大,我比你们重”。) 师:你们说一说1000个樱桃和一个菠萝到底谁重? 同学们七嘴八舌,有的说是菠萝重,有的说是樱桃重还有的说是一样重。 师:我们来称一称。继续播放课件:1000个樱桃上到天平的左盘1个菠萝跳到天平的右盘,来回几次摇晃后到达平衡。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000个樱桃和一个菠萝一样重。(1000个1克和1千克相等)评析:通过计算和称量两袋食盐的质量。同学们很容易得出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1千克=1000克;又通过评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对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认识更加深刻,清晰而又牢固地建立了 1千克里面有1000个1克的观念。 五、认识各种秤并会用秤称 1认识一些常用的秤。 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你见过哪几种秤?说给大家听一听。(ppt出示各种秤) 2学会用秤称物品(练习读取盘秤上的数值)。请你称一称你从家里带来的物品,看有多重?出示盘秤。(介绍用法)请各小组互相合作。 3培养估测意识。 (1)先称1千克的苹果数一数有几个,再 估出3千克的苹果,称一称,看估得准不准。 (2)分小组估一估大家带来的物品有多重再选合适的称一称,看谁估得准。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六、 教学反思该教案是否已经用于实际教学;如果已经用于实际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有哪些环节可以继续改进;如果还没有用于教学,原因是什么,计划什么时间用于实际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依据新课标提出的两个基本理念,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一、用活教材,诱发学习的动机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生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学数学建立了充足的信心。二、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称一称2分硬币、数学书、1千克重的食盐、书包等,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三、拓宽学生体验的自由空间在本节课中,学生称了2分硬币,又称了数学书、文具盒等不足1千克重的物品,接着又分小组称了称超过1千克重的物品。在小组活动中,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同学换物品,有的同学看指针,活生生的一幅“购物场面”得到了再现。更可喜的是,在交流知识的过程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同学们体会到同是1千克重的物品,有的体积大,有的体积小,从而拓宽了学生体验的空间。反思本节课教学,还有一些不足之处:1、在小组活动时,课堂秩序有些混乱,教师应及时调控课堂。2、教学语言还需精简锤炼。3、学生对“比1千克多的物体”体验还不够,应多举例,多让学生体验,比如可以通过抱抱自己的同桌等活动强化感知。七、 教师个人介绍省份:山东省 学校:青州市团结小学 姓名: 杨雪萍职称: 二级教师 电话: 3263001 电子邮件:296528407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州市团结小学请提供100字左右个人介绍,个人介绍将会同案例在百度教育频道进行展示。从1997年7月参加工作至今已16年,回顾这16年来的工作和学习,本人受益良多。“学高为师,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