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题参考答案 一. 照相机镜头 L 前 2.28m 处的物体被清晰地成像 在镜头后面 12.0cm 处的照相胶片P 上,两面平行的玻璃平 板插入镜头与胶片之间,与光轴垂直,位置如图 35-3 所 示设照相机镜头可看作一个简单薄凸透镜,光线为近轴 光线。 1. 求插入玻璃板后,像的新位置 2如果保持镜头、玻璃板、胶片三者间距离不变, 若要求物体仍然清晰地成像于胶片上,则物体应放在何处? 解法 1 1. 折射率为 n,厚度为 d 的两面平行的玻璃板,对于会聚在像点 P的傍轴光束的折射 作用可如下求出:如图 35-4,取任一指向 P点的傍轴 光线 CP ,此光线经平行玻璃板折射的光路为 CDEP” , 在平板第一面的入射角 i 与折射角均为小角度,反向 延长交 D 点处的法线于 F,容易看出,P E 为平行四边形,则PPDE ibbDFPPtan/tan/ 平行板厚度 d 为得 tan/bd )tan/tan1 (idPP 因为 i 与都很小,所以 nii/1sin/sintan/tan 故得 ) 1 1 ( n dPP 以上结果对任何会聚于点的傍轴光线均成立,所以向轴上点会聚的傍轴光束经平 P P 行玻璃板折射后会聚于轴上在这种情形下,平行玻璃板的作用是使像点向远离平板方向 P 移动距离,由题给数据得PP )(3 . 0)5 . 1/11 (9 . 0cmPP 故像成在镜头后面 12.0+0.312.3(cm)处 2设照相机镜头焦距为 f,不放玻璃板时有 1/228+1/2=1/f 可得 cmf 4 . 11 插入玻璃板时,若要像仍成在离镜头 12cm 处的胶片上,应改变物距使不放玻璃板时成 像在镜头后面处,即 )( 7 . 113 . 0 0 . 12cm 设这时物距为 u,则 得 4 .11/1 7 . 11/1/1umu45. 4 即:物体置于镜头前 4 .45m 时,插入玻璃平 板后,仍可在胶片上得到清晰的像 LP AB 80cm 120cm 0.90cm 图 35-3 A P P1 n0=1。0 n=1。5 图 35-5 i F E PP b d 图 35-4 C D 2 解法 2 1对于玻璃板第一面上的折射,其物距为 , 5 . 1, 0 . 1,9 . 8 0 nncmAP 根据公式 (见图 35-5), 01 /nnAPAP 可得 )(35.13)0 . 1/5 . 1)(9 . 8(/ 01 cmnnAPAP 对于玻璃板第二面上的折射,(见图 35-6) 其物距为 cmABAPBP45.12)( 11 又根据 nnBPBP/ 012 可得 )(3 . 8)45.12)(5 . 1/0 . 1()/( 102 cmBPnnBP 故像成在镜头后面的像距为 )( 3 . 123 . 89 . 01 . 3cm 比原像向后移动,即 )(3 . 012 3 . 12cm 2设照相机镜头焦距为 f,不插入玻璃板时, 得 f=11.4cm 12/1228/1/1f 要使放上玻璃板后,像还成在离镜头 12cm 处的胶片上,可采用光路可逆性原理从已知像 的位置,求此时物体应在的位置2 P 对于玻璃板第二面上的折射: 已知:像距 BP2 8cm,n1.50,n。1.0,设与之相应的物为 Pl,则可得 BPl(一 nn。)BP2一 12cm 对于玻璃板第一面上的折射: 已知:像距 AP112.9cm,n1.5,n。1.0,设与之相应的物为 P,则可得 10) /(APnnAP)(6 . 8 9 . 12)5 . 1/0 . 1(cm 对于凸透镜,像距为) ,则此时物距为 u,则有 cm(7 .111 . 36 . 8 4 .11/1 7 . 11/1/1ucmu45 . 4 即物体应放在照相机镜头前 4.45cm 处,才能在胶片上得到清晰的像。 二1964 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盏用海浪发电的航标灯,它的气室示意图如图 27-10 所示,利 用海浪上下起伏的力量,空气能被吸进来,压缩后再推入工作室,推动涡轮机带动发电机发 电,当海水下降时,阀门 S1关闭,S2打开,设每次吸入压强为 1.0105Pa,温度为 70C 的 BP1 P2 n0=1。0 n=1。5 图 35-6 3 空气 0.233m3(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当海水上升时,S2关闭,海水推动活塞绝热压缩空 气,空气压强达到 Pa 5 1032 时,阀门 S1才打 开、S1打开后,活塞 继续推动空气,直到气体全部被推入工作室为止,同时工作室的空气推 动涡轮机工作,设打开 S1后,活塞附近的压强近似保持不变,活塞的质 量及活塞与筒壁间的摩擦忽略不计,问海水每次上升时所作功是多少? 已知空气从压强为 p1,体积为 V1的状态绝热地改变到压强为 p2、体积为 V2的状态过程中,近似遵循关系式 p1/p2=(V2/V1)5/3理想气体温度升高 1K 时,内能改变为 3R/2(R=8.31j/molK)。 解:解:海水作功可分为两个阶段来讨论。 1 绝热压缩阶段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绝热过程中海水对气体所作功等于气体内能的增量,即 )( 2 3 121 TTRnUA 由于在绝热过程中,压强和体积的变化遵循关系式 3/5 1 2 2 1 V V p p 以及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nRTpV 得到 5/3 2 1 1 2 11 22 1 2 p p p p Vp Vp T T 所以 K p p TT56032)7273( 5/2 5/2 1 2 12 而 )(10)7273(31 . 8 /233. 0100 . 1/ 5 molRTpVn 可得 )(1049 . 3 )280560(31 . 8 )2/3(10 4 1 JA 2 根据题设把空气推入工作室时活塞附近压力不变,故222 VplSpA 其中 S 为活塞面积。 l为活塞由气体体积是 V2时之位置移到筒之上端的距离,而 5/3 2112 )/(ppVV 则 )(1066 . 4 1032/1233 . 0 32)/( 45 5/3 5/3 21122 JppVPA 所以海水作总功为 JAAA 4 21 1015 . 8 总 三如图 42-17(甲)所示,一质量为 0.10kg、电量为 810-4C 的带正电小球,从水平地面 上 A 点以与 x 轴正方向成 30 夹角的初速度 0抛出(0在 xOy 竖直平面内) 。当达到最 高点 B 时 (B 点恰好处在 Oy 轴上) ,在全空间立刻产生一个匀强电场 E,场强为 2.5103NC-1。方向平行于 xOy 平面,并与 x 轴负方向成 夹角。当带电小球再次通过 Oy 轴时,匀强电场立刻消失。试分析讨 论当角变化时(0180) ,带电小球自 B 点以后的运动情况,并 4 画出带电小球在各种情况下的运动轨迹简图(g=10ms-2)。 分析:分析:带电小球运动到最高点 B 以后,受到重力和电场力的作用,由于可在一定范围内 改变,所以其合力也在随而变,当合力为水平方向时(即 30 和 150 ) ,小球便 做直线运动;当合力有竖直方向分量时(即 30 和 150 ) ,小球做抛物线运动。考 虑在不同范围内,电场力的 x 分量有两种可能方向,以及电场力的 y 分量与重力在大小上 有 3 种情况,因此小球受力情况有 6 种可能,所以本题应对每种情况进行讨论。 解:解:带电小球到最高点 B 加入匀强电场后,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重力 mg,另一个是 电场力 qE。由于电场力在 x 方向和 y 方向的分量的大小与角有关,因此,带电小球自 B 点以后的运动可分以下 6 种情况: (1) 当 mgqEsin 时,即 30 ,带电小球只受到电场力在 x 负方向的分量 cosqE 的 作用,又由于小球在 B 点具有向 x 正方向的速度 acos 0 ,因此,带电小球的运动轨迹如 图 42-17(乙)(a)。 (2) 当 mgqEsin 时,即 0 30 ,带电小球受到 y 负方向力 sinqEmg 和 x 负 方向力 cosqE ,又由于小球 在 B 点具有 x 正方向速度 acos 0 ,这样小球自 B 点以后的运动随角变化(0 30 ) 有以下 3 种情况图 42-17(乙)(b)、42-17(乙)(c)、42-17(乙)(d)。 根据上面分析,我们可以在 0 30 范围内找到一个角 0 ,使得小球运动情况满足图 42-17(乙)(c)的情况,也就是小球从 B 点垂直下落所需时间 BO t 等于小球从 B 点水平往 返运动所需时间,即 .2 / 11 BBBOBBBO tttt 而 ).cos/(cos)/cos/(cos 000/ 1 qEammqEatBB.cos/40/3 00 mqEmggatBO/sin/2/sin2 0 22 0 .sin21/120/ 00 由以上三式可得 . 0 2sin6sin 00 2 根据题意可得 .452073arcsin 0 (3)当 mgqEsin 时,即 9030 ,带电小球受到 y 正方向力 和 x 负方向力 cosqE ,又由于小球在 B 点 5 具有 x 正方向速度 acos 0 ,因此,带电小球自 B 点以后的运动轨迹如图 42-17(丙)(a)。 (4)当 90 150 时,即 mgqEsin ,带电小球受到 y 正方向力 mgqEsin 和 x 正方向力 cosqE ,又由于小球在 B 点具有 x 正方向速度 cos 0 ,因此,带电小球自 B 点以后的运动轨迹如图 42-17(丙)(b)。 (5)当 150 时,即 mgqEsin ,带电小球只受到 x 正 方向的力 cosqE ,又 由于小球在 B 点具有 x 正方向速度 cos 0 ,因此,带电小球自 B 点以后的运动轨迹如图 42- 17(丁)(a)。 (6)当 150 180时,即 mgqEsin ,带电小球受 到 y 负方向力 sinqEmg 和 x 正方向力 cosqE ,又由于小球在 B 点具有 x 正方向速度 cos 0 ,因此,带电小球自 B 点以后的运动轨迹如图 42-17(丁)(b)。 四. 长方形风筝如图 11-292 所示。其宽度 a=40cm,长度 b=50cm, 质量 M=200g(其中包括以细绳吊挂的纸球“尾巴”的质量 M=20g,纸球可当作质点) ,AO、BO、CO 为三根绑绳, AO=BO,C 为底边中点,绑绳及放风筝的牵绳均不可伸缩,质量不 计。放风筝时,设地面风速为零,牵绳保持水平拉紧状态。且放风 筝者以速度持牵奔绳跑时,风筝单位面积所受的空气作用力垂直 于风筝表面。量值为 P=Kvsina,K=8Ns/m3,a 为风筝表面与水平 面的夹角。风筝表面为光滑平面,各处所受空气作用力近似认为相等,取 g=10m/s2,放飞场 地为足够大小的水平地面。试求: (1)放风筝者至少应以多大的速度持牵绳奔跑,风筝才能做水平飞行?这时风筝面与水平 面的夹角应为何值?假设通过调整绑绳长度可使风筝面与水平面成任意角度 a。 (2)若放风筝者持牵绳奔跑的速度 v=3m/s,调整绑绳 CO 的长度等于 b,为了使风筝能水 平稳定飞行,AO 与 BO 的长度应等于多少? 分析:(1)风筝做水平飞行的条件是:竖直方向受到的合力为零。 (2)计算绑绳 AO、BO 的长度难点在于满足平衡条件下的三维 几何关系的寻求。 解:(1)设人以速度 0 持牵绳奔跑时,风筝恰能平行于地面飞 行,此时牵绳平行于地面。设此时风筝表面与地面夹角为a。则 风力为 ,sin 0 aabKF .cossin 0 aaabKFy 风筝水平飞行的条件为(见图 11-293) .cossin 0 MgaaabK F x F y F 0 g M gMMg 图 11-293 A B C M O a 图 11-292 6 当 aacossin 取极大值时,可得 0 的极小值 . 2 /2sincossinaaa 所以,当 45 时 sincos 的极大值为 1/2。把 45 代入(1)式,得 0 的极小值 )cossin/( 0 KabMgsmsm/5 . 2/)5 . 05 . 04 . 08/(102 . 0 (2)重新调整绑绳长度后,放飞者使牵绳平行于地面以 v=3m/s 的速度奔跑,设此时风筝能 保持水平飞行,则 MgabKcossin 代入数值得 12/5)5 . 04 . 038/(102 . 0)/(cossinabKMg 83. 012/102sin,12/52/2sin 8 . 61, 2 . 28, 6 . 123 4 . 562 21 或 当 sm 3 时,风力的水平分量为 2 sinsinabKFFx 由力的平衡得牵绳张力为 2 sinabKT 分别代入21, 值,得 NNT07 . 1 2 . 28sin5 . 04 . 038 2 1 NNT73 . 3 8 . 61sin5 . 04 . 038 2 2 自 O 点至 AB 的中点 D,连接一紧绳 OD 替代 AO 和 BO,以风筝 纸面中心 O 为支点(如图 11-294 所示) ,则牵绳张力 T 和纸球所 产生的力矩分别为 2/cos,bgMMrTM MT 由力矩的平衡MT MM 得 TgbMr2/cos 分别代入 T1、1、T2、2值,得 cmcmr1 . 4)07 . 1 2/( 2 . 28cos501002 . 0 1 cmcmr63 . 0 )73 . 3 2/( 8 . 61cos501002 . 0 2 所以 cmcm b rr 9 . 15 2 . 28sin)2/50(1 . 4sin 2 111 cmcm b rr6 .22 8 . 61sin)2/50(63 . 0 sin 2 222 由图知 br/)sin( 分别代入 、r 及b值得 9 . 34,66 . 9 21 g M r r o o D C x 图 11-294 T 7 分别代入 1 x 、 2 x 值,根据 OCD 是等腰三角形得 cmcmx4 . 8)2/66 . 9 sin(502 1 cmcmx30)2/ 9 . 34sin(502 2 由 22 )2/(xBOAO 分别代入21,r r 值。可得 cmcmAO 7 . 21)2/40(4 . 8 22 或 cmcmAO36)2/40(30 22 讨论:由于风力 sinkvabF , 越大, 风筝获得的风力也越大,故上述两个答案中 取2 时, cmAO36 有利于风筝起飞。 五.图 49-74(a)为一个电路图(称做“电子张驰振荡器” ) 。图中 SC是恒流源(其电流不因负载的变化而变化) 。电流值恒为 I0K 为 电子开关,它的开、关动作由一个正弦讯号发生器 F 产生的电压 UF(t)=U1+U0sint 控制,这里 U1为常电压值,U0和 分别是正 弦讯号的幅度和圆频率,U0U1。UF只起控制 K 动作的作用,不对 电容 C 充放电。当 K 两端电压(即电容器两端电压)U(t)达到 UF(t)时,K 自动合上,使电容 C 放电,U(t)迅速下降,直到 U 降 到 Umin时,K 才自动断开,这里 Umin是小于 U1-U0的常电压值。 (1)分析电容器两端电压 U 随时间 t 的变化规律并在 U-t 图上画出 UF(t) 、Umin和 U 随 t 的变化曲线,可以不考虑 t=0 时是如何情况。U1 (2)若在一定的 I0、U1、U0、UF(t) 、Umin参数值下,U(t)每相邻两次达到 UF(t) 、 的时间间隔都相等,求每次 U(t)= UF(t) 、时,U(t)数值与各参数的关系。 分析:分析:本题的关键是找到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 U(t)。由于充电电流恒定,每 秒内两极板增加的电压是恒定不变的,所以 U(t)必定是线性函数,当电容器电压 U(t)等于讯 号发生器电压 )(tUF 时,电容器开始放电。显然,一般地每次开始放电时 U(t)的值是不同的; 但如果 U(t)每相邻两次达到 )(tUF 的时间间隔相等,那么开始放电时 U(t)的值是相等的,对 于一定的 U(t)的值,相应的时间有无数个解。只要找到这些解的相互关系的表达式,就能解 出 U(t)与各参数间的关系。 解解:(1) )(tUF 如图 49-74(b)中正弦曲线所示,min U 如图 中平行于 t 轴的直线所示。当min U U(t) )(tUF 时,K 是 断开的,SC以恒定电流 0 I 对 C 充电,每秒内极板上电量的 增加量为 0 I ,因而每秒内电压的增加量为 0 I /C,在 U-t 图上 t n t 1n t U 1 U min U 0 2U 图 49-74(b) C K C 0 I 图 49- 74(a) 8 为一斜率为 0 I /C 的直线。当 t=tn时,此直线与 )(tUF 相交,有 U(t)= )(tUF ,K 自动合上, 电容 C 通过 K 放电,U(t)在极短时间内降到min U ,若在计算中忽略开关与联线的电阻,可 以认为 U(t)由 )(tUF 回降到min U 的时间为无限短。U-t 图上这一段 U(t)为垂直 t 轴的直线。 当降到min U 时(这时用 U(t+0)= min U 表示) ,K 又断开,U(t)再次以不变斜率上升,从而电 容器两端的电压按锯齿波形变化,形成张驰振荡如图 49-74(b)所示。 (2)设 tn、tn+1、依次为 U(t)达到上阈值 )(tUF 的时刻, 0 n t 、 0 1n t 、为降到 min U 的时刻,当 1 0 nn ttt 时,由于 U(t)上升斜直线斜率恒为 0 I /C。有 U(t)= min U + 0 I ( n tt )/C 当 1 n tt 时,有 )sin()(/ )()( 101110min1 nnFnnn tUUtUCttIUtU (1) 因而得到 )sin( )( 1 0 0 0 min1 1 nnn t I CU I CUU tt (2) 当任意相邻两次达到 )(tUF 的时间间隔均相等,即对任一 n,有 121nnnn tttt 时由(2)式得到 )sin()sin( 1nn tt (3) 由(3)式,可得到 1(2 1 kktt nn 、2、3、) (4) 或 kktt nn (2 1 1、2、3、) (5) 由(4) 、 (5)式均可得到 ann UtUtU )()( 1 ( a U 为常量) ,但除了在 a U =1 U 的情况外, (5)式不合题意,这是由于由(5)式得到的 nn tt 1 与 12 nn tt 并不相等,所以(4)式 是等幅张驰振荡的一般解,因而我们得到 /2 1 ktt nn , k 1、2、3、 由(4)式可得 k C I kU C ttI UtUU nn na ( 2)( )( 0 min 10 min1 1、2、3、) (6) 显然,必须有 0101 UUUUU a ,所以对每个 k 值,有 1 个参数、 0 I 、C 的允许 范围,如果认为电容 C 值不变, 0 I 也不变,而选取正弦讯号的幅度 0 U 与圆频率构成参数 平面,产生“k 阶等幅张驰振荡“的范围可在 0 U 平面中标出,不同 k 值的范围是不同 的。 讨论讨论:等时间间隔振荡,必定是等幅张驰振荡,寻求等时间间隔这个条件,要联系图线,运 动三角函数知识,列出条件方程,并在多参数的情况下,对条件方程进行分析、筛选、概括, 独立地思考并完成这类题目,将极大地帮助学生培养、提高这方面的分析概括能力。 六. 如图 11-95 所示,在倾角为 的足够大的粗糙斜面上,有一质点,质量为 m,用 一弹性绳栓住,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斜面上 O点,弹性绳的形变与 弹性力服从胡克定律,绳原长为 L,劲度系数为 K,斜面与质点间 的静摩擦因数为 。试确定质点在斜面上可静止的区域并画出此区 m O 图 11-95 9 域边界的示意图。 分析:本题求解思路是: 1寻求绳子张紧时,静止的质点受到的力的封闭三角形中动点的轨迹。 2确定绳子张紧时质点可静止区域的边界曲线。 3讨论绳子松驰时,质点可静止区域的边界曲线。 解:若质点静止在斜面上任一点 M,它在斜面上的位置可用坐 标表示,如图 11-96 所示,在绳子伸长,即出现弹力时,M 质 , r 点在斜面上受三个力;弹力,方向总是指向点;重 )(LrKF O 力沿斜面的分量,方向总是向下,且大小不变;静摩 sin / PP 擦力。这三力一定构成一个闭合三 cos max PNfff 角形,若在图 11-96 中用分别表示 F、,则绳 OAOOOA,fP 及 / 子张紧时 M 点可静止区域的边界可由动点 A 的轨迹,即图中圆 I 来 间接表示,圆 I 即是以 O 为中心,以为半径的圆。当取 O f 为直角坐标原点,轴沿斜面向下时, x ,则有圆 I 的方程为, sin,cos / FfFPf yx 222 fff yx 即 2222222 coscossin)(2)(sinPPLrKLrKP 由 A 点轨迹(圆 I)求 M 点可静止区域边界的依据是 cc rMO)(LrKFAO c (1) 因而得到 (2) LKAOrc)/( 表示可静止区域边界到点距离,由此式可得到画出 c r O 可静止区域边界(以下称为“封闭曲线 II” )的作图法是:将各力取 1/K 倍,重作力三角形 后画出圆 I,此时(2)式变为 (3) LAOrc 因而沿延长 L 长度,即得点,描点即可画此封闭曲线 II。 A O c M (1)式实际也是曲线 II 的极坐标方程,若取为极点,方向为极轴,则()的 O xc M, c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9粤教版 高中美术 选择性必修2 中国书画 《第二单元 中国书法》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
- 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六校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合肥一模)数学试题
- 茶楼合伙协议书范本
- 北京统一租赁房屋租赁合同
- 童谣儿歌我来读活动
- 肾脏移植手术
- 山东省滨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箴言龙光桥学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无答案)
- 【初中地理】影响气候的因素课件-2024-2025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 电影机械行业相关投资计划提议
- 运维培训课件
- 慢性咳嗽中医护理宣教
- 伐檀课件教案
- 供应链中心组织架构
- 小学教育中的体验式学习方法
- 《机房技术培训》课件
- 装载机操作安全规程培训
- 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及防治
- Part1-2 Unit5 Ancient Civilization教案-【中职专用】高一英语精研课堂(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2)
- 学校宿舍家具采购投标方案技术标
- 足疗店应急处理预案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