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竞赛试题1答案_第1页
天气预报竞赛试题1答案_第2页
天气预报竞赛试题1答案_第3页
天气预报竞赛试题1答案_第4页
天气预报竞赛试题1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气天气预报竞赛试题预报竞赛试题 1 武武汉汉区域天气区域天气预报竞赛预报竞赛集集训训初初试试题试试题 (本(本试试卷共卷共 15 页页,勿,勿遗遗漏!)漏!) 姓名:姓名: 省份省份 考考试试日期:日期:2007 年年 12 月月 14 日日 题号题号一一二二三三四总总 分分 分数分数 说明:说明:1 1、本卷考试时间为、本卷考试时间为 105105 分钟,满分分钟,满分 100100 分。分。 2 2、本卷包括天气学原理与方法、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本卷包括天气学原理与方法、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 中国气象局天气预报业务技术规范、其他与天气预报业务相关知识。中国气象局天气预报业务技术规范、其他与天气预报业务相关知识。 3 3、本卷考试形式为笔试、闭卷考试。、本卷考试形式为笔试、闭卷考试。 4 4、答案一律写在试卷相应答题位置,答在其它地方无效。、答案一律写在试卷相应答题位置,答在其它地方无效。 填空填空题题( (51 道道题题, ,80 空,每空空,每空 0.5 分,共分,共 40 分)分) 1、 如果用涡度强度表征系统的强度,那么在脊线上涡度局地变化为负时, (脊发 展) 。 2、 地面冷高压的( 长轴方向 )可以指示冷空气向南爆发的势力。 3、 在高空图上,寒潮冷空气常表现为( 强大的冷温度槽 )或( 冷中心 ) 。 4、 产生冰雹的区域之一:中低层的低槽、切变线、低压中心等辐合系统与高空( 槽前散度场 )相迭置地区。 5、 太平洋副带高压区的低层往往有( 逆温层 )存在,这是由下沉运动造成的。 6、 层结稳定度是讨论与大气的温湿水平分布状态联系的( 垂直运动 )的发展 问题。 7、大气中的水平辐散辐合都是( 非地转风 )引起的。 2 8、槽线上和槽后有冷平流的槽,预报为( 发展的槽 ) 。 9、锋面附近所以产生大规模的垂直运运动,由于( 气流的辐合辐散 )和 ( 锋面抬升作用 )而引起的。 10、 我们把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平衡时的大气流场称为( 地转风 ) 。 11、 短波多半出现在比较平直的西风上,波的振幅比较小,移动的速度( 比较 快) 。 12、 作用于实际大气真实的力,一般称之为基本力或牛顿力,包括( 气压梯 度力、地心引力、摩擦力 )等。 13、 重力在赤道上最(小 ) ,随纬度增加而( 增大 ) 。 14、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可导出大气的( 运动 )方程,质量守恒可导出( 连续 )方程,而能量守恒则可导出( 热流量 )方程。 15、 大气的热量主要是来源于( 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 ) 。 16、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锋面坡度是随纬度增加而( 增大 ) ,而锋面两侧温差 越大则坡度( 越来越小 ) 。 17、 锋按伸展高度的不同,将锋分为:( 对流层风、地面锋、高空锋 ) 。 18、 温带气旋生命史一般分为 ( 波动阶段、成熟阶段、锢囚阶段、消亡阶段 )四个阶段。 19、 东亚地区的气旋主要发生在两个地区,它们分别位于( 25-35N ) 、 ( 45-55N ) 。 20、 冬季北半球西风带中有三个明显大槽,它们分别位于( 亚洲东岸、北美 东部、欧洲东部 ) 。 21、 影响大气运动的主要因子有 ( 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球表面不均匀、 地面摩擦 ) 。 22、 极地地区的对流层顶大约位于( 300 )hPa 高度上。 23、 江淮地区初霜冻期约在( 11 月中旬到 12 月初 ) ,终霜冻期约在( 3 月中下旬 ) 。 24、 东亚季风形成的基本因子( 太阳辐射的径向差异、海陆热力差异、青 藏高原与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 ) 。 25、 在天气图上,地转偏差可分解为三项来做判断:一项是变压风( 3 )用( 三小时变压 )判断;一项是横向地转偏差()( 8 . 9 2 1 t H f D p )用等压线/等高线的( 辐散、辐合 )判断;一项是纵向地转偏差( 02 1 n s V V f D n )用等压线/等高线的( 曲率 )判断。 0 2 2 1 s s s R V f D 26、 按地转风近似,高空槽气旋性弯曲的等高线/流线引起( 正涡度 ) 。 27、 行星涡度的方向与地球自转轴向一致,其大小为地球自转角速度的两倍,行 星涡度的垂直分量就是(地转参数 f ) 。 28、 寒潮天气系统主要有:( 极涡) 、极地高压、寒潮地面高压、和寒潮冷锋。 29、 Ze 的物理意义是( 所有粒子直径的 6 次方之和 ) 。 30、 雷达反射率 是单位体积中,所有降水粒子的(对雷达的后向散射截面之 和) 。 31、 雷达波在大气中传播时受到衰减的原因是( 电磁波散射 )和大气介质对电 磁波的吸收。 32、 在速度图上分析风向时,实际风向的矢量必须与从 PUP 显示屏中心到( 零等速线上某一点的连线 )垂直。 33、 在风向不变的多普勒速度图像中,零等速度线为一条( 直线 ) 。 34、 中- 尺度系统的雷达速度图中,沿同一雷达径向方向有两个最大径向速度 中心,若最大出流中心位于靠近雷达一侧,则该区域为径向( 辐合 )区 35、 风向随高度顺时针旋转,表示在雷达有效探测范围内为( 暖)平流。 36、 在斜 T-logP 图上,CAPE 对流有效位能正比于气块上升曲线和环境温度曲线 从( 自由对流高度 )至( 平衡高度 )所围成的区域的面积。 37、 风暴运动是( 平流 )和( 传播)的合成。 38、 出现超级单体风暴的有利环境条件为:一是( 大气不稳定层结 ) ,二是( 强的风垂直切变 ) ,三是(云体低层的环境风速较强) 。 39、 产生三体散射(TBBS)的冰雹回波,类似细长的钉子状从强回波区沿径向伸 展;它的( 径向速度 )很小, ( 谱宽 )很大。 40、 飑线上最有可能形成灾害性天气的部分可以通过低层的强发射率因子(梯度) 、中层的悬垂回波及( 回波顶 )位置从风暴核上方移到飑线(前沿上方)来识别。 4 41、 强对流天气包括(冰雹) 、 (雷雨大风) 、 (强降水) 、 (飑)等天气现象。 4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规定,气象事业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 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事业,气象工作应当把公益性气象服务放在(首位)。 43、 面雨量是描述某一特定(区域)或(流域)的平均降水情况。 44、 改革开放以来,气象现代化建设快速推进,初步建立了以天气、气候业务为 主体,由( ) 、信息网络、 ( ) 、 ( )四大功能和国 家、区域、省、地、县五级构成的业务技术体制,对气象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45、 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总体目标是:通过深化改革,力争在 3 到 5 年内,建立基 本满足国家需求、功能先进、结构优化的( )业务技术体制, 增强气象业务和服务能力,提升气象科技水平。 46、 完善预报预测体系技术路线是:围绕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以( )为基础,综合应用多种预报预测技术方法和监测资料,加强雷达、卫星等遥感应用 产品对多轨道业务的支持,充分发挥预报员作用,发展多轨道、 ( ) 、 ( )预报预测业务。 47、 公众气象服务要贯彻“( ) ”的服务理念,丰富公 众服务产品,提高精细化服务水平,确保及时准确发布。 48、 天气业务要建立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延长中期数值天气预报( ) ,增强( )预报、中期预报和专业气象预报能力,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水 平。 49、 决策气象服务要增强( ) 、主动性、及时性和准确性,完善和规范决 策服务产品,推进决策服务向直接提供决策建议转变。 50、 决策气象服务要把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气象灾害普查、 调查工作,编制各级( )规划,开展区域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强化重大气 象灾害全过程的灾前评估、灾中( )和灾后( )工作。 51、 厄尔尼诺(El Nino)现象是指发生在( 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水表 面大范围持续异常增暖的现象。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0 题题,每,每题题 0.5 分,共分,共5 分)分) 1、当地面锋面与中低层切变位置比较接近时,我们往往说上、下层系统的坡度 5 较大,它是( A )的。 A、有利于降水、有利于降水强强度增大度增大 B、不利于降水增度增大、不利于降水增度增大 2、根据相对涡度平流的散合项、曲率项可以判断大气中常见的槽发展,疏散槽 是( A) 。 A、加深、加深 B、填塞、填塞 C、无、无变变化化 3、降冰雹的条件之一是( A ) 。 A、低、低层层增温和高增温和高层层降温相降温相结结合;合; B、低、低层层降温和高降温和高层层增温相增温相结结合合 4、 温带气旋、锋面、切变线、低涡、台风、东风波等,它们属于( A) 。 A、天气尺度系、天气尺度系统统 B、中尺度系、中尺度系统统 5、 在 500 百帕图上,东亚的中纬度以南地区为(A)时,有利于切变生成。 A、 、纬纬向向环环流流 B、 、经经向向环环流流 6、 台风强度主要取决于( D ) 。 A、眼区的大小、眼区的大小 B、螺旋云、螺旋云带带的的长长度度 C、范、范围围的大小的大小 D、中心密度、中心密度实实云区的大小及云云区的大小及云顶顶亮度亮度 7、 台风是暖性低压,它的环流强度应随高度( A) 。 A 、减小非曲直、减小非曲直 B、增大、增大 8、 在暴雨的动力过程相似预报方法中,获得有暴雨和无暴雨的大气过程变化的共 同特征的方法是( D ) 。 A、 、 天气学分型、天气学分型、归类归类 B、 、统计统计学聚学聚类类分析分析 C 、以天气学方法分、以天气学方法分为为有暴雨和无暴雨两有暴雨和无暴雨两类类, ,对对两两类类各有关物理量各有关物理量场场分分别别求平均求平均 D、 、 将将样样本按本按实实况分况分为为有暴雨和无暴雨两有暴雨和无暴雨两类类, , 对对两两类类各有关物理量各有关物理量场场分分别别求平求平 均均 9、 MCC 形成在( A )环境中。 A、弱、弱强强迫大气迫大气 B、 、强强斜斜压压 C、 、强强垂直切垂直切变变 D、大气、大气锋锋生生 10、 高空急流附近风的垂直切变约为( B ) 。 A、 、5m/s/km B、 、510 m/s/km 6 C、 、1520 m/s/km D、 、2530 m/s/km 11、 绝对不稳定只和( A )有关。 A、温度、温度层结层结 B、湿度条件、湿度条件 12、 冷锋从进入我国到完全移出大陆平均需( A )天的时间。 A、 、 34 B、 、45 13、 中小尺度系统的的垂直运动的量级一般为( A ) 。 A、 、110 米米/秒秒 B、 、1015 米米/秒秒 C、 、15 米米/秒秒 14、 在水平温度梯度最大的区域上空的一定高度上,必然会出现与温度场相适应 的强风区,若强风区风速达到( C )m/s 以上,即称为“急流” 。 A、 、20 B、 、25 C、 、30 D、 、35 15、 一般认为云内 0层的高度在 600hPa 上下,-20高度在( B )等压面 高度附近或以下有利于冰雹的生成。 A 、 、300hPa B 、 、 400hPa C 、 、 500hPa D 、 、700 hPa 16、 低空急流多位于高空西风急流入口区的右侧或南亚高压东部脊线附近。这种 背景下,与低空急流相伴的强降水区位于低空急流的左侧,低空切变线的( B ) 。 A 、左、左侧侧 B、 、 右右侧侧 C、 、 附近附近 D 、中部、中部 17、 上干、下湿的对流不稳定气层在 T-lnP 图上温度层结曲线与露点曲线呈喇叭 状配置,有利于形成( B ) 。 A 、冰雹、冰雹 B、 、 雷暴大雷暴大风风 C 、暴雨、暴雨 D、 、龙龙卷卷风风 18、 由( B )表示的地转偏差,通常称为( ) 。 A: :变压变压、 、变压风变压风 B: :变压变压梯度、梯度、变压风变压风 C: :变压变压、梯度、梯度风风 D: :变压变压梯度、梯度梯度、梯度风风 19、 不计摩擦(粘性)项的地转偏差方程是,则下面正确 dt d f D g V kV 1 V 式子是:( C ) 。 A: : B: : C: : D: : x fDdtdu/ x fDdtdu/ y fDdtdu/ y fDdtdu/ 20、 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的内力,是因为作气旋式旋转而具有向( C ) 7 方向的内力,和作上升运动而具有向( )方向的内力。 ( ) A:西、北:西、北 B:西、西北:西、西北 C:北、西:北、西 D:北、西北:北、西北 21、 粗糙的下垫面摩擦作用使风力减小,并使风向偏离等压线而指向( A ) 。在摩擦层中,因摩擦随高度减小,所以风向作( )转变,而风速随高度 增加。 A:低:低压压一一侧侧、 、顺时针顺时针 B:低:低压压一一侧侧、反、反时针时针 C:高:高压压一一侧侧、 、顺时针顺时针 D:高:高压压一一侧侧、反、反时针时针 22、 按照纬向对称的经圈环流模式,哈得来环流的上升支的位置具有季节性位移, 北半球夏季位于( C )附近,冬季位于( )附近。 ( ) A: :5S, ,10N; ; B: :5N, ,10S; ; :10N, ,5S; ; D: :10S, ,5N。 。 23、 雷达探测脉冲在大气中传播,遇到降水粒子产生雷达回波是( D ) 。 A、粒子、粒子对电对电磁波的反射磁波的反射 B、粒子、粒子对电对电磁波的折射磁波的折射 C、粒子、粒子对电对电磁波的散射磁波的散射 D、粒子、粒子对电对电磁波的后向散射磁波的后向散射 24、 人们把雷达观测到早上所出现的超折射回波,作为一种预算午后可能产生强 雷雷暴的指标是因为( D ) 。 A、低空有大量水汽、低空有大量水汽 B、低空有冷空气、低空有冷空气 C、低空有、低空有风风切切变变 D、低空有暖干盖、低空有暖干盖 25、 雷达监测定位仪(闪电定位仪)是指利用闪电回击辐射的声、光、 ( B ) 特性来遥测电回击放电参数的一种自动化探测设备。 A、速度、速度 B、 、电电磁磁场场 C、能量、能量 D、 、强强度度 26、 雷达气象方程说明回波功率与距离的( C )次方成反比。 A、四、四 B、三、三 C、二、二 D、一、一 27、 使用 PPI 上的雷达资料时,不同 R 处回波( B ) 。 A. 处处于相同的高度上于相同的高度上 B.处处于不同的高度上于不同的高度上 C. 处处于相近的高度上于相近的高度上 D.不必考不必考虑虑其它因素其它因素 28、 大气中出现超折射时,电磁波传播路径( D ) 。 8 A. 是直是直线线 B. 与地球曲率相同与地球曲率相同 C. 微微向上弯曲微微向上弯曲 D. 微微向下弯曲微微向下弯曲 29、 在雷莱散射时,散射截面 Qs 比后向散射截面 ( B ) 。 A. 大大 B. 小小 C. 相等相等 D. 不好比不好比较较 30、 质点在电磁波作用下产生散射时,散射能量在空间的分布是( B ) 。 A. 均匀的均匀的 B. 不均匀的不均匀的 C. 仅仅前后向不同前后向不同 D. 不好比不好比较较 31、 通常,冰雹云的雷达回波比一般积雨云强,是由于冰雹云比积雨云的( A ) 。 A. 云中粒子的尺度大云中粒子的尺度大 B. 对对流流强强 C. 水平尺度大水平尺度大 D. 垂直尺度高垂直尺度高 32、 雷达定量测量降水的误差主要是因为( C ) 。 A. 雷达雷达难难于精确于精确测测量参数量参数 B. 计计算方法精度低算方法精度低 C. z-I 关系不关系不稳稳定定 D. 单单部雷达探部雷达探测测范范围围有限有限 33、 强度不变的同一积雨云从雷达站的 315方向 200kM 处向东南方向移动,在 雷达上看起来积雨云回波的强度愈来愈强,这是因为( D ) 。 A. 积积雨云高度愈来愈高雨云高度愈来愈高 B. 积积雨云尺度愈来愈大雨云尺度愈来愈大 C. 大气的衰减愈来愈小大气的衰减愈来愈小 D. 距离衰减愈来愈小距离衰减愈来愈小 34、 通常,超折射回波的本质是( B ) 。 A. 降水回波降水回波 B. 地物回波地物回波 C. 鸟鸟的回波的回波 D. 其它气象回波其它气象回波 35、 在 PPI 上,典型的超级单体几乎都有( B ) 。 A. 强对强对流回波流回波 B. 钩钩状回波状回波 C. 指状回波指状回波 D. “V”形缺口形缺口 36、 梅雨锋暴雨回波中,在 RHI 上,强回波位于 O等温线的( C ) 。 A. 上下上下 B. 上部上部 C. 下部下部 D. 大部分在下部大部分在下部 37、在多普勒速度图上,某一点所谓零速度是指该点处的实际风向( A ) 。 A. 垂直于垂直于该该点的径向点的径向 B. 平行于平行于该该点的径向点的径向 C. 与与该该点的径向成点的径向成 45 交角交角 D. 与与该该点的径向成点的径向成 135交角交角 19. 圆形的中气旋流场,在多普勒速度图上表示为有( D ) 。 9 A. 一个一个风风速极大速极大值值 B. 强强大的正大的正风风速区速区 C. 强强大的大的负风负风速区速区 D. 一一对对对对称的正称的正负负速度中心速度中心 38、 雷达探测脉冲在大气中传播,遇到降水粒子产生雷达回波是( D ) 。 A. 粒子粒子对电对电磁波的反射磁波的反射 B. 粒子粒子对电对电磁波的折射磁波的折射 C. 粒子粒子对电对电磁波的散射磁波的散射 D. 粒子粒子对电对电磁波的后向散射。磁波的后向散射。 39、 大水滴的后向散射截面总比小水滴的后向散射截面( D ) 。 A. 大大 B. 小小 C. 稍大稍大 D. 大很多。大很多。 40、 大冰雹的后向散射截面随着降落过程其表面开始融化而( A ) 。 A. 增大增大 B. 减小减小 C. 不不变变 D. 大减大减 41、 假设单位体积中有 90 粒直径为 1mm 的降水粒子,6 粒直径为 2mm 的降水粒子, 3 粒直径为 3mm 的降水粒子和 1 粒直径为 4mm 的降水粒子,它们对反射因子的贡献是( B ) 。 、1mm2mm3mm4mm 、1mm2mm3mm4mm 、2mm3mm4mm1mm 、3mm4mm2mm1mm 42、 以低仰角探测到在雷达站西北方位 300 公里处有一块 3035dbZ 回波区,可 是当时雷达站及其周围地面观测均无降水(雷达站天线高度为 200 米,以 0仰角探测), 这块回波可能是( C ) 。 A. 地物回波地物回波 B. 层层状云的云状云的云顶顶回波回波 C. 发发展中展中积积状云的中部回波状云的中部回波 D. 层层状云的零度状云的零度层层亮亮带带 43、 沿雷达径向方向,若最大入流速度中心位于右侧,则为( A ) 。 、反气旋性旋、反气旋性旋转转 、气旋性旋、气旋性旋转转 、辐辐合合 、辐辐散散 44、 国家气象中心高分辨率有限区域分析预报系统的英文缩写是( C ) 。 A、 、HIRLAM B、 、 MICAPS C、 、HLAFS D、 、HILAFS 45、 GCOS 指全球( B )观测系统。 A、地理、地理 B、气候、气候 C、天气、天气 D、 、资资源源 46、 “四个一流”是指:( ) 、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 10 A、一流装、一流装备备 B、一流、一流环环境境 C、一流水平、一流水平 D、一流部、一流部门门 47、 通过业务技术体制改革要建立资源高度共享、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综合观 测、预报预测、公共服务、信息与技术保障、 ( )和教育培训等体系。 A、宏、宏观调观调控控 B、人才保障、人才保障 C、技、技术术改革改革 D、科技、科技创创新新 48、 天气业务包括( B )天天气及相关气象衍生灾害预警预报、 ( )天以 上延伸期天气预报和专业气象预报以及相应的观测、信息处理和服务等。 ( ) A、 、0-7, ,7 B、 、0-10, ,10 C、 、0-15, ,15 D、 、0-30, ,30 49、 健全综合观测体系必需开展“三站四网”建设。 “三站”是指:国家气候观 象台、国家气象观测站、 ( C )天气观测站。 A、国家、国家 B、省、省级级 C、区域、区域 D、中尺度、中尺度 50、 预报雨夹雪,实况雨夹雪,降水分级检验评定为( B ) 。 A、小雨正确、小雨正确 B、小雪正确、小雪正确 C、小雨或小雪都正确、小雨或小雪都正确 D、小雨或小雪都不正确、小雨或小雪都不正确 多多项选择项选择( (40 题题,每,每题题 .5 分,共分,共 20 分)分) 1、 温带气旋主要是在(C )发展起来的,有很大的( D ) ,在其发展过程中, 温度场位相( G )气压场。 A.暖区暖区 B.冷区冷区 C.锋锋区区 D.斜斜压压性性 E.正正压压性性 F.超前于超前于 G.落后于落后于 2、 南亚高压是北半球夏季( H )层上最强大、最稳定的环流系统,它是具有 ( B )尺度的反气旋环流,是( F )性高压。南亚高压下面 600 hPA 以下的整个高 原为( C ) 控制。 A.天气尺度天气尺度 B.行星尺度行星尺度 C.热热低低压压. D.热热高高压压 E.冷冷 F.暖暖 G.300 hPa H.100-150 hPa 3、 如果欧亚大陆极涡是两个极涡中心,且靠近我国的较强,则伴随我国持续低温 天气强度是( A )的;若两个极涡中心强度相当接近,则我国持续低温天气强度是 ( C )的;若亚洲极涡中心是较弱的或极涡分裂为三个中心,则我国持续低温天气 11 强度是( D )的。 A.强强 B.弱弱 C.偏偏强强. D.偏弱偏弱 4、 寒潮冷锋的移动方向与( ABC )有密切关系。 A寒潮高寒潮高压压的路径的路径 B. 锋锋前的气前的气压压系系统统和地形和地形 C. 引引导导冷空气南下寒潮冷冷空气南下寒潮冷锋锋后的垂直于后的垂直于锋锋的高空气流分量的高空气流分量 D. 冷冷锋锋后高后高压压的的强强度度 5、 利用 Q 矢量方法可以诊断( A ),而且只需 ( D )层等压面资料即可计算。 A.垂直运垂直运动动 B.温度温度场场分布分布 C.湿度湿度场场分布分布 D.一一 E.二二 F.三三 6、 台风大多数发生在纬度( CD ) 。 A.0-5N 之之间间 B.0-5S 之之间间 C.5-20N 之之间间 D.5-20S 之之间间 7、 引起对流不稳定的局地变化的因素有( ABC ) A .不不稳稳定的垂直定的垂直输输送送 B. 散度散度 C. se 平流平流 D.温度平流温度平流 8、 关于涡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B ) A、有曲率的地区不一定有、有曲率的地区不一定有涡涡度度 B、有切、有切变变的地区不一定有的地区不一定有涡涡度度 C、等高、等高线线密集的地方一定有密集的地方一定有涡涡度度 D、 、风风大的地方一定有大的地方一定有涡涡度。度。 9、 降水成因的条件是:( ABC ) A、水汽条件、水汽条件 B、垂直运、垂直运动动的条件的条件 C、云滴增、云滴增长长的条件的条件 D、适当、适当风风速的条件速的条件 10、 当西南涡移出时,雨区主要分布在:( AC ) A、低、低涡涡的中心区的中心区 B、低、低涡涡移向的左前方移向的左前方 C、低、低涡涡移向的右前方移向的右前方 D、低、低涡涡移向的正前方移向的正前方 11、 辐射雾形成必要条件:( ABC ) 12 A、近地、近地层层湿度大湿度大 B、有足、有足够够的的辐辐射冷却射冷却时间时间 C、没有明、没有明显显的水平或垂直交的水平或垂直交换换 D、昼夜温差、昼夜温差较较大大 12、 梅雨的主要水汽来源是:( BC ) A、孟加拉湾、孟加拉湾 B、西太平洋、西太平洋 C、南海、南海 D、印度洋、印度洋 13、影响大气的作用力中,哪些在惯性参照系中是不存在的。 ( CD ) A:气:气压压梯度力梯度力 B:摩擦力:摩擦力 C: :惯惯性离心力性离心力 D:地:地转转偏向力偏向力 14、 东亚季风的特点有哪些。 ( ABCD ) A:冬季盛行偏北:冬季盛行偏北风风、偏西、偏西风风,夏季偏南,夏季偏南风风、偏、偏东风东风。 。 B:冬季天气干冷,夏季湿:冬季天气干冷,夏季湿热热,雨量大部分集中在夏季。,雨量大部分集中在夏季。 C: :东亚东亚西西风带风带平均平均环环流的脊、槽,在冬、夏季也完全是相反相位。流的脊、槽,在冬、夏季也完全是相反相位。 D:高原在冬季北:高原在冬季北侧为侧为西西风风,南,南侧为东风侧为东风,夏季,夏季变为变为相反的相反的风风向。向。 15、 槽线和切变线的分析要注意下列几点( AC ) 。 A: :为为了要分析槽了要分析槽线线和切和切变线变线,一般在分析等高,一般在分析等高线线之前,先根据槽之前,先根据槽线线和切和切变线变线的的过过 去位置和移去位置和移动动速度,从速度,从图图上上风饿风饿切切变变定出它定出它们们的位置的位置 B:可以把两个槽的槽:可以把两个槽的槽线连线连成一个成一个 C:切:切变线变线上可以有上可以有辐辐合中心,两条切合中心,两条切变线变线可以可以连连接在一起接在一起 D: :习惯习惯上往往在上往往在风风向气旋性切向气旋性切变变特特别别明明显显的两个高的两个高压压之之间间的狭的狭长长低低压带压带内和非内和非 常尖常尖锐锐而狭而狭长长的槽内分析槽的槽内分析槽线线 16、 超级单体风暴的结构特征有哪些( BD ) 。 A:云内垂直气流基本分:云内垂直气流基本分为为两部分。前部两部分。前部为为下沉区,后部下沉区,后部为为上升区上升区 B:存在弱回波区:存在弱回波区 C: :风风暴运暴运动动方向一般偏向于方向一般偏向于对对流云中流云中层层的的风风的左的左侧侧 D: :对对流云流云发发展非常旺盛,展非常旺盛,维维持很高的云持很高的云顶顶 17、 典型梅雨的环流特征有( AC ) 。 13 A:南:南亚亚高高压压从高原向从高原向东东移移动动,位于,位于长长江流域上空江流域上空 B:腹稿:腹稿 1200E 处处的脊的脊线线位置位置稳稳定在定在 270N 左右左右 C:江淮流域有静止:江淮流域有静止锋锋停滞停滞 D:低:低层为辐层为辐散区,高散区,高层为辐层为辐合区合区 18、 关于冷空气的路径及对本地天气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有( BC ) 。 A:西来冷空气,一般无降水,:西来冷空气,一般无降水,经经常能达到寒潮常能达到寒潮强强度度 B:西北路冷空气主要是大:西北路冷空气主要是大风风、降温和、降温和风风后的霜后的霜冻冻 C:从北来的:起先高空:从北来的:起先高空环环流比流比较较平直,寒潮主力是平直,寒潮主力是东东移,在中蒙移,在中蒙边边界及界及东东北地区北地区 形成形成强强的的东东西向冷西向冷锋锋,降温比,降温比较厉较厉害害 D:从:从东东北来的:冷空气北来的:冷空气经经蒙古、内蒙至山西、河北。蒙古、内蒙至山西、河北。 19、 东亚夏季风环流系统中高空成员有( CD ) 。 A:澳大利:澳大利亚亚冷性反气旋冷性反气旋 B:西太平洋副:西太平洋副热带热带高高压压 C:南:南亚亚反气旋的反气旋的东东部脊部脊 D: :东亚东亚地区向南越赤道气流地区向南越赤道气流 20、 关于青藏高原环流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C ) 。 A:青藏高原在冬季是:青藏高原在冬季是热热源,在夏季是源,在夏季是热汇热汇 B:青藏高原大大增:青藏高原大大增强强了海了海陆陆分布影响分布影响对对 500 百帕副百帕副热带热带高高压带压带的断裂作用的断裂作用 C:冬季:冬季东亚东亚大槽是海大槽是海陆热陆热力差异和青藏高原地形影响的力差异和青藏高原地形影响的产产物物 D:冬季:冬季亚亚洲地面冷高洲地面冷高压压中心的位置与青藏高原影响无关中心的位置与青藏高原影响无关 21、 多普勒雷达的局限性( ABD )使其探测能力下降或受限 A.波束中心的高度随距离增加波束中心的高度随距离增加 B.波束中心的波束中心的宽宽度随距离增加度随距离增加 C.距离折叠距离折叠 D.静静锥锥区的存在区的存在 14 22、 经典超级单体风暴反射率因子回波的主要特征( ACD ) 。 A.低低层层的的钩钩状回波状回波 B.中气旋中气旋 C.中高中高层层的的悬悬垂回波垂回波 D.中中层层的弱回波区的弱回波区 23、 有利于强雷暴发生的条件( ABCD ) 。 A.近地面逆温近地面逆温层层 B.前前倾倾槽槽 C.低低层辐层辐合和高合和高层辐层辐散散 D.大的大的风风垂直切垂直切变变 24、 多普勒雷达测量的基本量( ABD ) 。 A、回波、回波强强度度 B、 、 径向速度径向速度 C、 、风风廓廓线线 D、速度、速度谱宽谱宽 25、 多普勒雷达由( ABCD )子系统组成。 A、数据采集、数据采集 RDA B、 、产产品生成品生成 RPG C、用、用户终户终端端 PUP D、通、通讯线讯线路路 26、 我国业务运行多普勒雷达通常采用的体描模式( ABC ) 。 A、 、VCP11 B、 、VCP21 C、 、VCP31 D、 、VCP32 27、 多普勒雷达的局限性( ABD )使其探测能力下降或受限。 A、波束中心的高度随距离增加、波束中心的高度随距离增加 B、波束中心的、波束中心的宽宽度随距离增加度随距离增加 C、距离折叠、距离折叠 D、静、静锥锥区的存在区的存在 28、 层状云降水反射率因子回波的特征是( BD ) 。 A、具有密、具有密实结实结构构 B、具有均匀、具有均匀纹纹理理结结构构 C、具有均匀絮状、具有均匀絮状结结构构 D、 、 零度零度层层亮亮带带 29、 经典超级单体风暴反射率因子回波的主要特征( ACD ) 。 A、低、低层层的的钩钩状回波状回波 B、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