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州屏东中学历史会考专题复习福州屏东中学历史会考专题复习 一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相关大题:会考纲要P15 二 31,P2021 二 9 一、创立:秦的统一(公元前 221 年)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征:皇权至上;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 实行郡县制。 1、皇帝制度:秦始皇首创,从此“皇帝”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 特点:皇帝至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中央:三公九卿制 (1)三公: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 (2)九卿: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 3、地方:郡县制 设置:郡县乡里。 “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郡 守、郡尉。 “县”隶属于“郡” 。郡县的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命。县级以下 有“乡” 、 “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如何评价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 (1)对秦朝:利: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弊:加强对人民的压榨,激化阶级矛盾。 (2)对后世: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 建王朝所沿用和完善。 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1、汉朝刺史制度: (1)创立者:汉武帝。 (2)史实: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 刺史一人。 (3)目的(作用):监察地方政 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隋唐三省六部制: (1)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 和尚书省三省,尚书省设吏、户、 礼、兵、刑、工六部。三省的最 福州屏东中学 2 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 (2)作用:三省六部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 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明朝内阁制度: (1)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2)明成祖(永乐帝)朱棣:设立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无实权) 。 4、清朝的军机处: (1)时间:清雍正年间(雍正皇帝) 。 (2)职权: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跪受笔录,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3)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标志着君主专 制制度达到顶峰。 五、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皇权战胜相权。 (2)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管理地方。 六、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性:(1)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 (2)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 (3)有利于民族融合; (4)有利于人民创造灿烂文明。 2、消极性: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二、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相关大题:会考纲要P89 例一,P102 二 31,P104105 二 35(1) (2)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 1、 权利法案:1689 年由议会通过,是限制王权的法案(议会的权力高 于王权) ,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2、责任内阁制形成: (1)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沃波尔。 (2)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 3、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 统一的象征,没有实权【(革命前:君权神授(大权在握) ;革命后:统而 不治(没有实权) 】 ;首相是最高行政首长,由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担任; 2008 年历史会考专题复习 3 责任内阁对议会负责。 4、 权利法案与英国君主立宪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结束了英国 封建君主专制,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为英国长期稳 定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美国 1787 年宪法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1、主要内容: (1)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各州在行政上保持一定独立性。 (2)三权分立原则构建中央政府:总统:最高行政权、最高军事指挥权、 任命高级政府官员权力;国会:财政权和立法权;最高法院:最高司 法权、宪法的解释权。 (3)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2、1787 年美国宪法的作用: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 制;突出体现了“制约与平衡” (分权制衡)的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 现,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稳定和发展奠定基础。 三、祖国统一 相关大题:会考纲要P29 二 12,P4243 二 33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一、 “一国两制”的构想 1、提出: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由邓小平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提出。 2、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 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二、实践: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香港回归:1997 年 7 月 1 日;澳门回归:1999 年 12 月 20 日。 2、香港、澳门能够回归的原因: (1)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 “一国两制”为有关方面接受; (3)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三、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意义: 1、和则两利; 2、国家统一才不会被外国势力所左右; 3、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 4、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福州屏东中学 4 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相关大题:会考纲要P5859 二 13、14,P104 二 34(1) (2) ;会考 适应性练习模拟试卷(一)二 32,模拟试卷(二)二 33 一、新航路的开辟 1、过程 时间航海家开辟的新航线方向 1487 年迪亚士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向东 1492 年哥伦布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向西 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对欧洲:促进了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2)对世界: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个地区和民族的联系日益密切,各地 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二、殖民扩张和掠夺 1、荷兰的兴起:17 世纪,荷兰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海上马车夫” 。 2、英国的崛起:18 世纪下半叶,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 民帝国【手段、方式:争夺海上霸权;殖民战争;殖民掠夺(东印度公司) ; 贩卖黑奴】 。 3、殖民主义的罪恶:掠夺财富,实行种族灭绝政策,采用奴隶制劳动(强 迫劳动) ,贩卖黑奴等。 4、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建立在西方列强野蛮扩张与殖民掠夺基础之上的。 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正式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五、工业革命 相关大题:会考纲要P9 例二,P104 二 34(3) (4)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 世纪 60 年代至 19 世纪中期)蒸汽时代 1、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 2、瓦特改良蒸汽机,标志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 。 3、交通运输业:火车和汽船。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 世纪下半叶起)电气时代 1、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2、主要成就: (1)电力的广泛使用,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 代: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话、电影等; 2008 年历史会考专题复习 5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汽车、飞机。 六、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相关大题:会考纲要P11 例五,P5455 二 13,P55 二 14,P76 二 33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1、服饰的变化 (1)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2)中山装和旗袍:中西合璧的产物。 2、饮食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西餐传入中国,西餐西点(糖果、罐头等) 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3、居室建筑:西式建筑最早出现在租界地区。大城市出现了完全欧化的新 式住宅(“公寓” 、 “别墅”等) 。 4、社会习俗的变化: (1)婚姻:婚姻自主,婚礼删繁就简。 (2)葬礼:趋于简化。 (3)其他:点头鞠躬取代跪拜作揖,握手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剪辫 放足(不缠足) 。 5、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原因: (1)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2)受西方民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3)辛亥革命的影响; (4)民国政府的推动; (5)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1、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式交通工具: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电车等。 2、近代新式交通工具与传统交通工具比较,有何进步之处? (1)动力的变化:由自然力(人力、畜力、风力)转向机械力(以蒸汽机、 内燃机、电力为动力) ; (2)速度更快; (3)运力更大; (4)费用更低廉; (5)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6)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3、电讯:1877 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 福州屏东中学 6 的开端。 4、近代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1)加强了各地的联系; (2)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信息的交流; (4)有利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5)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6)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7)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8)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1、报刊业发展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传播知识; (2)宣传教育; (3)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2、1896 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这是中国第一次电影 放映。 七、罗斯福新政 相关大题:会考纲要P16 二 34,P6163 二 11、12、13,P7677 二 34 一、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之间的矛盾) 。 2、爆发:1929 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大崩溃。 3、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剧增,工农业生产遭受严 重破坏,社会矛盾激化。 4、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大。 5、影响:激化社会矛盾,资本主义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二、罗斯福新政 1、内容: 措施目的 整顿银行业恢复银行信用 恢复工农业生产:通过全国工业防止盲目竞争,稳定农产品价格 2008 年历史会考专题复习 7 复兴法 ,调节农业生产 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保护劳工权利缓和劳资矛盾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稳定社会 2、新政的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3、影响: (1)对美国:成功摆脱了经济危机; (2)对世界:国家干预经济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提供了借鉴。 八、改革开放 相关大题:会考纲要P103 二 32,P109110 二 33 2008 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年) 1、内容: (1)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 指导思想; (2)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作重 心转移:阶级斗争经济建设) (3)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4)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意义: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开创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 期) 。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内容:以包产到户为主要特征。 2、首创: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3、作用: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增加粮食产量,有利于提高 农民收入。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经济特区: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的突破口 1979 年:(广东)深圳、珠海、汕头、 (福建)厦门;1988 年:海南。 2、沿海开放城市:14 个,包括福州。 3、沿海经济开放区:包括福建的闽东南地区。 福州屏东中学 8 4、20 世纪 90 年代,上海浦东的开放开发,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 要标志。 5、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1992 年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2、1997 年的中共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创新,指出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九、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 相关大题:会考纲要P10 例四,P4344 二 35,P6870 二 11、12,P7778 二 35,P109 二 32 一、两极格局:美苏争锋 1、杜鲁门主义:1947 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 标志。 2、马歇尔计划:1947 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 歇尔计划。 3、北约和华约: (1)1949 年,美国、英国、法国等 12 个国家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建立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 (2)1955 年,苏联和东欧 7 国缔结华沙条约 ,建立华沙条约组织(华 约) 。 (3)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 的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 二、欧盟 1、从欧共体到欧盟: (1)1951 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建立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 年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 年 3 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共体) 。 (2)1991 年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马约” ) 。1993 年,欧盟正式成立。 (3)1995 年决定将欧洲统一货币定名为欧元。 2002 年,欧元开始进入流通领域。欧元问世,有 2008 年历史会考专题复习 9 利于整个欧洲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利于加深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推动欧洲政 治一体化。 2、欧洲走向联合原因: (1)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2)吸取战争的教训; (3)二战后欧洲国际地位下降; (4)苏联的威胁; (5)美国的控制; (6)马歇尔计划的推动。 3、欧洲统一进程的特征:由经济联合发展到政治联盟,从经济一体化到经 济、政治一体化。 4、影响: 经济:促进了欧洲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大大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推动了世界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 1、过程: (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开始。 (2)两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朝着经济全 球化方向发展。 (3)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 2、存在的问题: (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不断增大; (2)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污染,环境污染和科技落后,发展差距拉 大等问题。 3、对策: (1)坚持对外开放【加入世贸组织(WTO)和亚太经合组织(APEC) 】 ; (2)既要快速发展本国经济,又要关注和防止环境污染等问题,和谐发展; (3)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4)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5)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6)加强区域合作等。 福州屏东中学 10 十、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植树面试题及答案
- 西医临床常见疑难病症的备考策略试题及答案
-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考试复习计划细节试题及答案
- 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关系试题及答案
- 激光光学系统分析试题及答案
- 激光教育培训现状探讨试题及答案
- 药物生物等效性考察试题及答案
- 智障社会测试题及答案
- 激光材料应用技术试题及答案
- 技术背景对专利影响试题及答案
- invt英威腾CHF100A变频器说明书
-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习题与答案
- 2023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 民航概论全套课件
- 生物技术概论
- 【企管】年屠宰4200万只肉鸭技术工艺改造项目可行性报告
- 8.6《林黛玉进贾府》课本剧剧本
- JJG 146-2011量块
- GB/T 16422.1-2019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1部分:总则
- GB/T 13290-2014工业用丙烯和丁二烯液态采样法
- 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解读(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